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音猶在 風範啟後生—深切緬懷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先生

戲曲 秦腔 紅燈記 藝術 京劇 陝西戲曲廣播 2018-11-30
三年音猶在 風範啟後生—深切緬懷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先生

2015年11月19日,是眾多秦腔戲迷終身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秦腔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先生帶著廣大戲迷的熱愛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終其一生為之奮鬥的秦腔藝術。光陰荏苒,時光飛逝,先生駕鶴西去已屆三年。

三年音猶在 風範啟後生—深切緬懷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先生

貟宗翰先生1940年生於古都咸陽,從小酷愛秦腔。1952年,以一折蘇育民先生的拿手好戲《打柴勸弟》考入當時的三意社學藝。1956年,為支援偏遠地區的文化建設,貟宗翰響應黨的號召到渭北的白水縣劇團。這期間,貟宗翰跟隨白水劇團,走遍渭北的溝溝峁峁,同時也把一個意氣風發的秦腔鬚生形象傳遍了渭北地區。貟宗翰在白水期間,幾乎擔綱了所有演出劇目中的鬚生行當,成了名震渭北的鬚生名家。《通天蕩》中的八賢王周德芳、《周仁回府》的周仁、《轅門斬子》的楊延景、《八件衣》中的楊廉、《白叮本》(飾狄仁傑)、《生死牌》中的黃伯賢、《兩顆鈴》的吳志海、《劉介梅》的劉介梅、《朝陽溝》的栓寶等一系列的人物塑造,為貟宗翰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

三年音猶在 風範啟後生—深切緬懷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先生

1960年6月,貟宗翰參加了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辦的第一屆青年演員匯演,其主演的《打鎮臺》(飾王鎮)和《嘉興府》(飾陳殿榮)引起了轟動。貟宗翰以精湛的演技,高亢激越的唱腔,行雲流水般的程式技巧,吐字清晰唸白結合程式動態展現的人物心理外化式動作,使得在場所有評委一致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鬚生新秀。鑑於貟宗翰的優異表現,對傳統程式的熟練掌握和對現代戲人物心理的準確駕馭,惜才如命的馬健翎院長當即拍板決定,調貟宗翰進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三年音猶在 風範啟後生—深切緬懷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先生

進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後,貟宗翰先後受到了馬健翎、李正敏、袁多壽、韓盛蚰等前輩的精心教誨,相繼排演了傳統戲、新編歷史戲、現代戲大小劇目數十出,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舞臺藝術形象,代表劇目有《趙氏孤兒》(飾程嬰)、《飛虹山》(飾王乃)、《十五貫》(飾況鍾)、《魚腹山》(飾李自成)、《殺廟》(飾韓琪)、《雷鋒》(飾雷鋒)、《海瑞訓虎》(飾海瑞)、《血淚仇》(飾王仁厚)、《奇襲白虎團》(飾嚴偉才)、《紅燈記》(飾李玉和)、《智取威虎山》(飾楊子榮)、《向陽川》(飾永祿)、《竇娥冤》(飾竇天章)、《三擊掌》(飾王允)等。

三年音猶在 風範啟後生—深切緬懷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先生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貟宗翰善於縱向繼承、橫向借鑑,博採眾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表演方面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瀟灑穩健,剛柔相濟,質樸深沉;善於吸收兄弟劇種的特長,如京劇鬚生的身段做派、蒲劇的髯口、帽翅技巧、崑曲的步法指法等,使之融入自己的表演中。聲腔方面在繼承唱唸韻味技巧的基礎上大膽借鑑京劇花臉唱腔的共鳴特色,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為探索秦腔鬚生新唱法創出了一條新路。他的嗓音高亢清亮,行腔圓潤流暢,韻味濃郁醇厚,聲情並茂。尤其以《紅燈記》中李玉和的唱腔為其代表作,至今廣為流傳。

三年音猶在 風範啟後生—深切緬懷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先生

秦腔是貟宗翰先生永遠的精神家園。先生退休後,仍然心繫秦腔事業,他廣收徒弟,並親自到演員訓練班為下一代解疑答惑,把自己積累一生的藝術成就無私地和盤教授給秦腔事業的後來者,為秦腔事業的發揚光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年音猶在 風範啟後生—深切緬懷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先生

三年音猶在 風範啟後生—深切緬懷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貟宗翰先生

三年前,貟宗翰先生與世長辭,駕鶴西去。他的離去,對秦腔事業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損失,但他光彩奪目、輝煌燦爛的藝術生命和德藝雙馨的人格精神卻永遠都不會終結,它將感染和帶動無數的秦腔後生在弘揚秦腔的道路上前仆後繼,精益求精,古老的秦腔藝術也一定會在一代又一代秦腔人的接力中永遠綻放出萬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