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

“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我一輩子住在大山上,真沒想到有一天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8月7日,在宜昌市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三溪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談及近年來的變化61歲的沈照祥笑得合不攏嘴。

沈照祥居住的移民安置小區整潔現代,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鹹水河從小區前流過,小區旁邊是一棟3層樓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這裡既是鹹水村村委會也是村民們來辦理各項事務的場所。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另一側則是佔地20畝的綜合產業扶貧園,園內有3棟共4384平米的連棟大棚,棚內種植了12萬株紐荷爾柑橘苗。

"

“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我一輩子住在大山上,真沒想到有一天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8月7日,在宜昌市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三溪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談及近年來的變化61歲的沈照祥笑得合不攏嘴。

沈照祥居住的移民安置小區整潔現代,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鹹水河從小區前流過,小區旁邊是一棟3層樓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這裡既是鹹水村村委會也是村民們來辦理各項事務的場所。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另一側則是佔地20畝的綜合產業扶貧園,園內有3棟共4384平米的連棟大棚,棚內種植了12萬株紐荷爾柑橘苗。

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整潔的安置小區

“以前在生病了,只能在山上找草藥自己解決,現在小區裡有診所、有超市,旁邊還有務工的地方,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沈照祥一家在2017年7月以前住在山裡面,生產生活條件較差,按照扶貧搬遷統一規劃,她們終於走出了大山,住進了新樓房,邁向了新生活。

為破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近年來,鹹水村通過扶貧搬遷與產業扶貧、綜合服務配套融合,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三溪河安置小區已有104戶288人搬遷入住,鹹水村全村打通並硬化村級公路71公里,13個組組組通公路,實現了全村安全飲水全覆蓋,戶戶住上安全房。在2016年鹹水村整村出列,2018年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42%。

科學規劃,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

“入住的村民每人有25平米的入住空間,一家兩口就50平米,依此類推。”鹹水村黨支部書記段申榮介紹,小區戶戶有菜園地、生產性用房,甚至還有入社經營分紅。

據悉,以前的三溪河只是一塊光禿禿的河灘地,鹹水村90%老百姓住的是危舊土坯房,農民人均純收入還不到3000元,很多貧困戶長年不下山,現在住的小區配備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扶貧超市等基礎設施,全村也實現了安全飲水全覆蓋,村民也都住上安全房,並在2016年鹹水村整村出列,2018年貧困發生率更是下降到0.42%。

"

“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我一輩子住在大山上,真沒想到有一天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8月7日,在宜昌市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三溪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談及近年來的變化61歲的沈照祥笑得合不攏嘴。

沈照祥居住的移民安置小區整潔現代,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鹹水河從小區前流過,小區旁邊是一棟3層樓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這裡既是鹹水村村委會也是村民們來辦理各項事務的場所。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另一側則是佔地20畝的綜合產業扶貧園,園內有3棟共4384平米的連棟大棚,棚內種植了12萬株紐荷爾柑橘苗。

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整潔的安置小區

“以前在生病了,只能在山上找草藥自己解決,現在小區裡有診所、有超市,旁邊還有務工的地方,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沈照祥一家在2017年7月以前住在山裡面,生產生活條件較差,按照扶貧搬遷統一規劃,她們終於走出了大山,住進了新樓房,邁向了新生活。

為破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近年來,鹹水村通過扶貧搬遷與產業扶貧、綜合服務配套融合,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三溪河安置小區已有104戶288人搬遷入住,鹹水村全村打通並硬化村級公路71公里,13個組組組通公路,實現了全村安全飲水全覆蓋,戶戶住上安全房。在2016年鹹水村整村出列,2018年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42%。

科學規劃,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

“入住的村民每人有25平米的入住空間,一家兩口就50平米,依此類推。”鹹水村黨支部書記段申榮介紹,小區戶戶有菜園地、生產性用房,甚至還有入社經營分紅。

據悉,以前的三溪河只是一塊光禿禿的河灘地,鹹水村90%老百姓住的是危舊土坯房,農民人均純收入還不到3000元,很多貧困戶長年不下山,現在住的小區配備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扶貧超市等基礎設施,全村也實現了安全飲水全覆蓋,村民也都住上安全房,並在2016年鹹水村整村出列,2018年貧困發生率更是下降到0.42%。

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文化廣場

段申榮告訴記者,目前入住該小區的村民是通過當地老百姓推薦、駐村工作隊組員、隊長推薦,老百姓投票、村民代表投票等“三推兩評一承諾”的方式,選定交通不便、自然條件相對惡劣、住房屬於危房的貧困戶,集中搬入的。“所有的村民都是拎包入住,特別貧困的家庭還會配備一定的傢俱”。

在距離三溪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不到二公里的鄭院,鹹水村還創辦了興山縣第一家村級福利院,集中供養五保戶39戶41人。福利院內房屋分單雙間。每個房間均有獨立的衛生間、彩電、吊扇、衣櫃等設施,在院內建有一個可容納5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並安排3位富有愛心的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照顧老人們,使老人們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

產業扶貧,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

搬遷容易搬“心”難。扶貧搬遷,貧困群眾看的不只是住房,更關注搬遷後是否有生計、能致富?這是對易地扶貧搬遷的最大考驗。

為此,鹹水村在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創新模式,創建了興山縣第一個綜合產業扶貧園,引進興山縣四月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興山縣山裡紅柑橘專業合作社投資150萬元利用大棚建立營養缽柑橘、白茶、花卉育苗基地15畝。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運營及資產收益+勞務收入+政策獎補”的增收模式,鹹水村讓安置小區內104戶288人的貧困群眾家家戶戶都有了穩定的收入。

"

“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我一輩子住在大山上,真沒想到有一天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8月7日,在宜昌市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三溪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談及近年來的變化61歲的沈照祥笑得合不攏嘴。

沈照祥居住的移民安置小區整潔現代,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鹹水河從小區前流過,小區旁邊是一棟3層樓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這裡既是鹹水村村委會也是村民們來辦理各項事務的場所。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另一側則是佔地20畝的綜合產業扶貧園,園內有3棟共4384平米的連棟大棚,棚內種植了12萬株紐荷爾柑橘苗。

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整潔的安置小區

“以前在生病了,只能在山上找草藥自己解決,現在小區裡有診所、有超市,旁邊還有務工的地方,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沈照祥一家在2017年7月以前住在山裡面,生產生活條件較差,按照扶貧搬遷統一規劃,她們終於走出了大山,住進了新樓房,邁向了新生活。

為破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近年來,鹹水村通過扶貧搬遷與產業扶貧、綜合服務配套融合,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三溪河安置小區已有104戶288人搬遷入住,鹹水村全村打通並硬化村級公路71公里,13個組組組通公路,實現了全村安全飲水全覆蓋,戶戶住上安全房。在2016年鹹水村整村出列,2018年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42%。

科學規劃,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

“入住的村民每人有25平米的入住空間,一家兩口就50平米,依此類推。”鹹水村黨支部書記段申榮介紹,小區戶戶有菜園地、生產性用房,甚至還有入社經營分紅。

據悉,以前的三溪河只是一塊光禿禿的河灘地,鹹水村90%老百姓住的是危舊土坯房,農民人均純收入還不到3000元,很多貧困戶長年不下山,現在住的小區配備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扶貧超市等基礎設施,全村也實現了安全飲水全覆蓋,村民也都住上安全房,並在2016年鹹水村整村出列,2018年貧困發生率更是下降到0.42%。

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文化廣場

段申榮告訴記者,目前入住該小區的村民是通過當地老百姓推薦、駐村工作隊組員、隊長推薦,老百姓投票、村民代表投票等“三推兩評一承諾”的方式,選定交通不便、自然條件相對惡劣、住房屬於危房的貧困戶,集中搬入的。“所有的村民都是拎包入住,特別貧困的家庭還會配備一定的傢俱”。

在距離三溪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不到二公里的鄭院,鹹水村還創辦了興山縣第一家村級福利院,集中供養五保戶39戶41人。福利院內房屋分單雙間。每個房間均有獨立的衛生間、彩電、吊扇、衣櫃等設施,在院內建有一個可容納5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並安排3位富有愛心的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照顧老人們,使老人們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

產業扶貧,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

搬遷容易搬“心”難。扶貧搬遷,貧困群眾看的不只是住房,更關注搬遷後是否有生計、能致富?這是對易地扶貧搬遷的最大考驗。

為此,鹹水村在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創新模式,創建了興山縣第一個綜合產業扶貧園,引進興山縣四月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興山縣山裡紅柑橘專業合作社投資150萬元利用大棚建立營養缽柑橘、白茶、花卉育苗基地15畝。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運營及資產收益+勞務收入+政策獎補”的增收模式,鹹水村讓安置小區內104戶288人的貧困群眾家家戶戶都有了穩定的收入。

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服務村民的電商旅遊超市

此外,鹹水村擁有興山縣第一個村級電商旅遊超市,可以為鹹水村群眾提供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以及網上繳費、購票等各項便民服務。“超市有效地解決了以前村民‘種的好、賣不了’‘品相好,賣價低’以及過往遊客無特色農副產品選購的問題。現在超市每年可為村民銷售8萬餘元的農產品,讓身處大山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互聯網的福利。”段申榮說。

為了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及村內學前幼兒的教育問題,鹹水村在2017年8月建成了全省第一個安置小區幼兒園,該幼兒園總計投資30萬元,按二級幼兒園標準建設,擁有和城市幼兒園同樣的教學設施。

多措並舉,確保搬遷群眾“能致富”

“技術工一天120,普工一天80,2018年僅年底3個月的時間就讓在此務工的村民增收16萬元,並在年底為小區村民分紅10萬餘元。”段申榮在安置小區旁的綜合產業扶貧園,指著4384平方米的連棟薄膜溫室大棚自豪地說道。

"

“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我一輩子住在大山上,真沒想到有一天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8月7日,在宜昌市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三溪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談及近年來的變化61歲的沈照祥笑得合不攏嘴。

沈照祥居住的移民安置小區整潔現代,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鹹水河從小區前流過,小區旁邊是一棟3層樓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這裡既是鹹水村村委會也是村民們來辦理各項事務的場所。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另一側則是佔地20畝的綜合產業扶貧園,園內有3棟共4384平米的連棟大棚,棚內種植了12萬株紐荷爾柑橘苗。

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整潔的安置小區

“以前在生病了,只能在山上找草藥自己解決,現在小區裡有診所、有超市,旁邊還有務工的地方,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沈照祥一家在2017年7月以前住在山裡面,生產生活條件較差,按照扶貧搬遷統一規劃,她們終於走出了大山,住進了新樓房,邁向了新生活。

為破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近年來,鹹水村通過扶貧搬遷與產業扶貧、綜合服務配套融合,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三溪河安置小區已有104戶288人搬遷入住,鹹水村全村打通並硬化村級公路71公里,13個組組組通公路,實現了全村安全飲水全覆蓋,戶戶住上安全房。在2016年鹹水村整村出列,2018年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42%。

科學規劃,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

“入住的村民每人有25平米的入住空間,一家兩口就50平米,依此類推。”鹹水村黨支部書記段申榮介紹,小區戶戶有菜園地、生產性用房,甚至還有入社經營分紅。

據悉,以前的三溪河只是一塊光禿禿的河灘地,鹹水村90%老百姓住的是危舊土坯房,農民人均純收入還不到3000元,很多貧困戶長年不下山,現在住的小區配備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扶貧超市等基礎設施,全村也實現了安全飲水全覆蓋,村民也都住上安全房,並在2016年鹹水村整村出列,2018年貧困發生率更是下降到0.42%。

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文化廣場

段申榮告訴記者,目前入住該小區的村民是通過當地老百姓推薦、駐村工作隊組員、隊長推薦,老百姓投票、村民代表投票等“三推兩評一承諾”的方式,選定交通不便、自然條件相對惡劣、住房屬於危房的貧困戶,集中搬入的。“所有的村民都是拎包入住,特別貧困的家庭還會配備一定的傢俱”。

在距離三溪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不到二公里的鄭院,鹹水村還創辦了興山縣第一家村級福利院,集中供養五保戶39戶41人。福利院內房屋分單雙間。每個房間均有獨立的衛生間、彩電、吊扇、衣櫃等設施,在院內建有一個可容納5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並安排3位富有愛心的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照顧老人們,使老人們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

產業扶貧,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

搬遷容易搬“心”難。扶貧搬遷,貧困群眾看的不只是住房,更關注搬遷後是否有生計、能致富?這是對易地扶貧搬遷的最大考驗。

為此,鹹水村在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創新模式,創建了興山縣第一個綜合產業扶貧園,引進興山縣四月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興山縣山裡紅柑橘專業合作社投資150萬元利用大棚建立營養缽柑橘、白茶、花卉育苗基地15畝。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運營及資產收益+勞務收入+政策獎補”的增收模式,鹹水村讓安置小區內104戶288人的貧困群眾家家戶戶都有了穩定的收入。

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服務村民的電商旅遊超市

此外,鹹水村擁有興山縣第一個村級電商旅遊超市,可以為鹹水村群眾提供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以及網上繳費、購票等各項便民服務。“超市有效地解決了以前村民‘種的好、賣不了’‘品相好,賣價低’以及過往遊客無特色農副產品選購的問題。現在超市每年可為村民銷售8萬餘元的農產品,讓身處大山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互聯網的福利。”段申榮說。

為了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及村內學前幼兒的教育問題,鹹水村在2017年8月建成了全省第一個安置小區幼兒園,該幼兒園總計投資30萬元,按二級幼兒園標準建設,擁有和城市幼兒園同樣的教學設施。

多措並舉,確保搬遷群眾“能致富”

“技術工一天120,普工一天80,2018年僅年底3個月的時間就讓在此務工的村民增收16萬元,並在年底為小區村民分紅10萬餘元。”段申榮在安置小區旁的綜合產業扶貧園,指著4384平方米的連棟薄膜溫室大棚自豪地說道。

興山縣古夫鎮鹹水村:產業扶貧讓易遷村民奔向新生活

段申榮向記者介紹種植基地

“我們要確保讓老百姓不僅是安居,而且還能樂業。產業扶貧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最有效保障,也是移民搬遷戶實現能致富的基礎。”古夫鎮黨委書記向月軍說。

為了讓更多的村民有穩定的增收脫貧渠道,鹹水村在2016年2月2日,成立了宜昌市第一個村級關愛基金,募集社會資金140多萬元,定向用於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和文化公益事業。鹹水村黨支部結合實際,制度出臺《產業扶貧基金獎扶辦法》,根據全村產業發展規劃,對貧困戶發展的生豬、土雞、蜜蜂等產業,達到一定規模及標準的,使用基金給予獎勵。

“下一步,我們計劃將鹹水村通往縣城的道路由3.5米拓寬至6米,讓老百姓可以更便捷地與外界聯通,也讓老百姓的致富路越來越寬。”段申榮說。(記者熊源、見習記者王雷、通訊員萬曉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