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薛寶釵 林黛玉 嵇康 謝道韞 中國文化二十四品 2017-04-28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林黛玉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薛寶釵

導讀:清·費丹旭《 十二金釵圖》 冊頁,絹本,設色,每開縱:20.3cm,橫:27.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冊取材於清曹雪芹名著《紅樓夢》。作者依據小說的描寫和自身對作品的理解描繪出不同人物的年齡、身份、行為特徵及其精神氣質,圖中人物雖未標識姓名,但可以通過畫面得以確認。此處樹下持鋤葬花的女子,頗具“風露清愁”的氣質,她便是“孤標傲世”的林黛玉;而執扇撲蝶的是為人謹慎的薛寶釵。

《紅樓夢》在我國文學史上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貢獻,就是以前所未有的關注和同情刻畫出了一群女性的形象,描繪出了她們才情、品德和無可逃避的悲劇命運。這是它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色,也是它的獨特價值所在。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紅樓夢人物圖》 清·改琦,南京博物院藏,林黛玉)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紅樓夢人物圖》 清·改琦,南京博物院藏,薛寶釵)

而要具體分析《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面對的第一個問題,也是無法繞過去的問題,就是如何認識、評價林黛玉與薛寶釵。至今紅學史上還流傳著“尊林”“擁薛”兩派為爭二者高下而發生的種種故事與佳話。到了俞平伯的筆下,他提出了一種折中的觀念,認為林、薛二人是“雙峰對峙,二水分流”,主張春蘭秋菊各極一時之秀。

實際上,薛寶釵與林黛玉的“雙峰對峙,二水分流”,可以追溯到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審美”傳統。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世說新語》明萬曆間刻本)

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賢媛》篇中有一段影響廣遠的故實,說晉代謝玄非常推崇自己的姐姐謝道韞,而張玄又非常推崇自己的妹妹,並且常想與謝玄一較高下,看誰家的女子更優秀。有一個濟尼,到過張、謝二人的家裡。所以有人問她,誰家的更好呢?她說謝道蘊是“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而顧家婦(張玄的妹妹)“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千秋絕豔圖》 明 佚名,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局部描繪的謝道韞)

那麼,“林下風氣”是什麼意思呢?“神情散朗”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可以從當時的思想文化背景來找答案。

談“林下風氣”,離不開“魏晉風度”。我們都知道“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代表,而他們的另一稱謂就是“林下諸賢”。所以,“林下風氣”就是竹林七賢們代表的風氣。稍早於謝道韞時代的嵇康,是竹林七賢的領袖。《世說新語》形容嵇康是“爽朗清舉”,“若孤鬆之獨立”,“肅肅如松下風”,也就是瀟灑、脫俗,有獨立人格。嵇康還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著名觀點,把“自然”與“名教”對立起來。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高逸圖》 唐 孫位,上海博物館藏,畫中的主角正是竹林七賢)

劉義慶沒有嵇康那麼偏激,《賢媛》篇讚美了謝道韞的“林下風氣”,但也給“閨房之秀”留下了一定的空間。既稱“閨房”,自然就不是“林下”的瀟灑自在,一定程度上有“名教”約束的意味。劉義慶的基本態度是:高度讚賞謝才女的“林下風氣”,但也肯定顧家婦的“閨房之秀”。《世說新語》這一“女性批評”的實際影響,超出了“賢媛”的範圍,在後世逐漸形成了內涵豐富、複雜的二元“文化/審美”模式。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枯樹賦》,趙孟頫摹本)

(《枯樹賦》,趙孟頫摹本)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枯樹賦》褚遂良)

明代王世貞在評論趙孟頫臨摹褚遂良《枯樹賦》的墨跡時曾說褚遂良的墨跡是“謝夫人有林下風氣”,而趙孟頫的則是“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這顯然擴大了“世說”的“林下之風”的適用範圍,而使其有了二元審美模式的意義。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竹石圖》 元 管道昇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管道昇的著名存世佳作)

清代宮廷編纂的《石渠寶笈》中,收錄了明代姚廣孝為趙孟頫夫人管道昇所繪的《碧琅庵圖》作的跋文:“天地靈敏之氣,鍾於文士者非奇;而天地靈敏之氣,鍾於閨秀者為奇。管氏道升……貞靜幽閒,筆墨靈異,……真閨中之秀,飄飄乎有林下風氣者歟!”這裡還有兩點可注意,一是其中“天地靈敏之氣所鍾”的話語,至少可與《紅樓夢》中賈雨村“天地清明靈秀之氣所秉”的話語發生互文的關係;二是同時使用“閨中之秀”與“林下之風”來評價同一個女性,也就是所謂“靈異”與“貞靜”同時體現於一個女人的身上,這典型地表現出男人們對“兼美”的期待。

把“林下風氣”繼續用於人物品評,特別是用於對傑出女性品評的,還有明末的沈自徵。在他為他的姐姐沈宜修的詩集《鸝吹集》作的序中,把“林下風氣”與“天資高明”“賦性多愁”“觸緒興思,動成悲惋”的形象聯繫到了一起。更可注意的是,與姚廣孝一樣,作者雖高度稱讚女性的“林下風氣”,卻又對“禮法”不能忘情,於是有“兼而有之”的理想。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鸝吹集》光緒間徐乃昌校刊本)

我們知道,曹雪芹在宿命性的判詞中,便是把林黛玉比做了有“林下風氣”的謝道韞,而沈自徵上述“天資高明”、“多愁”、“悲惋”的形容詞幾乎可以看作是為林黛玉量身定製的。所以,“林下風氣”與“林”黛玉之間的關聯,應是毫無疑義的事情。明乎此,沈自徵的“兼而有之”的價值觀,便不失為解開曹雪芹“兼美之想”的一把鑰匙。

總之,林黛玉的形象與傳統的“謝道韞”、“林下風氣”、“林下”等文化符號有密切的關係,因此這個少女的形象絕不是簡單的作者現實人生中某女孩的實錄,而是承載了相當豐厚的文化內涵;而作為林黛玉“林下風氣”的襯托,薛寶釵則顯現出“閨房之秀”的某些特點;林黛玉與薛寶釵“雙峰對峙”的寫法,也與“林下風氣”與“閨房之秀”相互對待的傳統有關。這一傳統既包容兩個方面,又左袒“林下”,形成了普適意義的“二元”文化/審美模式。明乎此,對於《紅樓夢》中林、薛之間微妙的張力關係就有了新的認識角度。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陳洪、徐興無主編“中國文化二十四品”叢書《今古傳奇——神魔與世俗的小說世界》,陳洪、郭輝著。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公眾號“傳統文化二十四品”)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文化傳統看薛寶釵、林黛玉之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