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和印度爭先在喜馬拉雅山區建水庫,好幾座庫容超過50億立方米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農耕文明也是把城鎮建在河流,湖泊的附近,這都是為了人類能夠便利的獲取到水資源。而當一個地區缺水的時候,人類就會用人工的手段把水資源從豐富的地區引向缺乏的地區,從而達到水資源的平衡。那麼當一個地區的水資源時間分別不均衡(也就是說降水主要集中在一個時間段或者幾個時間段),人們又有啥辦法可以解決它呢?答案就是在某一地形允許的地區,築壩截流,形成一個個可以根據用水量調節的人工水庫。

巴鐵和印度爭先在喜馬拉雅山區建水庫,好幾座庫容超過50億立方米

在南亞次大陸的巴基斯坦,其全國四分之三的土地的年降水量都少於250毫米,屬於乾旱的地區,而在巴基斯坦境內只分布著一條大型的河流,那就是印度河(而且印度河還有一部分流域是屬於印度的,印度在屬於其流域內也要大量使用屬於原本屬於印度河的河水)。加上近2億的人口,水資源十分的短缺。那麼巴基斯坦是怎麼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的呢?

巴鐵和印度爭先在喜馬拉雅山區建水庫,好幾座庫容超過50億立方米

我們從巴基斯坦的年降水量分佈圖中可以看到,在其境內降水量呈現出北多南少的局面,和我國的降水情況類似,巴基斯坦的雨季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兩個月份,水資源都是白白的流入印度河,未經利用就匯入了印度洋。而北部地區屬於喜馬拉雅山的西段,山高谷深,地勢非常的複雜。於是巴基斯坦政府在這個區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設施,從而來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別不均衡的局面。

巴鐵和印度爭先在喜馬拉雅山區建水庫,好幾座庫容超過50億立方米

我們從巴基斯坦北部山區的衛星地圖可以看到,在喜馬拉雅山和平原的過渡地區存在一個面積巨大的湖泊,我們查閱資料發現這是一個水面面積287平方公里的人造水庫,其名字是塔貝拉水庫,其最大的蓄水量達到了驚人的137億立方米。有了這個人造水庫,巴基斯坦可以自由的調控本地境內印度河的水量,在調節河流下洩的水量的同時,巴基斯坦還利用喜馬拉雅山區地勢的巨大落差來進行發電,這真是一舉兩得。

巴鐵和印度爭先在喜馬拉雅山區建水庫,好幾座庫容超過50億立方米

其實在印度靠近巴基斯坦的幾個邦,比如說喜馬偕爾邦,旁遮普邦等,其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都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區極其的類似,而其又屬於印度河流域。印度河的河水終究還是要流向巴基斯坦,印度政府豈能讓這寶貴的水資源流入白白的流入鄰國呢?於是印度政府也在喜馬拉雅山區修建了更多的水庫,從北到南較大的三個水庫分佈是蘭吉特薩格爾湖(32億立方米),比亞斯人工湖(87億立方米)和巴克拉人工湖(90億立方米)(當然這三個湖可能還有其他的叫法,這裡就按大壩的名字來命名了)其總的庫容達到了200多億立方米,可以在雨季儲存大量的水資源,然後在旱季的時候慢慢使用。

巴鐵和印度爭先在喜馬拉雅山區建水庫,好幾座庫容超過50億立方米

說到這裡有讀者可能會有疑慮,巴基斯坦和印度這麼互相爭搶著用水,不會產生摩擦麼?原來在1960年雙方簽訂《印度河水條約》,其中規定了印度河流域內的薩特萊傑河,拉維河以及比亞斯河歸印度使用,其餘大部分河流歸巴基斯坦使用。上面提到的印度的三個大型水庫都是修建在歸自己使用的三條河流之上。同理,巴基斯坦也是在條約內修建水庫的。

巴鐵和印度爭先在喜馬拉雅山區建水庫,好幾座庫容超過50億立方米

印度河流域內的水壩分佈

巴基斯坦和印度為了水資源,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在喜馬拉雅山上修建水庫,而水庫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也不言而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