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分析:歐洲盃上的海因克斯的拜仁VS瓜迪奧拉的巴薩

對德國足球而言,有鋒和無鋒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戰術問題,而是一個階級路線的大問題。是回到海因克斯的拜仁還是繼續走瓜迪奧拉的tiki-taka路線?勒夫最新的答案是回到海因克斯的拜仁,標誌是高中鋒戈麥斯的迴歸並打進制勝一球。歐洲盃小組賽第3場打北愛,德國隊面臨的局勢跟2年的世界盃一樣。這是2014年世界盃小組賽第3場的出場名單,對手是美國隊,時間是2014年6月27日。1-諾伊爾/20-博阿滕、17-默特薩克、5-胡梅爾斯、4-赫韋德斯/16-拉姆/10-波多爾斯基(46’ 11-克洛澤)、18-克羅斯、7-施魏因斯泰格(73’ 19-格策)、8-厄齊爾(88’ 9-許爾勒)/13-穆勒。在研究了2014年世界盃德國隊1/8和 1/4決賽兩場比賽之後,你會發現,克洛澤是在下半時被換上的,而今年打北愛,戈麥斯打滿全場。勒夫在以更快的速度迴歸拜仁,瓜迪奧拉之前的拜仁。

戰術分析:歐洲盃上的海因克斯的拜仁VS瓜迪奧拉的巴薩

​除開赫克託、赫迪拉、272之外,德國隊首發中的8位球員都和拜仁有交集,或現在或過去或將來是拜仁的人。右後衛基米希的初次出場,令人想起了他的拜仁隊長拉姆。他完全不像新人,活幹得比異側的赫克託還要隨心所欲。從歷史上看,拜仁是德國隊的骨架和靈魂。拜仁有什麼,德國隊就打什麼,人員和戰術體系基本上蕭規曹隨。不過,2014年世界盃,勒夫對這一傳統來了一次“熔斷”,他在拜仁的人員班底融入巴薩tiki-taka的元素,德國隊因此第4次捧起世界盃。這一歷史性的勝利,被認為是兼容德意志、拉丁足球為一體的新式德國足球風格的勝利。

戰術分析:歐洲盃上的海因克斯的拜仁VS瓜迪奧拉的巴薩

在德國足球界,勒夫對瓜迪奧拉的感激具有某種代表性。以魯梅尼格,赫內斯為代表的一批足球名宿早就對身體碾壓、混凝土足球厭倦至極。2008年歐洲盃決賽,德國不敵西班牙,德國足球表現出革新的巨大勇氣和決心,他們和日本人是向西班牙交流和取經最多的足球人。這才有海因克斯三冠王之後,瓜迪奧拉的入主拜仁。而瓜帥的失敗,則被認為是德國足球追求新的精神和靈魂需要付出的代價。這個代價沒有白費,2014年世界盃的巨大成功,正是建立在這個代價之上。

戰術分析:歐洲盃上的海因克斯的拜仁VS瓜迪奧拉的巴薩

但所有的融合從來都充滿爭議。2014年世界盃主力中衛胡梅爾斯認為,“我們贏得了世界盃,所以,統治力被外界高估了。其實,我們只有2場比賽打出了令人信服的統治力,其他的比賽,不是平就是實力均等的情況下一球小勝,有很多運氣的成分。”當然,在海因克斯三冠王的背景板下,瓜帥把拜仁帶成了四不像。爭議的核心是,德國人需要改變自己的傳統,去迎合西班牙人的tiki-taka嗎?德國人民族性格的工程師屬性,去玩藝術家的活,合適嗎?地球人都知道,德國人的工業設計,基本上都外包給意大利人做。

我想,在勒夫心中,一定有兩個隊總在打比賽。一支是海因克斯的拜仁,另一支是瓜迪奧拉的巴薩。小組賽前2場,是後者贏了;第3場是前者贏了。下一場呢?我個人的想法,簡單化處理有鋒無鋒。 當德國隊需要壓出去攻堅,用戈麥斯。反之,無鋒。北愛就是這麼踢的,打反擊的時候,需要速度和傳控,用華盛頓;攻出去的時候,打拉菲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