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劇名家閆逢春瑣事

戲曲 樂器 民族樂器 笛子 山西風 山西風 2017-10-20

由於工作性質的緣故,這幾年接觸戲劇比較多,聽來聽去,人們說的最多的還是閆逢春,雖然他已去世四十多年了。我就產生了一個想法,何不鬧一個口述史?起名《戲迷說戲》或《戲迷眼中的閆逢春》。可惜,機緣不巧,經費一直批不下來。這裡,忍不住先拿幾個小故事出來炫耀一下,與同好者共享。

一、上世紀六十年代,劇團在解州演出,團裡安排閆老闆把門收票,老闆低頭收票,收一張、進一人,倒也相安無事。突然,一個老頭認出了閆老闆:“你是閆師?”閆老闆不敢應答,低下頭、揮揮手,意思是讓他別聲張,悄悄進去,老頭大火:“你在這裡,我還進去幹啥?(原話是做毬,運城方言,打不出來)”把票撕了,就站在老闆旁邊,也不說話,一直盯著老闆看。不一會,大門口圍滿了看熱鬧的觀眾,有票的人也擠不進去了,團領導見狀大火:“閆逢春,提水去!”結果呢,門口倒是沒人了,閆老闆走到哪裡,戲迷跟到哪裡,成了劇場一景。

二、有一次坐大巴回老家,旁邊坐一個萬榮老頭,我就有意識把話題往戲曲上引,說起貞祥、月法師徒,說起蓋天紅、燕玉平,說起黃菊花、紅菊花、竹葉青等,皆相安無事。無意中說起《哭墳》,老頭一下子激動起來:“閆老闆的《哭墳》能把臺子下面的人全唱哭了,他王藝華行麼?!”看那架勢,誰要敢說閆老闆的《哭墳》不如王藝華,老頭要和他拼命了。在他們眼中,閆老闆就是神,容不得半點褻瀆。好個可愛的倔老頭!

三、先父給我講過一個老故事:日本鬼子投降後,閆老闆、王老闆在臨晉縣城南的火神廟演出,具體演什麼記不得了。由於日本鬼子佔領期間藝人外逃,鄉親們好長時間沒看過好戲了,聽說閆逢春、王秀蘭聯袂演出,一下子把個不大的火神廟擠得滿當當的。據說當晚閆老闆唱的是蒲劇、王老闆唱的是眉戶,還有一個秦腔演員,比“風攪雪”還厲害,我就一直鬧不清當時的樂隊是怎麼搞的(現在蒲劇樂隊演奏眉戶音樂、眉戶樂隊演奏蒲劇音樂是要換弦、換笛子的),是當時樂隊在湊乎,還是當時蒲劇、眉戶、秦腔調高是一樣的?閆老闆一亮相就是一個碰頭好,然後是一句一個好,尤其是閆老闆一飆箭音,那好聲能持續好久,每每打斷演出,一晚上下來,看戲的比唱戲的還累。誰說他們只懂得溫良恭謙讓、又是誰說晉南人只會恪守孔孟之道?他們偶爾也會抓狂一次,全看你拿什麼激發他。

四、晉南專署蒲劇團在太原長風劇場演出《花開滿山紅》,當時老闆已經靠邊站,演一個沒有臺詞的群眾。老闆上場前,對吹笛子的師傅說:“你看我拐彎的時候,把笛子的音拔高一下。”笛子師傅不理解,也不多問,因為這種情況太多了,閆老闆在場上經常是出其不意,同一齣戲,這次演出和上次演出也不完全一樣。輪到閆老闆上場,笛子師傅嚴陣以待,閆老闆是推著獨輪車出來的,亮相後做了幾個動作,拐彎,笛子師傅“吱兒、吱兒”兩聲,臺下掌聲如雷!老闆把推車的動作演活了,連車軸沒油了都能表現出來。下臺後,王秀蘭對人說:“你看我們賣力演了一晚上,汗也流了幾身,還不及人家推個車子轉一圈。”

文:張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