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的類型“疊加”實驗

導演說《心理罪》不是隻拍給原著粉看的,也不是拍給李易峰粉絲看的,而是面向更大眾的年輕觀眾群。

作者 | 秦泉 王小琦

“我們加入了動作、驚悚,還有青春的元素,這個是在定演員前就確立的創作方向。”《心理罪》導演謝東燊對《三聲》(ID:tosansheng)說。

對於許多人來說,“心理罪”三個字的名氣比謝東燊要大。在執導這部影片前他更多的履歷是做張藝謀的副導演。而在拿到《心理罪》項目時,他表示這就是要做一部純粹的商業類型片。

在當下的院線電影環境下,犯罪片並不好做,需要面對市場和政策的雙重檢驗。謝東燊說,他的方法是將商業化做到極致,“就是儘量地做炫酷,往緊張、刺激去做”。另一方面,原著《心理罪》以推理見長的特點,在電影中被弱化。謝東燊的考慮則是,現在的電影觀眾偏年輕化,過於細密的推理可能會扛不住。

《心理罪》的商業性還體現在,同時請來了演技派廖凡和“流量擔當”李易峰,打造出“雙雄”CP。

《心理罪》的類型“疊加”實驗

對於《心理罪》各處都體現著“商業片”的精打細算,謝東燊說,“這類題材存在天花板,這部電影是是一個嘗試,要做得不一樣。”

這樣的嘗試首先體現在了票房上。在《戰狼2》的強勁表現下,8月11日電影上映首日搶下了超過6500萬的票房,成績不錯。而《三聲》(ID:tosansheng)更關心的是,在類型相對成熟的犯罪片領域,《心理罪》創作方向上的改變,折射著這個類型市場怎樣的變化和思考。

《心理罪》的類型“疊加”實驗

“做一部商業類型犯罪片”

《心理罪》的類型“疊加”實驗

流量擔當李易峰飾演影片中的方木

事實上,在最開始的計劃中,創作團隊要做的就是一部純粹的“商業類型片”,兼具商業化標準又符合大眾需求的審美,這種要求幾乎貫穿於對小說的改編和電影創作中。

首先在改編小說的選擇上,電影《心理罪》並非來自具體的某一個章節,而是做了較大的改編。

“《強姦都市》肯定沒法弄,那《血之魅》,後面又牽扯到校園,也不太好拍”,謝東燊對說,最終電影《心理罪》用了《血之魅》的開篇,再與其他章節進行了融合敘事。

某種意義上,一部完整的電影需要角色的性格“成長”,因此影片對原著中“方木”和“邰偉”兩個人物的改編很大。

原著中“犯罪畫像專家”方木是一個隱忍、孤僻的天才,但在電影中,他有著較大的人物性格“轉變”,最直接體現是女朋友陳希被殺死後,他從青春陽光轉為陰鬱悲傷的人設。

“這一部分是和原作者雷米和編劇顧小白在探討過程中賦予他的,希望他反而是和原著反著走的”,謝東燊對《三聲》(ID:tosansheng)說。在謝東燊看來,這是在一部兩個小時電影中,必須要有的“人物弧度”。

另外,在確定廖凡飾演邰偉後,這一人物的豐富度是原著所沒有的。除了提升影片的“演技值”,廖凡還承擔了大量的動作戲。謝東燊說,這幾乎是為廖凡量身定製的,“和方木要有雙雄的感覺”。

另外一個大的調整,來自於對推理部分的弱化。在謝東燊看來,這是一部商業類型片必須要做的調整,因為“電影不是拍給原著粉的,也不是拍給李易峰峰粉絲的”。

“我覺得現在的觀眾相對來講是很年輕的,會沒有耐心坐在影院看持續的燒腦推理戲”,於是在這部電影《心理罪》中,除了少量的推理情節外,同時加入了動作、驚悚,以及青春的元素。

對此,一位製作過多部犯罪類型題材電影的製片人對《三聲》(ID:tosansheng)表示,《心理罪》不是一部以推理為主線的電影,而是一部以人物為視角的電影。“這是一個犯罪類型片,是靠節奏取勝的,觀眾跟上電影的敘事節奏去感受就好了”。

事實上在近幾年,國內犯罪題材影片一直在給到觀眾驚喜。從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刁亦男的《白日焰火》,或者是小成本影片《心迷宮》,都在犯罪案的表現上有著不錯探索。

不過,這種“作者型”犯罪電影並不是謝東燊想要的。“這些電影還是在探索人性的不確定,它是有著更多描述空間的”,在謝東燊看來,商業類型犯罪片有著嚴格的敘事模式,而在此基礎上留給導演創作空間更多是“外在的加法”。

“其實我們做外在的包裝挺多的。就是儘量地做到炫酷,往緊張、刺激去做,雖然我們不是視覺大片,但要在有限的條件內做到抓人眼球”。

這種“抓人眼球”同時體現在多方面,高科技追凶武器的“烏賊”,方木“畫像”時時空轉換的特效,“吸血鬼”獵奇的部分,結尾蝙蝠島的地下空間……

在一些觀眾看來,影片的結尾處顯得頗為意外,讓敘事從城市轉到廢棄的島嶼地下空間中。這也是謝東燊有意設計的,要讓觀眾有“抽離和意外的感覺”。

“我希望在電影裡有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存在,這種營造的抽離感會讓你心裡覺著這個電影很神祕或者是很意外的一種感覺。”謝東燊對《三聲》(ID:tosansheng)說。

《心理罪》的類型“疊加”實驗

“從《心理罪》到《心理罪》”

《心理罪》的類型“疊加”實驗

對於謝東燊來說,電影版《心理罪》早在八年前就已經開始構思,甚至早於系列網劇的出現。但當時由於市場環境、審查等原因的限制沒有“成形”,最終電影版《心理罪》上映,某種程度上要感謝系列網劇的出現。

“當年我和原作者雷米想做這部影片時,創作思路是高度統一的,為什麼現在才做成,因為今天的環境有了一定的認知土壤,除小說作者意外的,又有了一批網劇觀眾。”

2015年5月,由五百執導、顧小白編劇的《心理罪》(第一季)在愛奇藝上線,次年的12月份,由程浩執導的第二季在樂視播出。

兩部網劇不僅取得了不錯的點擊率,也引領了犯罪題材的網劇潮流。在此之後,《法醫秦明》、《餘罪》等犯罪、懸疑網劇相繼誕生,也對電影立項起到了刺激作用。

“自己都快忘了的時候,網劇出現了,電影也就自然可以拍了。真的嗎?可以了,那我們就很快投入到電影開發中。”謝東燊說。今天上映的《心理罪》和將於9月30日上映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開拍時間都是在2016年,都源於網劇《心理罪》給了市場帶來的積極信號。

事實上,編劇顧小白同時參與了網劇第一季和電影版《心理罪》的編劇工作。“我跟著導演最早就參與了影片劇本策劃的工作,後來整個項目停止了一段時間。再到我做完《心理罪》網劇之後,投資方和力辰光和導演又找到我,但這次做的劇本跟之前就有完全不一樣了”,顧小白對《三聲》(ID:tosansheng)說。

在顧小白看來,如果將網劇比喻為長篇小說的話,那麼電影版的《心理罪》就是長篇小說的精華版。

相對於系列劇的寫實,“長篇小說精華版”的電影則做得相對“漂浮”。“這個是跟導演在創作時就定下來的,影片有點漫畫、青春電影的感覺,只是結合了推理懸疑,它更像一個推理版的超級英雄。”顧小白說。

但正因為如此,部分觀眾吐槽了李易峰飾演的方木“有如神助”的推理力,只靠腦洞就可以推測出凶手來太不合邏輯了。在某種程度上,這種不合理以及架空的地域背景設計,讓電影的情緒難以表達觸動銀幕前的一部分觀眾。

“人物的情感貌似跟我是沒有關聯的,我很難進入到電影的情緒中去”,看完電影《心理罪》的觀眾費小丑說,演員演技、虛構的城市,以及頗有西方意味的“吸血鬼”設定,讓他無法進入電影中去。

《心理罪》的類型“疊加”實驗

“元素增加,對類型片是有益的”

《心理罪》的類型“疊加”實驗

《心理罪》導演謝東燊在片場

事實上,在內地犯罪片這個領域,大IP改編作品是最後才出現。在IP盛行的氛圍下,這種影片有自帶粉絲容易吸引投資和知名演員的天然優勢,自帶粉絲,可能會引發現象級的票房。

而此之前,內地犯罪片呈現不連續“生長”狀態。某種程度上,犯罪題材電影在任何一個市場都是“剛需”產品,此前接受《三聲》(ID:tosansheng)採訪時,曹保平便表示,犯罪題材天生能夠滿足普通受眾的獵奇欲,大眾的虐殺心理是這類故事在社會心理學上的受眾基礎。

為了打開犯罪片的電影市場,內地電影人們此前走出了兩條路。其一是“作者型”的犯罪電影,另外則是商業類型的犯罪片。作者型影片往往以探索社會黑暗、暴力來重塑對道德等主流價值觀的理解。

在這一類作品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導演曹保平。從《李米的猜想》、《光榮的憤怒》再到《烈日灼心》,曹保平一直在用個人化的審美和創作態度去講故事。

不過改變也在發生。在電影《追凶者也》中,曹保平便用了黑色幽默等更偏娛樂性的內容去豐富這部影片,曹保平也承認“這是一部偏娛樂的作品,想多做一些嘗試。”

一定程度上,犯罪片的商業性和作者性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區分點,二者處在越來越互相融合的方向上。在2015年電影《解救吾先生》中,丁晟便用極佳的港式警匪敘事,創作完成了一部對中國式警匪片頗有探索意義的犯罪題材電影。

犯罪類型片的受眾基礎也決定這個品類不斷有作品出現。“類型片的好處就是有市場保證,作品達到及格線就有不錯的票房回報”,一位常年製作犯罪類型片的製片人對《三聲》(ID:tosansheng)表示。

謝東燊選擇做純粹的商業類型片,是因為在他看來這類影片相對比較少,“這個領域需要有人來嘗試,否則這個類型的空間會越來越小”。此外,在《心理罪》這部作品中,除了類型化,他也做了很多元素疊加,例如在影片中“廖凡”的動作戲、“李易峰”的驚悚和青春戲份,都是在做類型上的豐富。

作為《心理罪》的第一齣品方,和力辰光此前就一直熱衷於用新的類型片探索市場。在和力辰光CEO李力看來,這種外在的加法就是類型片的創新豐富。他指出,創新不是簡單的跟風蹭熱度,如市場流行懸疑燒腦,就研究怎麼做得更加懸疑。

一位富有多年類型片經驗的製片人告訴《三聲》(ID:tosansheng),“類型的疊加”是不斷地去找觀眾的趣味點,在觀眾審美不斷提高的今天,這是所有要做類型片的電影人都會去考慮的。

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李力表示,力辰光一直追求類型上的創新,但結果也有不確定性。“一方面,這種嘗試有可能就此開闢一種新的電影類型,並就此搶佔市場。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讓觀眾‘水土不服’。”

去年開創全真人CG電影先河的《爵跡》,就是和力辰光一個“水土不服”的案例,技術上的創新沒能帶來相應的電影和票房成功。

從電影口碑上看,主創團隊在這個類型片上的探索並非一帆風順,除了部分觀眾認為電影“懸疑部分弱,推理部分做得不好”,被人詬病的還有人設、劇情的不合理等等。但看起來犯罪類型片將成為和力辰光的一個新方向,據李力透露,電影《心理罪》只要票房過億就會順利地開拍下一部,而上映首日《心理罪》票房已經突破了6500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