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八里嗡”、淨行第一人——李斯忠

戲曲 陳世美 包拯 藝術 豫見文化 2017-07-20

李斯忠(1921~1996),著名豫劇大師,豫劇第一黑頭,豫劇淨行第一代表人物,豫劇李派宗師。曾用名銀忠。字海清,藝名暑龍。商丘市寧陵縣人。自幼家境貧寒,7歲時學唱民歌,12歲拜王家玉為師,17歲出科,因嗓音洪亮綽號“八里嗡”、“黑臉王”。豫劇“八里嗡”、淨行第一人——李斯忠

豫劇“八里嗡”、淨行第一人——李斯忠

李斯忠為人誠懇正直,在藝術上精益求精。難能可貴的是他雖為淨行演員卻非常講究唱功技巧,很注意博採眾長,廣泛吸收借鑑別家唱法技巧,以豐富自己的演唱經驗。他喜愛“紅臉王”半說半唱、偷字閃板的唱法和“花臉爺”高亢自然的聲腔藝術,細心研究琢磨,以提高自己的唱腔技巧。如在《劉墉下南京》和《坐定遠》中都採用了半說半唱、偷字閃板的技巧。在李斯忠的其他名段中,如《下陳州》中的《十保官》、《司馬茅告狀》中的《十大狀》,都可以看出李斯忠對前輩老藝人演唱技巧的學習和運用。他還注意向兄弟劇種學習,如《見皇姑》中“踢莽下跪”的動作,就是採自京劇麒派;《鍘美案》中“跺地一蹲”的動作,學自裘盛戎老先生;《下陳州》中《十保官》的動作造型則學自一位秦腔藝人。在吸收中,他能做到取捨有度、融會貫通,把兄弟劇種中的精華巧妙地融進豫劇中,豐富了豫劇唱、念、做、打的技巧。豫劇“八里嗡”、淨行第一人——李斯忠

李斯忠的唱腔,以豫東調為主,剛健豪邁,《下陳州》是他的代表劇目之一,如《十保官》這段唱腔,旋律變化雖不大,但通過他演唱技巧上的處理,如掌握抑、揚、頓、挫,運用偷字、閃板,再加上他嗓音洪亮,演唱鏗鏘有力,朗朗上口,因此,能成功地表現出包公不畏權勢和鐵面無私的性格特徵,成為婦孺皆知的一代絕唱。他常說唱腔必須結合劇情。如:老包為人正直無私,執法嚴明,有柔有剛,萬不可演成猛張飛。豫劇“八里嗡”、淨行第一人——李斯忠

在唱腔上也要樸實大方,不可華而不實。在聲音上更不可聲嘶力竭憑嗓子吼,否則,好嗓子也不一定能喝好戲。如《勸駙馬莫要性情急》這段唱,他就選用了“栽板”、“慢板”轉“流水板”,開始節奏自由、徐緩,給人以心平氣和的感覺;接著抒情性比較強,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隨著感情的發展進入“流水板”,義正詞嚴地指責陳世美貪圖富貴、忘恩負義,同時還希望他能認下香蓮母女,回心轉意。這段唱腔與《鍘美》一場的唱腔處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直言規勸,有剛有柔;後者則鐵面無私,執法嚴明。通過演唱,從不同的側面塑造了包公這個人民心目中清官的藝術形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