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沙俄向遠東的大規模移民活動,六十年內遷入四十餘萬人

西伯利亞 農村 移民 經濟 勒拿河 大明號 2018-11-30

俄國遠東地區西起勒拿河流域,東北與美國阿拉斯加隔白令海峽相望,東南瀕臨日本海,南接中國。這片資源豐富的廣袤之地是沙俄以野蠻暴力的方式掠奪的,後來沙俄為實現對遠東的有效統治和解決當地人口和勞動力極度匱乏的問題,採取了大規模移民的策略。

沙俄向遠東的大規模移民是在1861年改革後展開的。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廢除了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封建統治權力,使數千萬農民從農奴制的枷鎖下解放出來,成為了自由的人。但沙俄為維護地主利益,不僅要求農民以贖買方式獲得供自己耕種的份地,還要將他們限制在村社之中。雖然仍遺留著農奴制殘餘,但1861年改革畢竟帶來了數量龐大的自由勞動力。後來隨著人口增長,沙俄西部的土地資源日益緊張,農民和土地所有者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於是,開發新的土地,向新土地遷移就成了貧窮潦倒的農民擺脫困境的一個非常不錯的選項。

圖說沙俄向遠東的大規模移民活動,六十年內遷入四十餘萬人

而沙俄為強化人們對未知地域的嚮往,亦開始制定誘人的移民法規。其中1861年的《阿穆爾州和濱海州移民法令》規定凡是自願定居到阿穆爾州和濱海州的居民,每戶均可分到不少於100俄畝土地(約等於109公頃),且免除二十年內的各項賦稅。而自費遷移來的居民,除免徵兵役十次外,還可終身免除人頭稅。後來沙俄逐步加大了對移民者的組織和資助力度,1882年的《關於向南烏蘇裡邊區官費移民法令》就規定居民在遷移途中所產生的一切開銷,如口糧、工具等,以及到達遷入地後的安家費均有國家承擔。而隨著橫貫歐亞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和竣工,俄國東部邊疆地區的移民開發步入了首個大發展時期。

從1891年5月沙俄皇儲親臨東端起點海參崴主持奠基儀式開始,到1904年全線貫通,全長九千多公里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在經歷了十三個嚴寒酷暑和耗資十數億盧布後,終於成為了俄國歐洲部分和遠東之間相互聯繫的橋樑和大動脈。從此,搭乘鐵路成為了俄國居民向烏拉爾山脈以東遷徙的最便捷、最經濟的交通方式。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包括遠東在內的整個西伯利亞地區的年均移民人數,已經從鐵路修建以前的兩萬多人激增到了八九萬人之間。隨後,沙皇俄國首相斯托雷平啟動的土地改革又促成了俄國遠東地區的第二次移民浪潮。

圖說沙俄向遠東的大規模移民活動,六十年內遷入四十餘萬人

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開始於1906年,其規定所有農民均有權退出村社,農民使用的份地轉歸自己所有,並可自由出賣。這些政策的實施促進了農村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農民的分化,因為多數退出村社的貧苦農民由於缺乏農具和資金,不得不把土地賣給有實力的富農。這樣,失去土地的民眾,或搬遷,或出賣勞力,而此時斯托雷平又適時推出向東部移民的優惠政策,從前期的移民規劃到後期的移民安置均由國家主導和扶持。正是因為有了國家政策的吸引和鼓勵,從村社中分離出來的大批貧苦的無地農民紛紛流向了東部邊疆地區。據統計,從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的六十年時間內,遷移到俄國遠東地區的人口已超過四十萬人,其中半數以上是在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期間遷入的。

俄國向東部的移民,在助力遠東地區農業、林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同時,亦緩解了俄國西部日益緊張的土地危機和改變了遠東邊疆區的民族結構。包括俄羅斯人在內的斯拉夫民族逐漸成為俄國遠東的主體民族,他們在遠東總人口中所佔比例在1881年的時候已達到57.9%,而到斯托雷平改革末期的1916年更是達到82.3%的高度。其中在比較適宜居住的阿穆爾省,俄羅斯人的數量就從1897年的10萬多人上升到了1911年的24萬餘人。可以說,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的人口遷移活動使俄羅斯人在阿穆爾省、濱海省等地逐漸佔據了絕對優勢地位,而正是有了俄羅斯人的支撐,俄國實現了對廣袤的遠東地區的有效佔領。

圖說沙俄向遠東的大規模移民活動,六十年內遷入四十餘萬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