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文 | 七月沙陌

能夠成功打入中國電影院,並且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外國電影,除了好萊塢和日本動漫,剩下的就當屬有著“寶萊塢”美譽的印度電影了。

今年就有一部印度電影在中國獲得了巨大成功,那就是《調音師》,這部影片不僅在國內獲取了3.22億票房,而且還俘獲了大批觀眾的心,豆瓣評分高達8.3分,參與評分人數超42萬人次,可謂是人氣極高,口碑極好。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調音師》海報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了這部影片,主人公阿卡什是一位雙目失明的鋼琴演奏家,但實際上他的兩隻眼睛一點毛病都沒有,他只是在裝瞎,據阿卡什自己透露,他之所以裝瞎,是因為他想通過這種方式感受不同的生活,還有就是能夠更加專注地去彈鋼琴。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阿卡什是一個心理有些扭曲的人,可能很多人會對此不太認同,可但凡是個正常人都不會裝個瞎子去生活,難道不是嗎?

01、序曲——平靜水面泛起的漣漪

假盲人阿卡什平日裡靠給別人上私教鋼琴課賺取生活費,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著,直至一個女人的出現,才讓阿卡什平淡如水的日子裡多了份漣漪,這個女人就是蘇菲。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阿卡什與蘇菲

一次在街上,蘇菲騎電動車撞倒了正在過馬路的阿卡什,有時候緣分就是這麼奇妙,就這樣他們相識了,後來也發生了性關係,憑藉著蘇菲的介紹,阿卡什在一家西餐館謀得了一份兼職——為食客演奏鋼琴。

善良美麗的蘇菲從來不介意阿卡什是個盲人,日子一天天過去,阿卡什也慢慢被蘇菲的熱心和善良所打動,於是為了每天都能夠看到蘇菲,阿卡什便把裝瞎子用的隱形眼鏡摘掉了,但他依然扮演者一個盲人,一個與正常人無異的盲人。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取出隱形眼鏡

阿卡什與蘇菲的這一段戲,是整部影片的序曲,同時也是暴風雨來臨前的短暫晴天。

在這一部分故事情節中,導演主要是為了表現出阿卡什的一個美好生活狀態,以及他的善良特性,只有這樣,才能夠與後面的情節以及他的形象轉變形成鮮明的對比。

02、目睹謀殺案

過氣影星普拉默想給妻子西米一個浪漫驚喜,於是便邀請阿卡什來到自己家中表演鋼琴演奏,當阿卡什來到普拉默家中時,發現普拉默已經被謀殺,而凶手正是西米和她的情夫。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目睹普拉默被殺

此時的阿卡什內心慌得一批,幸好他是個“盲人”,啥也看不見,不然早就被西米的情夫給滅口了,他只好強裝鎮定,繼續彈奏著他的鋼琴。

印度電影的一個最大風格便是會在影片中融入歌舞,《調音師》雖然沒有怎麼融入歌舞,但是卻加入了很多歌曲,由跳改唱了。

我一直不怎麼喜歡印度電影加入歌舞的這種表達形式,但是在《調音師》這部電影裡,我卻尤其的喜歡,影片中的每一段鋼琴演奏,以及每一首歌曲,都融入的恰到好處。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普拉默家中

就以阿卡什在普拉默家中的這段鋼琴演奏為例,此時的樂曲不僅表達出了阿卡什目睹謀殺案後的恐懼、緊張和無助的心理狀態,同時也反映出了西米內心的恐懼、悔恨和悲傷。

這無疑是一段成功的配樂,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映襯的恰到好處。

03、再次目睹謀殺案,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此時的阿卡什還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從普拉默家中成功脫逃的他,猶豫了一會兒(或者說平靜了一會兒)後,便孤身去警察局報案。

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警察局的老大曼諾拉竟然是西米的情夫,也就是謀殺普拉默的凶手。

內心更加慌得一批的阿卡什,只好改口謊稱自己家的貓被謀殺了,但身為警察的曼諾拉還是起了疑心,但是也沒有找到阿卡什看到那起謀殺案的證據,也就說不知道阿卡什到底是真瞎還是在裝瞎。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警察兼凶手曼德拉

與此同時,阿卡什再次親眼目睹了一起謀殺案

這一次,被謀殺的是普拉默的鄰居一個七十歲左右的老太太,而凶手則是西米,只因老太太在普拉默死去的那天,看到了一個男人(曼諾拉)進入了他的家中,就被西米滅口了——從十幾層樓高的地方推了下去,這一幕恰巧被阿卡什撞個正著。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目睹西米謀殺老太太

此時,西米最毒婦人心的形象顯露無疑,同時她也試探出了阿卡什是個假盲人,因此便設計給阿卡什吃了一種可以致盲的毒藥,就這樣,裝瞎的阿卡什真的變成了一個瞎子。

這是一個對整部劇起著巨大轉折作用的情節,也是阿卡什這個人物形象發生轉變的開始,他開始由一個善良的人慢慢變得複雜化了,而西米,則正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04、綁架西米,勒索情夫曼諾拉1000萬

阿卡什差點被黑市器官買賣者斯瓦米和他的兩個同夥挖去了腎,為了自救,阿卡什提議可以幫助斯瓦米綁架西米,並向其情夫曼諾拉勒索1000萬盧比,斯瓦米禁不住1000萬的誘惑,阿卡什這才保住了自己的腎。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阿卡什被挖腎

雖然他們成功的綁架了西米,但是那1000萬還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敲詐勒索的,心狠手辣的曼諾拉最終用槍打死了斯瓦米的一個同夥,勒索敲詐案就此宣告結束。

在這個情節裡,阿卡什的人物形象已經正式進一步的發生了轉變,當他與斯瓦米設計綁架西米的時候,就基本宣告阿卡什的善良特性已經漸漸逝去了,他已經不再是那個與蘇菲初相識的善良阿卡什了。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西米被綁架

阿卡什人物形象的轉變並不是一個主動性過程,而是被動的,是被這個現實的社會逼迫的,他不綁架西米,斯瓦米就會挖了他的腎。

這就像當初在警局的情形一樣,假如他堅持報警,身為警察和凶手的曼諾拉一定不會放過他,所以,阿卡什在這種非常現實的環境下,沒得選擇,只能昧著良心保自己。

05、眼睛重獲了光明,卻變成了真正的“瞎子”

斯瓦米發現西米的血型居然能和某酋長的女兒相匹配,而酋長女兒正好需要肝臟移植手術,只要移植成功,便能換取6000萬盧比。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斯瓦米開車賣西米

由於阿卡什在之前救過斯瓦米的命(西米被綁後有過一次逃跑,且差點殺死斯瓦米,正是阿卡什救了他),因此斯瓦米答應事成之後分給阿卡什1000萬,並且答應把西米的眼角膜挖出來移植給阿卡什,這樣阿卡什便能重獲光明。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斯瓦米承諾阿卡什

而最可憐的便是西米,不僅肝臟將要被挖,眼角膜也要被挖了,儘管西米是自食其果,但是想一下那個被挖的畫面,還是挺令人唏噓感慨的。

但是阿卡什究竟答沒答應斯瓦米,導演並沒有給出一個清晰的交代,導演在這裡採取的是一個隱喻的方式。

根據後來阿卡什向蘇菲的自述,阿卡什是沒有答應和斯瓦米一起拿西米換取酋長的6000萬的,斯瓦米最終被西米反殺,而西米則被路邊打兔子的獵人誤殺,而自己依然是個瞎子。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斯瓦米被西米反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只是阿卡什的自述,真正的結局可能又是另一個版本。

阿卡什很有可能跟隨斯瓦米去了酋長那,成功的換取了6000萬,自己的眼睛也真的治好了,而西米則真的被挖取了肝臟和眼角膜,為什麼這麼說?結局中的兩個點可以證明此推論。

第一個證據便是路邊一棵樹,在結局中,這個樹前後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阿卡什和斯瓦米帶著西米正常開車疾馳了過去。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第一個版本中的樹

第二次便是出現在阿卡什自述的版本中,在他自己的版本中,西米就是在這棵樹下面反殺的斯瓦米,同時也是被獵人誤殺的。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阿卡什自述版本中的樹

其實故事的真正結局是他們開車駛出了那棵樹,而在樹下發生的事都是阿卡什自己編造的,而故事的靈感則來源正是他手中那根兔子盲杖。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兔子盲杖

第二個證據便是最後阿卡什用兔子盲杖打飛易拉罐的場景,那一個精彩動作觸動了很多人,尤其是音樂響起的那一刻,彷彿是在寂靜的曠野扔下了一顆超級炸彈。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結局裝瞎的阿卡什

阿卡什用兔子盲杖打的那麼決絕,就足以證明他的眼睛已經康復了,他眼睛上的眼角膜應該就是西米的,所以他和斯瓦米應該是把西米拿去換錢了。

在現實面前,我們往往無從選擇。

至此,善良的阿卡什已經徹底的不復存在了,如果說之前阿卡什是被現實一點點逼迫成為了一個“壞人”,那麼在拿西米的換錢的情節裡,則是阿卡什被現實徹底誘惑成為了一個“壞人”。

在最後的結局本有著兩個選擇擺在他面前,第一個選擇是選擇正義下車走人,不與斯瓦米同流合汙(斯瓦米願意放他走),但是這樣他可能就會瞎一輩子。

第二個選擇是夥同斯瓦米把西米賣給酋長,這樣不僅能分得1000萬,而且還能治好自己的眼睛。

《調音師》: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主角還是由假盲人變成了真瞎子

《調音師》海報

顯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阿卡什很現實地選擇了後者,所以在這部看似有些荒誕的電影裡,其實也是有點現實主義影片的影子。

不論是被現實逼迫,還是被現實誘惑,反映的都是一個很現實的主題——在現實面前,我們往往無從選擇。

文 | 七月沙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