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
"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10站:開元寺

倘若許昌此寺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現在去哪兒都可省事,即使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指頭在手機屏幕上一劃拉,一搜索,線路馬上給你規劃的得得勁勁,既少走彎路,又少費口舌。

遺憾的是,我是個冥頑不化犟勁頭,放著省事不省事,依然沿襲著傳統的問路方法,走一路,問一路,費盡周折。我呢,竟然覺得這樣子有趣。一聽這,你肯定會說了,你這人沒熟透。咳,活半輩子了,沒熟透就沒熟透吧,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沒辦法呀!

去桂村鄉政府所在地的路我熟,但從鄉政府到郅莊開元寺的路就不知道了。(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在曲龍拐彎、雞腸子似的鄉道上邊走邊問:老鄉,去郅莊開元寺咋走?

老鄉答:往前走不多遠,碰見岔路口左拐,走走你再問。

可是,走百十米一條機耕路,再走百十米又一條機耕路,拐還是不拐?此時此刻,荒郊野地,無人可尋,無人可問。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憑經驗和感覺判斷,老鄉說的應該是一條水泥路。結果證明,感覺是正確的。

再走,再問。

老鄉,去開元寺還有多遠?

沒多遠,多說二里地。就在路邊,到那兒即可看到。老鄉手一擺,回答得很乾脆。

我打著碼錶,騎了二里地,沒看到。又騎了一里地,還是沒看到。難道是我的表壞了?或是鬼打牆眯住了眼,以至於目中無物?正糾結的時候,車子靠慣性往前滑行了二百多米,一抬頭,正好看到開元寺小學的牌子。我的老天爺,這打不住錘兒的二里地,害得我差點掉頭回去找。

解放之初,農民住的多是破門少窗的茅草菴,冬不遮風,夏不擋雨。面對一窮二白的實際情況,政府為儘快發展普惠的鄉村教育,將學校要麼辦在大戶人家多餘的宅院裡,要麼辦在香火慘淡的寺廟裡。之所以選這兩個地方,是因為它們都是磚牆瓦屋,是村子裡最好、最結實的建築。既然郅莊村小起名開元寺小學,建校之初一定選址於寺廟。基於這一點,找到開元寺小學,也就找到了開元寺。

果然不出所料,開元寺僅存的一座大殿真藏在開元寺小學西南角的院落裡,只是大門緊鎖。我觀察片刻,見門鼻用細鐵絲擰著,赤手即可擰開。

下圖:寂靜的郅莊小學校園。

"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10站:開元寺

倘若許昌此寺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現在去哪兒都可省事,即使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指頭在手機屏幕上一劃拉,一搜索,線路馬上給你規劃的得得勁勁,既少走彎路,又少費口舌。

遺憾的是,我是個冥頑不化犟勁頭,放著省事不省事,依然沿襲著傳統的問路方法,走一路,問一路,費盡周折。我呢,竟然覺得這樣子有趣。一聽這,你肯定會說了,你這人沒熟透。咳,活半輩子了,沒熟透就沒熟透吧,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沒辦法呀!

去桂村鄉政府所在地的路我熟,但從鄉政府到郅莊開元寺的路就不知道了。(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在曲龍拐彎、雞腸子似的鄉道上邊走邊問:老鄉,去郅莊開元寺咋走?

老鄉答:往前走不多遠,碰見岔路口左拐,走走你再問。

可是,走百十米一條機耕路,再走百十米又一條機耕路,拐還是不拐?此時此刻,荒郊野地,無人可尋,無人可問。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憑經驗和感覺判斷,老鄉說的應該是一條水泥路。結果證明,感覺是正確的。

再走,再問。

老鄉,去開元寺還有多遠?

沒多遠,多說二里地。就在路邊,到那兒即可看到。老鄉手一擺,回答得很乾脆。

我打著碼錶,騎了二里地,沒看到。又騎了一里地,還是沒看到。難道是我的表壞了?或是鬼打牆眯住了眼,以至於目中無物?正糾結的時候,車子靠慣性往前滑行了二百多米,一抬頭,正好看到開元寺小學的牌子。我的老天爺,這打不住錘兒的二里地,害得我差點掉頭回去找。

解放之初,農民住的多是破門少窗的茅草菴,冬不遮風,夏不擋雨。面對一窮二白的實際情況,政府為儘快發展普惠的鄉村教育,將學校要麼辦在大戶人家多餘的宅院裡,要麼辦在香火慘淡的寺廟裡。之所以選這兩個地方,是因為它們都是磚牆瓦屋,是村子裡最好、最結實的建築。既然郅莊村小起名開元寺小學,建校之初一定選址於寺廟。基於這一點,找到開元寺小學,也就找到了開元寺。

果然不出所料,開元寺僅存的一座大殿真藏在開元寺小學西南角的院落裡,只是大門緊鎖。我觀察片刻,見門鼻用細鐵絲擰著,赤手即可擰開。

下圖:寂靜的郅莊小學校園。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正要下手,轉念一想覺得似乎不妥,萬一被人發現,把我當成盜竊文物的壞蛋,扭送到派出所,那丟大人了。

想到這兒,我立馬收住脫韁的思緒,決計先去問問學校的門衛,最好能夠找到鑰匙。

適逢暑假,校門鎖著,校園裡寂靜無聲。我在門外連喊幾聲,沒人應承,頗為失望,生怕這趟白跑了。

我推著車子回到路邊,盤算著要不要去村委會找找人。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從飯店裡走出一位倒垃圾的婦女,我忙說明來意。那女的說,破廟爛院的,沒啥看頭。如果你真想進去看,西邊量販裡放有大門上的鑰匙,你去問問。

謝過好心人,我掀簾進了量販。我把我來的目的給老闆一說,人家很爽快地遞給我一串鑰匙:你自己進去看吧。

開門進院,一座敗象已現的古建赫然杵在院子正中,東側立了三通石碑,西側立了兩通石碑,還有若干石碑倒在種有大蔥、辣椒、芫荽等時令蔬菜的菜園裡。

下圖:倒在菜地的石碑。

"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10站:開元寺

倘若許昌此寺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現在去哪兒都可省事,即使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指頭在手機屏幕上一劃拉,一搜索,線路馬上給你規劃的得得勁勁,既少走彎路,又少費口舌。

遺憾的是,我是個冥頑不化犟勁頭,放著省事不省事,依然沿襲著傳統的問路方法,走一路,問一路,費盡周折。我呢,竟然覺得這樣子有趣。一聽這,你肯定會說了,你這人沒熟透。咳,活半輩子了,沒熟透就沒熟透吧,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沒辦法呀!

去桂村鄉政府所在地的路我熟,但從鄉政府到郅莊開元寺的路就不知道了。(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在曲龍拐彎、雞腸子似的鄉道上邊走邊問:老鄉,去郅莊開元寺咋走?

老鄉答:往前走不多遠,碰見岔路口左拐,走走你再問。

可是,走百十米一條機耕路,再走百十米又一條機耕路,拐還是不拐?此時此刻,荒郊野地,無人可尋,無人可問。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憑經驗和感覺判斷,老鄉說的應該是一條水泥路。結果證明,感覺是正確的。

再走,再問。

老鄉,去開元寺還有多遠?

沒多遠,多說二里地。就在路邊,到那兒即可看到。老鄉手一擺,回答得很乾脆。

我打著碼錶,騎了二里地,沒看到。又騎了一里地,還是沒看到。難道是我的表壞了?或是鬼打牆眯住了眼,以至於目中無物?正糾結的時候,車子靠慣性往前滑行了二百多米,一抬頭,正好看到開元寺小學的牌子。我的老天爺,這打不住錘兒的二里地,害得我差點掉頭回去找。

解放之初,農民住的多是破門少窗的茅草菴,冬不遮風,夏不擋雨。面對一窮二白的實際情況,政府為儘快發展普惠的鄉村教育,將學校要麼辦在大戶人家多餘的宅院裡,要麼辦在香火慘淡的寺廟裡。之所以選這兩個地方,是因為它們都是磚牆瓦屋,是村子裡最好、最結實的建築。既然郅莊村小起名開元寺小學,建校之初一定選址於寺廟。基於這一點,找到開元寺小學,也就找到了開元寺。

果然不出所料,開元寺僅存的一座大殿真藏在開元寺小學西南角的院落裡,只是大門緊鎖。我觀察片刻,見門鼻用細鐵絲擰著,赤手即可擰開。

下圖:寂靜的郅莊小學校園。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正要下手,轉念一想覺得似乎不妥,萬一被人發現,把我當成盜竊文物的壞蛋,扭送到派出所,那丟大人了。

想到這兒,我立馬收住脫韁的思緒,決計先去問問學校的門衛,最好能夠找到鑰匙。

適逢暑假,校門鎖著,校園裡寂靜無聲。我在門外連喊幾聲,沒人應承,頗為失望,生怕這趟白跑了。

我推著車子回到路邊,盤算著要不要去村委會找找人。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從飯店裡走出一位倒垃圾的婦女,我忙說明來意。那女的說,破廟爛院的,沒啥看頭。如果你真想進去看,西邊量販裡放有大門上的鑰匙,你去問問。

謝過好心人,我掀簾進了量販。我把我來的目的給老闆一說,人家很爽快地遞給我一串鑰匙:你自己進去看吧。

開門進院,一座敗象已現的古建赫然杵在院子正中,東側立了三通石碑,西側立了兩通石碑,還有若干石碑倒在種有大蔥、辣椒、芫荽等時令蔬菜的菜園裡。

下圖:倒在菜地的石碑。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拍殿宇,拍石碑,拍脊獸,正拍得起勁,開始為午飯做準備的老闆進院掐菜,於是我們聊了起來。

老闆叫郅獻民,郅莊人。據他說,開元寺從前規模大著哩,南北二三里長,東西半里地寬。南到竹園馬(村),北到學校後面,東西邊界大概就在學校東西圍牆的位置。從南往北依次是山門、一殿、二殿、三殿、後殿,左右各有一排配殿。眼前這座是三殿,明清樣式。過去,屋脊上坐的琉璃瑞獸,精美著呢,後來都給砸了。石窗上的雕花,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下圖:量販老闆郅獻民先生。

"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10站:開元寺

倘若許昌此寺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現在去哪兒都可省事,即使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指頭在手機屏幕上一劃拉,一搜索,線路馬上給你規劃的得得勁勁,既少走彎路,又少費口舌。

遺憾的是,我是個冥頑不化犟勁頭,放著省事不省事,依然沿襲著傳統的問路方法,走一路,問一路,費盡周折。我呢,竟然覺得這樣子有趣。一聽這,你肯定會說了,你這人沒熟透。咳,活半輩子了,沒熟透就沒熟透吧,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沒辦法呀!

去桂村鄉政府所在地的路我熟,但從鄉政府到郅莊開元寺的路就不知道了。(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在曲龍拐彎、雞腸子似的鄉道上邊走邊問:老鄉,去郅莊開元寺咋走?

老鄉答:往前走不多遠,碰見岔路口左拐,走走你再問。

可是,走百十米一條機耕路,再走百十米又一條機耕路,拐還是不拐?此時此刻,荒郊野地,無人可尋,無人可問。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憑經驗和感覺判斷,老鄉說的應該是一條水泥路。結果證明,感覺是正確的。

再走,再問。

老鄉,去開元寺還有多遠?

沒多遠,多說二里地。就在路邊,到那兒即可看到。老鄉手一擺,回答得很乾脆。

我打著碼錶,騎了二里地,沒看到。又騎了一里地,還是沒看到。難道是我的表壞了?或是鬼打牆眯住了眼,以至於目中無物?正糾結的時候,車子靠慣性往前滑行了二百多米,一抬頭,正好看到開元寺小學的牌子。我的老天爺,這打不住錘兒的二里地,害得我差點掉頭回去找。

解放之初,農民住的多是破門少窗的茅草菴,冬不遮風,夏不擋雨。面對一窮二白的實際情況,政府為儘快發展普惠的鄉村教育,將學校要麼辦在大戶人家多餘的宅院裡,要麼辦在香火慘淡的寺廟裡。之所以選這兩個地方,是因為它們都是磚牆瓦屋,是村子裡最好、最結實的建築。既然郅莊村小起名開元寺小學,建校之初一定選址於寺廟。基於這一點,找到開元寺小學,也就找到了開元寺。

果然不出所料,開元寺僅存的一座大殿真藏在開元寺小學西南角的院落裡,只是大門緊鎖。我觀察片刻,見門鼻用細鐵絲擰著,赤手即可擰開。

下圖:寂靜的郅莊小學校園。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正要下手,轉念一想覺得似乎不妥,萬一被人發現,把我當成盜竊文物的壞蛋,扭送到派出所,那丟大人了。

想到這兒,我立馬收住脫韁的思緒,決計先去問問學校的門衛,最好能夠找到鑰匙。

適逢暑假,校門鎖著,校園裡寂靜無聲。我在門外連喊幾聲,沒人應承,頗為失望,生怕這趟白跑了。

我推著車子回到路邊,盤算著要不要去村委會找找人。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從飯店裡走出一位倒垃圾的婦女,我忙說明來意。那女的說,破廟爛院的,沒啥看頭。如果你真想進去看,西邊量販裡放有大門上的鑰匙,你去問問。

謝過好心人,我掀簾進了量販。我把我來的目的給老闆一說,人家很爽快地遞給我一串鑰匙:你自己進去看吧。

開門進院,一座敗象已現的古建赫然杵在院子正中,東側立了三通石碑,西側立了兩通石碑,還有若干石碑倒在種有大蔥、辣椒、芫荽等時令蔬菜的菜園裡。

下圖:倒在菜地的石碑。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拍殿宇,拍石碑,拍脊獸,正拍得起勁,開始為午飯做準備的老闆進院掐菜,於是我們聊了起來。

老闆叫郅獻民,郅莊人。據他說,開元寺從前規模大著哩,南北二三里長,東西半里地寬。南到竹園馬(村),北到學校後面,東西邊界大概就在學校東西圍牆的位置。從南往北依次是山門、一殿、二殿、三殿、後殿,左右各有一排配殿。眼前這座是三殿,明清樣式。過去,屋脊上坐的琉璃瑞獸,精美著呢,後來都給砸了。石窗上的雕花,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下圖:量販老闆郅獻民先生。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稍頓,郅老闆徐徐說,後殿的殿前殿後曾長有四棵松柏,四個大人摟不住。為建楊水才紀念館,都給出了。樹太粗太沉,大卡車一次只能拉一棵。聽老輩人說,開元寺的壁畫五百羅漢最珍貴,是宋代一個大畫家畫上去的。

有了這個線索,我馬上上網查,還真查到了,這位畫家是北宋的趙光輔。其後的畫評家劉道醇在他的《宋朝名畫評》中這樣寫道,“(趙光輔)長於佛畫及人物番馬等。愚客於許日,開元寺見輔畫攝摩騰、竺法蘭以傳教。皆丈餘,其慈覺悲憫之相盡備。又畫五百高僧,資質風度互有意思,坐立瞻聽皆得其妙,貌若悲覺以動觀者。”

史料顯示,許昌城西北的開元寺和襄城城西的龍興寺,趙光輔都去作過畫,尤其在開元寺所畫的《五百羅漢圖》,線條流暢,人物清楚,刻畫入微,設色典雅,頗有唐代吳道子遺風。為切身感受其畫之妙,劉道醇親赴許昌實地察看,乃至最後評價道,“光輔之畫也,放而逸,約而正,形氣清楚,骨格厚重,可列神品下。” 倘若此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當然,兩位藝術家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的人生態度,也給我們後人做出了榜樣,這或許就是當下時興的叫法“工匠精神”的體現吧。

下圖:僅存的三大殿。

"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10站:開元寺

倘若許昌此寺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現在去哪兒都可省事,即使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指頭在手機屏幕上一劃拉,一搜索,線路馬上給你規劃的得得勁勁,既少走彎路,又少費口舌。

遺憾的是,我是個冥頑不化犟勁頭,放著省事不省事,依然沿襲著傳統的問路方法,走一路,問一路,費盡周折。我呢,竟然覺得這樣子有趣。一聽這,你肯定會說了,你這人沒熟透。咳,活半輩子了,沒熟透就沒熟透吧,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沒辦法呀!

去桂村鄉政府所在地的路我熟,但從鄉政府到郅莊開元寺的路就不知道了。(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在曲龍拐彎、雞腸子似的鄉道上邊走邊問:老鄉,去郅莊開元寺咋走?

老鄉答:往前走不多遠,碰見岔路口左拐,走走你再問。

可是,走百十米一條機耕路,再走百十米又一條機耕路,拐還是不拐?此時此刻,荒郊野地,無人可尋,無人可問。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憑經驗和感覺判斷,老鄉說的應該是一條水泥路。結果證明,感覺是正確的。

再走,再問。

老鄉,去開元寺還有多遠?

沒多遠,多說二里地。就在路邊,到那兒即可看到。老鄉手一擺,回答得很乾脆。

我打著碼錶,騎了二里地,沒看到。又騎了一里地,還是沒看到。難道是我的表壞了?或是鬼打牆眯住了眼,以至於目中無物?正糾結的時候,車子靠慣性往前滑行了二百多米,一抬頭,正好看到開元寺小學的牌子。我的老天爺,這打不住錘兒的二里地,害得我差點掉頭回去找。

解放之初,農民住的多是破門少窗的茅草菴,冬不遮風,夏不擋雨。面對一窮二白的實際情況,政府為儘快發展普惠的鄉村教育,將學校要麼辦在大戶人家多餘的宅院裡,要麼辦在香火慘淡的寺廟裡。之所以選這兩個地方,是因為它們都是磚牆瓦屋,是村子裡最好、最結實的建築。既然郅莊村小起名開元寺小學,建校之初一定選址於寺廟。基於這一點,找到開元寺小學,也就找到了開元寺。

果然不出所料,開元寺僅存的一座大殿真藏在開元寺小學西南角的院落裡,只是大門緊鎖。我觀察片刻,見門鼻用細鐵絲擰著,赤手即可擰開。

下圖:寂靜的郅莊小學校園。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正要下手,轉念一想覺得似乎不妥,萬一被人發現,把我當成盜竊文物的壞蛋,扭送到派出所,那丟大人了。

想到這兒,我立馬收住脫韁的思緒,決計先去問問學校的門衛,最好能夠找到鑰匙。

適逢暑假,校門鎖著,校園裡寂靜無聲。我在門外連喊幾聲,沒人應承,頗為失望,生怕這趟白跑了。

我推著車子回到路邊,盤算著要不要去村委會找找人。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從飯店裡走出一位倒垃圾的婦女,我忙說明來意。那女的說,破廟爛院的,沒啥看頭。如果你真想進去看,西邊量販裡放有大門上的鑰匙,你去問問。

謝過好心人,我掀簾進了量販。我把我來的目的給老闆一說,人家很爽快地遞給我一串鑰匙:你自己進去看吧。

開門進院,一座敗象已現的古建赫然杵在院子正中,東側立了三通石碑,西側立了兩通石碑,還有若干石碑倒在種有大蔥、辣椒、芫荽等時令蔬菜的菜園裡。

下圖:倒在菜地的石碑。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拍殿宇,拍石碑,拍脊獸,正拍得起勁,開始為午飯做準備的老闆進院掐菜,於是我們聊了起來。

老闆叫郅獻民,郅莊人。據他說,開元寺從前規模大著哩,南北二三里長,東西半里地寬。南到竹園馬(村),北到學校後面,東西邊界大概就在學校東西圍牆的位置。從南往北依次是山門、一殿、二殿、三殿、後殿,左右各有一排配殿。眼前這座是三殿,明清樣式。過去,屋脊上坐的琉璃瑞獸,精美著呢,後來都給砸了。石窗上的雕花,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下圖:量販老闆郅獻民先生。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稍頓,郅老闆徐徐說,後殿的殿前殿後曾長有四棵松柏,四個大人摟不住。為建楊水才紀念館,都給出了。樹太粗太沉,大卡車一次只能拉一棵。聽老輩人說,開元寺的壁畫五百羅漢最珍貴,是宋代一個大畫家畫上去的。

有了這個線索,我馬上上網查,還真查到了,這位畫家是北宋的趙光輔。其後的畫評家劉道醇在他的《宋朝名畫評》中這樣寫道,“(趙光輔)長於佛畫及人物番馬等。愚客於許日,開元寺見輔畫攝摩騰、竺法蘭以傳教。皆丈餘,其慈覺悲憫之相盡備。又畫五百高僧,資質風度互有意思,坐立瞻聽皆得其妙,貌若悲覺以動觀者。”

史料顯示,許昌城西北的開元寺和襄城城西的龍興寺,趙光輔都去作過畫,尤其在開元寺所畫的《五百羅漢圖》,線條流暢,人物清楚,刻畫入微,設色典雅,頗有唐代吳道子遺風。為切身感受其畫之妙,劉道醇親赴許昌實地察看,乃至最後評價道,“光輔之畫也,放而逸,約而正,形氣清楚,骨格厚重,可列神品下。” 倘若此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當然,兩位藝術家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的人生態度,也給我們後人做出了榜樣,這或許就是當下時興的叫法“工匠精神”的體現吧。

下圖:僅存的三大殿。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郅老闆離開後,我通看了一遍石碑,能看清碑文字跡的共有四通。最早的那通立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內容為《重修唐開元寺碑記》。

另外三通,一通是立於大清乾隆三十五年的《重修釋迦佛殿碑記》;一通是立於大清乾隆肆拾叄年的《重修三聖殿暨觀音地藏殿山門碑記》;一通是立於中華民國十六年的《重修開元寺前佛殿並金鐫神像碑記》。

下圖:右側石碑立於明嘉靖二十七年。

"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10站:開元寺

倘若許昌此寺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現在去哪兒都可省事,即使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指頭在手機屏幕上一劃拉,一搜索,線路馬上給你規劃的得得勁勁,既少走彎路,又少費口舌。

遺憾的是,我是個冥頑不化犟勁頭,放著省事不省事,依然沿襲著傳統的問路方法,走一路,問一路,費盡周折。我呢,竟然覺得這樣子有趣。一聽這,你肯定會說了,你這人沒熟透。咳,活半輩子了,沒熟透就沒熟透吧,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沒辦法呀!

去桂村鄉政府所在地的路我熟,但從鄉政府到郅莊開元寺的路就不知道了。(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在曲龍拐彎、雞腸子似的鄉道上邊走邊問:老鄉,去郅莊開元寺咋走?

老鄉答:往前走不多遠,碰見岔路口左拐,走走你再問。

可是,走百十米一條機耕路,再走百十米又一條機耕路,拐還是不拐?此時此刻,荒郊野地,無人可尋,無人可問。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憑經驗和感覺判斷,老鄉說的應該是一條水泥路。結果證明,感覺是正確的。

再走,再問。

老鄉,去開元寺還有多遠?

沒多遠,多說二里地。就在路邊,到那兒即可看到。老鄉手一擺,回答得很乾脆。

我打著碼錶,騎了二里地,沒看到。又騎了一里地,還是沒看到。難道是我的表壞了?或是鬼打牆眯住了眼,以至於目中無物?正糾結的時候,車子靠慣性往前滑行了二百多米,一抬頭,正好看到開元寺小學的牌子。我的老天爺,這打不住錘兒的二里地,害得我差點掉頭回去找。

解放之初,農民住的多是破門少窗的茅草菴,冬不遮風,夏不擋雨。面對一窮二白的實際情況,政府為儘快發展普惠的鄉村教育,將學校要麼辦在大戶人家多餘的宅院裡,要麼辦在香火慘淡的寺廟裡。之所以選這兩個地方,是因為它們都是磚牆瓦屋,是村子裡最好、最結實的建築。既然郅莊村小起名開元寺小學,建校之初一定選址於寺廟。基於這一點,找到開元寺小學,也就找到了開元寺。

果然不出所料,開元寺僅存的一座大殿真藏在開元寺小學西南角的院落裡,只是大門緊鎖。我觀察片刻,見門鼻用細鐵絲擰著,赤手即可擰開。

下圖:寂靜的郅莊小學校園。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正要下手,轉念一想覺得似乎不妥,萬一被人發現,把我當成盜竊文物的壞蛋,扭送到派出所,那丟大人了。

想到這兒,我立馬收住脫韁的思緒,決計先去問問學校的門衛,最好能夠找到鑰匙。

適逢暑假,校門鎖著,校園裡寂靜無聲。我在門外連喊幾聲,沒人應承,頗為失望,生怕這趟白跑了。

我推著車子回到路邊,盤算著要不要去村委會找找人。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從飯店裡走出一位倒垃圾的婦女,我忙說明來意。那女的說,破廟爛院的,沒啥看頭。如果你真想進去看,西邊量販裡放有大門上的鑰匙,你去問問。

謝過好心人,我掀簾進了量販。我把我來的目的給老闆一說,人家很爽快地遞給我一串鑰匙:你自己進去看吧。

開門進院,一座敗象已現的古建赫然杵在院子正中,東側立了三通石碑,西側立了兩通石碑,還有若干石碑倒在種有大蔥、辣椒、芫荽等時令蔬菜的菜園裡。

下圖:倒在菜地的石碑。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拍殿宇,拍石碑,拍脊獸,正拍得起勁,開始為午飯做準備的老闆進院掐菜,於是我們聊了起來。

老闆叫郅獻民,郅莊人。據他說,開元寺從前規模大著哩,南北二三里長,東西半里地寬。南到竹園馬(村),北到學校後面,東西邊界大概就在學校東西圍牆的位置。從南往北依次是山門、一殿、二殿、三殿、後殿,左右各有一排配殿。眼前這座是三殿,明清樣式。過去,屋脊上坐的琉璃瑞獸,精美著呢,後來都給砸了。石窗上的雕花,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下圖:量販老闆郅獻民先生。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稍頓,郅老闆徐徐說,後殿的殿前殿後曾長有四棵松柏,四個大人摟不住。為建楊水才紀念館,都給出了。樹太粗太沉,大卡車一次只能拉一棵。聽老輩人說,開元寺的壁畫五百羅漢最珍貴,是宋代一個大畫家畫上去的。

有了這個線索,我馬上上網查,還真查到了,這位畫家是北宋的趙光輔。其後的畫評家劉道醇在他的《宋朝名畫評》中這樣寫道,“(趙光輔)長於佛畫及人物番馬等。愚客於許日,開元寺見輔畫攝摩騰、竺法蘭以傳教。皆丈餘,其慈覺悲憫之相盡備。又畫五百高僧,資質風度互有意思,坐立瞻聽皆得其妙,貌若悲覺以動觀者。”

史料顯示,許昌城西北的開元寺和襄城城西的龍興寺,趙光輔都去作過畫,尤其在開元寺所畫的《五百羅漢圖》,線條流暢,人物清楚,刻畫入微,設色典雅,頗有唐代吳道子遺風。為切身感受其畫之妙,劉道醇親赴許昌實地察看,乃至最後評價道,“光輔之畫也,放而逸,約而正,形氣清楚,骨格厚重,可列神品下。” 倘若此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當然,兩位藝術家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的人生態度,也給我們後人做出了榜樣,這或許就是當下時興的叫法“工匠精神”的體現吧。

下圖:僅存的三大殿。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郅老闆離開後,我通看了一遍石碑,能看清碑文字跡的共有四通。最早的那通立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內容為《重修唐開元寺碑記》。

另外三通,一通是立於大清乾隆三十五年的《重修釋迦佛殿碑記》;一通是立於大清乾隆肆拾叄年的《重修三聖殿暨觀音地藏殿山門碑記》;一通是立於中華民國十六年的《重修開元寺前佛殿並金鐫神像碑記》。

下圖:右側石碑立於明嘉靖二十七年。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比較而言,最後這通碑內容保存最完整,於是抄錄了下來:

從來否極者泰必來,剝盡者復必反,此雖天理之循環。而要入,亦人事為之轉移也。如予村之東北隅,迤邐裡餘,有寺名曰開元。世竟傳為昉於唐之開元,然察諸縣誌,搜其遺蹟,未有確徽。亦予之所,不敢知第,目其諸殿之輝煌,嚴然呈鳥革翠飛之像。考夫豐碑之文字,卓然著揚,芬離藻之詞,知其為古名剎也。而飄搖者,風雨穿啄者,鳥鼠同光以來,皆減色矣。然他殿獨頗可觀,惟前佛一殿根柢圮(pi)毀,而時若稍微輔葺,則用少力而成功,多庶不至勞民傷財之過。甚詎意牆,近於頹木,鄰於壞不多。歷年所遂,至於一物不存,鳥呼已矣,無能為也。然而否極者泰來之,漸也;剝盡者復反之,機也。時有予之族叔,號子容者,年近耄耋,獨享矍鑠,每歡已往之,莫挽幸將來之多術,慨然動念。不嫌樹幟之先,遂邀近寺之首事,協同相商,酌一大中至正之途,以為永遠長久之計。於是殫寺中餘財,以購木石。採四鄉之資助,以施丹青。歷甲乙丙丁四年之間,所謂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者。無乎不至,而且乎中央佛祖,左右菩薩,仍塑舊像,此亦人云亦云者耳。惟參列於兩旁者十八羅漢,創刻石形,誠古今所罕觀,希聞者也。石工之壁畫,殊出人意表矣,此一役也。人謂轉移者,人事之力,予仍謂循環者,天理之運也。工告竣後,丏予為之記。予惟佛為西天之聖,其慈航普渡之心,喚醒人於夢中者。自漢以來,不少不然也,胡為信奉之。若是哉,是為序。

清生員予警馬西銘撰並書

清生員予容馬龍彪校正

清國子監太學生同綸任六行篆書

禹縣石工彥甫、吳振邦

中華民國十六年歲次丁卯孟冬之月上瀚吉旦

下圖:立於民國十六年的石碑。

"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10站:開元寺

倘若許昌此寺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現在去哪兒都可省事,即使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指頭在手機屏幕上一劃拉,一搜索,線路馬上給你規劃的得得勁勁,既少走彎路,又少費口舌。

遺憾的是,我是個冥頑不化犟勁頭,放著省事不省事,依然沿襲著傳統的問路方法,走一路,問一路,費盡周折。我呢,竟然覺得這樣子有趣。一聽這,你肯定會說了,你這人沒熟透。咳,活半輩子了,沒熟透就沒熟透吧,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沒辦法呀!

去桂村鄉政府所在地的路我熟,但從鄉政府到郅莊開元寺的路就不知道了。(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在曲龍拐彎、雞腸子似的鄉道上邊走邊問:老鄉,去郅莊開元寺咋走?

老鄉答:往前走不多遠,碰見岔路口左拐,走走你再問。

可是,走百十米一條機耕路,再走百十米又一條機耕路,拐還是不拐?此時此刻,荒郊野地,無人可尋,無人可問。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憑經驗和感覺判斷,老鄉說的應該是一條水泥路。結果證明,感覺是正確的。

再走,再問。

老鄉,去開元寺還有多遠?

沒多遠,多說二里地。就在路邊,到那兒即可看到。老鄉手一擺,回答得很乾脆。

我打著碼錶,騎了二里地,沒看到。又騎了一里地,還是沒看到。難道是我的表壞了?或是鬼打牆眯住了眼,以至於目中無物?正糾結的時候,車子靠慣性往前滑行了二百多米,一抬頭,正好看到開元寺小學的牌子。我的老天爺,這打不住錘兒的二里地,害得我差點掉頭回去找。

解放之初,農民住的多是破門少窗的茅草菴,冬不遮風,夏不擋雨。面對一窮二白的實際情況,政府為儘快發展普惠的鄉村教育,將學校要麼辦在大戶人家多餘的宅院裡,要麼辦在香火慘淡的寺廟裡。之所以選這兩個地方,是因為它們都是磚牆瓦屋,是村子裡最好、最結實的建築。既然郅莊村小起名開元寺小學,建校之初一定選址於寺廟。基於這一點,找到開元寺小學,也就找到了開元寺。

果然不出所料,開元寺僅存的一座大殿真藏在開元寺小學西南角的院落裡,只是大門緊鎖。我觀察片刻,見門鼻用細鐵絲擰著,赤手即可擰開。

下圖:寂靜的郅莊小學校園。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正要下手,轉念一想覺得似乎不妥,萬一被人發現,把我當成盜竊文物的壞蛋,扭送到派出所,那丟大人了。

想到這兒,我立馬收住脫韁的思緒,決計先去問問學校的門衛,最好能夠找到鑰匙。

適逢暑假,校門鎖著,校園裡寂靜無聲。我在門外連喊幾聲,沒人應承,頗為失望,生怕這趟白跑了。

我推著車子回到路邊,盤算著要不要去村委會找找人。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從飯店裡走出一位倒垃圾的婦女,我忙說明來意。那女的說,破廟爛院的,沒啥看頭。如果你真想進去看,西邊量販裡放有大門上的鑰匙,你去問問。

謝過好心人,我掀簾進了量販。我把我來的目的給老闆一說,人家很爽快地遞給我一串鑰匙:你自己進去看吧。

開門進院,一座敗象已現的古建赫然杵在院子正中,東側立了三通石碑,西側立了兩通石碑,還有若干石碑倒在種有大蔥、辣椒、芫荽等時令蔬菜的菜園裡。

下圖:倒在菜地的石碑。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拍殿宇,拍石碑,拍脊獸,正拍得起勁,開始為午飯做準備的老闆進院掐菜,於是我們聊了起來。

老闆叫郅獻民,郅莊人。據他說,開元寺從前規模大著哩,南北二三里長,東西半里地寬。南到竹園馬(村),北到學校後面,東西邊界大概就在學校東西圍牆的位置。從南往北依次是山門、一殿、二殿、三殿、後殿,左右各有一排配殿。眼前這座是三殿,明清樣式。過去,屋脊上坐的琉璃瑞獸,精美著呢,後來都給砸了。石窗上的雕花,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下圖:量販老闆郅獻民先生。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稍頓,郅老闆徐徐說,後殿的殿前殿後曾長有四棵松柏,四個大人摟不住。為建楊水才紀念館,都給出了。樹太粗太沉,大卡車一次只能拉一棵。聽老輩人說,開元寺的壁畫五百羅漢最珍貴,是宋代一個大畫家畫上去的。

有了這個線索,我馬上上網查,還真查到了,這位畫家是北宋的趙光輔。其後的畫評家劉道醇在他的《宋朝名畫評》中這樣寫道,“(趙光輔)長於佛畫及人物番馬等。愚客於許日,開元寺見輔畫攝摩騰、竺法蘭以傳教。皆丈餘,其慈覺悲憫之相盡備。又畫五百高僧,資質風度互有意思,坐立瞻聽皆得其妙,貌若悲覺以動觀者。”

史料顯示,許昌城西北的開元寺和襄城城西的龍興寺,趙光輔都去作過畫,尤其在開元寺所畫的《五百羅漢圖》,線條流暢,人物清楚,刻畫入微,設色典雅,頗有唐代吳道子遺風。為切身感受其畫之妙,劉道醇親赴許昌實地察看,乃至最後評價道,“光輔之畫也,放而逸,約而正,形氣清楚,骨格厚重,可列神品下。” 倘若此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當然,兩位藝術家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的人生態度,也給我們後人做出了榜樣,這或許就是當下時興的叫法“工匠精神”的體現吧。

下圖:僅存的三大殿。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郅老闆離開後,我通看了一遍石碑,能看清碑文字跡的共有四通。最早的那通立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內容為《重修唐開元寺碑記》。

另外三通,一通是立於大清乾隆三十五年的《重修釋迦佛殿碑記》;一通是立於大清乾隆肆拾叄年的《重修三聖殿暨觀音地藏殿山門碑記》;一通是立於中華民國十六年的《重修開元寺前佛殿並金鐫神像碑記》。

下圖:右側石碑立於明嘉靖二十七年。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比較而言,最後這通碑內容保存最完整,於是抄錄了下來:

從來否極者泰必來,剝盡者復必反,此雖天理之循環。而要入,亦人事為之轉移也。如予村之東北隅,迤邐裡餘,有寺名曰開元。世竟傳為昉於唐之開元,然察諸縣誌,搜其遺蹟,未有確徽。亦予之所,不敢知第,目其諸殿之輝煌,嚴然呈鳥革翠飛之像。考夫豐碑之文字,卓然著揚,芬離藻之詞,知其為古名剎也。而飄搖者,風雨穿啄者,鳥鼠同光以來,皆減色矣。然他殿獨頗可觀,惟前佛一殿根柢圮(pi)毀,而時若稍微輔葺,則用少力而成功,多庶不至勞民傷財之過。甚詎意牆,近於頹木,鄰於壞不多。歷年所遂,至於一物不存,鳥呼已矣,無能為也。然而否極者泰來之,漸也;剝盡者復反之,機也。時有予之族叔,號子容者,年近耄耋,獨享矍鑠,每歡已往之,莫挽幸將來之多術,慨然動念。不嫌樹幟之先,遂邀近寺之首事,協同相商,酌一大中至正之途,以為永遠長久之計。於是殫寺中餘財,以購木石。採四鄉之資助,以施丹青。歷甲乙丙丁四年之間,所謂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者。無乎不至,而且乎中央佛祖,左右菩薩,仍塑舊像,此亦人云亦云者耳。惟參列於兩旁者十八羅漢,創刻石形,誠古今所罕觀,希聞者也。石工之壁畫,殊出人意表矣,此一役也。人謂轉移者,人事之力,予仍謂循環者,天理之運也。工告竣後,丏予為之記。予惟佛為西天之聖,其慈航普渡之心,喚醒人於夢中者。自漢以來,不少不然也,胡為信奉之。若是哉,是為序。

清生員予警馬西銘撰並書

清生員予容馬龍彪校正

清國子監太學生同綸任六行篆書

禹縣石工彥甫、吳振邦

中華民國十六年歲次丁卯孟冬之月上瀚吉旦

下圖:立於民國十六年的石碑。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透過文采飛揚的此篇碑記,可以讀出這麼幾則信息:

一、開元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雖沒有文史資料佐證,但不失為古名剎。

二、倡導捐建前佛殿的馬子容,系撰書者馬西銘的族叔,同為竹園馬村人。

三、大殿兩側石雕的十八羅漢,應該非常精緻,被作者稱為“古今所罕觀”。至於趙光輔所繪壁畫《五百羅漢圖》當時是否還存世,文中沒有交代。

臨走,鎖門的剎那,我在想,若開元寺幾十畝大的廟宇不毀,若精美絕倫的壁畫存世,若石雕十八羅漢還在,這裡還會這麼安靜嗎?會不會也像深藏嵩山的少林寺那樣,演變為一個世俗的旅遊景點?

下圖:雕有花卉動物圖案的石窗。

"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10站:開元寺

倘若許昌此寺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現在去哪兒都可省事,即使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指頭在手機屏幕上一劃拉,一搜索,線路馬上給你規劃的得得勁勁,既少走彎路,又少費口舌。

遺憾的是,我是個冥頑不化犟勁頭,放著省事不省事,依然沿襲著傳統的問路方法,走一路,問一路,費盡周折。我呢,竟然覺得這樣子有趣。一聽這,你肯定會說了,你這人沒熟透。咳,活半輩子了,沒熟透就沒熟透吧,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沒辦法呀!

去桂村鄉政府所在地的路我熟,但從鄉政府到郅莊開元寺的路就不知道了。(想看看上一站老樑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許昌此村地道,真是曹操的藏兵洞嗎?

我在曲龍拐彎、雞腸子似的鄉道上邊走邊問:老鄉,去郅莊開元寺咋走?

老鄉答:往前走不多遠,碰見岔路口左拐,走走你再問。

可是,走百十米一條機耕路,再走百十米又一條機耕路,拐還是不拐?此時此刻,荒郊野地,無人可尋,無人可問。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憑經驗和感覺判斷,老鄉說的應該是一條水泥路。結果證明,感覺是正確的。

再走,再問。

老鄉,去開元寺還有多遠?

沒多遠,多說二里地。就在路邊,到那兒即可看到。老鄉手一擺,回答得很乾脆。

我打著碼錶,騎了二里地,沒看到。又騎了一里地,還是沒看到。難道是我的表壞了?或是鬼打牆眯住了眼,以至於目中無物?正糾結的時候,車子靠慣性往前滑行了二百多米,一抬頭,正好看到開元寺小學的牌子。我的老天爺,這打不住錘兒的二里地,害得我差點掉頭回去找。

解放之初,農民住的多是破門少窗的茅草菴,冬不遮風,夏不擋雨。面對一窮二白的實際情況,政府為儘快發展普惠的鄉村教育,將學校要麼辦在大戶人家多餘的宅院裡,要麼辦在香火慘淡的寺廟裡。之所以選這兩個地方,是因為它們都是磚牆瓦屋,是村子裡最好、最結實的建築。既然郅莊村小起名開元寺小學,建校之初一定選址於寺廟。基於這一點,找到開元寺小學,也就找到了開元寺。

果然不出所料,開元寺僅存的一座大殿真藏在開元寺小學西南角的院落裡,只是大門緊鎖。我觀察片刻,見門鼻用細鐵絲擰著,赤手即可擰開。

下圖:寂靜的郅莊小學校園。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正要下手,轉念一想覺得似乎不妥,萬一被人發現,把我當成盜竊文物的壞蛋,扭送到派出所,那丟大人了。

想到這兒,我立馬收住脫韁的思緒,決計先去問問學校的門衛,最好能夠找到鑰匙。

適逢暑假,校門鎖著,校園裡寂靜無聲。我在門外連喊幾聲,沒人應承,頗為失望,生怕這趟白跑了。

我推著車子回到路邊,盤算著要不要去村委會找找人。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從飯店裡走出一位倒垃圾的婦女,我忙說明來意。那女的說,破廟爛院的,沒啥看頭。如果你真想進去看,西邊量販裡放有大門上的鑰匙,你去問問。

謝過好心人,我掀簾進了量販。我把我來的目的給老闆一說,人家很爽快地遞給我一串鑰匙:你自己進去看吧。

開門進院,一座敗象已現的古建赫然杵在院子正中,東側立了三通石碑,西側立了兩通石碑,還有若干石碑倒在種有大蔥、辣椒、芫荽等時令蔬菜的菜園裡。

下圖:倒在菜地的石碑。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拍殿宇,拍石碑,拍脊獸,正拍得起勁,開始為午飯做準備的老闆進院掐菜,於是我們聊了起來。

老闆叫郅獻民,郅莊人。據他說,開元寺從前規模大著哩,南北二三里長,東西半里地寬。南到竹園馬(村),北到學校後面,東西邊界大概就在學校東西圍牆的位置。從南往北依次是山門、一殿、二殿、三殿、後殿,左右各有一排配殿。眼前這座是三殿,明清樣式。過去,屋脊上坐的琉璃瑞獸,精美著呢,後來都給砸了。石窗上的雕花,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下圖:量販老闆郅獻民先生。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稍頓,郅老闆徐徐說,後殿的殿前殿後曾長有四棵松柏,四個大人摟不住。為建楊水才紀念館,都給出了。樹太粗太沉,大卡車一次只能拉一棵。聽老輩人說,開元寺的壁畫五百羅漢最珍貴,是宋代一個大畫家畫上去的。

有了這個線索,我馬上上網查,還真查到了,這位畫家是北宋的趙光輔。其後的畫評家劉道醇在他的《宋朝名畫評》中這樣寫道,“(趙光輔)長於佛畫及人物番馬等。愚客於許日,開元寺見輔畫攝摩騰、竺法蘭以傳教。皆丈餘,其慈覺悲憫之相盡備。又畫五百高僧,資質風度互有意思,坐立瞻聽皆得其妙,貌若悲覺以動觀者。”

史料顯示,許昌城西北的開元寺和襄城城西的龍興寺,趙光輔都去作過畫,尤其在開元寺所畫的《五百羅漢圖》,線條流暢,人物清楚,刻畫入微,設色典雅,頗有唐代吳道子遺風。為切身感受其畫之妙,劉道醇親赴許昌實地察看,乃至最後評價道,“光輔之畫也,放而逸,約而正,形氣清楚,骨格厚重,可列神品下。” 倘若此壁畫保存至今,肯定價值連城。當然,兩位藝術家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的人生態度,也給我們後人做出了榜樣,這或許就是當下時興的叫法“工匠精神”的體現吧。

下圖:僅存的三大殿。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郅老闆離開後,我通看了一遍石碑,能看清碑文字跡的共有四通。最早的那通立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內容為《重修唐開元寺碑記》。

另外三通,一通是立於大清乾隆三十五年的《重修釋迦佛殿碑記》;一通是立於大清乾隆肆拾叄年的《重修三聖殿暨觀音地藏殿山門碑記》;一通是立於中華民國十六年的《重修開元寺前佛殿並金鐫神像碑記》。

下圖:右側石碑立於明嘉靖二十七年。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比較而言,最後這通碑內容保存最完整,於是抄錄了下來:

從來否極者泰必來,剝盡者復必反,此雖天理之循環。而要入,亦人事為之轉移也。如予村之東北隅,迤邐裡餘,有寺名曰開元。世竟傳為昉於唐之開元,然察諸縣誌,搜其遺蹟,未有確徽。亦予之所,不敢知第,目其諸殿之輝煌,嚴然呈鳥革翠飛之像。考夫豐碑之文字,卓然著揚,芬離藻之詞,知其為古名剎也。而飄搖者,風雨穿啄者,鳥鼠同光以來,皆減色矣。然他殿獨頗可觀,惟前佛一殿根柢圮(pi)毀,而時若稍微輔葺,則用少力而成功,多庶不至勞民傷財之過。甚詎意牆,近於頹木,鄰於壞不多。歷年所遂,至於一物不存,鳥呼已矣,無能為也。然而否極者泰來之,漸也;剝盡者復反之,機也。時有予之族叔,號子容者,年近耄耋,獨享矍鑠,每歡已往之,莫挽幸將來之多術,慨然動念。不嫌樹幟之先,遂邀近寺之首事,協同相商,酌一大中至正之途,以為永遠長久之計。於是殫寺中餘財,以購木石。採四鄉之資助,以施丹青。歷甲乙丙丁四年之間,所謂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者。無乎不至,而且乎中央佛祖,左右菩薩,仍塑舊像,此亦人云亦云者耳。惟參列於兩旁者十八羅漢,創刻石形,誠古今所罕觀,希聞者也。石工之壁畫,殊出人意表矣,此一役也。人謂轉移者,人事之力,予仍謂循環者,天理之運也。工告竣後,丏予為之記。予惟佛為西天之聖,其慈航普渡之心,喚醒人於夢中者。自漢以來,不少不然也,胡為信奉之。若是哉,是為序。

清生員予警馬西銘撰並書

清生員予容馬龍彪校正

清國子監太學生同綸任六行篆書

禹縣石工彥甫、吳振邦

中華民國十六年歲次丁卯孟冬之月上瀚吉旦

下圖:立於民國十六年的石碑。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透過文采飛揚的此篇碑記,可以讀出這麼幾則信息:

一、開元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雖沒有文史資料佐證,但不失為古名剎。

二、倡導捐建前佛殿的馬子容,系撰書者馬西銘的族叔,同為竹園馬村人。

三、大殿兩側石雕的十八羅漢,應該非常精緻,被作者稱為“古今所罕觀”。至於趙光輔所繪壁畫《五百羅漢圖》當時是否還存世,文中沒有交代。

臨走,鎖門的剎那,我在想,若開元寺幾十畝大的廟宇不毀,若精美絕倫的壁畫存世,若石雕十八羅漢還在,這裡還會這麼安靜嗎?會不會也像深藏嵩山的少林寺那樣,演變為一個世俗的旅遊景點?

下圖:雕有花卉動物圖案的石窗。

傳說許昌:約1300年的古寺,五百羅漢圖和四個大人摟不住的松柏

【作者簡介】樑耀國,現就職於許昌市房產交易租賃管理處,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