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越提醒孩子結果“粗心”錯誤越多?原來粗心真不是那麼簡單

心理 男孩家長幫 男孩家長幫 2017-09-14

家教智慧

有一位家長朋友了留言講述自己的一個苦惱:

“我家孩子粗心的缺點怎麼也改不了,從上小學開始,他媽媽就跟在孩子後面叮囑要細心、細心、再細心,可孩子粗心的毛病卻越來越厲害了。無論是平時做作業還是大考、小考,孩子的作業及卷面正確率總是不高,不是少寫個小數點、就是多寫個零,不是看錯了題就是抄錯了已知數。考試時,各門功課都會因粗心而失分,所以儘管孩子反應快、腦子靈活、接受能力強,可成績總是不理想。

而生活中,孩子做事馬虎,經常丟三拉四,時常忘記帶筆記本或作業,孩子的房間、書桌凌亂不堪,還不許他媽媽收拾,常常為找東西而把房間翻得一片狼藉。”

對於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這孩子的父親認為只要孩子專心讀書就行了,所以家裡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生活起居都是父母幫孩子包辦了。

為啥越提醒孩子結果“粗心”錯誤越多?原來粗心真不是那麼簡單

回覆:

首先要謝謝這位家長的信任把孩子的實際情況真實地呈現出來,順便說明一下,所有的留言我這裡會匿名或化名處理,對孩子和父母沒有任何影響,也請不要對號入座。

孩子粗心確實具有偶然性,成年人也往往有粗心的時候,但若經常反覆出現,則這一常見的心理現象的背後就必定存在必然因素。原因大致上可分為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

認知因素:

認知結構不穩定:孩子缺乏對知識整體的認知。通俗的說就是題目不太會了,有些已經遺忘了。

對策: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溫故知新,建立新知識和舊體系的聯繫,有一個紮實的知識體系會讓錯誤減少。

思維缺乏邏輯性:乍看好像是粗心所致,其實是對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徹。例如有的孩子計算三角形面積時忘記除以2 ,一看到錯誤孩子說是粗心,其實是這個公式推導過程沒有真正理解, 這個知識結構不穩定不紮實。

對策:引導孩子熟悉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讓孩子通過練習,加深對概念的應用。

為啥越提醒孩子結果“粗心”錯誤越多?原來粗心真不是那麼簡單

非認知因素:

不良習慣:如孩子只圖快速完成、書寫潦草等習慣。

對策:啟發孩子學會使用草稿紙、草稿紙上也要有條不紊,這樣不僅不容易出錯,而且即使出錯也容易檢查。

心理素質因素

感覺統合失調:其中視覺統合失調會導致孩子在學習中出現閱讀漏字串行、翻錯頁碼、計算粗心、寫字輕重不一等視覺上的錯誤,從而造成粗心。但是僅出現在少數孩子的身上,不具有普遍性。

對策:孩子與外界的接觸、與夥伴的交往有利於強化各類感覺統合能力;力所能及的勞動、體育活動和過獨木橋、跳沙坑、捉迷藏、丟手絹、賽跑等遊戲都能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嚴重失調者可輔以感覺統合訓練和特殊腦力訓練。

特定的心理因素

如:注意力不集中,緊張、焦慮、盲目樂觀、應變能力不強等都有可能造成特定環境下的粗心。

對策:家長應正確看待分數,幫助孩子客觀看待自己的能力、水平,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迎接每一次考試,並教會孩子一些緩解壓力的心理保健常識。

為啥越提醒孩子結果“粗心”錯誤越多?原來粗心真不是那麼簡單

責任心不強:自理能力差,責任心欠缺,導致孩子做事馬虎、粗心。學習中出現的粗心現象正是孩子不良生活習慣的一種表現。

對策:建議父母擯棄以往過於保護、包辦等不當的教育方式,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培養孩子生活的井然有序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孩子多做細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耐心。

另外,建議家長朋友不要總說孩子粗心!這反而在強化他的粗心。孩子因粗心做錯了題,不妨就事論事地跟孩子一起討論原因何在,儘量不用“粗心”等下結論、貼標籤的字眼,從而淡化他的粗心,然後積極關注他細心的時候,不失時機地表揚肯定,強化他的細心,喚醒孩子,讓他感覺到自己其實是可以很細心的,這樣孩子就會逐漸改掉粗心的毛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