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定安|文化」半生梨園一世情——徐姝璟的瓊劇人生

7月29日夜,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現代大型瓊劇《父愛如山》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演出,在觀眾雷鳴般的掌聲中完美落幕。歷時兩天的瓊劇盛宴美好而又短暫,悠長動聽的瓊劇聲腔飄揚在梅蘭芳大劇院,讓北京人民久久沉醉,不捨離去。

「看定安|文化」半生梨園一世情——徐姝璟的瓊劇人生

瓊劇《父愛如山》演出現場。

《父愛如山》是由定安縣瓊劇團帶來的現代瓊劇劇目,也是2017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海南省唯一入選劇目。早在赴京演出之前,《父愛如山》就在省級瓊劇匯演比賽中榮獲最佳傳承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樂手獎和最佳表演獎等獎項,並連續四年成為省教育廳高雅藝術進校園的保留劇目。

「看定安|文化」半生梨園一世情——徐姝璟的瓊劇人生

瓊劇《父愛如山》演出現場,徐姝璟(左一)在舞臺上表演。

成績和盛譽的背後,和一位瓊劇人27年的追求和付出分不開的,她就是《父愛如山》的主演、編劇,瓊劇表演藝術家徐姝璟。

誤打誤撞入了行

徐姝璟16歲考入定安縣瓊劇團,開始了瓊劇演藝生涯。我們本以為,這麼早入行的年輕瓊劇女演員,一定經過專業的學習,有著深厚的戲曲功底,實則不然,徐姝璟能成為瓊劇演員,完全是一場誤打誤撞。

「看定安|文化」半生梨園一世情——徐姝璟的瓊劇人生

瓊劇《父愛如山》演出現場。

1990年的一天,一個玩得要好的小姐妹來找徐姝璟,“聽說定安瓊劇團在招演員呢,你陪我去試試吧!”

徐姝璟陪著小姐妹來到定安縣瓊劇團應聘,小姐妹沒考上,在門口看熱鬧的徐姝璟,卻被瓊劇團的考官相中了:“這位小姑娘你也試試吧!”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徐姝璟往舞臺上一站,唱了一首歌,跳了一段舞,妙曼的舞姿和婉轉動聽的嗓音讓考官們眼前一亮,“這分明是一棵難得一遇的好苗子嘛!”就這樣,徐姝璟從一個陪考變成了瓊劇演員。

進入定安縣瓊劇團後, 徐姝璟開始接受專業的訓練,每天早上5點就起來練聲、壓腿、打樁等,高強度的練習讓疼痛和受傷成了家常便飯。

在練習唱腔上,瓊劇的30多種唱腔,也令初學者徐姝璟摸不著門道。在瓊劇中,常用的唱腔是平板腔,這一唱腔又演化出多種唱腔:哭腔、高腔、江浪腔……除此之外,還有苦板、數字板、正線、反線等多種唱法。而每種唱腔要在戲中根據演員的身份、情緒不斷變化,就需要演員對各種唱腔的變換遊刃有餘。

唱、做、念、打……無數個晨昏,無數遍對唱腔和動作的練習和糾正,瓊劇人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艱苦的訓練使得不少人都堅持不下,陸續離開了。但徐姝璟卻從學習中感到快樂和滿足,憑著對瓊劇的一腔熱忱挺了下來,這一挺,就是27年。

遇困境不改初心

在海南,素有“無定安不成戲班”一說。定安瓊劇曾創造過諸多輝煌,從定安走出去的瓊劇人才遍佈全省,曾培養出金公仔、傅鑾香等一批本土戲劇傳承人。

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在電影電視等新型文化的衝擊下,瓊劇藝術和其他傳統藝術一樣,面臨市場蕭條、人才青黃不接、頻臨滅跡的發展困境,並直接導致2001年定安縣瓊劇團的解散。

儘管劇團解散了,但現實的冷水卻難以澆滅瓊劇人對瓊劇的一片痴心。徐姝璟等人的身影仍然活躍在民間業餘劇團的舞臺上,無論是任何場合,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徐姝璟從不放棄任何一個演出的機會。

2008年,在定安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定安縣瓊劇團團長黃茂安不懈的努力下,消沉了7年的定安瓊劇團,在戲迷和瓊劇團老演員的強烈呼聲中,得以重組了。然而,由於市場蕭條、人心浮躁,潛心創作和表演瓊劇的專業編劇和演員數量銳減,瓊劇新品、精品難得一見。

在徐姝璟看來,沒有新的創作,瓊劇藝術是沒有生命力的,創新尤為重要。可好的創作去哪兒才能找到?正在劇團一籌莫展之際,徐姝璟拍拍胸脯:“要不這劇本我來寫!”

誰也不曾料想到,一位瓊劇女演員還具備寫作的才華。徐姝璟拿出的第一個劇本是《百花公主》,這是一部根據網上戲劇資源改編的瓊劇,雖非原創,但成功地改編使得劇團一時名聲大振。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瓊劇演員身份使徐姝璟具備其他編劇作家所缺乏的瓊劇藝術靈感,而從小對文學的熱愛又給予了她創作的才華和潛力。

「看定安|文化」半生梨園一世情——徐姝璟的瓊劇人生

《定安娘》劇組全家福。

此後,徐姝璟不僅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瓊劇女演員,在劇本創作上可謂是如魚得水,綵筆生花。她先後創作了瓊劇《奏考回瓊》、《母瑞山》、《父愛如山》、《定安娘》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定安的人文歷史和當前社會熱點的劇本,並收穫了無數的掌聲與榮譽。

用餘生傳承藝術

“儘管開始走上瓊劇藝術創作的道路,但我卻越寫越惶恐,越寫越謙卑。”徐姝璟坦言道。

「看定安|文化」半生梨園一世情——徐姝璟的瓊劇人生

瓊劇《父愛如山》劇組全家福。

近些年,藉著到全國各地演出的機會,徐姝璟經常與全國著名戲曲劇種的眾多名家進行切磋交流。經過交流學習,徐姝璟越來越深切感受到,做為小劇種,無論是從劇本、音樂,還是在表演、舞美等各個方面,瓊劇的藝術水平都遠不及其他名劇種。

徐姝璟開始思考,如何能將這把重新燃起的瓊劇之火炬燒得更旺?下一步該傳遞到誰的手中?“我要做的就是儘自己所能,追趕別人的步伐、縮小差距,而這光靠我們這代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弘揚瓊劇藝術,必須要從娃娃抓起。”

要想在中國戲曲版圖中牢牢佔據一席之地,瓊劇無疑還需注重教育,有針對性地擴充“瓊劇人才儲備庫”。2013年定安縣“兩會”期間,縣瓊劇團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提案:《讓瓊劇進課堂》,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積極迴應。從此,徐姝璟開始走進課堂,拿起了教鞭,在各大中小學校園裡向學生傳授瓊劇藝術。

徐姝璟的努力收穫了可喜的回報。徐姝璟欣慰地看到,越來越多00後、10後的孩子們,從一開始不知道瓊劇是什麼,到漸漸瞭解、接受和喜愛瓊劇。近幾年,由徐姝璟選送的10位小學生參加省藝術學校的招考,有8位學生得以考取,其中5位被選送到首都北京學習戲曲基本功……

“我對瓊劇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說到她熱愛併為之付出半生的事業,徐姝璟眼神明亮、神色飛揚,彷彿已與瓊劇擬下了一生約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