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賽西威陳春霖:即使下半年有轉機,2019年車市仍然充滿挑戰

本期採訪嘉賓簡介


德賽西威陳春霖:即使下半年有轉機,2019年車市仍然充滿挑戰


自1990年以來,中國車市一路高歌猛進,但這一態勢在2018年戛然而止,汽車銷量出現罕見下滑。

車市的突然下滑,近乎讓整個行業都陷入了焦慮之中。不過,德賽西威董事長陳春霖近日在接受蓋世汽車採訪時表示,車市突然出現下滑也很正常,中國市場經過高速發展之後,肯定要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原來兩位數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而對於2019年,他認為,企業要“熬”,並且要“熬”得有一點藥力,即使下半年車市有轉機,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它仍將會是一個非常充滿挑戰性的演練。

雖然2019年車市依然低迷,但業內普遍認為,中國車市正處於調整期,長期來看,依然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而隨著新四化的到來,智能網聯與智能駕駛的快速發展,汽車電子在這幾年一直處於大爆發階段,這也為相關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以德賽西威為例,德賽西威在行業內擁有33年的發展歷史,公司成立於1986年,前身是中德合資公司,2010年集團收購外方全部股份,成為民族品牌企業。公司原來主要做導航、儀表、空調控制器等。近年來,德賽西威開始轉型,佈局智能駕駛領域,目前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車聯網。而通過了解不難發現,在這些領域,德賽西威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例如在自動駕駛方面,德賽西威2018年完成了第一個園區自動駕駛項目、啟動了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平臺項目等。

誠然,在汽車電子領域,國際巨頭一直處於壟斷的地位,但在陳春霖看來,中國企業也有著自身的優勢,敢用新技術,處於一個發展起來最大的市場之中,比國際巨頭更瞭解中國市場;同時,願意聆聽客戶的需求而去做出改變,靈活敏捷,反應速度快等。

陳春霖認為,在智能網聯方面,中國企業如果都能做到聚焦,願意開放、聯盟,保持自身優勢,則將能夠在汽車電子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與此同時,由於汽車電子的業務佈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絕對不能有“短平快”的心態。此外,對於汽車電子領域的企業來說,從電動車到智能網聯,最後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下游相互滲透、相互支持、互相抱團形成一個生態圈。


德賽西威陳春霖:即使下半年有轉機,2019年車市仍然充滿挑戰

德賽西威董事長陳春霖

在當前的車市環境下,汽車電子領域具體有哪些新變化?汽車電子企業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又有哪些?又將會有哪些新佈局?在蓋世汽車近期發起的“C Talk 奮鬥2019”高端訪談中,陳春霖給予了詳細闡述,以下是採訪實錄:

|車市突然下滑帶來新問題

蓋世汽車:中國車市在2018年出現了20餘年來的首次負增長,您認為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陳春霖:中國車市由於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經歷了28年的高速增長,突然出現下滑,我認為也很正常,中國市場經過高速發展之後,肯定要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原來兩位數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突然出現下滑,必然會帶來產能過剩、競爭白熱化等問題。我認為未來汽車行業肯定會出現大洗牌。

對於車市下滑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美貿易戰對我們經濟有一定的衝擊影響;二是有能力購車和換車的這部分人群,消費升級,持幣待購,而在一線城市保有量較高的地區,消費者受到城市擁堵、出行效率低,限行限購的政策影響導致購買慾下降;在廣大的三四線城市以下和農村市場,人們購買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釋放。

蓋世汽車:根據近日彭博社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註冊的新能源生產企業有432家。您如何看中國的新能源市場?

陳春霖:兩三年前,行業內都在談電池產業,突然間在去年電池產業開始出現了洗牌。現在到底會有多少家新能源車企能夠生存下來,值得思考。原來新能源車企以造車新勢力為主,現在傳統車企也開始反擊,外資品牌也開始進入,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中國市場可能導致很多歐美車企,開始全面電氣化,不再只是針對中國市場,而是全球的電氣化戰略,然後競爭也會進一步加劇。

不管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我認為從電動車到智能網聯,最後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抱團形成一個生態圈。誰也不可能成為市場壟斷的老大,它將會是一個上下游相互滲透、相互支持的生態圈。

同時,我認為中國在智能網聯方面發展迅速,中國將會引領世界電動車與智能網聯的發展潮流。

蓋世汽車:從您個人的角度來看,您覺得當下的汽車行業它有哪些巨大的窗口或者挑戰?

陳春霖:我一直認為汽車行業充滿著機會與挑戰。如果企業把握不好,應該會很快淪落為三、四級的企業,甚至會處在市場的洗牌當中。對於像德賽西威這樣的公司來說,有著無限大的機會。因為我們剛好處在汽車電子這個行業裡面,隨著新四化到來,汽車裡面的電子產品佔有率將會越來越高。

同時,作為企業要有明確的一個方向,並且堅定不移的聚焦明確的方向。在執行落地的過程中,要務實與靈活,快速決策,不要因為中國市場過去一年的表現,而認為世界末日就要到來,市場要有一個調整期,最終將會迴歸自然的狀態。

|汽車電子市場發展新趨勢

蓋世汽車:針對整個汽車電子市場,您認為這個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有哪些明顯的趨勢?

陳春霖:幾年前,一些芯片廠商都是按照他們認為這個行業需要什麼樣的芯片,來提前做好後再與主機廠合作投入使用,然後從兩三年前開始,這些芯片廠商在產品成熟以後,在客戶採用時可能會去迭代。

現在,芯片廠商在開發新產品時,主機廠就開始同步介入,甚至從他們建新廠開始,主機廠就會同步介入。芯片廠商開始改變了,會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更多的研發和生產,但也只有這樣才能迎合市場,滿足市場需求。

另外,過去芯片廠商的定義可能都是以歐美定義為主。如果還是以歐美的一個需求來作為產品的定義,就無法滿足我們中國的需求,而且中國敢用新東西,現在芯片廠商開始用中國定義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因此,我認為從上游到下游,整個上中下游的產業鏈都在發生改變,完全顛覆了過去傳統的模式。

現在整個產業中談的更多的是速度、反應與時間。

目前市場中電動車很多,我們的產品主要是做智能駕駛。原來一個產品在推向市場之前的3個月或4個月,產品經過各種認證,已經固化,不能再變動。現在可能造型不會再發生變化,但軟件部分量產之後還會再變動,推向市場之後,還會根據市場反應,繼續進行調整和更改。

產品上市之後軟件還會通過OTA直接升級。通過OTA也可以給用戶帶來驚喜,OTA升級時不會通知用戶,可以悄悄地自動完成升級,超出用戶的期待。OTA升級,對我們來說,改變了我們以往的觀念,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但我認為在這裡面我們也有我們的強項,我們的速度反應很快,能夠更快速地迭代與升級。

總結來看,就是原來產品做好之後很固定無法再更改,但現在客戶的定製化需求會越來越明顯,推向市場之後其實才是真正的開始,因為它會不斷迭代更新,給用戶帶來新的價值體驗。

蓋世汽車:從您專業的角度上來看,汽車電子價值轉移的方向,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有哪些變化?

陳春霖:德賽西威主要是做內飾電子,我個人認為現在最大的改變就是內飾。為此,德賽西威形成了一個SMART戰略,主要分三大塊,一是智能駕駛艙;二是智能駕駛;三是車聯網。

我們過去做信息娛樂系統,駕駛信息顯示系統等,現在通過一個系統將各個模塊整合起來,就是智能駕駛艙;其次在智能駕駛方面,我們也有部署,我們在新加坡投資了研發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團隊;另外就是車聯網,我們也在去年成立了車聯網事業單元。

以往傳統的投資經驗,在投資之後,我會知道投資幾年,幾年裡銷售額要有多少,什麼時候能夠有投資回收。但在成立車聯網事業單元時,我沒有問車聯網的負責人,五年的銷售額是多少,車聯網是全新的,我願意讓團隊去探索。如果我問了,就扼殺了他們的創業夢想。對我來說,這也是很大的挑戰,作為一個公司的領導者,我要改變自己,要讓我的團隊在沒有束縛、沒有限制的空間中,去發揮他們的創意。

蓋世汽車:在汽車電子方面,與國際巨頭相比,您認為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有哪些?

陳春霖:我認為巨頭有巨頭們的強項,但我們中國企業要做第一,首先是我們要聚焦,聚焦我們自己的核心,在聚焦之後,要藉助自己的優勢去聯盟。所有的東西不可能都自己去做,要尋找不同的合作伙伴,聯盟合作去做。再次,我們敢用新技術,處於一個發展起來最大的市場之中,我們有很好的契機,我們瞭解這個市場,瞭解我們的文化,對中國市場有著切實的感受。

國際巨頭最大的優勢是有雄厚的基礎,但他們也有挑戰,他們如航空母艦,掉頭轉彎並不容易,而我們是小艦隊,靈活敏捷,可以快速做出反應。因此,我認為德賽西威在面對傳統的國際巨頭,也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而同時,我們的開發成本相較於國際巨頭來說更低。此外,在智能網聯方面,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如果都能夠做到聚焦,願意開放、聯盟,願意聆聽客戶的需求而去做出改變,保持靈活、快速的自身優勢,中國企業將能夠在汽車電子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自動駕駛領域發展新進程

蓋世汽車:2018年6月,德賽西威與小鵬汽車簽署合作協議,攜手研發L3自動駕駛系統,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陳春霖:目前,一切進展都非常順利。其實德賽西威在與小鵬汽車展開合作之前,剛好正在與英偉達談合作。小鵬汽車來得剛剛好,三方很順利的達成了合作。

德賽西威是英偉達在中國支持的第一家本土自動駕駛Tier 1,基於Xavier的強大硬件基礎開發L3級別自動駕駛域控制系統,並搭載小鵬汽車自主研發的中國式自動駕駛軟件系統,計劃從2020年開始,在小鵬汽車的新款車型上分階段實現L3級中國式自動駕駛功能,逐步實現城市間多種路況的全自動駕駛、停車場內自動尋找車位並泊車、早晚高峰擁堵巡航、高速公路自動切換最佳車道並保持連續自動駕駛以及基於導航最佳路線,個性化定製路線的自動駕駛。

為什麼英偉達和小鵬汽車都會選擇德賽西威?因為我們第一有深厚的汽車電子研發和製造的積累,第二有知名度。在行業裡面德賽西威有口碑,有實力與他們合作。同時,雙方也都抱著非常開放的態度,有共同的目標,都想去推動中國市場。

蓋世汽車:為什麼德賽西威的自動駕駛技術中心會設在新加坡?

陳春霖:德賽西威在新加坡成立了研究自動駕駛技術的博士團隊,此外還有銷售團隊,主要是開拓東南亞市場、印度市場。另外還一個網絡安全團隊。

為什麼會設在新加坡?從戰略考慮,我們計劃籌備一個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由於當時獲悉新加坡政府有一個無人駕駛的項目,在2016年項目完成以後,該項目團隊成員將被分配到其他地方去,我們很有興趣,就順利地接洽到該團隊,在新加坡成立了德賽西威自動駕駛技術中心,吸引了很多新加坡科技院的高科技人才。

隨後,又建立了網絡安全團隊,因為進入無人駕駛這個領域之後,網絡安全將會越來越重要,而且受關注度將會越來越高。新加坡政府對網絡安全非常重視,我們與南洋理工大學達成合作,借用當地資源來推動我們的網絡安全。

不管是自動駕駛,還是智能網聯,都應該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因此,我們在該領域的投資也是堅定的。目前從中國來看,對網絡安全的關注度還不是非常高。但未來進入自動駕駛時代,需要給人安全感的時候,網絡安全將不容妥協。

因此,要提前去佈局,德賽西威作為一家有實力的公司,我們有能力去提前投資,找有經驗的人去建立團隊,我一直強調,絕對不要只看眼前,一定要看長遠。

蓋世汽車:自動駕駛在前幾年非常熱,很多創業公司獨角獸估值都很高,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降溫。您怎麼看這個現象?

陳春霖:自動駕駛領域肯定存在泡沫。很多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只要說有自動駕駛經驗,就能估價很高。但其實重要的不是是否有深度學習的經驗,而是最後能否實現真正的產業化落地。

要落地就要有市場,但市場又在哪裡?其實,所有被看好的產業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是這樣,非常的膨脹,因此,我認為自動駕駛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降溫是一件好事,要理性去看待。事實上,它們都在燒錢,燒錢的速度也相當快,但燒到一半,資金鍊沒有了怎麼辦?更多的需要從實際落地的角度去考量技術。不論是汽車大腦,還是自動駕駛,而或是V2X,它的各個模塊其實都是在變化。因此,我們應該理性的去看待自動駕駛存在的泡沫。

蓋世汽車:商用車可能更容易實現自動駕駛,您認為是這樣嗎?

陳春霖:很多人認為商用車、公共交通等,因有特定的使用場景,可能會先實現自動駕駛,我也認為是這樣,但自動駕駛裡面終極的無人駕駛,這條路還很漫長。

而這並不單單是技術的原因,還有立法的問題。法律法規無法跟上,將會存在很多法律風險,法律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責?肯定將會爭辯很多年,而且不同的城市對無人駕駛的看法也不一樣。比如新加坡政府鼓勵推廣無人駕駛,不過它的無人駕駛是點到點的無人駕駛。在新加坡的城市下,可以實現這種無人駕駛,但到中國的城市,可能就無法實現,因為在中國的使用場景會特別複雜。但自動駕駛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使駕駛員放鬆,這個可以實現。

因此,我認為實現自動駕駛是一個過程,它一直在變,到最後會形成一個什麼樣的形態,並不能提前預知。

|企業業務發展情況及未來發展方向

蓋世汽車:3月13日,德賽西威宣佈,已經完成德國先進天線技術公司ATBB公司的收購交割。至此,ATBB公司正式成為德賽西威全資子公司,將繼續致力於定製化的高性能天線系統的解決方案。對於德賽西威來說,此次收購對未來的發展將有哪些利好的影響?

陳春霖:從我的角度來看,對於兼併收購,我比較謹慎,不會貿然為了收購而收購,為了兼併而兼併。兼併收購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的,要考慮兼併收購的公司與我們的匹配度、重疊度如何,其中企業文化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看到,兼併收購有70%是失敗的。

ATBB公司位於德國魏瑪,是德國知名的天線技術公司,擁有經驗豐富、技術領先的專業團隊,目前已發展成為歐洲天線市場的領先企業。ATBB公司的企業文化與產品,與德賽西威是相吻合與匹配的。藉助德賽西威在汽車電子領域深厚的技術、豐富的產品線和積累的客戶資源,可以使ATBB公司加快發展速度,更好地服務客戶,向更廣闊的領域和市場拓展,實現新增長。

而ATBB公司提供的先進智能天線解決方案,對德賽西威發展智能網聯化的業務戰略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ATBB公司現有的管理、人才隊伍、研發技術中心及市場競爭力將為德賽西威全球化佈局奠定基礎。

蓋世汽車:自主發展7年後,德賽西威於2017年12月正式登陸資本市場。當時,您提出了第三次創業,與前兩次提出創業相比,這次創業的重點方向是?面臨的最大挑戰是?

陳春霖:第一次創業是在1986年公司成立之後,那時創業主要是以外資的出口導向的來料加工。當時我們很幸運,在惠州我們是一個口碑很好的企業。

第二次創業是在2010年,收購外方股份的時候,沒有了大樹可以乘涼,就要開始創業了。對於第二次創業,我當時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要堅韌。品牌自主以後,從2010年到2013年,在這四年當中,一直在摸索,重新投入,重新部署我們的戰略規劃,雖然有增長,但增長率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多。其實有點挫折感,但是到2014年、2015年、2016年就騰飛了,每年開始有了50%的增長率。在這幾年中,出現高速增長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前期投入的一個結果。

第三次創業是在2017年上市之後,由於擔心我們的高中層或者專家們都有了股份,就沒有了太多的憂慮,也沒有了那麼強的衝勁,因此我提出了第三次創業,提出要擔當,要專業,要以服務全球的汽車行業為使命,走向國際化。

這就是為什麼當時我會提出第三次創業,這種口號提出了之後,就要非常堅定地去追求,懷有一顆匠心,不斷去推動“口號”落地。

蓋世汽車:德賽西威實施的是SMART戰略,涉及三大產品線,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還有車聯網。目前這三大產品線的業務情況如何?

陳春霖:在今年6月份的CES展上,我們的智能駕駛座艙將會推出第三代,已在今年的一些新車型上搭載,下半年將會推出來。

去年,我們完成了第一個園區自動駕駛項目,並通過了客戶的驗收。我們在去年也拿到了24GHz雷達項目,該項目在今年12月將會量產。此外,基於視覺和超聲波傳感器融合的全自動泊車系統,已在吉利的一款車上搭載。車聯網目前已與捷豹路虎、一汽-大眾展開合作。自動駕駛L3將會在2020年落地。

目前來看,三大板塊中,原來的傳統智能座艙業務,佔公司的業務比例很大。但我們看到,兩年或三年後,其他產品的佔比還是沒有傳統智能座艙高,尤其是智能駕駛輔助業務,所以這個業務佈局,其實是一箇中長期的佈局。

因此,我認為汽車電子的業務的佈局是不可能短期的,它很漫長,要做好5到10年的心理準備。

蓋世汽車:您對2019年的預期是什麼?

陳春霖:對於2019年的業績預期,我持一個非常謹慎的態度。我認為要熬,要熬得有一點藥力,即使下半年有轉機,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它都將會是一個非常充滿挑戰性的演練。但只要能熬過去,前面就會柳暗花明。

我一直認為,在這個行業裡面,絕對不能有短平快的心態。回看中國企業的發展史,從改革開放到今天,有多少中國企業生存下來了?中國企業的平均年齡是2.6年。如何能夠讓我們的基業長青?我認為應該不斷與時俱進,公司不斷有成長,只有積極擁抱新事物,才能夠茁壯成長。

|關於“C Talk 奮鬥2019”高端系列訪談

2018年,車市持續走低甚至負增長的狀態,讓整個行業陷入焦慮之中。2019年,這一狀態或將持續。面對車市增長拐點,身處一線的企業究竟是何看法?另外,面對由此帶來的發展以及盈利方面的難題,戰略上將會作何調整?與此同時,汽車產業正處於深度變革期,企業還面臨著技術升級、供應鏈優化等諸多方面的考驗,對此,他們又將如何應對?針對以上問題,蓋世汽車以“C Talk 奮鬥2019”為主題開展高層系列訪談,聚焦行業領先者棋局走向,共探未來車市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為蓋世汽車原創文章,如欲轉載請遵守 轉載說明 相關規定。違反轉載說明者,蓋世汽車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