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藥控股債務壓身上演“蛇吞象”修正藥業謀求借殼上市“黑歷史”引人注目'

"

日前,創業板上市公司吉藥控股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宣佈擬收購修正藥業100%股權,同時,終止對吉林省吉盛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吉盛資產)的股權轉讓。

在本次重大重組公告停牌前,吉藥控股市值為36億元,而據修正藥業官網信息,早在2015年,修正藥業即實現產值588億元,銷售收入575億元,利稅40億元,2016年實現產值646億元,銷售收入636億元,利稅47.6億元。同時據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發布的2019醫藥行業100強名單顯示,修正藥業位列榜單第二。

鑑於雙方體量差距懸殊,吉藥控股的這次收購也被業界人士認為“蛇吞象”,而修正藥業或將藉此登陸A股。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在本次宣佈擬收購修正藥業前,吉藥控股控股股東盧忠奎和黃克鳳夫婦、股東孫軍和梅河口金河德正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曾計劃將公司15.18%的股份轉讓給吉林省吉盛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而後者的實際控制人為吉林省國資委。如上述股份轉讓計劃完成,吉藥控股的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為吉林省國資委。

在頻頻發起的資本市場動作背後,是吉藥控股業績下滑、償債壓力上升等問題。而曾入選“2018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2019中國品牌500強”的修正藥業,也在本次“蛇吞象”併購事件展開後,被曝出產品質量問題、網貸逾期風波、賄賂官員等“黑歷史”,同時,公司今年還多次遭消費者投訴“銷售不合格藥品”,並涉及超標排放汙水被罰17萬元等問題。

吉藥控股業績下滑、償債壓力上升

公開資料顯示,吉藥控股前身是雙龍股份,是國內定點生產國防化工用沉澱白炭黑企業之一。2014年,雙龍股份通過重組金寶藥業進入醫藥領域,2017年更名為吉藥控股。

然而,上市公司變更了主營業務後,業績並不樂觀。數據顯示,吉藥控股2017年、2018年實現營收分別為7億元、9.42億元,同比增長-6.17%和34.52%;淨利潤2.02億元、2.17億元,同比增長8.64%和7.01%;扣非淨利潤0.99億元、0.45億元,同比減少26.71%和54.49%。

值得關注的是,吉藥控股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或將首次出現大幅度下滑,公司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盈利約1500萬元至25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0.08%至66.80%;報告期內,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額約為2402萬元。

同時,吉藥控股還面臨流動資金週轉困難、償債能力欠佳的壓力。記者對上市公司2017年和2018年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進行了對比,發現三項數據均出現下滑,且2018年的上述數值均低於1。

來源:吉藥控股歷年年報製表:中國網財經

對於吉藥控股的償債壓力,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在對吉藥控股2018年年報的問詢函中也有提到,“根據年報,報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餘額為6.40億元、長期借款餘額為6.01億元,貨幣資金餘額為2.08億元,”要求吉藥控股說明是否存在償債壓力等。

對此,吉藥控股在回覆函中表示,公司存在償債壓力,並稱“公司管理層對2018年展現的國內資本市場股指下行,大股東、二股東面臨暴倉風險、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嚴峻的金融環境預估不足、準備不足,致使公司流動資金出現緊張。”

此外,吉藥控股近幾年因密集收購,導致商譽激增。吉藥控股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先後收購了金寶藥業、遼寧美羅、遠大康華、亞利大膠丸、普華製藥後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合計形成商譽金額為8.54億元。其2017年同期商譽金額僅為2.86億元。

對此,有媒體報道稱,或許是由於上述因素,吉藥控股才於今年5月謀劃易主吉林省國資委一事。但近日,吉藥控股發佈公告稱,終止對國資委的股權轉讓,其原因為雙方對於股份轉讓的主要條款未達成一致。同時,吉藥控股還發布另一條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等方式購買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修正藥業”)100%股權。

修正藥業或藉機登陸A股曾涉嫌銷售不合格藥品

對比發現,修正藥業各方面實力均明顯強於吉藥控股。修正藥業官網顯示,集團2015年實現產值588億元,銷售收入575億元,利稅40億元,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201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位列252位;2017年集團實現產值666億元,銷售收入638億元,利潤43億元,上繳稅金10億元等。

由此看來,吉藥控股此番收購正是一場“蛇吞象”。有媒體報道稱,“吉藥控股以重組修正藥業替代此前的易主,後者體量龐大,儘管吉藥控股尚未披露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更多信息,但修正藥業借殼上市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

實際上,修正藥業早在200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後,就開始謀劃上市。如今,時隔16年,修正藥業或將借吉藥控股上市一事引起業界人士關注。與此同時,修正藥業的“黑歷史”也再次被媒體翻出,如2012年被央視曝光使用“毒膠囊”;2014年的藥材黴變事件;2017年曝出行賄案;2018年爆發踩雷P2P事件。此外,企查查顯示,修正藥業集團目前涉案98起,其中被告57次。

記者注意到,修正藥業除了“黑歷史”,在今年還被消費者投訴“銷售不合格藥品”等問題。

來源:網站截圖

2019年3月,有消費者在投訴平臺“華聲在線投訴直通車”上發帖稱,自己與老伴於2018年的7月28日,在修正藥業北京辦事處分部,經該店員工推薦,購買了11500元的藥品,服用一週後,出現不良反應。消費者稱,“從2018年8月推到現在,還沒解決,而且我的藥早已讓他們收回了。他們的客服到後來已經不接我的電話了,最後我都打不通了。”

此外,記者通過企查查查詢發現,隸屬於修正藥業的修正藥業集團北京修正製藥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6日,因超標排放汙染物涉嫌違反了《北京市水汙染防治條例》規定,被昌平區環境保護局處以罰款人民幣17萬元。資料顯示,北京修正製藥所屬行業為醫藥製造業,經營範圍包括生產、加工膠囊劑、口服溶液劑等。

對於收購事項,記者將相關問題致函吉藥控股,對方回覆稱,“內容請以公司公告披露為準”;同時,記者致電修正藥業問詢借殼上市事項,截至發稿時,未收官方正式迴應。

來源: 中國網財經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