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小生流派“徐派”創立者——徐玉蘭

戲曲 徐玉蘭 越劇 王文娟 京劇 秦韻鄉情 2018-12-04

徐玉蘭,1921年12月27日出生於浙江新登漢族,越劇表演藝術家。

1933年入新登的東安舞臺科班學花旦,後改老生。1939年與吳月奎等組建興華越劇社。1941年12月19日改唱小生,地點在上海老閘戲院,當時是與施銀花搭檔。1947年9月組玉蘭劇團。1952年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同年10月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以《西廂記》獲演員一等獎。1954年起加入上海越劇院。2017年4月19日17點18分,徐玉蘭去世,享年96歲。

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小生流派“徐派”創立者——徐玉蘭

19211227日生於越劇表演藝術家出生於富陽新登一戶汪姓人家,因屬“玉”字輩,取名玉蘭,後來送給同住新登的徐家,遂名徐玉蘭

30年代初,女子越劇在江南一帶的城鄉盛行,徐玉蘭受其祖母白小娥的影響,漸漸迷上了越劇。

1933年立夏,進新登女子戲班“東安舞臺”科班學藝,初學花旦,後習老生。文戲師傅俞傳海,武戲師傅是徽班文武老生袁世昌。學習過長靠短打、大小花臉和猴戲等基本功,能從三張半高的桌子上翻下。曾扮演過《火燒連營寨》中的趙雲、《湧金門》中的武松、《大刀收關勝》中的關勝、《龍潭寺》中的開口跳等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

193311月隨科班來上海演出於南洋橋敘樂茶樓,與名旦王杏花一起演《武家坡》。後來又與男班演員馬潮水和花碧蓮合演《碧玉簪》等戲。

1933年後,徐玉蘭又隨 “東安舞臺”跑碼頭演戲,足跡遍佈浙江、江西一帶。

1934年初返浙江。

1937年初,隨“東安舞臺”第二次到上海,先在老閘戲院,後到大中華戲院、南洋戲館、會樂戲館、南市戲館演出。曾與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搭檔,還曾和名角兒七齡童一起演紹興大班《殺子報》等。“八一三”事變後返鄉。

1939年初,隨科班再度來上海,在曹家渡三明戲院,相繼演出一批新劇目。

193911月與吳月奎等組建興華越劇社。

19411219日,在上海老閘戲院與施銀花搭檔正式掛牌改演當頭肩小生。與三大名旦之一的施銀花首演《盤夫索夫》,一舉獲得成功。

19426月施銀花邀徐玉蘭去寧波。

1942年下半年與施銀花一起至寧波天然舞臺演出。之後,徐玉蘭又與二肩花旦魏蘭芳搭檔,“唱紅寧波半爿天”。

19436月,徐玉蘭從上海請來劉濤先生排練劇本戲,改變了越劇原先那種無文字、無劇本、輕舞美的弊端,把越劇從“幕表戲”一舉推進到“劇本戲”這樣一個全新的表演形式,揭開了寧波越劇革新的序幕。

1944年初秋,徐玉蘭應傅全香之邀重來上海,兩人搭檔在斜橋路新開張的美華大戲院演出。

1945年下半年與筱丹桂搭檔。先是在天宮大戲院,後轉至國泰戲院。兩人上演的《是我錯》一劇,轟動一時。當時,徐玉蘭被公認為越劇三大名小生之一,與尹桂芳、範瑞娟齊名。

1947年夏,積極參加上海越劇界義演《山河戀》。與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張桂鳳、吳小樓、傅全香、徐天紅、範瑞娟一起並稱“越劇十姐妹”。

1947925日自組玉蘭劇團,聘請吳琛、莊志、石景山等一批新文藝工作者擔任編導,排演了《國破山河在》等一批新戲。在龍門大戲院、國泰戲院和明星大戲院演出。

1948年,先後與戚雅仙、姚素貞、王文娟搭檔。下半年起與王文娟長期搭檔。

19497月,參加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舉辦的地方戲劇研究班學習。

1949101日,新中國成立後相繼演出了《白毛女》、《信陵公子》、《玉面狼》等劇,以配合當時的民主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運動,受到政府的表揚。

19527月,率玉蘭劇團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成為總政文工團下屬的一個越劇隊。

195210月,參加中央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西廂記》中飾張珙,獲演員一等獎。

1953年春,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政治部文工隊,深入前線為中朝人民的子弟兵演出,並做交換戰俘的服務工作,獲得朝鮮勞動黨頒發的三級國旗勳章和志願軍司令部授予的二等功。

1954年春玉蘭劇團調回上海,編為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二團(後轉入上海越劇院),擔任主要演員。

1954年秋,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與王文娟因《春香傳》一劇雙雙榮獲華東戲曲會演表演一等獎。

1955年隨團去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飾《西廂記》中張珙。

1957年下半年,徐玉蘭與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紅樓夢》正式上演,被譽為徐派小生的兩大豐碑。

1958年在《紅樓夢》中成功地塑造了賈寶玉的藝術形象。與王文娟主演的《追魚》、《紅樓夢》[19627月]、《西園記》被攝製成電影或電視。

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98月,在電影《追魚》中演張珍。

1959年,去越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

196012月,赴香港演出。

1961年,赴朝鮮演出。

1962年,與王文娟一起赴朝鮮輔導朝鮮唱劇《紅樓夢》,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見。

20世紀80年代以來,曾赴新加坡、泰國和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

19927月,所灌《紅樓夢》唱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徐玉蘭唱腔集成》問世。

1992年攝製了8集電視片《徐玉蘭藝術集錦》。

19934月,八集電視劇藝術片《徐玉蘭藝術集錦》在上海電視臺首播。

199410月傳記《徐玉蘭傳》,

2003627日,寧波新芝賓館多功能廳,參加“寧波越劇革新60週年紀念活動”。

20041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徐玉蘭影集》。

藝術特色

徐玉蘭唱腔的特點是高亢激昂,熱情奔放,剛柔並蓄,華彩跌宕。徐玉蘭嗓音條件好,音色甜亮,音域寬廣,

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小生流派“徐派”創立者——徐玉蘭

常用音區為11度,唱腔中較多吸收越劇傳統的“喊風調”以及紹興大班、京劇中高揚的旋律和輪廓鮮明的潤腔方法,旋律多在中高音區展開,音調大起大落,她的唱腔突破了越劇曲調較為平穩婉約的格調,注入高亢昂揚的因素,尤其是其[弦下腔]突破了原來的唱腔功能,在悲傷痛楚之外更能表現激昂奔放的情緒。如《北地王·哭祖廟》這段[弦下腔],開頭一句[倒板]曲調高昂激越,氣氛強烈,整個唱句的音調、形式及落音中吸收融化了紹劇[正工]、[二凡]的因素,為全曲奠定了悲劇性的基調。唱段高潮部分“把先帝東蕩西掃、南征北剿……白白斷送在今朝”這一垛句,則吸收了京劇[高撥子]的高昂音調及節奏形態,唱法上則運用越劇的潤腔處理,使這段唱曲調激昂,節奏鏗鏘有力,人物的感情如江河噴湧而出。周恩來總理就曾稱讚道:“誰說越劇都是軟綿綿的?徐玉蘭的《哭祖廟》就很高亢壯烈麼!”

徐玉蘭的常用樂匯豐富,並始終以各種形態反覆貫串於唱腔中,因此特徵音調鮮明。特別是起腔、甩腔旋律華彩,節奏多變,如《紅樓夢·金玉良緣》的起腔“今天是從古到今、天上人間、第一件稱心滿意的事啊”,音調自低到高,層層上揚,在“事”字上跳至最高音,然後快速下行,整句唱音域寬至13度,淋漓盡致地宣洩了人物當時的感情。

徐玉蘭表演富有激情,善於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俊逸瀟灑、神采奪人的藝術魅力。尤其是扮演風流倜儻的角色,獨步越壇。嗓音嘹亮,旋律常在中高音區進行,唱腔除繼承越劇傳統老調外,廣泛吸收京、紹、杭等劇種的聲腔成分,具有高昂激越的特色,被稱為徐派。

越劇的小生流派之中,唯徐玉蘭的聲腔最為陽剛,但又不失越劇本體的雋永和優雅。客觀地講,她的形象與賈寶玉是有距離的,但憑著紮實的藝術功底和非同一般的創造力、表現力,幾乎使其成為再世的賈寶玉,以至人們總要習慣地把後來者與其對照,可見她所創造的藝術形象之魅力和影響力。

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紅樓夢》中賈寶玉、《西廂記》中張珙、《春香傳》中李夢龍、《追魚》中張珍、《北地王》中劉諶、《西園記》中張繼華等。

其中徐玉蘭主演的《北地王》、《紅樓夢》被譽為徐派小生的兩大豐碑之作。

流派傳人

學生和傳人有徐小蘭、金美芳、劉麗華、汪秀月、錢惠麗、鄭國鳳,徐持平、翁荔英、錢麗亞、張小君、劉覺、汪濤等,其中以金美芳、錢惠麗、鄭國鳳、劉覺最具代表性。

影音選集

19927月,所灌《紅樓夢》唱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徐玉蘭唱腔集成》問世。

1992年攝製了8集電視片《徐玉蘭藝術集錦》。

199410月傳記《徐玉蘭傳》。

20041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徐玉蘭影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