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藥控股“變相賣殼”終止引關注函 回覆稱“極端情況下不排除平倉風險”'

"

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7月29日訊(記者張潤琪 見習記者牛荷)近日,吉藥控股(SZ:300108)終止與修正藥業進行資產重組一事引起市場關注,同時也引來深交所的關注函。

7月28日晚間,吉藥控股發佈關注函回覆公告,在風險提示中提到,目前平倉線離目前股價還有一段距離,暫不存在平倉風險。若在極端情況下,市場及公司股價出現持續下跌,公司實際控制人盧忠奎及其一致行動人黃克鳳、董事長孫軍質押的公司股票不排除觸及平倉線的風險等。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吉藥控股自宣佈收購修正藥業後,從“蛇吞象”、“借殼上市”到收深交所問詢函、遭修正藥業“打臉”,多次引起業界關注。

半月內從宣佈收購到終止 再遭修正藥業“打臉”

7月11日,吉藥控股曾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等方式購買修正藥業100%股權,本次交易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但記者注意到,吉藥控股近幾年的業績並不理想。數據顯示,吉藥控股2018年營收9.42億元,同比增長34.52%;淨利潤2.17億元,同比增長7.01%;而扣非淨利潤僅為4516.64萬元,同比下滑54.49%。同時,吉藥控股的負債情況也不容樂觀,2018年應收賬款達7.05億元,而在建工程數額竟也達到7.41億元;短期借款數額達到6.40億元,長期借款也已達6.01億元。

或許是因為面臨產品滯銷、資金鍊緊繃,吉藥控股才打起了“賣殼”的算盤。不過,此次對修正藥業短暫的擬收購計劃還未開始便已夭折。吉藥控股7月24日晚間,宣佈暫時終止收購修正藥業,緊接著第二天,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深交所要求吉藥控股就終止收購修正藥業事宜,說明公司在申請停牌時是否對此次重組可能構成重組上市、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公司是否存在支付能力等情形予以考慮等進行補充說明。

然而,吉藥控股終止收購修正藥業的公告一發出,不僅引來深交所關注函,還遭到修正藥業“打臉”。

吉藥控股發佈的《關於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暨公司股票復牌的公告》提到,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原因,其中包括根據2019年6月2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的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出臺。後續待該辦法具體實施細則出臺條件成熟後,再繼續推進謀劃上市公司控股權轉讓、籌劃發行股份等方式購買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事宜。

但是,修正藥業否認了上述說法,7月26日在官網發佈的《關於與吉藥控股意向協議解除的聲明》顯示,7月24日,公司與吉藥控股簽署的“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中並無吉藥控股公告中前述內容。也就是說,修正藥業並未打算繼續借殼吉藥控股。

隨後,吉藥控股於7月26日晚間發佈了《關於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暨公司股票復牌的公告的更正公告》,稱由於公司經辦人員失誤,在傳遞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過程中,誤將修訂稿當做最終稿歸檔,致使《關於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暨公司股票復牌的公告》中引用修訂稿中錯誤內容。

同時,吉藥控股將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原因更改為鑑於目前重組方案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面臨較大不確定因素,雙方一致同意解除《意向協議》,公司與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不再籌劃相關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吉藥控股上述更正公告一出,再次引來深交所關注函。深交所要求吉藥控股披露與修正藥業簽訂的《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的真實內容等。

非首次“變相賣殼” 曾頻繁資本運作

實際上,這已不是吉藥控股首次“變相賣殼”,此前已有先例。

吉藥控股的前身是通化雙龍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雙龍股份”),上市公司2014年收購金寶藥業。對此,有媒體曾報道稱,“一家體量相當於雙龍股份兩倍的醫藥公司——金寶藥業將被雙龍股份“鯨吞”。 金寶藥業仍然存在變相“借殼”上市的嫌疑。“

據瞭解,2014年以前,吉藥控股以生產黑白碳為主營業務,未涉足過醫藥領域,而收購金寶藥業為其貢獻了70%以上收入。金寶藥業的業績對賭目標為,金寶藥業經審計機構專項審計的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上市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8200萬元、1.01億元和1.18億元。

不過,在2017年金寶藥業對賭期結束後,吉藥控股的扣非淨利潤又開始了連續下滑,2017年、2018年扣非淨利潤分別為9923.92萬元、4516.64萬元,同比減少26.71%、54.49%。2019年上半年,吉藥控股業績依然不明朗,營收總額為2.99億元,淨利潤只有2888.30萬元,同比減少18.72%;扣非淨利潤僅為534.30萬元,同比減少55.27%。

儘管吉藥控股藉助金寶藥業的收購維持了三年的業績增長,但該收購一直被市場詬病為“變相借殼”。從2018年開始,吉藥控股在醫藥領域的資本運作頻率不斷加快。

1月份,吉藥控股曾與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控股”)共同增資吉林海通製藥有限公司(“海通製藥”),其中,吉藥控股出資6706.25萬元認購海通製藥新增的註冊資本,收購海通製藥10%的股份。

4月份,吉藥控股以零元價格受讓趙珂持有部分遠大康華(北京)醫藥有限公司(“遠大康華”)22%的股權、受讓劉成鎖持有部分遠大康華22%的股權、受讓白桂芝持有部分遠大康華26%的股權(合計認繳出資額1260萬元),並於2018年4月18日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交易完成後,吉藥控股持有遠大康華的股權比例為70%。

4月份,吉藥控股以7000萬元收購民生藥業集團亳州醫藥有限公司70%股權,並於2018年4月18日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

6月份,吉藥控股以現金2800萬元收購遼寧美羅醫藥供應有限公司70%股權,並與孫學武、周長貴、李達、劉謙、劉國華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

7月份,吉藥控股披露以2.3億元收購浙江亞利大膠丸有限公司100%股權,在該次交易完成後,對浙江亞利大膠丸有限公司增資3000萬元,並與浙江亞利大膠丸有限公司100%股東梅河口亞利大健康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簽署《股權轉讓及增資協議》。

9月份,吉藥控股擬作價6.18億元現金購買楊華、許百川等46位自然人持有的普華製藥99.68%的股份。

吉藥控股的大肆擴張並沒有改善自身的經營狀況,再加上吉藥控股今年最終未成功收購修正藥業100%股份,其“變相賣殼”背後,頻繁的資本運作已引來深交所的高度關注,並下發關注函。

對於頻繁籌劃資本運作是否有利於公司發展,吉藥控股表示,公司為了擬補渠道銷售不足,想快速整合供應鏈及銷售市場互補,但是隨著政策影響因素,自身銷售隊伍建設、產品生產結構調整、供應鏈規劃、市場佈局等公司都是圍繞著核心產業進行公司業務的整合。但由於產業佈局不集中,管理較為分散等因素,經董事會審慎對待和研究,下一步將集中精力圍繞現有的核心主業,把醫藥工業吉林金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春普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為主等進行完善管理,加大銷售整合,快速實現預期效益和市場突破等。

對此事件,中國網財經將持續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