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桑派大家劉伯玲《投衙》珍貴錄音資料,深得桑大師的真傳

戲曲 豫劇 桑振君 藝術 打金枝 豫見文化 2018-12-05

1949年輾轉來到河南鄭州,她雖不是出生在梨園世家,卻頗具藝術靈性。1955年12月她考入鄭州市豫劇團隨團學藝,主攻閨門旦、花旦,以俊美的扮相、甜亮的嗓音、紮實的功底從同輩學員中脫穎而出,相繼演出了豫劇《茶瓶記》、《沉香扇》、《三拜花堂》等劇目。在多年的實踐演出中,她像小蜜蜂一樣採擷百花之秀,汲取各種藝術營養。1963的劉伯玲已在河南菊壇初露頭角,恰恰這一年年,桑振君調至該團,此時的桑振君先生正是風華正茂,處於藝術黃金時期。這就使得劉伯玲有了更多觀摩桑振君先生盛年演出綽約風姿,並有幸與桑先生同臺演出《桃花庵》、《打金枝》、《秦雪梅·觀文》等劇目。長期的耳濡目染,再加上桑先生的言傳身教和自己的穎悟聰慧、勤學苦練,使得她很快領悟了桑派藝術真諦,初步瞭解了桑派藝術演唱特色,從此桑派藝術就如同磁石一般吸引著劉伯玲,立志竭盡全力學習桑派藝術。1965年桑振君先生調離該團後,她便接演了桑先生的演出劇目,為以後繼承發展桑派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7年古裝戲剛剛開放,劉伯玲便迫不及待地去邯鄲向桑振君學藝。桑振君在簡陋的環境中為她逐字逐句親授了《姐妹告狀》,同年該劇在鄭州公演後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無數觀眾被桑派藝術字乖音巧、百句不竭的藝術魅力所折服,一時間河南菊壇颳起了桑派勁風。桑振君先生在看了劉伯玲的演出後,大加讚賞,並正式收她為入室弟子。之後劉伯玲長期堅持演出桑派劇目,繼承了桑派唱腔偷、滑、閃、搶和離調的演唱技巧,全面掌握了桑派藝術精髓,並在此基礎上兼學閻派和馬派之長,融會貫通,其唱腔中既有桑派的吐字乖巧、韻味醇厚,又兼具閻派的典雅細膩和馬派的脆媚潑辣,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和表演藝術風格。

豫劇桑派大家劉伯玲《投衙》珍貴錄音資料,深得桑大師的真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