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1982年,那時的周星馳還不叫星爺

他還是一個混跡於82版《天龍八部》的龍套。

有露臉,有一句臺詞,

從出現到領盒飯,不過3分鐘而已。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那個時候,沒有人想到他以後會成為香港電影符號級人物;

更沒有人會想到,他會是香港電影最後的“喜劇之王”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2004年,那個時候還沒有人稱呼王寶強“寶寶”

他還是一個混跡於各大片場的龍套,甚至場務、燈光、替身......

沒有人能想到,短短几年時間,他會成為中國內地收穫票房最高的幾位演員之一。

《天下無賊》之後,影迷們愛叫他“寶寶”,而片場有人開始叫他“哥”。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而在成為“王”之前,他們都從龍套開始。

人生,就是這般“如夢”!

就在今天,周星馳導演的《新喜劇之王》上映!

主演王寶強帶領一眾不太知名、不太被影迷們熟悉的素人演員們,再一次給我們講述了一次“夢想”的可貴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我們總是想著去扮演別人,

可最終發現,最難的是演我們自己。

因為,曾經的我們,有夢想;

可走著走著,我們自我欺騙的把它弄丟了。

《新喜劇之王》是一出喚醒、尋覓、幫助我們從新拾起夢想的白日夢。

導演周星馳、演員王寶強、龍套鄂靖文罕見的在銀幕內外完成了現實和電影的動情互文。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很多人看完預告片都在擔心和懷疑。

這又是周星馳的一次自我致敬,

可這次星爺玩兒得更狠、更辣、更痛

不僅是自我致敬的那些經典元素的復刻,還有自我人生經歷的殘酷剝削。

從導演到演員,他們一邊逗樂觀眾,一邊用剝削自己。

他們是銀幕上甲乙丙,又是現實生活中的你我他。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新喜劇之王》是周星馳近幾年來,最接地氣、最具香港草根精神,最能讓大多數普通觀眾“感同身受”的“小”片。

這種切入點極“小”,重視個體的影片,往往有著極強的共情感,有著洞穿影迷心理防線的深厚內力。

影片以現實中的“小品之王”鄂靖文扮演的“死”跑龍套的如夢為主視角,為我們拉開了一位龍套演員的跌宕經歷。

如夢,相貌平平、資質平平,跑了十幾年龍套,依然混跡片場底層。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她是導演口中,“哪怕地球毀滅也不會成功”的草根;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她是明明不用露臉,卻還要和導演死磕演員情緒、身份塑造、情景氛圍、表演方式的“神經病”;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她還是父母眼中“爛泥扶不上牆”的不孝女;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但在真正懂她的人眼中,她是一個真正的“演員”

《新喜劇之王》中那些周星馳元素,並不會影響故事。

沒有喧賓奪主,反而恰到好處。

那些符號性的物品或者動作,在經歷時光拋洗之後重獲生命,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比如《喜劇之王》中的那句“我養你”,那次情緒複雜的回頭,偽裝鎮定的告白和逃跑;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比如和朋友同去吃飯,不愛表演的對方卻被星探看中,而自己卻是別人口中的“不可能”;

在新片中,這些東西點到即止

既致敬了經典,也完成了敘事,成為影片非常有意思的伏筆之一。

《喜劇之王》中,扮演不動的屍體、被人萬般折磨,依然遵守演員專業的龍套在這部影片中也以更豐富的場景不斷出現。

這些很“周星馳”的元素影迷一看就懂。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難得可貴的是,它們不是簡單的噱頭,而對推動敘事起到了關鍵性功用。

這要歸功於影片紮實的安排了三條敘事線

鄂靖文飾演的龍套如夢為支點核心;

王寶強飾演的過氣明星馬克,以及如夢的父母為有力的支線敘事,二級人物。

他們負責敲打如夢的演員夢,卻因為她的堅持、努力為感動。

完成自我弧光後,最後變成如夢的堅強支柱。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馬克雖然過氣,卻總是扮演著曾經那個高傲的自己。

利用耍大牌,偽裝自己的懦弱。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父親雖愛女深沉,卻也總是偽裝自己。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其實,他們都害怕扮演真實的自己。

可也只有表現真實的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幫助他人。

被如夢打動的他們,學會了放下防備,然後正視他人。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過氣的馬克發現自己的槓精本質。

脆弱的自尊心,就是自己最好的演技。

那種爆出來的演技根本不需要醞釀就可震懾他人。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操心的父母發現,與其和女兒死扛,不如真心給予鼓勵,雖然嘴上罵罵咧咧,但父親丟過去準備好的現金;

嘴上大聲讓如夢不要回家,卻又小聲詢問:

“ 家裡的鑰匙帶了嗎?”

他們扮演了明星,扮演了父母,但最後的成功靠的卻是“做了自己”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太喜歡影片最後的一幕戲:

如夢試鏡“新喜劇之王”女主角。

前面的人扮演著“死了全家”的演技派,身體柔軟無比的體操舞者......

旁人看得目瞪口呆,那是技巧的勝利,是表演的狂歡。

如夢不斷觸底,眼看要失敗,

她突然想起被深愛之人拋棄的那一晚,

愛語變咒罵,真愛變謊言,

她演了對方。

試著理解對方,然後心疼自己;

導演已經相當滿意,但還是要她“演”另一邊,

那個被欺騙的人,就是傷痕累累的她自己。

這一刻,影片主題悄然閉合。

果然,最有力的表演、最難的演出,就是演自己、做自己。

那一刻情緒,那一秒的表情,那一次的動作,不是任何一次強行模仿可以完成的。

從內到外、由心到行,從來都需要靠最本真的自我,去經歷千難萬苦的磨礪。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馬克的“鹹魚翻身”、父母的“裝聾作啞”、如夢的“努力奮鬥”,

三條敘事學相互纏繞,互為張力,把故事推向了情緒共鳴的沸點。

而另一邊,不能從“表演”中走出來“作自己”的如夢男朋友,如夢閨蜜,卻依然只能止步不前,追悔萬分。

在悲情中灌入自嘲,在傷心時保持微笑。

笑中帶淚,這一喜劇片的最高“評價”,被《新喜劇之王》完成的不露聲色、入木三分。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作為“無厘頭”電影的開創和踐行者,周星馳這一次在《新喜劇之王》裡沒有誇大無厘頭的效果。

控制了“反差”的程度,拿捏得當,平衡的剛剛好。

這種“度”的把控,讓無厘頭和間離效果能夠被大多數觀眾所認可,成功感知無厘頭喜劇背後的深意。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喜劇的內核,從來都是悲劇。

能成為“喜劇之王”,是因為我們都體驗過小人物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

我們在陰溝裡仰望過星空,才知道真正觸及天空時的難能可貴。

《新喜劇之王》要我們正視自我,正視困境,感謝那些經歷,堅持“做自己”。

銀幕上龍套演員們在臺前幕後的轉變,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普通大眾面對生活時的模樣。是我們大多普通人在社會和家庭,不同場景前如何在表演和作自己之間平衡的巧妙隱喻。

無論是影片裡的龍套們,還是現實中的我們,只要沒有喊“Cut”,就還沒有結束,就不能NG

因為,現實不可預料,依舊有許多事情值得為之努力

《新喜劇之王》電影才是原創,生活總在模仿,最難的永遠是演自己

人生,如夢。

不失去做夢的勇氣,你就是“新喜劇之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