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針居然導致新生兒“大動脈瘤”,兒中心外科醫師巧妙“拆彈”'

新生兒 肺炎 不完美媽媽 上海 話匣子FM 2019-08-13
"

福建廈門的嬰兒琰琰(化名),剛剛出生就被診斷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肺炎,新生兒代謝性酸中毒”等,收入當地醫院的新生兒監護室,治療10余天後才出院。回家後家長在給寶寶洗澡時,發現左側大腿根部淤青,皮膚表面還有個針眼。兩三天後淤青倒是慢慢消退了,但是又出來一個搏動性小腫塊。數日之後,腫塊不斷變大,已然成了一個“饅頭”,琰琰的左下肢已經發白髮涼。經當地醫院超聲診斷,這個“搏動性的饅頭”是一個股動脈假性動脈瘤,非常罕見,當地無法醫治,建議家長赴北京或上海就診。

焦急的家長帶著琰琰來到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外科副主任醫師顧鬆接診後,告訴家長,這樣的病例其實在兒中心接診過多起,但琰琰的病情難點在於,琰琰出生僅一個多月,受損的股動脈直徑只有2.4mm,就和牙籤差不多粗細,這種手術做完以後極易導致吻合口狹窄甚至下肢缺血,嚴重者會導致下肢肌肉萎縮和下肢縮短。而如果不做處理,隨著動脈瘤的繼續增大,必將會造成假性動脈瘤破潰大出血,因此必須馬上手術治療。

"

福建廈門的嬰兒琰琰(化名),剛剛出生就被診斷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肺炎,新生兒代謝性酸中毒”等,收入當地醫院的新生兒監護室,治療10余天後才出院。回家後家長在給寶寶洗澡時,發現左側大腿根部淤青,皮膚表面還有個針眼。兩三天後淤青倒是慢慢消退了,但是又出來一個搏動性小腫塊。數日之後,腫塊不斷變大,已然成了一個“饅頭”,琰琰的左下肢已經發白髮涼。經當地醫院超聲診斷,這個“搏動性的饅頭”是一個股動脈假性動脈瘤,非常罕見,當地無法醫治,建議家長赴北京或上海就診。

焦急的家長帶著琰琰來到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外科副主任醫師顧鬆接診後,告訴家長,這樣的病例其實在兒中心接診過多起,但琰琰的病情難點在於,琰琰出生僅一個多月,受損的股動脈直徑只有2.4mm,就和牙籤差不多粗細,這種手術做完以後極易導致吻合口狹窄甚至下肢缺血,嚴重者會導致下肢肌肉萎縮和下肢縮短。而如果不做處理,隨著動脈瘤的繼續增大,必將會造成假性動脈瘤破潰大出血,因此必須馬上手術治療。

扎針居然導致新生兒“大動脈瘤”,兒中心外科醫師巧妙“拆彈”

最終兒中心普外科陳其民主任與顧鬆醫生共同制定了巧妙的手術治療方案,最終完整地切除了這個“搏動性的饅頭”,並且精準地修補了吻合口,徹底解決了琰琰身上不斷增大的“定時炸彈”。

專家介紹 ,琰琰之所以會長出這個股動脈假性動脈瘤,起因是她在新生兒監護室接受治療時進行了股動脈穿刺,股動脈穿刺是新生兒科常見的操作,特別是行機械通氣患者,需多次動脈穿刺採血,行血氣分析來調整呼吸機參數和治療方案,但此類操作引發動靜脈瘻和假性動脈瘤非常罕見。該例發生可能與患兒凝血異常、同一定位點多次穿刺、拔針後壓迫時間和壓力不夠等因素有關。

琰琰在進行股動脈假性動脈瘤切除術時,出生僅39天,體重為3730克,創下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此類手術的最小年齡和最輕體重記錄。

兒外科專家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在接受注射或者穿刺治療後出現“鼓包”等類似情況,還需及時就醫,以免造成包塊持續增大而危害到孩子的健康。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呂春璐

編輯:沈穎婕

責任編輯:金曉英

"

福建廈門的嬰兒琰琰(化名),剛剛出生就被診斷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肺炎,新生兒代謝性酸中毒”等,收入當地醫院的新生兒監護室,治療10余天後才出院。回家後家長在給寶寶洗澡時,發現左側大腿根部淤青,皮膚表面還有個針眼。兩三天後淤青倒是慢慢消退了,但是又出來一個搏動性小腫塊。數日之後,腫塊不斷變大,已然成了一個“饅頭”,琰琰的左下肢已經發白髮涼。經當地醫院超聲診斷,這個“搏動性的饅頭”是一個股動脈假性動脈瘤,非常罕見,當地無法醫治,建議家長赴北京或上海就診。

焦急的家長帶著琰琰來到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外科副主任醫師顧鬆接診後,告訴家長,這樣的病例其實在兒中心接診過多起,但琰琰的病情難點在於,琰琰出生僅一個多月,受損的股動脈直徑只有2.4mm,就和牙籤差不多粗細,這種手術做完以後極易導致吻合口狹窄甚至下肢缺血,嚴重者會導致下肢肌肉萎縮和下肢縮短。而如果不做處理,隨著動脈瘤的繼續增大,必將會造成假性動脈瘤破潰大出血,因此必須馬上手術治療。

扎針居然導致新生兒“大動脈瘤”,兒中心外科醫師巧妙“拆彈”

最終兒中心普外科陳其民主任與顧鬆醫生共同制定了巧妙的手術治療方案,最終完整地切除了這個“搏動性的饅頭”,並且精準地修補了吻合口,徹底解決了琰琰身上不斷增大的“定時炸彈”。

專家介紹 ,琰琰之所以會長出這個股動脈假性動脈瘤,起因是她在新生兒監護室接受治療時進行了股動脈穿刺,股動脈穿刺是新生兒科常見的操作,特別是行機械通氣患者,需多次動脈穿刺採血,行血氣分析來調整呼吸機參數和治療方案,但此類操作引發動靜脈瘻和假性動脈瘤非常罕見。該例發生可能與患兒凝血異常、同一定位點多次穿刺、拔針後壓迫時間和壓力不夠等因素有關。

琰琰在進行股動脈假性動脈瘤切除術時,出生僅39天,體重為3730克,創下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此類手術的最小年齡和最輕體重記錄。

兒外科專家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在接受注射或者穿刺治療後出現“鼓包”等類似情況,還需及時就醫,以免造成包塊持續增大而危害到孩子的健康。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呂春璐

編輯:沈穎婕

責任編輯:金曉英

扎針居然導致新生兒“大動脈瘤”,兒中心外科醫師巧妙“拆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