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

隨著漢朝和周邊國家政治聯盟的成熟,逐漸走下坡路的匈奴被擠兌的越發不順心了,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下去,威風掃地的匈奴部族開始顯露出頹廢政權所固有的特質,爭權奪利,內亂頻發。

"

隨著漢朝和周邊國家政治聯盟的成熟,逐漸走下坡路的匈奴被擠兌的越發不順心了,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下去,威風掃地的匈奴部族開始顯露出頹廢政權所固有的特質,爭權奪利,內亂頻發。

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公元前71年,這個時候漢朝是漢宣帝執政,烏孫之戰爆發,漢宣帝聽說公主有難,集結精兵北進,和烏孫國五萬精銳共同對抗匈奴的入侵,匈奴被擊敗,同年冬天天寒地凍,匈奴又遭受了風雪災害,更加的一蹶不振了。從烏孫之戰結束之後,匈奴的內亂就開始了,族內不同勢力覬覦單于的位置,帶領各自的擁護者展開了相互攻伐。

匈奴數侵邊,又西伐烏孫。烏孫昆彌及公主因國使者上書,言昆彌願發國精兵擊匈奴,唯天子哀憐,出兵以救公主。----《漢書 宣帝紀》

漢武之後,昭宣二帝總體來說還算不錯,尤其漢宣帝對於漢朝和匈奴的關係緩和貢獻頗大,這個比較優秀的君主執政長達二十五年,在這些年裡他不僅帶領漢帝國繼續前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挽回了漢武帝晚年的頹勢,而且更進一步的解決了北部邊疆的軍事隱患。烏孫之戰就是在其即位三年以後發生的。

呼韓邪歸漢

匈奴人在漠北亂作一團,有勢力有資格爭奪單于的有很多人,從公元前60年開始,他們就一直在戰鬥的漩渦裡掙扎。今天你打敗了他,明天他打敗了你,打仗嘛,總要分出輸贏的,輸的一方除了交出單于稱號,還要上交自己的生命。幾年時間過去了,有名號的單于就剩兩人了,一位叫郅支單于,一位叫呼韓邪單于。

在這兩位之間如果要說實力的話,呼韓邪稍遜一籌,但他比較識時務,加上自己的勢力範圍靠近漢朝,一件重大的具有轉折意義的歷史事件就要發生了。

"

隨著漢朝和周邊國家政治聯盟的成熟,逐漸走下坡路的匈奴被擠兌的越發不順心了,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下去,威風掃地的匈奴部族開始顯露出頹廢政權所固有的特質,爭權奪利,內亂頻發。

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公元前71年,這個時候漢朝是漢宣帝執政,烏孫之戰爆發,漢宣帝聽說公主有難,集結精兵北進,和烏孫國五萬精銳共同對抗匈奴的入侵,匈奴被擊敗,同年冬天天寒地凍,匈奴又遭受了風雪災害,更加的一蹶不振了。從烏孫之戰結束之後,匈奴的內亂就開始了,族內不同勢力覬覦單于的位置,帶領各自的擁護者展開了相互攻伐。

匈奴數侵邊,又西伐烏孫。烏孫昆彌及公主因國使者上書,言昆彌願發國精兵擊匈奴,唯天子哀憐,出兵以救公主。----《漢書 宣帝紀》

漢武之後,昭宣二帝總體來說還算不錯,尤其漢宣帝對於漢朝和匈奴的關係緩和貢獻頗大,這個比較優秀的君主執政長達二十五年,在這些年裡他不僅帶領漢帝國繼續前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挽回了漢武帝晚年的頹勢,而且更進一步的解決了北部邊疆的軍事隱患。烏孫之戰就是在其即位三年以後發生的。

呼韓邪歸漢

匈奴人在漠北亂作一團,有勢力有資格爭奪單于的有很多人,從公元前60年開始,他們就一直在戰鬥的漩渦裡掙扎。今天你打敗了他,明天他打敗了你,打仗嘛,總要分出輸贏的,輸的一方除了交出單于稱號,還要上交自己的生命。幾年時間過去了,有名號的單于就剩兩人了,一位叫郅支單于,一位叫呼韓邪單于。

在這兩位之間如果要說實力的話,呼韓邪稍遜一籌,但他比較識時務,加上自己的勢力範圍靠近漢朝,一件重大的具有轉折意義的歷史事件就要發生了。

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漠北高原上撕逼的兩大單于經營著自己的勢力,並且都有擴大戰果,一統匈奴的想法,可是一山不容二虎。有一天早上呼韓邪忽然發現自己打不過郅支單于了,而且對方磨刀霍霍,這麼下去很可能自己,就再也見不到遼闊的草原,馳騁的駿馬了。於是他立即派使者趕赴漢朝,商討一下自請稱臣,尋求庇護的外交大事,同時儘快打包行囊,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

匈奴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願奉國珍朝三年正月。詔有司議。----《漢書 宣帝紀》

漢朝很是高興,得來全不費工夫,呼韓邪歸漢這件事百利而無一害,第一分裂了匈奴,第二得到了廣闊的戰略縱深,北部邊疆的安危再也無須擔心,第三匈奴的瓦解正顯示我大漢威名遠播,在於國際上的積極意義更是不可估量。

公元前54年,漢朝同意了呼韓邪的投靠,漢朝允許其所部落腳於塞北,安穩的休養生息。漢朝北部的匈奴之患基本解除,幾年後郅支單于西遷,廣大的漠北又回到了呼韓邪的勢力圈中。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郅支單于西遷到西域,但終究是躲不過命運的安排。公元前36年,漢朝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或許是恨匈奴,或許是想立大功,擅自做主矯詔帶兵出擊匈奴主力,此一戰大獲全勝,郅支單于被殺死,首級傳送京師,天下震動,隨之西域匈奴勢力分崩離析。

秋,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撟發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單于。冬,斬其首,傳詣京師,縣蠻夷邸門。----《漢書 元帝紀》

"

隨著漢朝和周邊國家政治聯盟的成熟,逐漸走下坡路的匈奴被擠兌的越發不順心了,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下去,威風掃地的匈奴部族開始顯露出頹廢政權所固有的特質,爭權奪利,內亂頻發。

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公元前71年,這個時候漢朝是漢宣帝執政,烏孫之戰爆發,漢宣帝聽說公主有難,集結精兵北進,和烏孫國五萬精銳共同對抗匈奴的入侵,匈奴被擊敗,同年冬天天寒地凍,匈奴又遭受了風雪災害,更加的一蹶不振了。從烏孫之戰結束之後,匈奴的內亂就開始了,族內不同勢力覬覦單于的位置,帶領各自的擁護者展開了相互攻伐。

匈奴數侵邊,又西伐烏孫。烏孫昆彌及公主因國使者上書,言昆彌願發國精兵擊匈奴,唯天子哀憐,出兵以救公主。----《漢書 宣帝紀》

漢武之後,昭宣二帝總體來說還算不錯,尤其漢宣帝對於漢朝和匈奴的關係緩和貢獻頗大,這個比較優秀的君主執政長達二十五年,在這些年裡他不僅帶領漢帝國繼續前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挽回了漢武帝晚年的頹勢,而且更進一步的解決了北部邊疆的軍事隱患。烏孫之戰就是在其即位三年以後發生的。

呼韓邪歸漢

匈奴人在漠北亂作一團,有勢力有資格爭奪單于的有很多人,從公元前60年開始,他們就一直在戰鬥的漩渦裡掙扎。今天你打敗了他,明天他打敗了你,打仗嘛,總要分出輸贏的,輸的一方除了交出單于稱號,還要上交自己的生命。幾年時間過去了,有名號的單于就剩兩人了,一位叫郅支單于,一位叫呼韓邪單于。

在這兩位之間如果要說實力的話,呼韓邪稍遜一籌,但他比較識時務,加上自己的勢力範圍靠近漢朝,一件重大的具有轉折意義的歷史事件就要發生了。

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漠北高原上撕逼的兩大單于經營著自己的勢力,並且都有擴大戰果,一統匈奴的想法,可是一山不容二虎。有一天早上呼韓邪忽然發現自己打不過郅支單于了,而且對方磨刀霍霍,這麼下去很可能自己,就再也見不到遼闊的草原,馳騁的駿馬了。於是他立即派使者趕赴漢朝,商討一下自請稱臣,尋求庇護的外交大事,同時儘快打包行囊,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

匈奴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願奉國珍朝三年正月。詔有司議。----《漢書 宣帝紀》

漢朝很是高興,得來全不費工夫,呼韓邪歸漢這件事百利而無一害,第一分裂了匈奴,第二得到了廣闊的戰略縱深,北部邊疆的安危再也無須擔心,第三匈奴的瓦解正顯示我大漢威名遠播,在於國際上的積極意義更是不可估量。

公元前54年,漢朝同意了呼韓邪的投靠,漢朝允許其所部落腳於塞北,安穩的休養生息。漢朝北部的匈奴之患基本解除,幾年後郅支單于西遷,廣大的漠北又回到了呼韓邪的勢力圈中。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郅支單于西遷到西域,但終究是躲不過命運的安排。公元前36年,漢朝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或許是恨匈奴,或許是想立大功,擅自做主矯詔帶兵出擊匈奴主力,此一戰大獲全勝,郅支單于被殺死,首級傳送京師,天下震動,隨之西域匈奴勢力分崩離析。

秋,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撟發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單于。冬,斬其首,傳詣京師,縣蠻夷邸門。----《漢書 元帝紀》

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事後陳湯上奏天子,陳述此事,留下千古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私以為,對於漢朝來說敵人當然是消滅了最好,不然總是後患,但對於郅支來說,我打不過你們都遷到西域了,萬里之遙你們還要追過來進行軍事打擊,有點太欺負人了,不過利益才是永久的話題,誰對誰錯無法評判。

昭君出塞

漢朝和匈奴不只有戰爭,不只有勾心鬥角,還有一段佳話呢。

詔曰:“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既伏其辜,乎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慕禮義,復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其改元為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為閼氏。”----《漢書 元帝紀》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三次朝漢,並提出自請為婿,再次組織一次和親。漢元帝大喜,對於北部邊疆能安定和平,甚是歡喜,在指責了北單于郅支一通之後,很是大方的誇獎了呼韓邪單于,並且同意其所請,甚至改年號為竟寧。

宮女王昭君自動請纓嫁與匈奴,北出塞外。此次和親沒有強烈的政治意義,更像是兩家比較好的朋友結了親家,因為此時的漢匈完全沒有了敵對的情緒。

"

隨著漢朝和周邊國家政治聯盟的成熟,逐漸走下坡路的匈奴被擠兌的越發不順心了,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下去,威風掃地的匈奴部族開始顯露出頹廢政權所固有的特質,爭權奪利,內亂頻發。

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公元前71年,這個時候漢朝是漢宣帝執政,烏孫之戰爆發,漢宣帝聽說公主有難,集結精兵北進,和烏孫國五萬精銳共同對抗匈奴的入侵,匈奴被擊敗,同年冬天天寒地凍,匈奴又遭受了風雪災害,更加的一蹶不振了。從烏孫之戰結束之後,匈奴的內亂就開始了,族內不同勢力覬覦單于的位置,帶領各自的擁護者展開了相互攻伐。

匈奴數侵邊,又西伐烏孫。烏孫昆彌及公主因國使者上書,言昆彌願發國精兵擊匈奴,唯天子哀憐,出兵以救公主。----《漢書 宣帝紀》

漢武之後,昭宣二帝總體來說還算不錯,尤其漢宣帝對於漢朝和匈奴的關係緩和貢獻頗大,這個比較優秀的君主執政長達二十五年,在這些年裡他不僅帶領漢帝國繼續前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挽回了漢武帝晚年的頹勢,而且更進一步的解決了北部邊疆的軍事隱患。烏孫之戰就是在其即位三年以後發生的。

呼韓邪歸漢

匈奴人在漠北亂作一團,有勢力有資格爭奪單于的有很多人,從公元前60年開始,他們就一直在戰鬥的漩渦裡掙扎。今天你打敗了他,明天他打敗了你,打仗嘛,總要分出輸贏的,輸的一方除了交出單于稱號,還要上交自己的生命。幾年時間過去了,有名號的單于就剩兩人了,一位叫郅支單于,一位叫呼韓邪單于。

在這兩位之間如果要說實力的話,呼韓邪稍遜一籌,但他比較識時務,加上自己的勢力範圍靠近漢朝,一件重大的具有轉折意義的歷史事件就要發生了。

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漠北高原上撕逼的兩大單于經營著自己的勢力,並且都有擴大戰果,一統匈奴的想法,可是一山不容二虎。有一天早上呼韓邪忽然發現自己打不過郅支單于了,而且對方磨刀霍霍,這麼下去很可能自己,就再也見不到遼闊的草原,馳騁的駿馬了。於是他立即派使者趕赴漢朝,商討一下自請稱臣,尋求庇護的外交大事,同時儘快打包行囊,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

匈奴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願奉國珍朝三年正月。詔有司議。----《漢書 宣帝紀》

漢朝很是高興,得來全不費工夫,呼韓邪歸漢這件事百利而無一害,第一分裂了匈奴,第二得到了廣闊的戰略縱深,北部邊疆的安危再也無須擔心,第三匈奴的瓦解正顯示我大漢威名遠播,在於國際上的積極意義更是不可估量。

公元前54年,漢朝同意了呼韓邪的投靠,漢朝允許其所部落腳於塞北,安穩的休養生息。漢朝北部的匈奴之患基本解除,幾年後郅支單于西遷,廣大的漠北又回到了呼韓邪的勢力圈中。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郅支單于西遷到西域,但終究是躲不過命運的安排。公元前36年,漢朝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或許是恨匈奴,或許是想立大功,擅自做主矯詔帶兵出擊匈奴主力,此一戰大獲全勝,郅支單于被殺死,首級傳送京師,天下震動,隨之西域匈奴勢力分崩離析。

秋,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撟發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單于。冬,斬其首,傳詣京師,縣蠻夷邸門。----《漢書 元帝紀》

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事後陳湯上奏天子,陳述此事,留下千古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私以為,對於漢朝來說敵人當然是消滅了最好,不然總是後患,但對於郅支來說,我打不過你們都遷到西域了,萬里之遙你們還要追過來進行軍事打擊,有點太欺負人了,不過利益才是永久的話題,誰對誰錯無法評判。

昭君出塞

漢朝和匈奴不只有戰爭,不只有勾心鬥角,還有一段佳話呢。

詔曰:“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既伏其辜,乎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慕禮義,復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其改元為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為閼氏。”----《漢書 元帝紀》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三次朝漢,並提出自請為婿,再次組織一次和親。漢元帝大喜,對於北部邊疆能安定和平,甚是歡喜,在指責了北單于郅支一通之後,很是大方的誇獎了呼韓邪單于,並且同意其所請,甚至改年號為竟寧。

宮女王昭君自動請纓嫁與匈奴,北出塞外。此次和親沒有強烈的政治意義,更像是兩家比較好的朋友結了親家,因為此時的漢匈完全沒有了敵對的情緒。

漢武帝之後,匈奴幹什麼了,三個詞概括:惋惜,豪情,佳話

王昭君被稱為四大美人之一,據說很是美麗,漢元帝在選定昭君出塞時接見了她,竟然有點後悔了,可是又不能更改,只得鬱悶的作罷,回頭就處理了當初作畫的宮廷畫師毛延壽。昭君的美麗連天上的大雁都為之沉迷,進而忘記了扇動翅膀,從天空落了下來,後人將這段故事總結了一個成語沉魚落雁,用來紀念昭君的美麗。

匈奴作為中原王朝極其有名的邊疆憂患,到此告一段落,自昭君出塞到西漢結束,漢匈之間再無戰事。這是歷史的勝利,也是漢匈的勝利,彼此相安無事,百姓富足安康,善莫大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