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破腦袋寫不出小說?4個步驟,讓新手避免踏入創作雷區。

撓破腦袋寫不出小說?4個步驟,讓新手避免踏入創作雷區。

杜甫——張籍的偶像

據馮贄《雲仙散錄》中記載,晚唐詩人張籍是大詩人杜甫的鐵桿粉絲,十分仰慕杜甫的才氣豪情,經常把杜甫的詩一首一首地燒掉,然後在紙灰上加點蜂蜜,每天早上準時吃上三匙。很多人就納悶了這是什麼偏方靈符呀,專治什麼呀。

直到有一天,張籍的好友拜訪他,一進門就看到張籍在拌灰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這是幹什麼呀?每天把杜甫的詩抄了燒掉,燒了還有加點蜂蜜吃掉。”張籍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說:“吃了杜甫的詩,我便能寫出和杜甫一樣好的詩了。”這話逗得好友哈哈大笑。

看完這則有趣的軼事,自己也莞爾一笑,然而過後一陣低沉,我們既沒有杜甫的文學天賦,也沒有張籍“仗劍走天涯”南下北漂累積經歷的膽魄。

現實更多的是想好好寫一本小說,想用熱愛的文字敘述內心生活而已,但一下筆就詞窮了。總覺得自己缺乏素材,沒有現成的創造藍本,生活經歷也很有限,沒有當過酒保、出租車司機、空軍.....自己只不過曾是一個生活,現在是一個母親或父親,做著養家餬口平平淡淡的工作。要是全憑想象力去杜撰從未涉足的領域,必然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呀。

當然除了上述說到的一些客觀條件外寫作最主要的還是你有沒有創作的衝動,並且可以轉化為持續不斷的實踐。

小推車獎獲得者艾麗斯·馬蒂森在她的《寫作課》修正了人們對作家特別是新手的偏見,他們常常會犯“每一個作家都是名人”“出版/投稿不成功是因為他們對你有意見”“認為自己作品沒有出版是因為一文不值”“嫉妒心理希望出本或大賣的作品有缺陷”類似這些誤解。其實寫作並不是羅曼蒂克,也不是喜劇,而是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有的人全職,有的人兼職,有的作品一直被拒,有的作品雖然過了但是第二個作品也會面臨被拒的風險。

所以艾麗斯希望每一個創作者要修改思維的泡泡,找到更精準和舒適的方式描述自己:我們是誰,努力方向是什麼,想要什麼。如果初衷純粹點,也許我們能走得遠一點,更遠一點。

《寫作課》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寫作創作指南、規則和方法論,而是意在挑出已有實戰經驗的新手或是半熟手在創作過程的誤區,結合艾麗斯的創作經歷、學生教學過程的突出事例以及解讀36部經典作品,以此提升他們敏感度和審美度。

撓破腦袋寫不出小說?4個步驟,讓新手避免踏入創作雷區。

01.新手誤區一:側重心理活動描寫,忽略客觀世界

很多新手包括艾麗斯·馬蒂森在塑造小說人物的時候都只會思考和感受,小說以人物為活動主線,卻甚少人物在客觀世界的行為,這樣形成本末倒置,難以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難以牽引讀者情緒的起伏。

比如,有的新手會認為,塑造的這個人物只是眾多人物的小龍套,他的行為不能引起主人公的興趣,但往往小人物也能帶動情節的發展,在《那年花開月正圓》裡,吳聘的死因疑點重重,牽引進了女一、女二、甑糕翁、以及杜明禮一杆人,追查真相的時刻才能有引人入勝撥動人心的情景。

這也就符合艾麗斯說的,敘述的要義就是不進描寫內在的狀態,還要將它具體化,即在客觀世界為內心狀態下對應的事物。在書本也舉例,一位女性嫉妒朋友使白富美,在現實生活中她也只能動動小心思,並不能做什麼;然而在小說刻畫裡,她可以將嫉妒的情緒轉為實際行動,把一件垂涎已久價值連城的古董手鐲借來戴戴,再假裝不經意間滑,撥開散落的頭髮,一鬆手,手鐲就落地摔碎了。如此一來既撩撥了讀者,也能引起蝴蝶效應。

所以說人物情緒包括孤獨、焦慮、高興、偏見等變化都需要落實到具體事物上,新手可以翻翻自己的作品是否也常常沉迷於內心世界。

撓破腦袋寫不出小說?4個步驟,讓新手避免踏入創作雷區。

02.新手誤區二:過於依託現實原型,缺少敢想敢寫的思維

我們都知道藝術源於生活,把生活當做小說創作的唯一素材來源是無可非厚的,但是如果過於依託現實原型,作品往往很容易闖進死衚衕,簡單來說就是故事並不新穎,情節也顯得平淡,細節也經不起琢磨。

就像你寫一本小說,故事人物來源於周邊親人朋友,僅僅只是幫人物換了個名字,這樣的創作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發揮想象力為人物設置一些細節,讓你從現實中的人物原型裡抽離出來,看起來不再像你的某個親屬。我們可以拿《父母愛情》裡的江亞菲來說,現實中的原型是據說是編劇劉靜,只所以拿捏好江亞菲的性格很大部分是她本人也曾經在部隊大院生活過,但並沒有侷限熟悉的人事物上,所以只有33頁的小說,能改編成一部豆瓣高分電視劇。

基於現實原型,又能跳出侷限性,就能為故事添光增彩。

另外,若是過於依賴原型,故事主題未免十分明顯,此時你看山就是山,看雲也是雲,都不用猜透過現象看到的是什麼本質問題了。寫到“爸爸出現”讀者馬上想到“他就是專門出來傷害我的”。當然在初期創作之初,這個誤區是大多數新手必經之路。

發揮想象力進行虛構,憑空想象出在現實生活中並未發生的故事,循序漸進鍛鍊小說些寫作能力。

撓破腦袋寫不出小說?4個步驟,讓新手避免踏入創作雷區。

03.新手誤區三:過分憐香惜玉,缺少“虐待才智”

新手的作品有時會應為缺少具體實踐而顯得單薄無趣,他們潛意識並不想著力製造衝突,甚至認為製造衝突是沒有必要的。另外有些新手會認為若是虛構出來的壞事在現實中應驗了怎麼辦,比如說若是小說的姐姐原型現實中的好友,你需要把她寫的得了遭遇傷痛、背叛、遺棄或是欺騙,更或是一個傷天害理的人,但你不希望你的好友這樣,你的周邊朋友不希望看到你寫成她這樣。

但如果這是寫作需要,硬著頭皮也得這麼做,你要理性思考虛構的苦難並不太可能變成現實的。

此外,我們也要狠下心來,不要看到美女就憐香惜玉,她們只是虛構的,一個好的小說,人物不斷犯險、飽經滄桑,故事才好看。現實與虛構界限還需要把握,當一個虛構的虐待狂,才能體現人物的開心和悲傷,並不是你說開心,就能支撐起一個完整的故事;同理悲傷,低調而被動的悲傷,對事件也沒有輔助作用。

想象一下,一罐蜂蜜掉落地上,同時一個嬰兒在爬過來,你若是剎住車,抱起嬰兒接下就沒有什麼事故事完結。若是嬰兒最終劃破手了,父母認為保姆不負責辭退、兩人潛藏的婚姻問題浮出水面;保姆沒有抱起孩子,是因為男友電話來了,跑出陽臺接電話,而電話內容是男友遊說自己一起去運毒。這樣一想,原來故事還可以有這麼多層次,這樣精彩。

一旦問題出現,作家應該印製為人物解決問題的衝動,甚至要反過來想如何使之更加嚴重。

撓破腦袋寫不出小說?4個步驟,讓新手避免踏入創作雷區。

04.“採石場”筆記,讓你思緒源源不斷

“你需要列故事大綱嗎?”這是新手作家基本遇到的問題。對於此問題,作者艾麗斯的答案是否定的。小說大綱邏輯嚴謹並且步驟精密,會令那些擅長想象虛構的作家無從所屬適,對於調動直覺和理性思維是有阻礙的。

但是新手初期如果不寫大綱的話,往往多走彎路,扯都扯不回來;那如何解決這種矛盾,故事既要有邏輯性又能使人物飽滿立體呢?艾麗斯提出一種筆記法——“採石場”筆記法。

所謂“採石場”筆記是指喬治·艾略特在構思《米德爾馬歇》的筆記大全,筆記內容包括簡短概要的故事情、動作和場景、故事人物的生平履歷、人物領域特性所需要的常識與專業的知識以及作者現實生活中的旅行、訪客、寫作感想、所讀其他作品的名稱和感悟。

比如在《米德爾馬歇》的構思筆記裡,有作者喬治心情隨記,面對低落情緒記錄後,他還會時不時寫點鼓勵自己的話,以激勵自己堅持創作;或者是記錄自己反其道的新手法,並且效果還不錯;筆記記下的是作者本人的情緒起伏,然而按在小說裡就變成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

另外,就算在做“採石場”筆記,也需要在動筆之前調查研究和擴展閱讀,這能在不屬於你的專業領域顯得大膽卻是符合現實情況的,不至於誤導他人;也能幫你在寫有專業特長的人物時,能對該領域瞭解深入全面,就越能輕鬆地構思出人物的喜怒哀樂。

簡單來說,既然無法判斷哪些素材值得保留,也不知道該如何呈現所選取的素材,那就先努力構思,想到什麼就記下什麼,再思考權衡,最後做出取捨。

因此,艾麗斯建議,“採石場”筆記絕對是可以借鑑的方法,一個處於變化,極具靈活的故事大綱,讓你在裡面源源不斷找到可用之才。

撓破腦袋寫不出小說?4個步驟,讓新手避免踏入創作雷區。

最後借用《寫作課》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

通過學習是不是真的能獲得寫作能力?對此大家往往心懷質疑。他們認為那些有寫作衝動、並通過自行修悟就能獲得寫作技能的人才是真正的作家。

但在我認識的作家中,幾乎所有人都在學習中多多少少獲得了一些寫作要以,不管是上寫作課、參與寫作小組,還是看書評、看指導書。這樣的學習即便無法面面俱到地幫助你完成接下來的每一步,但最起碼讓你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如何開始

要相信,你所努力的並不會被辜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