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後,我們會迷信嗎?

星座 氧氣是個地鐵 氧氣是個地鐵 2017-08-27

原創/氧氣是個地鐵(大夢)

五十年後,我們會迷信嗎?

不少年輕人都不會對老一輩的習俗產生太多共鳴,即使參與其中,很大的成分也是尊重和順從。要說他們內心對那些傳統保持怎樣虔誠的信賴,還真沒那麼容易。更何況,有些情結非常主觀,而且近乎荒謬地錯誤,卻因為某個程度上的“政治正確”被很大一部分年長群眾奉為圭臬,然而那卻是我等並不樂意接受乃至極度排斥的行為習慣。這是社會必然存在的矛盾,存在或許合理卻相當不科學。

問題是,我們也會變老,終將逝去的何止青春,還有越來越無趣的心態。人從孤獨走向合群,又從合群走回孤獨,幾乎從畢業以後,就沒有再渴望過嚮往的聚會。在現實中,被動有時未必是壞事,可以製造意外,讓原本無故封閉和不肯活躍的部分性格被強烈激發出來,所以補充著個體生命中原本欠缺的能量,因此學會接觸不同的世界。

當這種趨勢被扼殺以後,我們會不可避免地轉型到另外一種人設中,長時間地以單獨的名義過渡生活,更多地會和社會本身產生直接聯繫。於是我們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現實並不匹配理想的意識輸入,以至於要繼承傳統,哪怕不是和老一輩的堅持在形式上相近似。換句話說,我們要變成自己原來討厭的模樣。

這種演化自然是悲劇的,就像無法抗拒的黑洞,強迫普通人自動承受不斷的災難。我們因此越來越世俗,市井成為唯一的背景,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生活的全部,掌控著一切的喜怒哀樂。正常的現實會導致現實不正常,其中的醬缸屬性會急劇爆發,個體總會慢慢適應這種節奏,最終習慣另一種生活。

老化的標誌無非如此。當我們失去對宏偉探索的興趣,見識就會還沒升華突然萎縮,那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狀態,儘管轟動性要弱得多。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哪怕對於小人物來說。往往某一個看似不經意間的轉折,卻在滾雪球,把個體對世界的理解和自我思維的補充稀釋到非常低的標準。我們的追求將越來越簡單,這是合理的妥協,同時也是華麗的無奈。從社會的角度看,現象基本正常,偉大終究稀罕,普通人卻也不需要。

當這樣的狀態延續,人生在穩定中迎來終極哲學——衰老和死亡。但我們日常接觸的並沒有這麼沉重,再者也有天倫之樂可以襯托和調整,只是不得不面對一個嚴重的現象,那就是年老的意識輸出和行為轉化。曾經與之風馬牛不相及的廣場舞式匹配年齡的文娛生活,會不會換個馬甲,侵入我們的思想世界?那些基於世代儀式流行的祖傳民俗,有沒有變本加厲,使我們更加瘋狂地迷戀上為後輩選拔伴侶的“綁架”遊戲?想來是個大課題。

時代在變化,科學不斷髮展,但人性向來都保存著最原始的本能。荒唐不是某個群體專屬的特性,我就清晰看看見許多二十幾歲的老年人——不僅僅是指他們已經活成固定的人生,這裡還有另外一層真相:有些人雖然還殘餘青春,但頭腦卻是既幼稚又老態。但這並非本文討論的焦點,作為不具代表性的普通人,對抗思維的變態,是我們人生最後的大事。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公眾號:氧氣是個地鐵(linfanity199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