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丨我國三代核電裝備製造能力成熟

新能源 上海電氣 核技術 東方電氣 中國電力新聞網 2017-06-10

福清核電5號機組核心設備均實現國產

我國三代核電裝備製造能力成熟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 記者 於海江

5月25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提前15天精準實現吊裝,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華龍一號”是我國核電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的代表,其裝備國產化率可達85%以上,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核心裝備都已實現國產,代表著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先進水平,“華龍一號”的設備供貨廠家,分佈在全國各地,涉及5300多家,共計6萬多臺套,提高了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東方電氣、哈電集團、上海電氣均具備為“華龍一號”提供汽輪機、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關鍵設備的能力。東方電氣製造的首臺“華龍一號”福清5號機組安注箱已於2016年3月36日發運。2016年11月25日,東方電氣承製的福清5號機組第一臺蒸汽發生器順利通過了水壓試驗,標誌著該型設備已經根據工程設計成功實現了產品開發和製造,其成功研製1828毫米末級長葉片應用於“華龍一號”示範項目。

設備企業掌握三代核電技術

隨著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CAP1400示範工程的籌備及開工,我國核電裝備將完成“製造國產化”向“設計自主化”的蛻變,最終走向國際市場,在全球核電市場競爭中佔得一席之地。

在“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中,東方電氣提供了蒸汽發生器、主泵、穩壓器、安注箱等核島主設備;提供了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包括汽輪機、發電機和汽水分離再熱器。今年2月27日,東方電氣(武漢)核設備有限公司一舉中標福建漳州核電工程項目1、2號機組和海南昌江核電廠3、4號機組兩個標段的全部四臺“華龍一號”堆內構件。

“哈電集團為”華龍一號“示範首堆福清5號機組和福清6號機組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部反應堆冷卻劑泵設備,以及部分核島容器類和常規島輔機設備,目前各個設備的設計製造進度滿足工程節點要求。”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核電事業部總經理王曉輝介紹說,同時,還為“華龍一號”首臺出口海外的K2、K3核電項目提供全部核島主 設備蒸汽發生器、穩壓器以及反應堆冷卻劑泵等設備。

“上海電氣為‘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即福清5、6號機組提供反應堆堆內構件和汽輪機。”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朱根福介紹說,上海電氣已能夠提供從核島的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穩壓器、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主泵到核二、三級泵、核二、三級容器和裝卸料機,再到常規島的汽輪機、汽輪發電機和主要輔機,以及大型鑄鍛件和儀控儀表等核電設備。

實現“華龍一號”全產業鏈供貨

通過三代核電依託工程的國產化和“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的建造,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極大地促進了大型鑄鍛件等原材料配套企業的技術進步,為我國第三代自主核電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王曉輝表示,哈電集團在 “華龍一號”核電的蒸汽發生器、反應堆冷卻劑泵以及常規島設備的設計、製造方面,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引進和創新、設計工藝優化等多種方式,形成了一整套華龍一號的配套裝備和技術儲備,並形成以該公司為核心的,集原材料製造企業、配套加工企業、科研院所等共同支撐的產業鏈。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我國核電技術存在多種機型、多種技術路線、多種標準並存的局面,自主核電標準體系的建立、應用和推廣不足,標準基礎研究欠缺,同國外先進標準相比較質量和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由於標準體系不同,對設備製造企業來說,增大了技術準備、原材料採購、製造和檢驗以及過程中質量問題處理等方面的複雜性和難度,同時還造成這些環節的大量重複工作以及人力、物力和時間資源的浪費,導致製造成本過高、效率低下。

實際上,“華龍一號”是在二代加堆型的基礎上改進的自主三代堆型,而二代加項目已大批量投運,運行業績良好。“華龍一號”按照中國標準實施,一旦按期完成、成功投運,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必將成為三代核電的建設標杆,“隨著華龍一號”批量化走出去,中國標準將進一步掌控國際話語權,也必將帶動我國三代核電技術和裝備走出國門。

行業觀察丨我國三代核電裝備製造能力成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