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糾紛集聚地 仁義美德出發點——記興隆縣人民法院啟航多元解紛新機制'

興隆縣 文化 婚姻 歷史 興隆縣人民法院 2019-09-13
"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興隆縣法院堅持以訴前調解中心為推手,啟航多元解紛新機制,全力構建訴前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大格局。通過暢通“多層級”解紛渠道、打造“一站式”解紛平臺、建設“現代化”服務體系、創新“針對性”調解手段、加強“常態化”督查推進等,不斷實現新時代人民法院由“矛盾糾紛集聚地”向“仁義美德出發點”的新轉變,形成了訴前非訴訟化解矛盾糾紛的“興隆模式”。

一、情法交織,調解更有人情味

“禮之用,和為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禮讓、仁義一直是一種備受推崇的做人境界,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的深厚底蘊。反觀當今,許多當事人常常因一堵牆、一壟地、一點錢等皮毛之爭吵得不可開交、爭得頭破血流,繼而對簿公堂。其中不乏守望鄰里、恩愛夫妻、父母子女,一言不合情義便蕩然無存,轉身成了“冤家”和仇人。

法院調解是民事訴訟中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項制度,它歷史悠久並且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息息相關。作為矛盾糾紛聚集地,興隆縣法院始終將仁義美德貫穿於調解過程始終,注重發揮矛盾糾紛分流、調度和協調的“樞紐”作用,以司法正能量化解社會戾氣,消除社會焦慮,培育健康社會心態。

興隆縣法院整合人民法院、有關行政部門、社會力量等調解職能,負責對法院調解前置分流的矛盾糾紛進行集中訴前調解。與訴訟相比,訴前調解不收取任何費用,而且調解方式簡便靈活、快速高效,大大縮短解紛時間,更有利於雙方當事人關係修復,為社會輸送仁義美德“元氣”。自2019年5月訴前調解中心成立以來,共調解糾紛460件,調解成功350件,調解成功率76.09%。

“一份調解書遠比一紙判決書更有人情味兒。在這個調解室內,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著當事人從爭鋒相對到握手言和的‘反轉劇’。”興隆縣法院訴前調解中心主任王海潮深有感觸地說道,“訴前調解程序釋放出化解矛盾糾紛的巨大能量,對人民群眾定分止爭的訴求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調解員以專業素養引導當事人立足禮讓仁義起點,情理法交織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加之司法確認制度順暢銜接,打消了顧慮又節省了時間和金錢。此外,矛盾糾紛的成功解決有效消除了上訪隱患,讓當事人徹底解開心結。”

二、高效解紛,矛盾化解加速度

“訴前調解真是好,這也太快了,本來以為這場官司要打三四個月才能有結果,沒想到當天就了卻我一件心事,還一分錢不用花,確認後跟判決書效力一樣。這個結果我太滿意了!”當事人趙某感慨道。

原來,張某因承包工程向趙某借款80000元,借款到期後,張某沒有及時償還借款,雙方產生糾紛,趙某為實現債權,向法院提起訴訟。興隆縣法院立案庭導訴員向其介紹可以申請調解員主持調解,既專業又快捷,而且是免費的,趙某徵求律師意見後,隨即申請訴前調解。調解當日,在調解員悉心的調解下雙方各退一步,達成調解協議並申請司法確認。

調解中心同時進行調解的還有一起離婚糾紛,調解初始雙方當事人態度激烈,調解室裡的氣氛不時緊張起來,在調解員遞過一杯熱茶後,原、被告的心似乎得到了溫暖。隨後,調解員熟練運用“面對面”“背對背”策略,認真傾聽當事人講述從相識相知到相處全過程,推進調解工作進行。歷經兩個多小時後,調解員於情於理地真情調解就像一塊海綿,將當事人的不滿、怨氣統統吸食掉了,五味雜陳的當事人流出了心酸的眼淚,進入調解室時的冷漠也早已不見。二人心中開始諒解對方,一對即將破裂的婚姻終於在法官耐心細緻的調解下達成和好,雙方帶著微笑與感動離開了調解室。

類似這樣忙碌的工作日在訴前調解中心實屬常見,每名調解員職責清晰、分工明確,一天最多調解糾紛16件。在調解過程中他們不斷探索、總結經驗,開闢特色“五零五心”調解法,“五零”即服務受理零障礙、調解糾紛零費用、申請調解零推諉、案件銜接零縫隙、上門調解零距離,“五心”即銘記使命初心、探求爭點細心、傾聽主張耐心、說服教育用心、評判是非公心。“五零五心”調解法讓每一位當事人真切感受到司法溫度,為社會增添和諧音符。

三、法潤鄉風,和睦為本譜新韻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興隆縣法院依託“一鄉一庭”建設,圍繞山區特點,因地制宜分類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讓“楓橋經驗”在興隆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基層法庭庭長及特邀人民調解員深入田間地頭,提前介入問題矛盾,將司法工作融入到社會治理體制中,推進“訴源治理”,讓老百姓不用花精力、費時間來法院打官司,在家門口就能有效化解糾紛。

“一條輪胎300塊錢,補一次胎10塊錢,這來來回回十四年他欠了我八千多塊不還!”一天,當事人董某怒氣衝衝地找到蘑菇峪“一鄉一庭”特邀人民調解員任淑敏,要起訴村民趙某。原來,2006年至2015年董某在興隆縣孤山子鎮開汽車修理廠期間,趙某多次在修理廠購買、修補輪胎,總計8070元,有欠條為證。14年間,趙某總以沒錢為由一支未履行還款義務,你來我往的生意關係隨著矛盾不斷激化而自然破裂。

“一鄉一庭”特邀人民調解員任淑敏瞭解事件來龍去脈後,立即邀請鎮、村幹部和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輩共同參與調解,在趙某家門前展開一堂以“誠信+法律”為主題的道德法治講堂,這堂課讓趙某卑陬失色、無地自容,當即給付董某欠款2000元整,但限於經濟狀況不佳,剩餘欠款達成調解協議。董某在調解員地勸導下,對趙某處境表示理解,二人握手言和。

自2013年河北省高院在全省推行“一鄉一庭”建設以來,興隆縣法院不斷完善“一鄉一庭”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硬件設施等工作要素,緊緊圍繞“鄉風文明”實化基層法庭職能、賦予鄉村法治“靈魂”,積極參與“無訴訟鄉村”創建活動,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熱心接待群眾法律諮詢、真情調解群眾矛盾糾紛,實現司法和鄉風的良性互動,有效醇化了村風鄉風民風,讓傳統美德、鄉風文明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截至9月初,興隆縣法院“一鄉一庭”共調解糾紛405件,調解成功214件,調解成功率52.84%;新收民事訴訟案件同比下降10.22%。(通訊員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