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毅:創新方式方法,擴大“像音像”工程傳播力

戲曲 西廂記 京劇 曹毅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4-02

3月22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的戲曲“像音像”工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總監曹毅與會併發言。

曹毅:創新方式方法,擴大“像音像”工程傳播力

曹毅(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總監):

《中國京劇像音像集粹》欄目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以來,深受觀眾歡迎,收視率持續攀升。這個數據很科學,由索福瑞提供。觀眾熱情參與,我們收到了不少反饋意見。例如,上週播出的評劇《耿娘》,收視率達0.19。大家覺得表演精彩、畫面精美,帶給人很好的視聽享受。諸如此類。我們把戲迷的留言整理了出來,其中有個叫鄭林生的觀眾,這樣評論《西廂記》,“打開電視機,看到葉少蘭、趙秀君主演的《西廂記》。雖然劇情早有了解,但主演對人物的刻畫精準、細緻,非常到位。而且,唱腔、舞臺、配樂也很華美,使得劇目更吸引人。我和老伴一直看到結束。”有個叫水岸風堤的網友在微博中寫道,“葉少蘭老師的《西廂記》線條流暢,人物主要特徵與我們心目中的很契合。中國人的婚戀觀念,以及特有的情感表達、審美情趣特別濃郁。”

一些戲曲史論學者也積極留言,認為這個工程和欄目對於演員團體、個人及戲迷觀眾,都是意義重大的好事。它把新一代京劇藝術家的代表劇目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若干年後將成為寶貴的歷史資料:既可作為京劇教學的參考教材,又可作為戲曲史論研究的可靠佐證,其實用價值、欣賞價值乃至歷史價值都不言而喻。天津市京劇票友戲迷協會祕書長孫庭福表示,“像音像”的唱唸做打等各方面都是標準的教科書,給廣大票友提供了更好的學習教材。

“像音像”工程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陣地,有責任宣傳和傳播好“像音像”工程,並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進一步擴大“像音像”工程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像音像”工程的創意和實施,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闢了創新之路,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提升觀眾文化素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把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記錄當代優秀演員的傳承足跡,把他們最佳的演唱和表演完美記錄、保存下來。同時,通過電視屏幕為觀眾提供精美節目,和前輩、大師、藝術家的珍貴影像一起成為後人學習的參照,讓戲曲藝術的魅力和價值得到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傳承,為戲曲事業的傳承、繁榮和發展留下精品。這是推動戲曲藝術發展、提升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的一項重要舉措。另一方面,在劇目選擇上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展現出精忠報國、自強不息、見義勇為的優秀傳統美德,有效引導觀眾不斷向高尚道德聚攏,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和活力。此外,“像音像”工程通過對原劇本的謹慎修改,保留精華,推陳出新,進一步深化了戲曲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審美風範,為後世提供了珍貴資料,為錄像的演員留下了美好紀念,為觀眾奉獻出一批經典作品。

未來,戲曲頻道將繼續創新方式方法,不斷把握“像音像”的特點,總結經驗和規律,使播出的劇目確保精品,不留遺憾。“像音像”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如無例外將伴隨戲曲頻道而長期存在。任何時期總會有代表性的戲曲和人物,錄製對象不斷更新,錄製方式也要不斷改進和提高,因此必須有嚴格的規矩。這就需要用心總結“像音像”的特點、規律,並依據這些特點、規律制定規矩,這樣才能保證質量,使人耳目一新。也只有這樣,才能加快進度,使更多優秀演員有機會參加錄製。我們相信,在中宣部文藝局的領導下,在文化部的統籌下,“像音像”工程會推進得更快、更好。

(光明網記者李姝昱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