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黃陂:光伏電站讓村裡每年固定收益11萬

新能源 能源 投資 農村 索比光伏網 2017-06-12

電網升級為產業發展鋪路,光伏電站讓村裡每年固定收益11萬。

湖北武漢黃陂:光伏電站讓村裡每年固定收益11萬

黃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檢查光伏板。

6月8日,黃陂區伏東村土主庵約2000平方米的光伏電站在陽光下顯得生機勃勃,國網武漢黃陂區供電公司研子服務部的工作人員在光伏板間走動,檢查設備運行情況。

“日照條件好,發電就多,設備可不能出問題。”黃陂供電公司發建部副主任秦坤告訴長江商報記者,黃陂區羅漢寺街伏東村是一個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的村莊,也是公司對口幫扶的村,已在去年底宣佈“脫貧”。

伏東村村幹部黃正國表示,隨著政府、供電公司等一系列的幫扶舉措,大家對伏東村既授了“魚”,也授了“漁”,村子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而且有希望發展得越來越好,貧困戶也能在村子裡就近務工掙錢。

用電“升級”助村民增收

黃正國說,伏東村原來集體經濟收入僅1.2萬元,村內無企業入駐。農戶生產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村內原有貧困戶22戶,多是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多數沒有勞動能力。

“用電問題的解決,給我們幫了大忙,現在每家至少有兩臺空調,這在以前完全不敢想。”黃正國說,原來村裡用電條件差,天氣熱的時候電扇都轉不動,村民們需要燒土灶。燒灶就要用到柴火,像貧困戶的家庭,“老弱病殘出門撿柴怕摔著,家裡的勞力得照顧他們,既不能打工也影響自家種地,所以收入上不去。”

黃陂供電公司將村子的用電“升級換代”以後,這裡家家戶戶都換上了家用電器,“老弱病殘”在家能自己照顧自己,各家勞動力得到“解放”,農忙時忙活自家的地,農閒時打工掙錢。

“在草莓基地幹活,一天80元。”村民楊新榮說,自己就在村裡的草莓基地打工,不僅能掙錢,還能照顧家裡。楊新榮先天腿部缺陷,走路很不方便,天氣轉涼後腿就發痛,被診斷為四級傷殘。

楊新榮的丈夫智力四級殘疾,不能正常工作,女兒在外地打工,兒子康康還在讀書。楊新榮表示,打理家裡4畝水稻能解決一家人的口糧,在村子的草莓基地幹活又能有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就沒什麼問題了。

黃正國說,供電“跟上來”以後,村子裡擴大各種產業規模就有了底氣,伏東村修建了500畝的草莓種植科技示範基地,每年8月到次年2月,草莓基地都需要人手,村子優先考慮貧困戶。去年草莓基地用人高峰的時候,一天需要80名工人,本村的人全上了有時候人還不夠,還有周邊村子過來打工的,可以說本村貧困戶的工作問題是100%解決了。

秦坤說,過去伏東村只有兩臺50千伏安變壓器,為讓該村電力供應“升級換代”,黃陂供電公司申請國網項目投資180萬元,按照最新標準對該村4個自然灣進行農網升級改造,新增5臺配變,新增容量600千伏安;新立電杆72基;改造10千伏架空線路1.42公里,0.4千伏低壓線路3.294公里,下戶電纜2.469公里,戶均容量將達到3.27千伏安。

“我們村的用電,50年都不會比別人落後。”黃正國說,村民們對改造後的電力供應非常滿意。目前村子有草莓、蔬菜兩個基地,電力供應充足,正在計劃再添兩個基地,讓4個灣子每個灣都有自己的基地,讓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好。

光伏電站落戶伏東村每年有11萬固定收益

指著光伏電站角落處的雜草,村民劉忠六告訴長江商報記者,電力部門的工作人員會進行專業的維護,但日常對光伏電站的維護就由村裡來解決,雜草要清除、光伏板上落了鳥糞要清理乾淨、打了雷得看看是不是自動閉合了要重啟……

劉忠六家中4口人,因病致貧,隨著農村醫療、大病救助的完善,劉忠六說自家已經不再是貧困戶了。

“平時種地,有空了在村子裡打工。”劉忠六說自己有時候也會到光伏電站來看看、幫幫忙,主要的維護交給了電站所在地土主庵這個灣子的村民來做。

“這是我們村的荒山,正好用來做這個。”劉忠六說這一大片區域閒置著不能用於耕種、開闢魚塘,周圍也沒有什麼植物遮擋,光伏電站建在這裡村民都贊成。

“農網改造除了讓村民們用電得到改善,還要配合光伏電站的發電順利接入電網。”秦坤告訴記者,光伏電站發電併入電網,對配網有一定要求,村子裡電網的升級也是為了配合接納光伏電站的發電。

國網武漢黃陂區供電公司從光伏發電項目著手,利用伏東村空閒、未利用土地,建設8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今年2月26日併網發電,包括光伏板、逆變器、線路等在內所有成本114萬元,由政府出資,使用壽命25年。

光伏電站建成併網後,按照“全額上網”電量測算,加上政府補貼,每千瓦時售價在1.1元左右,按照年發電量10萬千瓦時來算,該村每年能有11萬元的固定收益,相當於給貧困村增加了一筆固定資產。

黃正國告訴記者,村子裡的光伏電站選用的是光伏發電膜,跟單晶硅發電板相比,沒有太陽的時候,只要有亮光也能發電,發電量比有日照的時候少一點。這個電站去年10月份動工,今年2月26日正式併網發電,截至6月8日,計量顯示發電量達到了21000千多千瓦時。

“6月底就能第一次結算了。”黃正國說根據此前商量好的,光伏電站每季度結算一次,錢直接進入伏東村所在黃陂區羅漢寺街街道的經管站賬戶,今後這個錢就成為村裡貧困戶的“專用賬戶”。其中,30%的錢專門用於貧困戶家庭的“臨時救助”。70%的錢用於改善貧困戶家庭的生產生活條件,如貧困戶家庭需要更新勞作的工具等。

“要儘量給他們創造良好的生產條件,而不是直接給救助。”黃正國說,光伏電站可以持續發電,這個“專用賬戶”就會一直有收入,貧困家庭也就有了一個長期應急保障。

光伏電站成國家電網扶貧新路徑

伏東村的光伏電站,是國家電網公司光伏扶貧的一個縮影。一座光伏扶貧電站,25年的運營週期,每年都有穩定收益,這是國家電網公司送給貧困村居民的一份“陽光存摺”。5月底,全國光伏扶貧現場觀摩會在湖北宜昌召開,會上,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了國家電網公司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顯著成績。下一步,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將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推廣。

為更好地支撐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國家電網公司決定在“十三五”期間實施“國網陽光扶貧”行動,計劃用3年時間實施三大工程,即投資212.7億元,實施村村通動力電工程;投資32億元,完成國家光伏扶貧項目接網工程;投資7.27億元,完成湖北、青海兩省五縣區定點光伏扶貧工程。

去年,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在總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光伏扶貧配套政策文件,並下達了第一批516萬千瓦光伏扶貧項目建設計劃。當年國家電網公司在湖北、青海兩省五縣區投入2.7億元,建設了7座總容量2.98萬千瓦的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每年產生扶貧收益約700萬元,直接為5000多貧困人口提供穩定、可持續的脫貧資金保障。

今年,國家電網公司將在湖北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巴東縣和神農架林區投資4.57億元,重點建設236個貧困村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每村建設1座200千瓦光伏電站,總容量4.72萬千瓦。建成投運後,電站將捐贈給村集體,所得收益將全部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群眾的脫貧工作。

FR:長江商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