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僑中學百年校慶,民國風校歌體現中新兩國曆史淵源!

新加坡 大學 歷史 英語 AEIS考試網 2019-04-07

前幾天,新加坡的華僑中學慶祝百年校慶,唱校歌的時候——12581名校友和來賓齊聲歌唱,場面宏大!

有些聽過校歌的人可能會好奇了:為何新加坡的這所中學的校歌聽起來好像很有民國風,中國元素十足?

新加坡華僑中學百年校慶,民國風校歌體現中新兩國曆史淵源!

其實,這首校歌來頭不小

新加坡華僑中學百年校慶,民國風校歌體現中新兩國曆史淵源!

創於1939年,作詞者是華中教師邵慶元,他原來在廈門大學任職,1937年日軍南侵之後,來到新加坡,在華中教中文。曲子採用美國波斯頓作曲家亨利·湯普森(Henry S. Thompson)1857年創作的一首民謠,原名《安妮·萊爾》(Annie Lisle)。

新加坡華僑中學百年校慶,民國風校歌體現中新兩國曆史淵源!

  • 這首民謠的旋律後來被全球很多中學和大學採用為校歌旋律,這些學校包括美國的康奈爾大學,在中國則有南京的金陵中學。

成立於1974年的新加坡華中初級學院和華僑中學一脈相承,然而,由於年代相隔甚遠,華初校歌的歌詞就與華中的有很大差別。

新加坡華僑中學百年校慶,民國風校歌體現中新兩國曆史淵源!

小知識

1970年,新加坡教育部計劃創建十所初級學院,所謂“初級學院”,指的是兩年制高中教育,授課與大學類似,學生先在一兩百人的大型講堂課上聽講,然後分到小班進行分組、討論、辯論。當時決定,由華中撥出部分土地(即今天的華中高中部所在地)籌建其中一所,這就是後來的華初。

相比華中校歌,華初校歌有幾個特點

▏首先,它是白話文。而華中校歌主要是文言文,有些部分是文白兼有。

  • 這體現了時代的語言風貌。

▏其次,這首校歌歌詞並非個人創作,而是首屆教師的集體作品,歷史時代特點明顯——歌詞中“一片欣欣向榮”六字,完全可以重現新加坡獨立初期人們面對困境,對未來的憧憬;“努力”、“理想”、“團結”、“奮鬥”,這些字句也重現了人們對青年學子的期待。

▏再次,華初校歌效忠的對象是“祖國新加坡”,歌詞並不強調學生的華人身份(這個很重要,因為華初有非華籍學生,儘管人數很少),與華中的“我中華之光”的有一些差異。

新加坡華僑中學百年校慶,民國風校歌體現中新兩國曆史淵源!

1983年的華初校園

不過,最大的不同是,華初有英文版校歌

英文版校歌強調多元種族(multi-racial;many races)共生共存共同學習,這是1939年華中校歌歌詞沒有提及的。

從這些細微之處,我們不難發現新加坡華人從殖民地華僑到新生國家公民的身份和認知的轉變,除了校歌歌詞,從校徽設計的沿革也能看出從“新加坡華僑到新加坡華人”的轉變。

這是華中初級學院1974-2005時的院徽:


新加坡華僑中學百年校慶,民國風校歌體現中新兩國曆史淵源!


四支朝上的紅色箭頭代表德智體群“四育”的發展。中間以橫線貫穿,有如稻杆捆紮,象徵著“豐收”,亦象徵團結一致,攜手邁進,力求進步。

今日的華中校徽:


新加坡華僑中學百年校慶,民國風校歌體現中新兩國曆史淵源!


2005年,華中和華初兩校合併後,以此為統一的新校徽,沿用至今。

新校徽原本是華中的領徽,由華中舊校徽上的火炬演變而成,巧妙地結合火炬的圖形與藝術化的“華”字,蘊含了建校宗旨與校名的聯繫,以及推行雙語雙文化的教育使命與弘揚中華文化之豐富意涵。

2004年7月25日,華中大家庭各成員組織代表出席在華初誠毅堂舉行統一校名會議,表決校名的啟用。

投票結果是:

  • 中文校名定為“華僑中學”,英文名定為“Hwa Chong Institution”
  • 華僑中學的中一到中四為初中部,原華中初級學院解散,成為華僑中學高中部;
  • 華僑中學英文原名“The Chinese High School”不再使用。
  • 2005年1月1日,華僑中學和華中初級學院正式合併,採用六年制直通車課程,學生不必參加劍橋普通水準會考,在高二參加高級水準會考。

這是華中自主後的另一座里程碑。

如需瞭解更多,請點擊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