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山探祕⑥︱毛主席為何親來視察雙龍電站並要求全國推廣?

金華山探祕⑥︱毛主席為何親來視察雙龍電站並要求全國推廣?

雙龍電站管理所

從金華市區前往雙龍風景區,經過羅店鎮西旺村路段,會在盤山公路一側的山坳裡,看到幾間粉牆黑瓦的屋舍。上世紀60年代,這裡發生過一件轟動全國的事情,影響甚至遠及國際。這裡正是金華雙龍水電站。1960年,毛澤東主席專程到水電站視察,指示將其作為全國發展農村小水電的典型加以推廣,這讓它在六七十年代名噪一時。如今這裡已經被闢為紀念館。

金華山探祕⑥︱毛主席為何親來視察雙龍電站並要求全國推廣?

紀念館環境清幽

在盤山公路經過西旺村時,找一條岔路往山坳裡走。車子經過一條鋪滿了落葉的林蔭道,就到了紀念館的門口。整個水電站規模不大,卻別有一番風情。院子裡,種滿了松樹、水杉、梧桐、欒樹,不少都有10多米高。往裡,一棟泥黃色的廠房出現在眼前,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風格。

紀念館裡陳設了當年毛主席視察過的發電機組,還有一些珍貴老照片、圖片資料。儘管被開闢為紀念館,也坐落在雙龍風景區內,不過遊客大多衝著雙龍洞和黃大仙祖宮等熱門景觀去了,平時來這裡的人寥寥無幾,十分幽靜。

金華山探祕⑥︱毛主席為何親來視察雙龍電站並要求全國推廣?

建於1959年的雙龍電站

用的是金華自己製造的設備

金華北山雙龍溪泉常年不斷,天然落差達到數百米。1958年,金華地縣委動工在北山一口氣新建了8座梯級水電站,俗稱“一龍八站”,非常有名。其中雙龍電站為八站之冠。電站引雙龍溪水,環山開挖了2632米的引水渠道,還在西邊隔山用九龍溪建了調節水庫。這些水通過1462米的地下管道和148米的穿山隧道,與另一股雙龍溪水匯合,浩蕩奔向水輪發電機。

而當時發電所用的設備,也是金華自己製造的。1959年,水電站幹部職工攻克技術難關,創造性地將金華機械廠製造的我國第一臺512千瓦水輪機,與兩臺上海華生電器廠製造的256千瓦發電機聯機發電,大獲成功。“聯機發電這種形式是金華獨創的,是我國電力機械製造和農村水電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工作人員介紹,“建成於1959年的雙龍水電站,只要上游來水充足,現在依舊在運行。”

金華山探祕⑥︱毛主席為何親來視察雙龍電站並要求全國推廣?

水電站建好的第二年

毛主席來了

水電站於1959年國慶前夕投運,想不到,第二年春天,毛主席就來了。1960年3月14日17時許,毛澤東乘坐的專列緩緩駛入金華,在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書記楊尚奎、浙江省公安廳廳長王芳、金華地委書記李學智的陪同下,視察了雙龍水電站。

在發電機房裡,毛主席詳細查看每一個部件,邊走邊問:“水輪機是自己自造的嗎?” “配電盤是你們自己製造的嗎?”從紀念館的圖片上可以看到,毛主席俯身在水電機組前,神情專注地聽著專家講解。據當年親歷者回憶,毛主席走出廠房,抬頭看了看從山峰直貫而下的高壓輸水泵問:“水從哪裡來?”

工人們說:“一股是雙龍的水,一股是九龍的水。兩股水通過盤山渠道和穿山隧洞,匯合進入水管。”毛主席聽了,高興地說:“一個雙龍,一個九龍,合起來就是十一條龍,治水了嗎?”

一句幽默的話,把大家都逗樂了。毛澤東主席視察以後,給於雙龍水電站很高的評價,並指示要將電站作為全國發展農村小水電的典型加以推廣。

一時間,金華水輪機廠(原金華機械廠)製造的水輪機成了熱銷產品,我國小水電發展進入了一個高峰期。金華在此後的20多年時間裡,就先後建起了344座水電站。雙龍電站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聯合國亞太地區小水電會議代表曾來這裡考察,有100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前來參觀學習。

不過,毛主席視察水電站時行程並不是公開的,所以很多金華人當時並不知情。也是多年以後,金華方面才去北京把珍貴的資料圖片複製回來。走出水電站,遠處是成片的山,雲霧繚繞;近處是參鬆翠柏,花香蟲鳴,耳邊是潺潺流水聲。水電站的命名與龍連在一起,龍與水總是密不可分,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鳴,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