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

戲曲 梅蘭芳 藝術 娛樂 東陽工藝美術 2017-07-17
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

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

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

昨晚9點35分,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舞臺,《英王徐策》的演員們三次謝幕,戲迷們卻持續鼓掌十餘分鐘,遲遲不願離場……東陽婺劇,再一次在京城舞臺大放異彩。

作為今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入選節目,東陽市婺劇演出有限公司(原市婺劇團)創作的新編歷史劇《英王徐策》成為我省唯一入選劇目,受邀於7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兩場。

“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代表著中國基層院團戲曲藝術表演的最高水平。”市婺劇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雷告訴記者,33年前,東陽婺劇《鐵靈關》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中南海等舞臺演出;1991年,摺子戲《三打王英》受邀於文化部參加“紀念徽戲進京200週年”演出;這次,他們帶著新編的婺劇《英王徐策》再次進京,意義非凡。

唐代演義人物薛仁貴、薛丁山、樊梨花等是我國千百年來百姓家喻戶曉的英雄豪傑。《英王徐策》所述就是大唐朝廷圍繞“滅薛”和“保薛”所展開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博弈,塑造了英王徐策義薄雲天、精忠報國的完美形象。

昨晚是首次演出,準備工作卻在15日一大早就開始。在梅蘭芳大劇院剛開門,許多劇院工作人員還未上班之際,《英王徐策》的部分演職員就已經抵達這裡,開始準備裝臺工作。每位工作人員都從當天上午忙到了昨天凌晨1點,除了吃飯時間,其餘時間都在工作。

昨晚6點50分,觀眾陸續入場。“演出開始前是最緊張的時候,緊張中還帶著激動。”演員顧宇煒此次扮演的是老年徐策,他認為此次會演對擴大婺劇影響力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他相信每位演員都會抱著這樣的態度,力爭發揮出最佳水平。

昨晚7點30分,隨著樂聲的響起,婺劇《英王徐策》正式拉開序幕。舞臺現場,演員們用出神入化的表演和拿捏準確的發音,引來了觀眾陣陣掌聲,尤其是老年徐策跑城片段,將節目推向了高潮。

演出結束時,觀眾遲遲不願離場,掌聲一直持續了十餘分鐘,就連從未看過戲曲的小孩子也直呼好看。面對觀眾的熱情,婺劇演員們連續三次謝幕,感謝京城戲迷的厚愛。

婺劇,已經征服戲迷。

“我以前看過幾次婺劇,但這次是最震撼的一次。”北京市民樓女士是戲曲迷,平時她以聽京劇為主,《英王徐策》結合了許多京劇的經典表演形式,如麒派老生表演手法,演員表演尤其專業,讓她覺得過癮。“婺劇給人一種大開大合的感覺,而京劇則偏向悠揚委婉,各有各的風格,我都喜歡。”

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

(細細化妝)

苦練後帶傷上陣 強光下厚裝出場

早在節目申報階段,市婺劇演出有限公司就開始緊鑼密鼓地排練《英王徐策》了。每位演職員心中都有“不管有沒有選上,都要加緊集訓”的意識。

從5月至今,每位演職員沒有休息過一天,全部堅守在高強度的集訓一線。市文化局的領導也十分重視,時常到現場指導。可以說,上下一條心,勁往一處使,是《英王徐策》能在京演出如此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訓練期間,導演王文龍和胡悅對每位演員的要求十分苛刻,從唱腔到動作,每一個細節都親自把關,任何細小的瑕疵都逃不出他們的眼睛和耳朵。記者曾在6月份去過一次排練廳,當時胡悅正在對兩名演員進行動作指導,“有些動作靠嘴巴是說不出來的,只有示範,演員才能更好地領會這個動作的意義。”胡悅告訴記者,東陽婺劇很久沒有進京了,這一次他們下決心,再苦再累都要奉上高水準的演出,讓東陽婺劇重現輝煌。

高強度的訓練固然是辛苦的。“訓練中,有兩名演員半月板和跟腱撕裂,不得不暫別舞臺。”趙雷說。這兩名演員沒有怨言,反而很不好意思,覺得是他們個人原因拖累了集體。趙雷瞭解到兩位演員的心聲後,眼淚奪眶而出。

趙雷說,排練到現在,很多演員都是帶傷上陣,“有的演員要演跪戲,膝蓋上全是淤青,看著真讓人心疼。”

演出臺上,高溫演出是每位演員需要克服的困難。“觀眾席有空調,而舞臺卻不允許有任何風,因為會影響舞臺佈景,因此舞臺上的溫度比觀眾席要高許多。”演員舒旭霞說,《英王徐策》赴京前,在東陽劇院舉行過一次惠民演出,演出結束後很多演員都出現了中暑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臺上溫度太高,再加之舞臺燈光直射和演員身著厚重的戲服,演出難度可想而知。

記者與一眾演職員接觸發現,每位演職員都將自己當成一顆螺絲釘,哪怕再細小的螺絲釘,如果缺了它整個機器就無法運作。他們時刻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才有了這一次高水準的進京演出。

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

(幕後人員默默付出)

勝在表演到位 勝在舞臺效果

以全省第一名成績進京

“5月份,在接到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的通知後,我們立馬著手準備申報工作。”趙雷介紹,當時全省申報的劇目有十幾個,《英王徐策》是其中之一,浙江省文化廳組織評委組對各個劇目進行錄像評比,《英王徐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來自餘姚的姚劇《浪漫村莊》獲得第二名。

要想獲得進京“入場券”,還需文化部對兩部劇進行最終審定。“審定結果表明,《英王徐策》在舞臺設計以及呈現效果、演員表演等方面更勝一籌。”趙雷介紹道。

過去婺劇多在農村廣場、廟臺演出,與農村生活接近,生活氣息濃郁,在長期演出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粗獷、強烈的表演風格,也正因為其接地氣的特徵,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談到婺劇魅力,趙雷說:“婺劇一般選取傳統文化較為典型的故事進行表演,主要宣揚保家衛國、忠孝仁義等正能量精神,觀眾在享受精神食糧的同時,也能與這些故事產生共鳴,更深刻地瞭解社會正能量。”

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

(《鐵靈關》主角王文俊和齊靈姣京城再聚首。)

33年前作為演員進京 33年後作為老師進京

1984年,大型傳統婺劇《鐵靈關》進京演出。當時扮演武生和花旦的王文俊和齊靈姣,33年後以老師的身份隨團入京。

王文俊和齊靈姣是1979年8月同時進入東陽婺劇團訓練班的,從第一部戲開始他倆就一直搭檔。“當時,婺劇團的領導特地請上海崑劇團老師來為我們授課。”王文俊說,高起點對他們的提升幫助甚多。

回憶往事,兩位主角有著說不完的故事。“以前沒有現在這麼好的條件,大家都是在山坡上訓練。”王文俊說,清一色水泥地,沒有墊子等專業配套設備。“當時憑著一腔熱情,就是想要努力訓練,把角色演好。”齊靈姣說。

艱苦的訓練,造就了他們高水準的技藝。1983年,全省首屆戲劇節會演在杭州舉行,東陽婺劇團的《鐵靈關》是金華地區十餘個婺劇團中唯一參演的劇目。而後,省裡對20個節目進行篩選,最終選中《鐵靈關》送至北京演出。

可以說,《鐵靈關》是市婺劇團演出史上的一個高峰,在京演出期間反響熱烈。“參加演出的演員只有二十幾個人,男的13人,女的11人,除了幾個主演外,其餘每個人基本上都要一趕三、一趕四,有的人甚至要一趕六。”王文俊介紹道,“一趕三”的意思是一個人要分飾三個角色,這讓其他劇團的演員大為驚訝,需要60人完成的演出,東陽婺劇團僅用20人就完成了,著實了不起。

33年前坐著綠皮火車前往北京,33年後他們仍舊坐著火車進京。在列車上,齊靈姣跟記者分享了她的心情,“總結起來可以說是‘一少一多’,少的是壓力,多的是激動。去梅蘭芳大劇院舞臺上轉轉,看場演出,一直是我的夢想。這次又碰上自己學生有機會在那裡演出,更多了一份激動。”

在1992年就離開東陽去杭州工作的王文俊雖然身在外地,但始終心繫家鄉婺劇事業。他在自己本職工作不落下的情況下,擠出時間為演員指導動作。

在16日晚演出前,王文俊和齊靈姣不斷地為演員加油鼓氣,告訴他們始終保持平常心,不要緊張,就如平時排練一般發揮出水平即可。而據記者觀察,坐在觀眾席的他們心情也不輕鬆,當演出完美落幕時,他們總算鬆了一口氣:“心裡壓著的大石總算落地了。”

33年過去了,雖然時間流逝身份在變,但是始終不變的,是他們對婺劇事業的一份熱愛。

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

(每一個筋頭,都是凝結著汗水和傷痕)

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

(演出現場,觀眾用手機留下精彩瞬間)

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

(東陽日報)

首場演出謝幕三次 觀眾鼓掌十分鐘不願離場——東陽婺劇京城大放異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