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烏鎮青賽題目看似簡單其實難?評委解題有話說

2019年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題目於5月17日公佈,與去年“三個詞”不同,今年的題目變回了具體的三個元素——“看不見的一個人,鑰匙,飛機票”。競演規則也與往年一致:“參賽者可使用由組委會提供的簡單桌椅,但不得自行製作或攜帶其他道具;參賽者必須有創意地使用這三個元素進行舞臺戲劇作品創作,且演出時間不超過30分鐘。”但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此次特別延長了近20天的報名期,從即日起可報名至8月8日,給予青年創作者充分的表達空間和創作時間。

2019烏鎮青賽題目看似簡單其實難?評委解題有話說

去年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剪綵。主辦方供圖

從題面上來看,也許此次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延長報名時間並非一時興起,本屆看似簡單的題目其實對於參與競演的參賽者來說挑戰不小,正所謂越簡單也越難出彩,因為具象的元素很容易將創作指向到同一個方向。面對這三個元素,參賽者如何突破自己的想象力,靠創新能力創作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本屆烏鎮戲劇節常任總監賴聲川與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評委周黎明,吳彼,以及青年導演毛爾男、楊哲芬,為大家破題支招。

據悉,本屆烏鎮戲劇節將於10月17日-27日舉行,年度主題為“湧”。

2019烏鎮青賽題目看似簡單其實難?評委解題有話說

年度主題。烏鎮戲劇節供圖

評委建議:

1.三個元素如何運用很重要,但絕不是最重要的

賴聲川首先強調,青賽的題目一向是隨機的,並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參賽者不用去尋求所謂正確的解法。“每一年的題目都是隨機定的,所以評委看戲的時候,看三個元素如何運用是重要的,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關注整體作品本身——你在表達什麼?你在關心什麼?你的手法如何?有一點像我在《創意學》裡面所說的,在編導演技術方面,你一切的智慧與方法有沒有到位?我想借此提醒各位參賽者最重要的一點,絕對不要去猜評委想看什麼,這絕對是傷害創意最快的方式,不如花時間去更瞭解你自己想表達什麼,這才是重點。”賴聲川表示。

2. “看不見的人”很妙

在評委周黎明看來,今年青年競演的命題設定非常特別,“今年給的方向實際上強烈暗示了參賽者不要想得太窄,而是希望他們儘量把這三個元素用得巧妙一些。”在這三個元素裡,周黎明覺得“看不見的人”想得最為巧妙,“它可以讓參賽者打開自己的思路,不需要往很具體的方向去想。而鑰匙和飛機票相對比較具象,但回顧前幾屆的作品,具象的命題用好了,也一定很巧妙。”

周黎明告訴新京報記者,其實在戲劇學院裡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實際上從老師那兒已經知道如何來理解這些題目,“你如果只是把這三樣東西塞進作品裡,那最多也就符合基本標準,但還遠遠沒到讓評委讚不絕口的階段。比如,飛機票,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很常用的東西,你要把它放進去作為情節,也很容易,但拓寬思路,把具象的東西理解成抽象也是可以的。另外,在合理運用這三個元素的同時,一些細節可以反映出創作高下,這考驗創作者的理解能力。”

3.拿切題的舊作來參賽,違背比賽精神

賴聲川補充說,曾經有團隊拿已經公演過的舊作品來參賽,裡面確實有融入題目中的元素,效果不一,但這麼做,其實違背了青賽的精神,每年出新的題目是想看到新的創作力。

評委周黎明也同樣提醒了此事,“參賽的作品就是為烏鎮戲劇節精心打造的,這也是參選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拿以前現成的作品來參賽。提醒參賽者,切記不要覺得自己的作品在命題上稍微沾點邊就可以了,前兩屆出現了這樣的現象,評委比較寬容是因為青年競演最初準備的時間不夠充足,但青年競演最終的獲獎作品都是將這三個元素聯繫得非常密切的。”

2019烏鎮青賽題目看似簡單其實難?評委解題有話說2019烏鎮青賽題目看似簡單其實難?評委解題有話說

黃磊寫給青年競演的信及孟京輝手繪六年青年競演元素。烏鎮戲劇節供圖

“前輩”經驗談:

以下為被採訪人口述

吳彼

現任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評委

作品《靜止》獲2015年第三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首獎—“最佳戲劇獎”

今年題目中的三個元素挺有意思,看似毫無關係,但它們之間卻有著一種必然的聯繫,而且今年的命題更具象。創作首先一定要扣題,要緊緊圍繞著三個元素來展開故事,而不是如“看不見的人”這個元素,在作品裡提一下就完事了。其實“看不見的人”也許蘊涵著非常強大的力量,既然“看不見”,就可以完全天馬行空。另外鑰匙、飛機票在創作的時候也一定要牢記,這些元素都是形成戲最重要的元素,不要有所偏重。

另外,作品並不是一定談沉重如“生死”這樣的話題才會令人印象深刻,往往最平淡的生活才是最有力量的,讓你感動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創作者應該明白,輕輕鬆鬆的故事不見得就沒有力量,其實你只要有熱愛一件事情的狀態,這個戲已經成功50%了。

毛爾南

作品《跳牆》獲2014年第二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首獎—“最佳戲劇獎”

“看不見的一個人,鑰匙,飛機票”看起來要比去年的題具象,更貼近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在學戲劇表導演課的時候有基礎訓練,通常稱為“物件想象練習”,所以對於學習戲劇的人來說,可能今年的題會比去年更容易做一些,但並不能拘泥於表面的意思去創作。我記得在第二屆青年競演單元參賽時,題目中有一個元素是“一扇無形的門”,當時有很多參賽者就把舞臺上本身應該出現的門,故意做成看不見,表演中的開門和關門反而成了無實物表演,這樣的解題思路實際上是完全違背命題原則的。

所以解題時不要生搬硬套,把“看不見的人”變成一個我們在舞臺上真的看不見的人,戲劇作品講究角色的邏輯、情感變化,包括要將這些與角色的靈魂相結合,而不是理解字面意思後就圖解化地去做釋疑性的表演。另外,行動線索邏輯、道具的使用也很重要,其實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作品要能夠刻畫人物的內心,題目中三個元素一定要在人物上發生作用和變化。

楊哲芬

作品《花吃了那女孩》獲2017年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首獎—“最佳戲劇獎”

每次題目的三個元素在我看來是給創作者啟發,而不是一種創作目的。可能有人會覺得今年的題目相對束縛,會不會讓大家朝一個方向創作?我認為完全不會。因為這三個元素可虛可實,看似有機結合,也可完全打亂邏輯,就像賴聲川導演常常說的創意美學。關鍵是創作者本身想要去表達什麼,而不是去揣摩評委想看什麼。講出自己想講的故事、表達自己內心對這個世界真實的感受和思考。

2019烏鎮青賽題目看似簡單其實難?評委解題有話說

往屆青年競演觀眾

■青年競演報名方式

即日起至2019年8月8日,參賽者可登錄烏鎮戲劇節官方網站(www.wuzhenfestival.com)進行報名,烏鎮戲劇節初評委將根據網上報名結果進行初選,並於2019年8月31日公佈成功入圍的18部作品名單。之後所有入圍作品將在烏鎮戲劇節期間參與兩至三場公開演出以進行初賽,初賽結束後將有6-8部劇目進入決賽,並由終評委評出獲獎作品。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