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1西沙群島長年飛翔著數萬只鰹鳥,為何紅腳鰹鳥生有一雙紅色的腳?

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屬白色型,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除了狹長的嘴以外,外形與鴨子相似。成鳥體長約為60-75釐米,雙翼展開約有150釐米長,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是黑色的,翅膀狹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會隨著其長大而變化,幼鳥的羽毛為白色,待出飛前後又變成褐色,長大後又變為白色。

它的頭部和頸部有黃色的光澤,頭頂上點綴著一點紅色。嘴粗壯,長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呈鋸齒狀,喙的顏色多為淡藍色,嘴基部分卻為紅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臉部和喉部裸露沒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臉部為淡藍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腳爪的配色統一為鮮豔的紅色,一雙紅色的腳上,具有發達的腳蹼,在水中暢遊時得心應手。

雖然紅腳鰹鳥以其鮮紅的腳蹼而聞名,但雛鳥的腳蹼為白色,只有在其長成成鳥後,才會變成鮮紅的腳蹼。

至於它的腳,為何從白色變成紅色,很多動物學家分析,這跟它們的飲食有關。紅腳鰹鳥經常吃的魚類中富含類胡蘿蔔素,在紅腳鰹鳥體內會以類胡蘿蔔素蛋白複合體的形式沉澱在足部,形成紅色的外觀。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1西沙群島長年飛翔著數萬只鰹鳥,為何紅腳鰹鳥生有一雙紅色的腳?

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屬白色型,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除了狹長的嘴以外,外形與鴨子相似。成鳥體長約為60-75釐米,雙翼展開約有150釐米長,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是黑色的,翅膀狹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會隨著其長大而變化,幼鳥的羽毛為白色,待出飛前後又變成褐色,長大後又變為白色。

它的頭部和頸部有黃色的光澤,頭頂上點綴著一點紅色。嘴粗壯,長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呈鋸齒狀,喙的顏色多為淡藍色,嘴基部分卻為紅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臉部和喉部裸露沒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臉部為淡藍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腳爪的配色統一為鮮豔的紅色,一雙紅色的腳上,具有發達的腳蹼,在水中暢遊時得心應手。

雖然紅腳鰹鳥以其鮮紅的腳蹼而聞名,但雛鳥的腳蹼為白色,只有在其長成成鳥後,才會變成鮮紅的腳蹼。

至於它的腳,為何從白色變成紅色,很多動物學家分析,這跟它們的飲食有關。紅腳鰹鳥經常吃的魚類中富含類胡蘿蔔素,在紅腳鰹鳥體內會以類胡蘿蔔素蛋白複合體的形式沉澱在足部,形成紅色的外觀。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2太不近“人情”,沾上了“人氣”的紅腳鰹鳥,同伴為何不再理睬它?

西沙群島向來是一個多臺風地區,每年途經此地的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多達二三十次。颱風過境,樹上的鳥巢頃刻間被風颳得無影無蹤,雛鳥也被颳得掉落林中,這時大家把那些受傷的雛鳥帶回房內救治。

治好後再送回林中的窩裡去,但是大家驚奇發現,這些被救治的紅腳鰹鳥回家後卻一個個死了。

常年從事鳥類研究的曹壘博士解釋了原因,紅腳鰹鳥有個生活習性,那就它們的身體一旦被人觸摸,沾上了“人氣”,同類就會不再理睬它了。原來,這些雛鳥就是因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氣”,鳥媽媽不再理它,活活被餓死了。

至於紅腳鰹鳥為何有這種“陋習”,至今是個謎,還有待動物學家去研究。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1西沙群島長年飛翔著數萬只鰹鳥,為何紅腳鰹鳥生有一雙紅色的腳?

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屬白色型,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除了狹長的嘴以外,外形與鴨子相似。成鳥體長約為60-75釐米,雙翼展開約有150釐米長,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是黑色的,翅膀狹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會隨著其長大而變化,幼鳥的羽毛為白色,待出飛前後又變成褐色,長大後又變為白色。

它的頭部和頸部有黃色的光澤,頭頂上點綴著一點紅色。嘴粗壯,長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呈鋸齒狀,喙的顏色多為淡藍色,嘴基部分卻為紅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臉部和喉部裸露沒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臉部為淡藍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腳爪的配色統一為鮮豔的紅色,一雙紅色的腳上,具有發達的腳蹼,在水中暢遊時得心應手。

雖然紅腳鰹鳥以其鮮紅的腳蹼而聞名,但雛鳥的腳蹼為白色,只有在其長成成鳥後,才會變成鮮紅的腳蹼。

至於它的腳,為何從白色變成紅色,很多動物學家分析,這跟它們的飲食有關。紅腳鰹鳥經常吃的魚類中富含類胡蘿蔔素,在紅腳鰹鳥體內會以類胡蘿蔔素蛋白複合體的形式沉澱在足部,形成紅色的外觀。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2太不近“人情”,沾上了“人氣”的紅腳鰹鳥,同伴為何不再理睬它?

西沙群島向來是一個多臺風地區,每年途經此地的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多達二三十次。颱風過境,樹上的鳥巢頃刻間被風颳得無影無蹤,雛鳥也被颳得掉落林中,這時大家把那些受傷的雛鳥帶回房內救治。

治好後再送回林中的窩裡去,但是大家驚奇發現,這些被救治的紅腳鰹鳥回家後卻一個個死了。

常年從事鳥類研究的曹壘博士解釋了原因,紅腳鰹鳥有個生活習性,那就它們的身體一旦被人觸摸,沾上了“人氣”,同類就會不再理睬它了。原來,這些雛鳥就是因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氣”,鳥媽媽不再理它,活活被餓死了。

至於紅腳鰹鳥為何有這種“陋習”,至今是個謎,還有待動物學家去研究。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3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為何成為海上迷失航向返航的“導航鳥”?

紅腳鰹鳥的飛翔能力極強,也擅長游泳、潛水以及在陸地上行走。紅腳鰹鳥的方位感非常強,無論它飛出去多遠,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它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白天,它們在海面上覓食魚蝦,成為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漁民可以根據它飛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場所,來尋找魚群的位置,然後開船去撒網捕魚。

傍晚,紅腳鰹鳥成群飛回島上安歇,成為漁民返航的“導航鳥”。當漁民在海上迷失航向時,就沿著它飛行的路線來確定返航的方向。

在漁民眼裡,紅腳鰹鳥之所以從不迷失方向,是因為鳥巢中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它們必須趕回去餵食巢中的孩子,一旦回不去了,幼鳥就會被餓死。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1西沙群島長年飛翔著數萬只鰹鳥,為何紅腳鰹鳥生有一雙紅色的腳?

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屬白色型,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除了狹長的嘴以外,外形與鴨子相似。成鳥體長約為60-75釐米,雙翼展開約有150釐米長,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是黑色的,翅膀狹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會隨著其長大而變化,幼鳥的羽毛為白色,待出飛前後又變成褐色,長大後又變為白色。

它的頭部和頸部有黃色的光澤,頭頂上點綴著一點紅色。嘴粗壯,長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呈鋸齒狀,喙的顏色多為淡藍色,嘴基部分卻為紅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臉部和喉部裸露沒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臉部為淡藍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腳爪的配色統一為鮮豔的紅色,一雙紅色的腳上,具有發達的腳蹼,在水中暢遊時得心應手。

雖然紅腳鰹鳥以其鮮紅的腳蹼而聞名,但雛鳥的腳蹼為白色,只有在其長成成鳥後,才會變成鮮紅的腳蹼。

至於它的腳,為何從白色變成紅色,很多動物學家分析,這跟它們的飲食有關。紅腳鰹鳥經常吃的魚類中富含類胡蘿蔔素,在紅腳鰹鳥體內會以類胡蘿蔔素蛋白複合體的形式沉澱在足部,形成紅色的外觀。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2太不近“人情”,沾上了“人氣”的紅腳鰹鳥,同伴為何不再理睬它?

西沙群島向來是一個多臺風地區,每年途經此地的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多達二三十次。颱風過境,樹上的鳥巢頃刻間被風颳得無影無蹤,雛鳥也被颳得掉落林中,這時大家把那些受傷的雛鳥帶回房內救治。

治好後再送回林中的窩裡去,但是大家驚奇發現,這些被救治的紅腳鰹鳥回家後卻一個個死了。

常年從事鳥類研究的曹壘博士解釋了原因,紅腳鰹鳥有個生活習性,那就它們的身體一旦被人觸摸,沾上了“人氣”,同類就會不再理睬它了。原來,這些雛鳥就是因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氣”,鳥媽媽不再理它,活活被餓死了。

至於紅腳鰹鳥為何有這種“陋習”,至今是個謎,還有待動物學家去研究。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3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為何成為海上迷失航向返航的“導航鳥”?

紅腳鰹鳥的飛翔能力極強,也擅長游泳、潛水以及在陸地上行走。紅腳鰹鳥的方位感非常強,無論它飛出去多遠,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它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白天,它們在海面上覓食魚蝦,成為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漁民可以根據它飛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場所,來尋找魚群的位置,然後開船去撒網捕魚。

傍晚,紅腳鰹鳥成群飛回島上安歇,成為漁民返航的“導航鳥”。當漁民在海上迷失航向時,就沿著它飛行的路線來確定返航的方向。

在漁民眼裡,紅腳鰹鳥之所以從不迷失方向,是因為鳥巢中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它們必須趕回去餵食巢中的孩子,一旦回不去了,幼鳥就會被餓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4紅腳鰹鳥捕魚能力強,它們為何要到巢居地以外150千米的地方去覓食?

紅腳鰹鳥以魚類為食,特別好鮁鮫魚,飛魚和魷魚也比較喜歡,有時也吃烏賊和甲殼類,它們長長的喙部,可以輕易撬開甲殼類動物的硬殼,將肥美的肉吞進囊袋裡去。

它們捕魚能力實在太強了,不僅能夠捕捉許多常見的海魚,而且還會捕捉烏賊和甲殼類動物來吃。其喉部肌肉特別鬆弛,呈囊袋狀,不怕魚骨哽喉,可吞食體形較大的魚,並把它長時間貯存起來。

紅腳鰹鳥很少在自己棲息地附近覓食,通常會出現在巢居地為中心到周邊150千米的海域內覓食。飛在天空時,頸部伸直,腳仰向後方,頭部微微朝下彎,很專注地偵察海面魚群活動情況,伺機獵捕。

一旦發現魚群,就將雙翅向身體收攏,從離海面4-20米高處的空中,以迅猛的姿態扎入水中,將獵物在水下捕獲,然後再次飛回空中。

每當颱風襲來,紅腳鰹鳥無法再到海上去覓食,不用擔心它,它忍耐飢餓的本領很強,可以15天左右不進食,這段時間就依靠喉囊中貯存的食物來維持生活。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1西沙群島長年飛翔著數萬只鰹鳥,為何紅腳鰹鳥生有一雙紅色的腳?

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屬白色型,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除了狹長的嘴以外,外形與鴨子相似。成鳥體長約為60-75釐米,雙翼展開約有150釐米長,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是黑色的,翅膀狹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會隨著其長大而變化,幼鳥的羽毛為白色,待出飛前後又變成褐色,長大後又變為白色。

它的頭部和頸部有黃色的光澤,頭頂上點綴著一點紅色。嘴粗壯,長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呈鋸齒狀,喙的顏色多為淡藍色,嘴基部分卻為紅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臉部和喉部裸露沒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臉部為淡藍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腳爪的配色統一為鮮豔的紅色,一雙紅色的腳上,具有發達的腳蹼,在水中暢遊時得心應手。

雖然紅腳鰹鳥以其鮮紅的腳蹼而聞名,但雛鳥的腳蹼為白色,只有在其長成成鳥後,才會變成鮮紅的腳蹼。

至於它的腳,為何從白色變成紅色,很多動物學家分析,這跟它們的飲食有關。紅腳鰹鳥經常吃的魚類中富含類胡蘿蔔素,在紅腳鰹鳥體內會以類胡蘿蔔素蛋白複合體的形式沉澱在足部,形成紅色的外觀。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2太不近“人情”,沾上了“人氣”的紅腳鰹鳥,同伴為何不再理睬它?

西沙群島向來是一個多臺風地區,每年途經此地的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多達二三十次。颱風過境,樹上的鳥巢頃刻間被風颳得無影無蹤,雛鳥也被颳得掉落林中,這時大家把那些受傷的雛鳥帶回房內救治。

治好後再送回林中的窩裡去,但是大家驚奇發現,這些被救治的紅腳鰹鳥回家後卻一個個死了。

常年從事鳥類研究的曹壘博士解釋了原因,紅腳鰹鳥有個生活習性,那就它們的身體一旦被人觸摸,沾上了“人氣”,同類就會不再理睬它了。原來,這些雛鳥就是因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氣”,鳥媽媽不再理它,活活被餓死了。

至於紅腳鰹鳥為何有這種“陋習”,至今是個謎,還有待動物學家去研究。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3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為何成為海上迷失航向返航的“導航鳥”?

紅腳鰹鳥的飛翔能力極強,也擅長游泳、潛水以及在陸地上行走。紅腳鰹鳥的方位感非常強,無論它飛出去多遠,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它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白天,它們在海面上覓食魚蝦,成為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漁民可以根據它飛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場所,來尋找魚群的位置,然後開船去撒網捕魚。

傍晚,紅腳鰹鳥成群飛回島上安歇,成為漁民返航的“導航鳥”。當漁民在海上迷失航向時,就沿著它飛行的路線來確定返航的方向。

在漁民眼裡,紅腳鰹鳥之所以從不迷失方向,是因為鳥巢中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它們必須趕回去餵食巢中的孩子,一旦回不去了,幼鳥就會被餓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4紅腳鰹鳥捕魚能力強,它們為何要到巢居地以外150千米的地方去覓食?

紅腳鰹鳥以魚類為食,特別好鮁鮫魚,飛魚和魷魚也比較喜歡,有時也吃烏賊和甲殼類,它們長長的喙部,可以輕易撬開甲殼類動物的硬殼,將肥美的肉吞進囊袋裡去。

它們捕魚能力實在太強了,不僅能夠捕捉許多常見的海魚,而且還會捕捉烏賊和甲殼類動物來吃。其喉部肌肉特別鬆弛,呈囊袋狀,不怕魚骨哽喉,可吞食體形較大的魚,並把它長時間貯存起來。

紅腳鰹鳥很少在自己棲息地附近覓食,通常會出現在巢居地為中心到周邊150千米的海域內覓食。飛在天空時,頸部伸直,腳仰向後方,頭部微微朝下彎,很專注地偵察海面魚群活動情況,伺機獵捕。

一旦發現魚群,就將雙翅向身體收攏,從離海面4-20米高處的空中,以迅猛的姿態扎入水中,將獵物在水下捕獲,然後再次飛回空中。

每當颱風襲來,紅腳鰹鳥無法再到海上去覓食,不用擔心它,它忍耐飢餓的本領很強,可以15天左右不進食,這段時間就依靠喉囊中貯存的食物來維持生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5軍艦鳥總趁機攔路打劫紅腳鰹鳥,紅腳鰹鳥何為怕軍艦鳥?

很多時候紅腳鰹鳥銜著捕獲的魚類在天空中飛的時候,卻常常遭到軍艦鳥等掠奪性鳥類的突然襲擊,被迫放棄自己的獵獲物,以至於形成了受驚之後便將喉部貯存的食物吐出來的習慣。

為了躲避軍艦鳥的襲擊,紅腳鰹鳥只好成群結隊地去海上覓食。在返回時,正常的飛行途中突然來個“急剎車”,剎那間回到自己的巢中,從而來迷惑追逐它們的“強盜”,軍艦鳥這時可傻了眼。

論實力,紅腳鰹鳥其實並不遜色軍艦鳥,體格上相差不大,真正打一架,軍艦鳥也不見得撈到多大好處。

但是在面對軍艦鳥這種強盜時,紅腳鰹鳥大多數情況會選擇妥協,不與它見識,更何況,趕走一隻軍艦鳥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重新去捕捉獵物。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1西沙群島長年飛翔著數萬只鰹鳥,為何紅腳鰹鳥生有一雙紅色的腳?

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屬白色型,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除了狹長的嘴以外,外形與鴨子相似。成鳥體長約為60-75釐米,雙翼展開約有150釐米長,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是黑色的,翅膀狹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會隨著其長大而變化,幼鳥的羽毛為白色,待出飛前後又變成褐色,長大後又變為白色。

它的頭部和頸部有黃色的光澤,頭頂上點綴著一點紅色。嘴粗壯,長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呈鋸齒狀,喙的顏色多為淡藍色,嘴基部分卻為紅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臉部和喉部裸露沒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臉部為淡藍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腳爪的配色統一為鮮豔的紅色,一雙紅色的腳上,具有發達的腳蹼,在水中暢遊時得心應手。

雖然紅腳鰹鳥以其鮮紅的腳蹼而聞名,但雛鳥的腳蹼為白色,只有在其長成成鳥後,才會變成鮮紅的腳蹼。

至於它的腳,為何從白色變成紅色,很多動物學家分析,這跟它們的飲食有關。紅腳鰹鳥經常吃的魚類中富含類胡蘿蔔素,在紅腳鰹鳥體內會以類胡蘿蔔素蛋白複合體的形式沉澱在足部,形成紅色的外觀。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2太不近“人情”,沾上了“人氣”的紅腳鰹鳥,同伴為何不再理睬它?

西沙群島向來是一個多臺風地區,每年途經此地的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多達二三十次。颱風過境,樹上的鳥巢頃刻間被風颳得無影無蹤,雛鳥也被颳得掉落林中,這時大家把那些受傷的雛鳥帶回房內救治。

治好後再送回林中的窩裡去,但是大家驚奇發現,這些被救治的紅腳鰹鳥回家後卻一個個死了。

常年從事鳥類研究的曹壘博士解釋了原因,紅腳鰹鳥有個生活習性,那就它們的身體一旦被人觸摸,沾上了“人氣”,同類就會不再理睬它了。原來,這些雛鳥就是因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氣”,鳥媽媽不再理它,活活被餓死了。

至於紅腳鰹鳥為何有這種“陋習”,至今是個謎,還有待動物學家去研究。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3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為何成為海上迷失航向返航的“導航鳥”?

紅腳鰹鳥的飛翔能力極強,也擅長游泳、潛水以及在陸地上行走。紅腳鰹鳥的方位感非常強,無論它飛出去多遠,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它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白天,它們在海面上覓食魚蝦,成為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漁民可以根據它飛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場所,來尋找魚群的位置,然後開船去撒網捕魚。

傍晚,紅腳鰹鳥成群飛回島上安歇,成為漁民返航的“導航鳥”。當漁民在海上迷失航向時,就沿著它飛行的路線來確定返航的方向。

在漁民眼裡,紅腳鰹鳥之所以從不迷失方向,是因為鳥巢中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它們必須趕回去餵食巢中的孩子,一旦回不去了,幼鳥就會被餓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4紅腳鰹鳥捕魚能力強,它們為何要到巢居地以外150千米的地方去覓食?

紅腳鰹鳥以魚類為食,特別好鮁鮫魚,飛魚和魷魚也比較喜歡,有時也吃烏賊和甲殼類,它們長長的喙部,可以輕易撬開甲殼類動物的硬殼,將肥美的肉吞進囊袋裡去。

它們捕魚能力實在太強了,不僅能夠捕捉許多常見的海魚,而且還會捕捉烏賊和甲殼類動物來吃。其喉部肌肉特別鬆弛,呈囊袋狀,不怕魚骨哽喉,可吞食體形較大的魚,並把它長時間貯存起來。

紅腳鰹鳥很少在自己棲息地附近覓食,通常會出現在巢居地為中心到周邊150千米的海域內覓食。飛在天空時,頸部伸直,腳仰向後方,頭部微微朝下彎,很專注地偵察海面魚群活動情況,伺機獵捕。

一旦發現魚群,就將雙翅向身體收攏,從離海面4-20米高處的空中,以迅猛的姿態扎入水中,將獵物在水下捕獲,然後再次飛回空中。

每當颱風襲來,紅腳鰹鳥無法再到海上去覓食,不用擔心它,它忍耐飢餓的本領很強,可以15天左右不進食,這段時間就依靠喉囊中貯存的食物來維持生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5軍艦鳥總趁機攔路打劫紅腳鰹鳥,紅腳鰹鳥何為怕軍艦鳥?

很多時候紅腳鰹鳥銜著捕獲的魚類在天空中飛的時候,卻常常遭到軍艦鳥等掠奪性鳥類的突然襲擊,被迫放棄自己的獵獲物,以至於形成了受驚之後便將喉部貯存的食物吐出來的習慣。

為了躲避軍艦鳥的襲擊,紅腳鰹鳥只好成群結隊地去海上覓食。在返回時,正常的飛行途中突然來個“急剎車”,剎那間回到自己的巢中,從而來迷惑追逐它們的“強盜”,軍艦鳥這時可傻了眼。

論實力,紅腳鰹鳥其實並不遜色軍艦鳥,體格上相差不大,真正打一架,軍艦鳥也不見得撈到多大好處。

但是在面對軍艦鳥這種強盜時,紅腳鰹鳥大多數情況會選擇妥協,不與它見識,更何況,趕走一隻軍艦鳥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重新去捕捉獵物。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6一夫一妻制,夫妻齊心協力搭建鳥巢,為何喜歡把窩建在白避霜花樹上?

紅腳鰹鳥是守衛在西沙上空的精靈,與之生生相伴的白避霜花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精靈守護神”。紅腳鰹鳥喜歡在海岸和海島上繁殖,常常從3月開始,一直到初秋才結束。經常築巢於白避霜花樹上,有時在同一棵樹上就有好幾個巢。

它們的巢很大,但非常簡陋,呈平臺或盤狀,由一些樹枝、雜草等鋪墊而成,直徑約70釐米,離地面的高度不到60釐米。

紅腳鰹鳥是一種非常恩愛、合作精神很強的鳥兒,實行一夫一妻制,夫妻齊心協力搭建鳥巢、共同哺育後代。

雄鳥主要負責材料的搬運,雌鳥則主要負責營建。紅腳鰹鳥從配對開始到營巢成功一般需要持續1-3周不等,有時為了節約時間和體力,它們也會選擇利用舊巢產卵。

紅腳鰹鳥之所以把窩搭在白避霜花樹上,一是它那高大茂密的樹冠為鰹鳥提供了最安穩的棲息地,而鰹鳥的糞便又成為感謝它悉心呵護的最好饋贈。二是樹的樹枝很柔韌,也不粗,適合鰹鳥在海風中抓握。也就是俗話常說的,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三是因為腳較為短小,所以在海灘或礁岩上行走時顯得笨拙。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1西沙群島長年飛翔著數萬只鰹鳥,為何紅腳鰹鳥生有一雙紅色的腳?

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屬白色型,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除了狹長的嘴以外,外形與鴨子相似。成鳥體長約為60-75釐米,雙翼展開約有150釐米長,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是黑色的,翅膀狹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會隨著其長大而變化,幼鳥的羽毛為白色,待出飛前後又變成褐色,長大後又變為白色。

它的頭部和頸部有黃色的光澤,頭頂上點綴著一點紅色。嘴粗壯,長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呈鋸齒狀,喙的顏色多為淡藍色,嘴基部分卻為紅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臉部和喉部裸露沒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臉部為淡藍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腳爪的配色統一為鮮豔的紅色,一雙紅色的腳上,具有發達的腳蹼,在水中暢遊時得心應手。

雖然紅腳鰹鳥以其鮮紅的腳蹼而聞名,但雛鳥的腳蹼為白色,只有在其長成成鳥後,才會變成鮮紅的腳蹼。

至於它的腳,為何從白色變成紅色,很多動物學家分析,這跟它們的飲食有關。紅腳鰹鳥經常吃的魚類中富含類胡蘿蔔素,在紅腳鰹鳥體內會以類胡蘿蔔素蛋白複合體的形式沉澱在足部,形成紅色的外觀。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2太不近“人情”,沾上了“人氣”的紅腳鰹鳥,同伴為何不再理睬它?

西沙群島向來是一個多臺風地區,每年途經此地的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多達二三十次。颱風過境,樹上的鳥巢頃刻間被風颳得無影無蹤,雛鳥也被颳得掉落林中,這時大家把那些受傷的雛鳥帶回房內救治。

治好後再送回林中的窩裡去,但是大家驚奇發現,這些被救治的紅腳鰹鳥回家後卻一個個死了。

常年從事鳥類研究的曹壘博士解釋了原因,紅腳鰹鳥有個生活習性,那就它們的身體一旦被人觸摸,沾上了“人氣”,同類就會不再理睬它了。原來,這些雛鳥就是因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氣”,鳥媽媽不再理它,活活被餓死了。

至於紅腳鰹鳥為何有這種“陋習”,至今是個謎,還有待動物學家去研究。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3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為何成為海上迷失航向返航的“導航鳥”?

紅腳鰹鳥的飛翔能力極強,也擅長游泳、潛水以及在陸地上行走。紅腳鰹鳥的方位感非常強,無論它飛出去多遠,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它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白天,它們在海面上覓食魚蝦,成為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漁民可以根據它飛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場所,來尋找魚群的位置,然後開船去撒網捕魚。

傍晚,紅腳鰹鳥成群飛回島上安歇,成為漁民返航的“導航鳥”。當漁民在海上迷失航向時,就沿著它飛行的路線來確定返航的方向。

在漁民眼裡,紅腳鰹鳥之所以從不迷失方向,是因為鳥巢中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它們必須趕回去餵食巢中的孩子,一旦回不去了,幼鳥就會被餓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4紅腳鰹鳥捕魚能力強,它們為何要到巢居地以外150千米的地方去覓食?

紅腳鰹鳥以魚類為食,特別好鮁鮫魚,飛魚和魷魚也比較喜歡,有時也吃烏賊和甲殼類,它們長長的喙部,可以輕易撬開甲殼類動物的硬殼,將肥美的肉吞進囊袋裡去。

它們捕魚能力實在太強了,不僅能夠捕捉許多常見的海魚,而且還會捕捉烏賊和甲殼類動物來吃。其喉部肌肉特別鬆弛,呈囊袋狀,不怕魚骨哽喉,可吞食體形較大的魚,並把它長時間貯存起來。

紅腳鰹鳥很少在自己棲息地附近覓食,通常會出現在巢居地為中心到周邊150千米的海域內覓食。飛在天空時,頸部伸直,腳仰向後方,頭部微微朝下彎,很專注地偵察海面魚群活動情況,伺機獵捕。

一旦發現魚群,就將雙翅向身體收攏,從離海面4-20米高處的空中,以迅猛的姿態扎入水中,將獵物在水下捕獲,然後再次飛回空中。

每當颱風襲來,紅腳鰹鳥無法再到海上去覓食,不用擔心它,它忍耐飢餓的本領很強,可以15天左右不進食,這段時間就依靠喉囊中貯存的食物來維持生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5軍艦鳥總趁機攔路打劫紅腳鰹鳥,紅腳鰹鳥何為怕軍艦鳥?

很多時候紅腳鰹鳥銜著捕獲的魚類在天空中飛的時候,卻常常遭到軍艦鳥等掠奪性鳥類的突然襲擊,被迫放棄自己的獵獲物,以至於形成了受驚之後便將喉部貯存的食物吐出來的習慣。

為了躲避軍艦鳥的襲擊,紅腳鰹鳥只好成群結隊地去海上覓食。在返回時,正常的飛行途中突然來個“急剎車”,剎那間回到自己的巢中,從而來迷惑追逐它們的“強盜”,軍艦鳥這時可傻了眼。

論實力,紅腳鰹鳥其實並不遜色軍艦鳥,體格上相差不大,真正打一架,軍艦鳥也不見得撈到多大好處。

但是在面對軍艦鳥這種強盜時,紅腳鰹鳥大多數情況會選擇妥協,不與它見識,更何況,趕走一隻軍艦鳥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重新去捕捉獵物。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6一夫一妻制,夫妻齊心協力搭建鳥巢,為何喜歡把窩建在白避霜花樹上?

紅腳鰹鳥是守衛在西沙上空的精靈,與之生生相伴的白避霜花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精靈守護神”。紅腳鰹鳥喜歡在海岸和海島上繁殖,常常從3月開始,一直到初秋才結束。經常築巢於白避霜花樹上,有時在同一棵樹上就有好幾個巢。

它們的巢很大,但非常簡陋,呈平臺或盤狀,由一些樹枝、雜草等鋪墊而成,直徑約70釐米,離地面的高度不到60釐米。

紅腳鰹鳥是一種非常恩愛、合作精神很強的鳥兒,實行一夫一妻制,夫妻齊心協力搭建鳥巢、共同哺育後代。

雄鳥主要負責材料的搬運,雌鳥則主要負責營建。紅腳鰹鳥從配對開始到營巢成功一般需要持續1-3周不等,有時為了節約時間和體力,它們也會選擇利用舊巢產卵。

紅腳鰹鳥之所以把窩搭在白避霜花樹上,一是它那高大茂密的樹冠為鰹鳥提供了最安穩的棲息地,而鰹鳥的糞便又成為感謝它悉心呵護的最好饋贈。二是樹的樹枝很柔韌,也不粗,適合鰹鳥在海風中抓握。也就是俗話常說的,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三是因為腳較為短小,所以在海灘或礁岩上行走時顯得笨拙。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7別的鳥伏臥在蛋上孵卵,為何紅腳鰹鳥卻把卵踩在腳下進行孵化?

通常情況下,一隻性成熟的雌性紅腳鰹鳥,一年僅能產下1枚鳥卵,偶爾也有產2枚的。卵為白色,表面粗糙,如同覆蓋著一層石灰。

紅腳鰹鳥的孵化期為42-46天,在繁育的過程中,雌性紅腳鰹鳥主要負責孵化和照顧幼鳥,而雄性則負責捕捉魚來養家。

紅腳鰹鳥的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像一般的鳥那樣伏臥在卵上,雌鳥將它的一雙大蹼足放在卵上,將卵踩在腳下,通過腳上脈管化的皮膚向卵傳遞體溫,身體的重量主要靠跗跖來支撐。

當然,天熱時,雌鳥則不孵卵,而是站在卵的旁邊,利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強烈的陽光,以保持恆定的溫度。孵卵期間,如果遇到敵人來偷食,雌鳥就會迅速起飛,向著來犯者猛衝過去,同時將糞便象雨點一般噴射開來。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1西沙群島長年飛翔著數萬只鰹鳥,為何紅腳鰹鳥生有一雙紅色的腳?

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屬白色型,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除了狹長的嘴以外,外形與鴨子相似。成鳥體長約為60-75釐米,雙翼展開約有150釐米長,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是黑色的,翅膀狹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會隨著其長大而變化,幼鳥的羽毛為白色,待出飛前後又變成褐色,長大後又變為白色。

它的頭部和頸部有黃色的光澤,頭頂上點綴著一點紅色。嘴粗壯,長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呈鋸齒狀,喙的顏色多為淡藍色,嘴基部分卻為紅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臉部和喉部裸露沒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臉部為淡藍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腳爪的配色統一為鮮豔的紅色,一雙紅色的腳上,具有發達的腳蹼,在水中暢遊時得心應手。

雖然紅腳鰹鳥以其鮮紅的腳蹼而聞名,但雛鳥的腳蹼為白色,只有在其長成成鳥後,才會變成鮮紅的腳蹼。

至於它的腳,為何從白色變成紅色,很多動物學家分析,這跟它們的飲食有關。紅腳鰹鳥經常吃的魚類中富含類胡蘿蔔素,在紅腳鰹鳥體內會以類胡蘿蔔素蛋白複合體的形式沉澱在足部,形成紅色的外觀。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2太不近“人情”,沾上了“人氣”的紅腳鰹鳥,同伴為何不再理睬它?

西沙群島向來是一個多臺風地區,每年途經此地的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多達二三十次。颱風過境,樹上的鳥巢頃刻間被風颳得無影無蹤,雛鳥也被颳得掉落林中,這時大家把那些受傷的雛鳥帶回房內救治。

治好後再送回林中的窩裡去,但是大家驚奇發現,這些被救治的紅腳鰹鳥回家後卻一個個死了。

常年從事鳥類研究的曹壘博士解釋了原因,紅腳鰹鳥有個生活習性,那就它們的身體一旦被人觸摸,沾上了“人氣”,同類就會不再理睬它了。原來,這些雛鳥就是因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氣”,鳥媽媽不再理它,活活被餓死了。

至於紅腳鰹鳥為何有這種“陋習”,至今是個謎,還有待動物學家去研究。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3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為何成為海上迷失航向返航的“導航鳥”?

紅腳鰹鳥的飛翔能力極強,也擅長游泳、潛水以及在陸地上行走。紅腳鰹鳥的方位感非常強,無論它飛出去多遠,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它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白天,它們在海面上覓食魚蝦,成為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漁民可以根據它飛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場所,來尋找魚群的位置,然後開船去撒網捕魚。

傍晚,紅腳鰹鳥成群飛回島上安歇,成為漁民返航的“導航鳥”。當漁民在海上迷失航向時,就沿著它飛行的路線來確定返航的方向。

在漁民眼裡,紅腳鰹鳥之所以從不迷失方向,是因為鳥巢中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它們必須趕回去餵食巢中的孩子,一旦回不去了,幼鳥就會被餓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4紅腳鰹鳥捕魚能力強,它們為何要到巢居地以外150千米的地方去覓食?

紅腳鰹鳥以魚類為食,特別好鮁鮫魚,飛魚和魷魚也比較喜歡,有時也吃烏賊和甲殼類,它們長長的喙部,可以輕易撬開甲殼類動物的硬殼,將肥美的肉吞進囊袋裡去。

它們捕魚能力實在太強了,不僅能夠捕捉許多常見的海魚,而且還會捕捉烏賊和甲殼類動物來吃。其喉部肌肉特別鬆弛,呈囊袋狀,不怕魚骨哽喉,可吞食體形較大的魚,並把它長時間貯存起來。

紅腳鰹鳥很少在自己棲息地附近覓食,通常會出現在巢居地為中心到周邊150千米的海域內覓食。飛在天空時,頸部伸直,腳仰向後方,頭部微微朝下彎,很專注地偵察海面魚群活動情況,伺機獵捕。

一旦發現魚群,就將雙翅向身體收攏,從離海面4-20米高處的空中,以迅猛的姿態扎入水中,將獵物在水下捕獲,然後再次飛回空中。

每當颱風襲來,紅腳鰹鳥無法再到海上去覓食,不用擔心它,它忍耐飢餓的本領很強,可以15天左右不進食,這段時間就依靠喉囊中貯存的食物來維持生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5軍艦鳥總趁機攔路打劫紅腳鰹鳥,紅腳鰹鳥何為怕軍艦鳥?

很多時候紅腳鰹鳥銜著捕獲的魚類在天空中飛的時候,卻常常遭到軍艦鳥等掠奪性鳥類的突然襲擊,被迫放棄自己的獵獲物,以至於形成了受驚之後便將喉部貯存的食物吐出來的習慣。

為了躲避軍艦鳥的襲擊,紅腳鰹鳥只好成群結隊地去海上覓食。在返回時,正常的飛行途中突然來個“急剎車”,剎那間回到自己的巢中,從而來迷惑追逐它們的“強盜”,軍艦鳥這時可傻了眼。

論實力,紅腳鰹鳥其實並不遜色軍艦鳥,體格上相差不大,真正打一架,軍艦鳥也不見得撈到多大好處。

但是在面對軍艦鳥這種強盜時,紅腳鰹鳥大多數情況會選擇妥協,不與它見識,更何況,趕走一隻軍艦鳥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重新去捕捉獵物。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6一夫一妻制,夫妻齊心協力搭建鳥巢,為何喜歡把窩建在白避霜花樹上?

紅腳鰹鳥是守衛在西沙上空的精靈,與之生生相伴的白避霜花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精靈守護神”。紅腳鰹鳥喜歡在海岸和海島上繁殖,常常從3月開始,一直到初秋才結束。經常築巢於白避霜花樹上,有時在同一棵樹上就有好幾個巢。

它們的巢很大,但非常簡陋,呈平臺或盤狀,由一些樹枝、雜草等鋪墊而成,直徑約70釐米,離地面的高度不到60釐米。

紅腳鰹鳥是一種非常恩愛、合作精神很強的鳥兒,實行一夫一妻制,夫妻齊心協力搭建鳥巢、共同哺育後代。

雄鳥主要負責材料的搬運,雌鳥則主要負責營建。紅腳鰹鳥從配對開始到營巢成功一般需要持續1-3周不等,有時為了節約時間和體力,它們也會選擇利用舊巢產卵。

紅腳鰹鳥之所以把窩搭在白避霜花樹上,一是它那高大茂密的樹冠為鰹鳥提供了最安穩的棲息地,而鰹鳥的糞便又成為感謝它悉心呵護的最好饋贈。二是樹的樹枝很柔韌,也不粗,適合鰹鳥在海風中抓握。也就是俗話常說的,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三是因為腳較為短小,所以在海灘或礁岩上行走時顯得笨拙。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7別的鳥伏臥在蛋上孵卵,為何紅腳鰹鳥卻把卵踩在腳下進行孵化?

通常情況下,一隻性成熟的雌性紅腳鰹鳥,一年僅能產下1枚鳥卵,偶爾也有產2枚的。卵為白色,表面粗糙,如同覆蓋著一層石灰。

紅腳鰹鳥的孵化期為42-46天,在繁育的過程中,雌性紅腳鰹鳥主要負責孵化和照顧幼鳥,而雄性則負責捕捉魚來養家。

紅腳鰹鳥的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像一般的鳥那樣伏臥在卵上,雌鳥將它的一雙大蹼足放在卵上,將卵踩在腳下,通過腳上脈管化的皮膚向卵傳遞體溫,身體的重量主要靠跗跖來支撐。

當然,天熱時,雌鳥則不孵卵,而是站在卵的旁邊,利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強烈的陽光,以保持恆定的溫度。孵卵期間,如果遇到敵人來偷食,雌鳥就會迅速起飛,向著來犯者猛衝過去,同時將糞便象雨點一般噴射開來。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8捕來的魚不直接喂幼鳥,為何先把魚吞食消化成肉糜後再反芻哺餵?

紅腳鰹鳥哺育幼鳥的方法也較特別,不是把捕來的魚直接喂幼鳥,而是自己把魚吞食消化成肉糜後,再把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反芻出來餵養。

為何會這樣呢,雪靈谷請教了相關專家,據他介紹,紅腳鰹鳥每天捕魚都要飛很遠,如果每次捕到魚就送回來,這樣會餓死寶寶,在生物的進化中,就形成了嗉囊,這裡就能貯存大量食物,有個這個嗉囊,紅腳鰹鳥就不用每次來來回回飛了。

雛鳥需要經過父母胃中半消化的食物餵養才能長大,3周以後就能同父母一起到海上去飛翔,5個月後就能飛到大海深處,獨立生活。

剛出生的幼鳥完全依靠親鳥提供食物,一旦具備捕食能力,幼鳥就會被趕出鳥巢,開始獨立生活,因為母親需要生弟弟妹妹了。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1西沙群島長年飛翔著數萬只鰹鳥,為何紅腳鰹鳥生有一雙紅色的腳?

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屬白色型,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除了狹長的嘴以外,外形與鴨子相似。成鳥體長約為60-75釐米,雙翼展開約有150釐米長,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是黑色的,翅膀狹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會隨著其長大而變化,幼鳥的羽毛為白色,待出飛前後又變成褐色,長大後又變為白色。

它的頭部和頸部有黃色的光澤,頭頂上點綴著一點紅色。嘴粗壯,長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呈鋸齒狀,喙的顏色多為淡藍色,嘴基部分卻為紅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臉部和喉部裸露沒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臉部為淡藍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腳爪的配色統一為鮮豔的紅色,一雙紅色的腳上,具有發達的腳蹼,在水中暢遊時得心應手。

雖然紅腳鰹鳥以其鮮紅的腳蹼而聞名,但雛鳥的腳蹼為白色,只有在其長成成鳥後,才會變成鮮紅的腳蹼。

至於它的腳,為何從白色變成紅色,很多動物學家分析,這跟它們的飲食有關。紅腳鰹鳥經常吃的魚類中富含類胡蘿蔔素,在紅腳鰹鳥體內會以類胡蘿蔔素蛋白複合體的形式沉澱在足部,形成紅色的外觀。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2太不近“人情”,沾上了“人氣”的紅腳鰹鳥,同伴為何不再理睬它?

西沙群島向來是一個多臺風地區,每年途經此地的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多達二三十次。颱風過境,樹上的鳥巢頃刻間被風颳得無影無蹤,雛鳥也被颳得掉落林中,這時大家把那些受傷的雛鳥帶回房內救治。

治好後再送回林中的窩裡去,但是大家驚奇發現,這些被救治的紅腳鰹鳥回家後卻一個個死了。

常年從事鳥類研究的曹壘博士解釋了原因,紅腳鰹鳥有個生活習性,那就它們的身體一旦被人觸摸,沾上了“人氣”,同類就會不再理睬它了。原來,這些雛鳥就是因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氣”,鳥媽媽不再理它,活活被餓死了。

至於紅腳鰹鳥為何有這種“陋習”,至今是個謎,還有待動物學家去研究。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3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為何成為海上迷失航向返航的“導航鳥”?

紅腳鰹鳥的飛翔能力極強,也擅長游泳、潛水以及在陸地上行走。紅腳鰹鳥的方位感非常強,無論它飛出去多遠,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它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白天,它們在海面上覓食魚蝦,成為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漁民可以根據它飛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場所,來尋找魚群的位置,然後開船去撒網捕魚。

傍晚,紅腳鰹鳥成群飛回島上安歇,成為漁民返航的“導航鳥”。當漁民在海上迷失航向時,就沿著它飛行的路線來確定返航的方向。

在漁民眼裡,紅腳鰹鳥之所以從不迷失方向,是因為鳥巢中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它們必須趕回去餵食巢中的孩子,一旦回不去了,幼鳥就會被餓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4紅腳鰹鳥捕魚能力強,它們為何要到巢居地以外150千米的地方去覓食?

紅腳鰹鳥以魚類為食,特別好鮁鮫魚,飛魚和魷魚也比較喜歡,有時也吃烏賊和甲殼類,它們長長的喙部,可以輕易撬開甲殼類動物的硬殼,將肥美的肉吞進囊袋裡去。

它們捕魚能力實在太強了,不僅能夠捕捉許多常見的海魚,而且還會捕捉烏賊和甲殼類動物來吃。其喉部肌肉特別鬆弛,呈囊袋狀,不怕魚骨哽喉,可吞食體形較大的魚,並把它長時間貯存起來。

紅腳鰹鳥很少在自己棲息地附近覓食,通常會出現在巢居地為中心到周邊150千米的海域內覓食。飛在天空時,頸部伸直,腳仰向後方,頭部微微朝下彎,很專注地偵察海面魚群活動情況,伺機獵捕。

一旦發現魚群,就將雙翅向身體收攏,從離海面4-20米高處的空中,以迅猛的姿態扎入水中,將獵物在水下捕獲,然後再次飛回空中。

每當颱風襲來,紅腳鰹鳥無法再到海上去覓食,不用擔心它,它忍耐飢餓的本領很強,可以15天左右不進食,這段時間就依靠喉囊中貯存的食物來維持生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5軍艦鳥總趁機攔路打劫紅腳鰹鳥,紅腳鰹鳥何為怕軍艦鳥?

很多時候紅腳鰹鳥銜著捕獲的魚類在天空中飛的時候,卻常常遭到軍艦鳥等掠奪性鳥類的突然襲擊,被迫放棄自己的獵獲物,以至於形成了受驚之後便將喉部貯存的食物吐出來的習慣。

為了躲避軍艦鳥的襲擊,紅腳鰹鳥只好成群結隊地去海上覓食。在返回時,正常的飛行途中突然來個“急剎車”,剎那間回到自己的巢中,從而來迷惑追逐它們的“強盜”,軍艦鳥這時可傻了眼。

論實力,紅腳鰹鳥其實並不遜色軍艦鳥,體格上相差不大,真正打一架,軍艦鳥也不見得撈到多大好處。

但是在面對軍艦鳥這種強盜時,紅腳鰹鳥大多數情況會選擇妥協,不與它見識,更何況,趕走一隻軍艦鳥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重新去捕捉獵物。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6一夫一妻制,夫妻齊心協力搭建鳥巢,為何喜歡把窩建在白避霜花樹上?

紅腳鰹鳥是守衛在西沙上空的精靈,與之生生相伴的白避霜花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精靈守護神”。紅腳鰹鳥喜歡在海岸和海島上繁殖,常常從3月開始,一直到初秋才結束。經常築巢於白避霜花樹上,有時在同一棵樹上就有好幾個巢。

它們的巢很大,但非常簡陋,呈平臺或盤狀,由一些樹枝、雜草等鋪墊而成,直徑約70釐米,離地面的高度不到60釐米。

紅腳鰹鳥是一種非常恩愛、合作精神很強的鳥兒,實行一夫一妻制,夫妻齊心協力搭建鳥巢、共同哺育後代。

雄鳥主要負責材料的搬運,雌鳥則主要負責營建。紅腳鰹鳥從配對開始到營巢成功一般需要持續1-3周不等,有時為了節約時間和體力,它們也會選擇利用舊巢產卵。

紅腳鰹鳥之所以把窩搭在白避霜花樹上,一是它那高大茂密的樹冠為鰹鳥提供了最安穩的棲息地,而鰹鳥的糞便又成為感謝它悉心呵護的最好饋贈。二是樹的樹枝很柔韌,也不粗,適合鰹鳥在海風中抓握。也就是俗話常說的,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三是因為腳較為短小,所以在海灘或礁岩上行走時顯得笨拙。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7別的鳥伏臥在蛋上孵卵,為何紅腳鰹鳥卻把卵踩在腳下進行孵化?

通常情況下,一隻性成熟的雌性紅腳鰹鳥,一年僅能產下1枚鳥卵,偶爾也有產2枚的。卵為白色,表面粗糙,如同覆蓋著一層石灰。

紅腳鰹鳥的孵化期為42-46天,在繁育的過程中,雌性紅腳鰹鳥主要負責孵化和照顧幼鳥,而雄性則負責捕捉魚來養家。

紅腳鰹鳥的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像一般的鳥那樣伏臥在卵上,雌鳥將它的一雙大蹼足放在卵上,將卵踩在腳下,通過腳上脈管化的皮膚向卵傳遞體溫,身體的重量主要靠跗跖來支撐。

當然,天熱時,雌鳥則不孵卵,而是站在卵的旁邊,利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強烈的陽光,以保持恆定的溫度。孵卵期間,如果遇到敵人來偷食,雌鳥就會迅速起飛,向著來犯者猛衝過去,同時將糞便象雨點一般噴射開來。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8捕來的魚不直接喂幼鳥,為何先把魚吞食消化成肉糜後再反芻哺餵?

紅腳鰹鳥哺育幼鳥的方法也較特別,不是把捕來的魚直接喂幼鳥,而是自己把魚吞食消化成肉糜後,再把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反芻出來餵養。

為何會這樣呢,雪靈谷請教了相關專家,據他介紹,紅腳鰹鳥每天捕魚都要飛很遠,如果每次捕到魚就送回來,這樣會餓死寶寶,在生物的進化中,就形成了嗉囊,這裡就能貯存大量食物,有個這個嗉囊,紅腳鰹鳥就不用每次來來回回飛了。

雛鳥需要經過父母胃中半消化的食物餵養才能長大,3周以後就能同父母一起到海上去飛翔,5個月後就能飛到大海深處,獨立生活。

剛出生的幼鳥完全依靠親鳥提供食物,一旦具備捕食能力,幼鳥就會被趕出鳥巢,開始獨立生活,因為母親需要生弟弟妹妹了。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9海南有許多珍稀鳥類,專家為何獨獨提議把紅腳鰹鳥作為省鳥?

目前,我國已有18個省確定了自己的“省鳥”,其中不乏美麗而獨特的珍禽,但也有喜鵲、海鷗等老百姓喜愛的常見鳥。一個叫傅映柏的專家提議把生活在南海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作為海南省的省鳥,他的理由是這樣的:

其一,紅腳鰹鳥是一種大型海鳥,體態優美,雪白,綠嘴紅腳,是極其珍貴的觀賞鳥。

其二,眾所周知,紅腳鰹鳥有許多優良品質,體魄強健,抗風暴,適應性極強。

其三,紅腳鰹鳥也是愛的楷模,夫妻恩愛,共同哺育雛鳥。

其四,紅腳鰹鳥是漁民的知己,其生活極有規律,經訓練可為漁民“導行”。

"

海南三沙市的東島位於中國西沙群島的東部,島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樣的一個小島竟然還有一個淡水湖泊。我們這次來到東島上,光著腳丫,輕輕踩著綿軟的銀沙,走進了西沙這一靜謐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四處蔓延的厚藤,與厚藤同樣常見,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種直白避霜花。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的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前來棲息,常年約有10萬隻紅腳鰹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它美麗可愛,逗人喜歡。

登上東島的瞭望塔,羽毛潔白的紅腳鰹鳥密密麻麻聚集於樹頂,更有上萬只幼鳥蹲在鳥巢中,嗷嗷待哺,東島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藍的海水之上盛開了成片成簇潔白的“棉花”。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1西沙群島長年飛翔著數萬只鰹鳥,為何紅腳鰹鳥生有一雙紅色的腳?

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屬白色型,體色既清新典雅,又鮮豔奪目,除了狹長的嘴以外,外形與鴨子相似。成鳥體長約為60-75釐米,雙翼展開約有150釐米長,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潔白無瑕,僅有部分飛羽是黑色的,翅膀狹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會隨著其長大而變化,幼鳥的羽毛為白色,待出飛前後又變成褐色,長大後又變為白色。

它的頭部和頸部有黃色的光澤,頭頂上點綴著一點紅色。嘴粗壯,長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呈鋸齒狀,喙的顏色多為淡藍色,嘴基部分卻為紅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臉部和喉部裸露沒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臉部為淡藍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腳爪的配色統一為鮮豔的紅色,一雙紅色的腳上,具有發達的腳蹼,在水中暢遊時得心應手。

雖然紅腳鰹鳥以其鮮紅的腳蹼而聞名,但雛鳥的腳蹼為白色,只有在其長成成鳥後,才會變成鮮紅的腳蹼。

至於它的腳,為何從白色變成紅色,很多動物學家分析,這跟它們的飲食有關。紅腳鰹鳥經常吃的魚類中富含類胡蘿蔔素,在紅腳鰹鳥體內會以類胡蘿蔔素蛋白複合體的形式沉澱在足部,形成紅色的外觀。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2太不近“人情”,沾上了“人氣”的紅腳鰹鳥,同伴為何不再理睬它?

西沙群島向來是一個多臺風地區,每年途經此地的熱帶風暴和熱帶低氣壓多達二三十次。颱風過境,樹上的鳥巢頃刻間被風颳得無影無蹤,雛鳥也被颳得掉落林中,這時大家把那些受傷的雛鳥帶回房內救治。

治好後再送回林中的窩裡去,但是大家驚奇發現,這些被救治的紅腳鰹鳥回家後卻一個個死了。

常年從事鳥類研究的曹壘博士解釋了原因,紅腳鰹鳥有個生活習性,那就它們的身體一旦被人觸摸,沾上了“人氣”,同類就會不再理睬它了。原來,這些雛鳥就是因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氣”,鳥媽媽不再理它,活活被餓死了。

至於紅腳鰹鳥為何有這種“陋習”,至今是個謎,還有待動物學家去研究。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3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為何成為海上迷失航向返航的“導航鳥”?

紅腳鰹鳥的飛翔能力極強,也擅長游泳、潛水以及在陸地上行走。紅腳鰹鳥的方位感非常強,無論它飛出去多遠,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它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白天,它們在海面上覓食魚蝦,成為漁民追捕魚群的“偵察鳥”,漁民可以根據它飛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場所,來尋找魚群的位置,然後開船去撒網捕魚。

傍晚,紅腳鰹鳥成群飛回島上安歇,成為漁民返航的“導航鳥”。當漁民在海上迷失航向時,就沿著它飛行的路線來確定返航的方向。

在漁民眼裡,紅腳鰹鳥之所以從不迷失方向,是因為鳥巢中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它們必須趕回去餵食巢中的孩子,一旦回不去了,幼鳥就會被餓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4紅腳鰹鳥捕魚能力強,它們為何要到巢居地以外150千米的地方去覓食?

紅腳鰹鳥以魚類為食,特別好鮁鮫魚,飛魚和魷魚也比較喜歡,有時也吃烏賊和甲殼類,它們長長的喙部,可以輕易撬開甲殼類動物的硬殼,將肥美的肉吞進囊袋裡去。

它們捕魚能力實在太強了,不僅能夠捕捉許多常見的海魚,而且還會捕捉烏賊和甲殼類動物來吃。其喉部肌肉特別鬆弛,呈囊袋狀,不怕魚骨哽喉,可吞食體形較大的魚,並把它長時間貯存起來。

紅腳鰹鳥很少在自己棲息地附近覓食,通常會出現在巢居地為中心到周邊150千米的海域內覓食。飛在天空時,頸部伸直,腳仰向後方,頭部微微朝下彎,很專注地偵察海面魚群活動情況,伺機獵捕。

一旦發現魚群,就將雙翅向身體收攏,從離海面4-20米高處的空中,以迅猛的姿態扎入水中,將獵物在水下捕獲,然後再次飛回空中。

每當颱風襲來,紅腳鰹鳥無法再到海上去覓食,不用擔心它,它忍耐飢餓的本領很強,可以15天左右不進食,這段時間就依靠喉囊中貯存的食物來維持生活。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5軍艦鳥總趁機攔路打劫紅腳鰹鳥,紅腳鰹鳥何為怕軍艦鳥?

很多時候紅腳鰹鳥銜著捕獲的魚類在天空中飛的時候,卻常常遭到軍艦鳥等掠奪性鳥類的突然襲擊,被迫放棄自己的獵獲物,以至於形成了受驚之後便將喉部貯存的食物吐出來的習慣。

為了躲避軍艦鳥的襲擊,紅腳鰹鳥只好成群結隊地去海上覓食。在返回時,正常的飛行途中突然來個“急剎車”,剎那間回到自己的巢中,從而來迷惑追逐它們的“強盜”,軍艦鳥這時可傻了眼。

論實力,紅腳鰹鳥其實並不遜色軍艦鳥,體格上相差不大,真正打一架,軍艦鳥也不見得撈到多大好處。

但是在面對軍艦鳥這種強盜時,紅腳鰹鳥大多數情況會選擇妥協,不與它見識,更何況,趕走一隻軍艦鳥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重新去捕捉獵物。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6一夫一妻制,夫妻齊心協力搭建鳥巢,為何喜歡把窩建在白避霜花樹上?

紅腳鰹鳥是守衛在西沙上空的精靈,與之生生相伴的白避霜花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精靈守護神”。紅腳鰹鳥喜歡在海岸和海島上繁殖,常常從3月開始,一直到初秋才結束。經常築巢於白避霜花樹上,有時在同一棵樹上就有好幾個巢。

它們的巢很大,但非常簡陋,呈平臺或盤狀,由一些樹枝、雜草等鋪墊而成,直徑約70釐米,離地面的高度不到60釐米。

紅腳鰹鳥是一種非常恩愛、合作精神很強的鳥兒,實行一夫一妻制,夫妻齊心協力搭建鳥巢、共同哺育後代。

雄鳥主要負責材料的搬運,雌鳥則主要負責營建。紅腳鰹鳥從配對開始到營巢成功一般需要持續1-3周不等,有時為了節約時間和體力,它們也會選擇利用舊巢產卵。

紅腳鰹鳥之所以把窩搭在白避霜花樹上,一是它那高大茂密的樹冠為鰹鳥提供了最安穩的棲息地,而鰹鳥的糞便又成為感謝它悉心呵護的最好饋贈。二是樹的樹枝很柔韌,也不粗,適合鰹鳥在海風中抓握。也就是俗話常說的,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三是因為腳較為短小,所以在海灘或礁岩上行走時顯得笨拙。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7別的鳥伏臥在蛋上孵卵,為何紅腳鰹鳥卻把卵踩在腳下進行孵化?

通常情況下,一隻性成熟的雌性紅腳鰹鳥,一年僅能產下1枚鳥卵,偶爾也有產2枚的。卵為白色,表面粗糙,如同覆蓋著一層石灰。

紅腳鰹鳥的孵化期為42-46天,在繁育的過程中,雌性紅腳鰹鳥主要負責孵化和照顧幼鳥,而雄性則負責捕捉魚來養家。

紅腳鰹鳥的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像一般的鳥那樣伏臥在卵上,雌鳥將它的一雙大蹼足放在卵上,將卵踩在腳下,通過腳上脈管化的皮膚向卵傳遞體溫,身體的重量主要靠跗跖來支撐。

當然,天熱時,雌鳥則不孵卵,而是站在卵的旁邊,利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強烈的陽光,以保持恆定的溫度。孵卵期間,如果遇到敵人來偷食,雌鳥就會迅速起飛,向著來犯者猛衝過去,同時將糞便象雨點一般噴射開來。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8捕來的魚不直接喂幼鳥,為何先把魚吞食消化成肉糜後再反芻哺餵?

紅腳鰹鳥哺育幼鳥的方法也較特別,不是把捕來的魚直接喂幼鳥,而是自己把魚吞食消化成肉糜後,再把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反芻出來餵養。

為何會這樣呢,雪靈谷請教了相關專家,據他介紹,紅腳鰹鳥每天捕魚都要飛很遠,如果每次捕到魚就送回來,這樣會餓死寶寶,在生物的進化中,就形成了嗉囊,這裡就能貯存大量食物,有個這個嗉囊,紅腳鰹鳥就不用每次來來回回飛了。

雛鳥需要經過父母胃中半消化的食物餵養才能長大,3周以後就能同父母一起到海上去飛翔,5個月後就能飛到大海深處,獨立生活。

剛出生的幼鳥完全依靠親鳥提供食物,一旦具備捕食能力,幼鳥就會被趕出鳥巢,開始獨立生活,因為母親需要生弟弟妹妹了。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09海南有許多珍稀鳥類,專家為何獨獨提議把紅腳鰹鳥作為省鳥?

目前,我國已有18個省確定了自己的“省鳥”,其中不乏美麗而獨特的珍禽,但也有喜鵲、海鷗等老百姓喜愛的常見鳥。一個叫傅映柏的專家提議把生活在南海西沙群島的紅腳鰹鳥作為海南省的省鳥,他的理由是這樣的:

其一,紅腳鰹鳥是一種大型海鳥,體態優美,雪白,綠嘴紅腳,是極其珍貴的觀賞鳥。

其二,眾所周知,紅腳鰹鳥有許多優良品質,體魄強健,抗風暴,適應性極強。

其三,紅腳鰹鳥也是愛的楷模,夫妻恩愛,共同哺育雛鳥。

其四,紅腳鰹鳥是漁民的知己,其生活極有規律,經訓練可為漁民“導行”。

西沙群島有種紅腳鳥,只要沾上了“人氣”,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結語

生有一雙紅色腳,看起來活潑可愛的紅腳鰹鳥,你覺得它適合做海南省的省鳥嗎?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動物志、海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