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以質取勝的”——首屆盛京戲曲論壇側記

戲曲 孝莊文皇后 藝術 長調 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7-04-14
“藝術是以質取勝的”——首屆盛京戲曲論壇側記

大型歷史評劇《孝莊長歌》演出照

“千年約,枉相候,情未了,已白頭;一聲長歌,心淚暗流……”大型歷史評劇《孝莊長歌》經過3年打磨,其2017版近日呈現在觀眾面前。其中,由“三度梅”獲得者、評劇表演藝術家馮玉萍塑造的孝莊皇太后,不同於以往電視熒屏所呈現的女政治家形象,真實、接地氣、富有人情味兒、兼具人性深度和審美新意……這些頻頻從瀋陽觀眾口中說出的評語,反映了這齣戲的精彩與受歡迎程度。同時,此劇的意義在於它拉開了遼寧戲曲界的又一重頭戲——首屆盛京戲曲論壇的大幕。

長歌激盪,評劇深扎東北熱土

瀋陽,曾是滿清入關前的都城——盛京,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瀋陽故宮、清昭陵昭示著一段段跌宕而悲壯的歷史。孝莊皇太后作為清初最為重要的女性政治家,一生輔佐了皇太極、順治、康熙3位皇帝,其傳奇而飽受爭議的一生也使其成為近年來影視戲劇題材廣泛選取和反映的對象。

“用傳統戲曲藝術去表現歷史題材、經典人物,一定更有新意、更有影響力。”馮玉萍坦言,評劇在世人眼裡一貫被看作是極為接地氣的百姓藝術,但它不僅僅只能表現小情小愛,同樣可以勾勒大場面、表達大題材。“就在我們腳下的這片熱土上,曾經有一位偉大的女性為了江山社稷而奔波操勞一生,其智慧、胸襟、膽識、氣魄值得傳頌,而用評劇來表現孝莊皇太后的傳奇一生,必然更能勾起瀋陽人乃至全國觀眾的家國情懷。”馮玉萍說。

2017版《孝莊長歌》由馮玉萍藝術工作室、瀋陽演藝集團、瀋陽評劇院聯合排演。該劇通過“祝壽、定情、爭位、獻璽、三杯酒、鞭屍、魂歸故里”等精彩情節,塑造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為清初政治穩定作出重大貢獻的孝莊藝術形象,突出了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主題。除了評劇唱腔,馮玉萍在《孝莊長歌》中自如地運用蒙古長調,極具獨創性與突破性,也讓觀眾見識了一位老戲骨的非凡唱功。

《孝莊長歌》入選2015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經過3年的反覆打磨,已近成熟,但對於其創作團隊而言仍不滿足。“幾次研討下來,我們聽取各方意見,一項一項地修改,一句一句、一個臺詞一個臺詞地梳理,整臺戲已具備成形的筋骨。此次論壇期間我們將繼續取經,根據各位專家所提意見繼續豐滿這部作品。”馮玉萍說。

專家把脈,打造戲曲交流陣地

作為瀋陽市為振興戲曲打造的最新文化品牌,首屆盛京戲曲論壇第一個板塊即啟動劇目專題研討,打磨提升《孝莊長歌》。中國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王文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以及毛時安、薛若琳、賡續華、安志強等30餘位戲曲界專家學者齊聚瀋陽,大家從該劇的藝術特色、藝術價值出發,探討當代戲曲創作如何在保持戲曲本體的同時兼顧觀眾審美需求,並就評劇的當代創新與發展方向、突破路徑等問題分享各自觀點。

王文章首先表達了對馮玉萍藝術追求的讚賞。“馮玉萍將戲劇的各種組成要素都通過表演呈現在舞臺上。沒有表演藝術家的舞臺藝術表現,就沒有戲曲的傳承和發展……有這樣一位富有標誌性、時代性的藝術家堅持活躍在舞臺上,可以激勵和鼓舞更多青年演員為戲曲的發展而不懈努力。”王文章說。

仲呈祥充分肯定了該劇的藝術價值,他認為:“藝術是以質取勝的,不是以量取勝的,一部優秀的作品可以抵幾十部、上百部平庸的作品。對《孝莊長歌》要抓住不放,精心打磨,讓它從‘高原’真正走向‘高峰’。”

同時,此次論壇還設有青年評論家與青年觀眾面對面交流的環節。“戲曲要發展,同樣要關注青年人的審美需求,除了評論家的意見,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心聲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為我們進一步完善作品指明方向。”馮玉萍欣喜地說,如今,在東北,在遼瀋這個曾經的戲曲碼頭,一個戲曲理論研究與戲曲藝術交流的平臺終於立了起來。

搭建平臺,振興東北戲曲碼頭

作為藝術實踐異常活躍的文化重鎮,瀋陽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東北舉足輕重的戲曲碼頭。瀋陽京劇院以“唐派”藝術為根基,瀋陽評劇院以“韓、花、筱”三大流派為豐厚家底。近年來,評劇《我那呼蘭河》與京劇《將軍道》先後獲得文華大獎及“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獎項。

“與熱火朝天的瀋陽藝術實踐相比,瀋陽戲曲有影響力的理論交流活動尚屬空白,這也是提升瀋陽戲劇影響力的增長點。依託全國發展戲曲的大背景,瀋陽急需打造交流戲曲藝術的理論陣地。”瀋陽市藝術研究所副所長鄭永為介紹,盛京戲曲論壇旨在打造成一個面向全國的理論平臺,一個制度化、常態化的戲曲藝術交流活動。

據介紹,盛京戲曲論壇分為劇目專題研討、戲曲理論研討、青年論壇等多個板塊。除了此次專題研討會,今年7月將正式啟動青年論壇板塊,屆時將由盛京戲曲論壇與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在瀋陽聯合舉辦。

“常態化的戲曲理論交流必將推動地區戲曲藝術發展。”在鄭永為看來,好戲要多磨,而戲曲理論研究與戲曲藝術評論支撐著整個戲曲事業的發展。“論壇今後將致力於為瀋陽乃至遼寧省戲曲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將戲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為論壇的議題進行研討,同時推廣、打磨新創戲曲作品,以此全面推動戲曲在地方的傳承與發展。”鄭永為說。

本報記者 薛 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