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來三伏臨近 青島火箭彈增雨作業緩解旱情

半島記者 潘立超

市氣象臺7日6時發佈降水情況報告(單位:毫米):7月6日10時至7日06時,青島市出現陣雨或雷陣雨天氣,全市累計平均降水量10.1,其中市區12.7嶗山4.5城陽12.4黃島7.9膠州4.7即墨6.9萊西20.6平度12.0.共計出現雨量50-100毫米的3個站,25-50毫米的6個站.萊西市大青山最大63.3.今年以來全市平均降水量146.1,較常年同期偏少80.0,較去年同期偏少133.4.市人影辦組織平度、萊西、膠州、即墨、城陽開展了增雨作業,發射火箭彈44枚,炮彈122發.預計今天白天,青島市大部仍有陣雨或雷陣雨天氣。

小暑到來三伏臨近 青島火箭彈增雨作業緩解旱情

據青島市氣象臺預報科科長畢瑋介紹,由於前期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全市大部地區農田表墒較差,部分地區出現旱情,其中平度受旱較重。這幾場雨過後,緩解了全市的農田乾旱,有點久旱逢甘霖的意味。本週沿海地區的氣溫總體不算太高,市區最高氣溫大多在28℃以下,悶熱的感覺主要與溼度有關。統計來看,進入7月份,市區的平均相對溼度超過了80%,也就是說,最近這段時間相對溼度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全天都比較潮溼,所以才會覺得有些悶熱。

按照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達到22℃以上入夏的標準,今年平度在6月14日最早入夏,較常年提早了5天。其他大部分區市,在6月16日到6月底陸續入夏。市區最晚,是6月30日入夏的。整體來看,今年各區市的入夏進程接近常年或略偏早。

未來一週,島城以多雲天氣為主,有輕霧,8日、10日前後部分地區有小陣雨或小雷陣雨。南風為主短時北風,風力以3-4級為主,雷雨地區雷雨時陣風8-9級。氣溫前低後高,小幅上升,最低氣溫全市19~23℃,最高氣溫市區及沿海地區26~28℃,內陸地區27~35℃。

7月7日,我們迎來了“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說明天氣開始變得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小暑的意思。一般來講,小暑時節,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青島)進入到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並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另外,小暑時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頻率開始增多。

“小暑”節氣期間(7月7日前後~7月23日前後),各區市的平均氣溫在24~26℃,其中,最高氣溫會超過30℃,最低氣溫在16~20℃。下雨天數一般在6~7天,也就是有接近一半的天數下雨,平均降水量80~100毫米。不過,降雨的年際分佈很不均勻,最多的年份接近300毫米,最少的時候不足10毫米。就今年來看,目前江淮梅雨季還沒結束(比常年偏晚),所以青島市的主汛期也相應的偏晚。另外,“小暑”期間,平均相對溼度在70~90%,比較潮溼,沿海地區會時常受到霧氣影響,內陸地區較少出現。

下週我們就要入伏了,“熱在三伏”的情況馬上就要出現了。天文專家表示,“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2日,“三伏天”長達40天。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由於夏至與第一個庚日之間的天數幾乎每年都不一樣,所以與“三庚”的天數也不是固定的。我國傳統曆法規定,“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則不固定。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具體到今年的“三伏天”來說,7月12日至7月21日為“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8月11日至8月20日為“末伏”,共計40天。

目前島城8個浴場都開放了,未來下海游泳的人會越來越多。雖然近期氣溫升高,但是目前海水溫度仍然有點低,在20度左右。一般來說,適合游泳的海水溫度最好在24℃以上,25℃~27℃左右較為合適。現在海水偏涼,大家更需要做好下海前的熱身活動,每次下海游泳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以內。隨著學生放假,孩子們去海水浴場,要有大人陪伴。更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去正規浴場,不要去野浴場,也不要去水庫等地方,確保安全是第一位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