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加強病蟲害監測 抓好小麥“一噴三防”

小麥 農藥 蚜蟲 技術 植物 紅蜘蛛 山西 農產品 山西農科110 2019-05-29
「原創」加強病蟲害監測 抓好小麥“一噴三防”

小麥從拔節、孕穗進入揚花灌漿期,是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近年,山西省春季氣溫偏低,導致前期小麥發育遲緩,隨著氣溫逐步回升,小麥生育進程明顯加快,勢必造成小麥灌漿期縮短,而且小麥生長後期氣溫偏高,降雨偏少,生育期提前可能造成穗粒數減少,乾熱風機率增加,同時這個時期也是白粉病、小麥鏽病、紅蜘蛛、麥蚜、乾熱風等病蟲害危害盛期。因此做好小麥後期“一噴三防”工作,對增加粒重,確保夏糧豐產豐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山西省今年冬小麥生長特點,農科110專家、山西省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溫輝芹,就如何做好當前小麥“一噴三防”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給農民朋友做了詳細的講解。

記者:在小麥生長後期做好“一噴三防”有何重要意義?

溫輝芹:(以下簡稱溫):小麥“一噴三防”技術是小麥生長後期防病、防蟲、防乾熱風的關鍵技術,是經實踐證明的小麥後期管理的一項最直接、最有效的關鍵增產措施。“一噴三防”,即將殺蟲劑、殺菌劑、磷酸二氫鉀或其它預防乾熱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微肥等混配,一次噴施可起到葉面施肥、防病、防乾熱風、治蟲,也就是“一噴綜防”的目的,“一噴三防”可有效促進光合產物向籽粒的轉移、提高後期抗旱力、防止乾熱風,增粒重效果顯著。 研究表明,灌漿期“一噴三防”1次,可使千粒重提高0.5~0.8克,噴施2~3次,可提高千粒重1~2克。因此,應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和天氣變化,進行“一噴三防”2~3次,每次間隔時間7~10天。第一次於小麥抽穗至開花初期進行。“一噴三防”最好在晴天下午4點以後進行,噴後24小時內如遇到降雨應補噴一次。

在具體實施上,要立足早防早治,在小麥揚花後根據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進行防治。

記者:“一噴三防”技術包含哪些措施?藥劑如何配製?

溫:推薦選用以下綜防措施:用殺菌劑(三唑酮或烯唑醇)+殺蟲劑(吡蟲啉或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肥(富萬鉀或磷酸二氫鉀);或用殺菌劑與殺蟲劑的復配製劑博士酮·樂乳油(三唑酮、氧化樂果、啶蟲脒、吡蟲啉及多種助劑多元復配而成)+微肥(富萬鉀或磷酸二氫鉀)兌水噴霧進行“一噴三防”。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有效配方:

針對白粉病、鏽病、蚜蟲進行的“一噴三防”:每畝可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80~100克、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15克、磷酸二氫鉀100~150克,兌水30~50千克,葉面噴施。

防治白粉病和鏽病的藥劑還可選用20%三唑酮乳油每畝30毫升或12.5%禾果利可溼性粉劑每畝20克等;防治蚜蟲的藥劑還可選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每畝50毫升,或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10~15克等。

針對吸漿蟲進行的“一噴三防”:每畝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畝20~3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每畝40 毫升等,兌水30~40千克噴霧。

針對麥蜘蛛進行的“一噴三防”:每畝用1.8%阿維菌素3000倍液噴霧,或每畝用20%甲氰菊酯乳油30 毫升兌水30千克噴霧。

針對粘蟲進行的“一噴三防”:每畝用滅幼脲1號有效成分1~2克,或滅幼脲3號有效成分3~5克兌水30千克噴霧防治。

葉面肥還可選用15%~20%的草木灰浸出溶液或1%~2%尿素+0.2%磷酸二氫鉀溶液,或市售葉面肥,如植物“活力久久”等。

記者:“一噴三防”技術在生產中要注意哪些事項?

溫:一噴三防技術在實施過程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噴三防”一般在花後10天左右進行第一次,間隔5~7天再噴一次,連續噴施2~3次。

2、在購藥時一定要到三證齊全的正規門店選購,拒絕使用所謂改進型、複方類粉鏽寧、三唑酮,以免影響防治效果,畝用15%三唑酮不得少於80克,用水量不得少於25千克。

3、配製可溼性粉劑農藥時,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開後再倒入施藥器械內攪拌均勻,以免藥液不勻導致藥害。

4、用藥量要準確。根據畝用藥量及用水量配製藥液。配製採用標準計量器,切勿隨意加藥。

5、田間噴藥要選在早晨或下午無露水情況下進行,即在晴天下午4點以後或早晨9點前進行。嚴格農藥操作規程以免不安全事故發生。噴藥後6小時內遇雨應補噴。

6、大風、高溫天氣禁止噴藥,作業時應戴上口罩、眼鏡,防止農藥中毒。

記者:當前正值病蟲害發生盛期,應該如何加強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控呢?

溫:首先要加強病蟲害監測與防治,旱災之年往往是病蟲高發、重發之年,小麥受旱災影響,抵禦病蟲災害的能力降低,會大幅降低產量。拔節後,各地應加強監測,達到防治指標,立即防治。目前,要抓緊對紅蜘蛛、根腐病、灰飛蝨發生偏重的田塊進行噴藥防治,培育健壯植株,達到提高分櫱成穗率,爭取穗大粒多的目的。吸漿蟲進入監測預防關鍵期,常發區應注意監測防治,做到早備藥具,早發現,早預防,降低損失。

記者:您上面提到幾種小麥病蟲害的防控應該提前監測,做到早備藥,早預防,那麼防治這幾種常見病蟲害的具體用藥措施是什麼?

溫:好的。下面對小麥吸漿蟲、紅蜘蛛、蚜蟲、小麥白粉病和鏽病的發生和防治措施進行介紹。

小麥吸漿蟲:小麥孕穗抽穗期,是小麥吸漿蟲化蛹出土的關鍵時期,降雨或灌水可能造成吸漿蟲常發區為害,要加強監測。防治堅持“主攻蛹期,成蟲期掃殘”的策略,當吸漿蟲蛹期每樣方(10釐米×10釐米×20釐米)5頭時,應採取撒毒土防治。一般畝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乙硫磷乳油200~25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100~125毫升,加水適量製成毒土,或3%甲基乙硫磷顆粒劑2~2.5千克拌細土20~25千克,均勻撒施於麥壟間,然後及時中耕澆水。同時成蟲期(小麥抽穗、開花期)畝用50%辛硫磷乳油,或菊酯類殺蟲劑1000~1500倍液,對水40~50千克於傍晚噴霧防治。

小麥紅蜘蛛:降雨少、氣溫高,有利於小麥紅蜘蛛發生。當單行市尺(33釐米)有蟲200頭或每株有蟲6頭,大部分葉片密佈白斑時,達到防治指標,應在上午10點後到中午前,或下午3點後無風天氣進行防治。發生初期,畝用20%噠蟎靈乳油20~40毫升,或40%三唑磷乳油21.3~40毫升,或1.8%阿維菌素乳油10~20毫升,對水40~50千克均勻噴霧。嚴重發生時,畝用20%三氯殺蟎醇乳油20~30毫升,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毫升,或20%噠蟎靈可溼性粉劑10~20克,或1.8%阿維菌素乳油10~20毫升等,對水40千克均勻噴霧。

小麥蚜蟲:小麥蚜蟲是我省小麥後期主要害蟲,也是防治重點,當每百株麥蚜量達500頭時,應立即防治,一般畝用25%喹硫磷乳油32~48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6毫升,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20毫升,對水40~50千克均勻噴霧。

小麥白粉病:一旦遇到降雨,或高溫高溼天氣,將有利於白粉病發生。因此,零星發生時,畝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50~100克+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60克,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30克,或33%紋黴淨(三唑酮+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克,對水30千克均勻噴霧,兼治小麥鏽病等主要病害。嚴重發生時,畝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80~120克,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40~60克,或6%戊唑醇微乳劑200毫升等,對水40千克噴霧。

小麥鏽病:堅持“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原則,通過帶藥巡查,發現中心病株,立即噴藥防治。一般畝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30~40克,或25%戊唑醇水乳劑25~33毫升,或15%粉鏽靈可溼性粉劑80克,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5~30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克,對水40~50千克均勻噴霧,間隔8~10天連噴3次。

記者:山西省小麥生育後期常會遇到乾熱風或雨後青枯造成危害,那麼針對乾熱風有哪些好的預防措施呢?

溫:晉西南麥區是小麥乾熱風危害最嚴重地區之一。每年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均有不同程度發生。乾熱風或高溫逼熟,造成小麥葉片早衰枯死、莖杆青枯、穎殼灰白無光、麥芒乾枯、光合能力下降,粒重降低而減產。因此,小麥灌漿期應密切關注氣象預報,巧灌麥黃水(最好選擇無風夜間澆水),改善田間小氣候,減輕乾熱風危害;也可在乾熱風來臨前用醋酸或化學調控劑葉面噴施,或結合病蟲害防治開展“一噴三防”提高小麥抗旱、抗熱能力,預防乾熱風,提高粒重。

農科110專家、山西省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溫輝芹(免費諮詢熱線96110)

查看更多原創內容請關注農科110微信公眾平臺ID:sxnk9611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