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

來源:浙江之聲

"

來源:浙江之聲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生了,生了,是個男孩!”8月10日晚11時30分,溫州市中心醫院分娩室門口,來自永嘉縣雲嶺鄉的潘丹來向雲嶺鄉抗臺指揮中心打去了報喜電話。“如果沒有你們長達8小時的生命接力,我妻子和兒子都會沒命。”

時間回到8月10日凌晨4點半,距離“利奇馬”登陸剛過去3小時,窗外正狂風裹挾著驟雨。一個電話讓永嘉縣雲嶺鄉黨委書記朱琳哲的心揪了起來,家住雲嶺鄉竹房村的孕婦龔萌萌羊水破了,生命體徵危險,需立即送往大醫院搶救。

“時間刻不容緩,要立刻進村救人!”朱琳哲當即決定。凌晨5點,由南陳村駐村下派書記潘林福帶領臨時救援小組集結迅速趕赴現場。

山洪、路阻、風雨交加,一路車程不通,只能步行進村。

“出村也得步行,孕婦怎麼辦?”這讓潘林福犯了難。

“昨天巖坦鎮的幹部自制擔架轉移了一名老人,我們也做一個!”人群中,一名幹部建議。

說幹就幹!一聲招呼後,20多名鄉、村幹部和村民用毛竹、尼龍繩趕製擔架,開啟轉移線路。

"

來源:浙江之聲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生了,生了,是個男孩!”8月10日晚11時30分,溫州市中心醫院分娩室門口,來自永嘉縣雲嶺鄉的潘丹來向雲嶺鄉抗臺指揮中心打去了報喜電話。“如果沒有你們長達8小時的生命接力,我妻子和兒子都會沒命。”

時間回到8月10日凌晨4點半,距離“利奇馬”登陸剛過去3小時,窗外正狂風裹挾著驟雨。一個電話讓永嘉縣雲嶺鄉黨委書記朱琳哲的心揪了起來,家住雲嶺鄉竹房村的孕婦龔萌萌羊水破了,生命體徵危險,需立即送往大醫院搶救。

“時間刻不容緩,要立刻進村救人!”朱琳哲當即決定。凌晨5點,由南陳村駐村下派書記潘林福帶領臨時救援小組集結迅速趕赴現場。

山洪、路阻、風雨交加,一路車程不通,只能步行進村。

“出村也得步行,孕婦怎麼辦?”這讓潘林福犯了難。

“昨天巖坦鎮的幹部自制擔架轉移了一名老人,我們也做一個!”人群中,一名幹部建議。

說幹就幹!一聲招呼後,20多名鄉、村幹部和村民用毛竹、尼龍繩趕製擔架,開啟轉移線路。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樹木攔腰折斷,道路塌方,救援人員踩著淤泥冒雨扛著擔架輪流接力。兩個小時的艱難路程中,遭遇了10多處的塌方,為了讓孕婦少些顛簸,一些救援人員跑到前頭用柴刀逢山開路。

9點20分,救援隊伍抵達鶴盛梅坡村口,正好遇上進山救援的武警消防人員,在10餘名武警消防人員和救災幹部接力下,他們啟用挖掘機打通道路,安全通過水毀橋樑,11點20分,救援人員一路顛簸抵達鶴盛巖舟村。此時,急救120人員已趕至待命。

“前方道路阻塞,往楓林鎮方向的高速不能通行。”一名救援幹部說,當時積水過腰,原計劃護送上塘鎮婦幼保健所的預案臨時改變,火速往溫州市中心醫院轉移。

"

來源:浙江之聲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生了,生了,是個男孩!”8月10日晚11時30分,溫州市中心醫院分娩室門口,來自永嘉縣雲嶺鄉的潘丹來向雲嶺鄉抗臺指揮中心打去了報喜電話。“如果沒有你們長達8小時的生命接力,我妻子和兒子都會沒命。”

時間回到8月10日凌晨4點半,距離“利奇馬”登陸剛過去3小時,窗外正狂風裹挾著驟雨。一個電話讓永嘉縣雲嶺鄉黨委書記朱琳哲的心揪了起來,家住雲嶺鄉竹房村的孕婦龔萌萌羊水破了,生命體徵危險,需立即送往大醫院搶救。

“時間刻不容緩,要立刻進村救人!”朱琳哲當即決定。凌晨5點,由南陳村駐村下派書記潘林福帶領臨時救援小組集結迅速趕赴現場。

山洪、路阻、風雨交加,一路車程不通,只能步行進村。

“出村也得步行,孕婦怎麼辦?”這讓潘林福犯了難。

“昨天巖坦鎮的幹部自制擔架轉移了一名老人,我們也做一個!”人群中,一名幹部建議。

說幹就幹!一聲招呼後,20多名鄉、村幹部和村民用毛竹、尼龍繩趕製擔架,開啟轉移線路。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樹木攔腰折斷,道路塌方,救援人員踩著淤泥冒雨扛著擔架輪流接力。兩個小時的艱難路程中,遭遇了10多處的塌方,為了讓孕婦少些顛簸,一些救援人員跑到前頭用柴刀逢山開路。

9點20分,救援隊伍抵達鶴盛梅坡村口,正好遇上進山救援的武警消防人員,在10餘名武警消防人員和救災幹部接力下,他們啟用挖掘機打通道路,安全通過水毀橋樑,11點20分,救援人員一路顛簸抵達鶴盛巖舟村。此時,急救120人員已趕至待命。

“前方道路阻塞,往楓林鎮方向的高速不能通行。”一名救援幹部說,當時積水過腰,原計劃護送上塘鎮婦幼保健所的預案臨時改變,火速往溫州市中心醫院轉移。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12點50分,半昏迷中的孕婦安全送抵中心醫院,至此,長達8小時的救援畫上句號,渾身溼透泥濘的救援人員長長地舒了口氣。

風裡雨裡,我們一直在一起!

"

來源:浙江之聲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生了,生了,是個男孩!”8月10日晚11時30分,溫州市中心醫院分娩室門口,來自永嘉縣雲嶺鄉的潘丹來向雲嶺鄉抗臺指揮中心打去了報喜電話。“如果沒有你們長達8小時的生命接力,我妻子和兒子都會沒命。”

時間回到8月10日凌晨4點半,距離“利奇馬”登陸剛過去3小時,窗外正狂風裹挾著驟雨。一個電話讓永嘉縣雲嶺鄉黨委書記朱琳哲的心揪了起來,家住雲嶺鄉竹房村的孕婦龔萌萌羊水破了,生命體徵危險,需立即送往大醫院搶救。

“時間刻不容緩,要立刻進村救人!”朱琳哲當即決定。凌晨5點,由南陳村駐村下派書記潘林福帶領臨時救援小組集結迅速趕赴現場。

山洪、路阻、風雨交加,一路車程不通,只能步行進村。

“出村也得步行,孕婦怎麼辦?”這讓潘林福犯了難。

“昨天巖坦鎮的幹部自制擔架轉移了一名老人,我們也做一個!”人群中,一名幹部建議。

說幹就幹!一聲招呼後,20多名鄉、村幹部和村民用毛竹、尼龍繩趕製擔架,開啟轉移線路。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樹木攔腰折斷,道路塌方,救援人員踩著淤泥冒雨扛著擔架輪流接力。兩個小時的艱難路程中,遭遇了10多處的塌方,為了讓孕婦少些顛簸,一些救援人員跑到前頭用柴刀逢山開路。

9點20分,救援隊伍抵達鶴盛梅坡村口,正好遇上進山救援的武警消防人員,在10餘名武警消防人員和救災幹部接力下,他們啟用挖掘機打通道路,安全通過水毀橋樑,11點20分,救援人員一路顛簸抵達鶴盛巖舟村。此時,急救120人員已趕至待命。

“前方道路阻塞,往楓林鎮方向的高速不能通行。”一名救援幹部說,當時積水過腰,原計劃護送上塘鎮婦幼保健所的預案臨時改變,火速往溫州市中心醫院轉移。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12點50分,半昏迷中的孕婦安全送抵中心醫院,至此,長達8小時的救援畫上句號,渾身溼透泥濘的救援人員長長地舒了口氣。

風裡雨裡,我們一直在一起!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永嘉縣巖坦鎮山早村,消防、武警、公安以及民間救援隊組成的搜救隊伍仍在繼續緊張工作。

道路中斷!通訊中斷!8月10日凌晨起,溫州市永嘉縣多地受災,一場場生死救援同步展開。

10日凌晨5時,永嘉縣巖坦鎮山早村發生山洪。災害發生後,當地軍民齊心協力搶險救災,爭分奪秒搜救失聯人員,現場共救出15人,轉移88人。截至10日22時發稿時,山早村已發現22位遇難者,仍有10人失聯。事發後,永嘉縣成立了處置領導小組,下設現場救援組、人員核查組、善後安撫組等8個專項工作小組,進駐山早村現場開展救援善後各項工作。按照確定的救援方案,永嘉以最大的努力開展救災工作,千方百計尋找失聯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傷員,已累計投入420多名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搜救人員分多組用救援工具在現場及周邊不同區域進行緊急搜救與轉移。同時對受災群眾及家屬做好安置和安撫工作,加緊修復受損基礎設施,積極組織開展自救,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快點!再快點!”8月10日一早,在永嘉縣巖坦鎮一條兩公里長的公路上,一群人冒著風雨搬大石、伐巨木……大家的心都被之前的一個電話緊緊揪著:“小長坑村66歲的村民李美葉觀察漏水情況時,從二樓樓梯滾落摔傷了,看樣子可能骨折。”

"

來源:浙江之聲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生了,生了,是個男孩!”8月10日晚11時30分,溫州市中心醫院分娩室門口,來自永嘉縣雲嶺鄉的潘丹來向雲嶺鄉抗臺指揮中心打去了報喜電話。“如果沒有你們長達8小時的生命接力,我妻子和兒子都會沒命。”

時間回到8月10日凌晨4點半,距離“利奇馬”登陸剛過去3小時,窗外正狂風裹挾著驟雨。一個電話讓永嘉縣雲嶺鄉黨委書記朱琳哲的心揪了起來,家住雲嶺鄉竹房村的孕婦龔萌萌羊水破了,生命體徵危險,需立即送往大醫院搶救。

“時間刻不容緩,要立刻進村救人!”朱琳哲當即決定。凌晨5點,由南陳村駐村下派書記潘林福帶領臨時救援小組集結迅速趕赴現場。

山洪、路阻、風雨交加,一路車程不通,只能步行進村。

“出村也得步行,孕婦怎麼辦?”這讓潘林福犯了難。

“昨天巖坦鎮的幹部自制擔架轉移了一名老人,我們也做一個!”人群中,一名幹部建議。

說幹就幹!一聲招呼後,20多名鄉、村幹部和村民用毛竹、尼龍繩趕製擔架,開啟轉移線路。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樹木攔腰折斷,道路塌方,救援人員踩著淤泥冒雨扛著擔架輪流接力。兩個小時的艱難路程中,遭遇了10多處的塌方,為了讓孕婦少些顛簸,一些救援人員跑到前頭用柴刀逢山開路。

9點20分,救援隊伍抵達鶴盛梅坡村口,正好遇上進山救援的武警消防人員,在10餘名武警消防人員和救災幹部接力下,他們啟用挖掘機打通道路,安全通過水毀橋樑,11點20分,救援人員一路顛簸抵達鶴盛巖舟村。此時,急救120人員已趕至待命。

“前方道路阻塞,往楓林鎮方向的高速不能通行。”一名救援幹部說,當時積水過腰,原計劃護送上塘鎮婦幼保健所的預案臨時改變,火速往溫州市中心醫院轉移。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12點50分,半昏迷中的孕婦安全送抵中心醫院,至此,長達8小時的救援畫上句號,渾身溼透泥濘的救援人員長長地舒了口氣。

風裡雨裡,我們一直在一起!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永嘉縣巖坦鎮山早村,消防、武警、公安以及民間救援隊組成的搜救隊伍仍在繼續緊張工作。

道路中斷!通訊中斷!8月10日凌晨起,溫州市永嘉縣多地受災,一場場生死救援同步展開。

10日凌晨5時,永嘉縣巖坦鎮山早村發生山洪。災害發生後,當地軍民齊心協力搶險救災,爭分奪秒搜救失聯人員,現場共救出15人,轉移88人。截至10日22時發稿時,山早村已發現22位遇難者,仍有10人失聯。事發後,永嘉縣成立了處置領導小組,下設現場救援組、人員核查組、善後安撫組等8個專項工作小組,進駐山早村現場開展救援善後各項工作。按照確定的救援方案,永嘉以最大的努力開展救災工作,千方百計尋找失聯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傷員,已累計投入420多名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搜救人員分多組用救援工具在現場及周邊不同區域進行緊急搜救與轉移。同時對受災群眾及家屬做好安置和安撫工作,加緊修復受損基礎設施,積極組織開展自救,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快點!再快點!”8月10日一早,在永嘉縣巖坦鎮一條兩公里長的公路上,一群人冒著風雨搬大石、伐巨木……大家的心都被之前的一個電話緊緊揪著:“小長坑村66歲的村民李美葉觀察漏水情況時,從二樓樓梯滾落摔傷了,看樣子可能骨折。”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救援人員爭分奪秒搶修通往小長坑村的道路。

駐村幹部章小梅立即喊上社區衛生院值班醫生劉宗澤以及巖坦鎮張溪下片副片長潘巖洪等人,驅車趕往小長坑村。從衛生院到小長坑村僅有兩公里,可車子剛一開出,眾人便傻眼了:這條通往小長坑村的唯一道路上,被大風颳倒的樹木橫七豎八地躺著,中間還夾雜著大量因塌方滾落的石塊,車子寸步難行。

“要不要徒步進去,抬老人出來?”章小梅的提議遭到劉宗澤否決。“骨折病人,不能隨便亂動,颱風天氣,根本沒法穩穩地抬出。”劉宗澤說。

最好的選擇,依然是開車去接老人,怎麼辦?“那我們就搶修出一條路來。”潘巖洪說。

消息傳開後,巖坦鎮宣傳委員麻希滕以及社區兼職消防隊隊員都趕來了。風雨中,10餘人20多隻手,徒手搬動一塊塊滾落路面的石塊。一雙手抱不動,就兩雙手一起抱。而對於挪不動的樹木,同行的消防隊員便用鋸子鋸斷了再挪。一點點推進,1個小時後,終於打通了前往老人家的生命通道。

"

來源:浙江之聲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生了,生了,是個男孩!”8月10日晚11時30分,溫州市中心醫院分娩室門口,來自永嘉縣雲嶺鄉的潘丹來向雲嶺鄉抗臺指揮中心打去了報喜電話。“如果沒有你們長達8小時的生命接力,我妻子和兒子都會沒命。”

時間回到8月10日凌晨4點半,距離“利奇馬”登陸剛過去3小時,窗外正狂風裹挾著驟雨。一個電話讓永嘉縣雲嶺鄉黨委書記朱琳哲的心揪了起來,家住雲嶺鄉竹房村的孕婦龔萌萌羊水破了,生命體徵危險,需立即送往大醫院搶救。

“時間刻不容緩,要立刻進村救人!”朱琳哲當即決定。凌晨5點,由南陳村駐村下派書記潘林福帶領臨時救援小組集結迅速趕赴現場。

山洪、路阻、風雨交加,一路車程不通,只能步行進村。

“出村也得步行,孕婦怎麼辦?”這讓潘林福犯了難。

“昨天巖坦鎮的幹部自制擔架轉移了一名老人,我們也做一個!”人群中,一名幹部建議。

說幹就幹!一聲招呼後,20多名鄉、村幹部和村民用毛竹、尼龍繩趕製擔架,開啟轉移線路。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樹木攔腰折斷,道路塌方,救援人員踩著淤泥冒雨扛著擔架輪流接力。兩個小時的艱難路程中,遭遇了10多處的塌方,為了讓孕婦少些顛簸,一些救援人員跑到前頭用柴刀逢山開路。

9點20分,救援隊伍抵達鶴盛梅坡村口,正好遇上進山救援的武警消防人員,在10餘名武警消防人員和救災幹部接力下,他們啟用挖掘機打通道路,安全通過水毀橋樑,11點20分,救援人員一路顛簸抵達鶴盛巖舟村。此時,急救120人員已趕至待命。

“前方道路阻塞,往楓林鎮方向的高速不能通行。”一名救援幹部說,當時積水過腰,原計劃護送上塘鎮婦幼保健所的預案臨時改變,火速往溫州市中心醫院轉移。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12點50分,半昏迷中的孕婦安全送抵中心醫院,至此,長達8小時的救援畫上句號,渾身溼透泥濘的救援人員長長地舒了口氣。

風裡雨裡,我們一直在一起!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永嘉縣巖坦鎮山早村,消防、武警、公安以及民間救援隊組成的搜救隊伍仍在繼續緊張工作。

道路中斷!通訊中斷!8月10日凌晨起,溫州市永嘉縣多地受災,一場場生死救援同步展開。

10日凌晨5時,永嘉縣巖坦鎮山早村發生山洪。災害發生後,當地軍民齊心協力搶險救災,爭分奪秒搜救失聯人員,現場共救出15人,轉移88人。截至10日22時發稿時,山早村已發現22位遇難者,仍有10人失聯。事發後,永嘉縣成立了處置領導小組,下設現場救援組、人員核查組、善後安撫組等8個專項工作小組,進駐山早村現場開展救援善後各項工作。按照確定的救援方案,永嘉以最大的努力開展救災工作,千方百計尋找失聯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傷員,已累計投入420多名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搜救人員分多組用救援工具在現場及周邊不同區域進行緊急搜救與轉移。同時對受災群眾及家屬做好安置和安撫工作,加緊修復受損基礎設施,積極組織開展自救,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快點!再快點!”8月10日一早,在永嘉縣巖坦鎮一條兩公里長的公路上,一群人冒著風雨搬大石、伐巨木……大家的心都被之前的一個電話緊緊揪著:“小長坑村66歲的村民李美葉觀察漏水情況時,從二樓樓梯滾落摔傷了,看樣子可能骨折。”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救援人員爭分奪秒搶修通往小長坑村的道路。

駐村幹部章小梅立即喊上社區衛生院值班醫生劉宗澤以及巖坦鎮張溪下片副片長潘巖洪等人,驅車趕往小長坑村。從衛生院到小長坑村僅有兩公里,可車子剛一開出,眾人便傻眼了:這條通往小長坑村的唯一道路上,被大風颳倒的樹木橫七豎八地躺著,中間還夾雜著大量因塌方滾落的石塊,車子寸步難行。

“要不要徒步進去,抬老人出來?”章小梅的提議遭到劉宗澤否決。“骨折病人,不能隨便亂動,颱風天氣,根本沒法穩穩地抬出。”劉宗澤說。

最好的選擇,依然是開車去接老人,怎麼辦?“那我們就搶修出一條路來。”潘巖洪說。

消息傳開後,巖坦鎮宣傳委員麻希滕以及社區兼職消防隊隊員都趕來了。風雨中,10餘人20多隻手,徒手搬動一塊塊滾落路面的石塊。一雙手抱不動,就兩雙手一起抱。而對於挪不動的樹木,同行的消防隊員便用鋸子鋸斷了再挪。一點點推進,1個小時後,終於打通了前往老人家的生命通道。

生了,是個男孩!8個小時生死接力成功救援待產孕婦

永嘉縣巖坦鎮山早村救災現場

8月10日凌晨,諸永高速巖坦出口附近,巖坦鎮黨政辦工作人員李海明正瞪大雙眼,緊盯著從高速下來的車輛。狂風暴雨中,高速封道了,可下高速避風雨的車輛並不知道,在漆黑的夜色中,更大的危險正等著他們。

高速口往嶼北古村方向一公里外,整條223省道被洪水攔腰截斷。“請調頭,前方道路被沖垮了。”李海明揮著警示燈,和鎮上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叫停了一輛又一輛往嶼北古村方向去的車輛。

大家在距離危險區百米外和一公里外,各設置了一道警戒線,兩側共有四道。“警戒線主要由反光錐、警示牌等組成,我們甚至還拖來了被風颳倒在地的樹枝。”巖坦鎮嶼北片副片長金忠迪說。可令金忠迪沒想到的是,肆虐的狂風多次颳走反光錐等標誌物,“比起反光錐被風颳走,我們更擔心的是有些司機麻痺大意,貿然移開樹枝等進入危險區域。”

於是,金忠迪帶領大家組隊輪流勸阻車輛,直至8月10日天亮時,金忠迪等人攔下了數十輛車輛,而另一頭的李海明等人則攔下了近百輛車輛。

而在永嘉縣巖頭鎮小港村,8月10日清晨5時許,由於狂風暴雨,村裡一片澤國,100多人受困。其中一處被稱為“十間房”的地方,就有30多人需要救援。11歲的李錦涵和家人就躲在這裡。

“十間房”是一排兩層高的磚瓦房,共12間。巖頭鎮民兵應急隊員周壽吉和隊友們受命駕駛橡皮艇進村時,水只差七八十釐米就要漫進“十間房”的二樓,隔壁已經塌了5間房子。

“快點,快點,先救救我的孩子。”李錦涵的媽媽周仙宵焦急地喊道。“你們把船固定住。”一靠近房子,周壽吉就躥上了一樓的瓦片屋頂,“先救孩子。”

這排老式房子的二樓低矮,周壽吉弓著腰把孩子一個個從窗戶裡接出來,再遞給橡皮艇上的隊員。李錦涵從窗戶裡爬出來的一刻,一把抱住了周壽吉。“別怕,別怕,有叔叔在,你和爸爸媽媽都不會有事的。”周壽吉一邊輕言安撫,一邊爭分奪秒救援。“速度再快點。”周壽吉不停地喊著。

現場也有固執的人。“我不走,我從小在江邊討生活,水性好得很。”一位老大爺堅持不願離開。周壽吉只能“威逼利誘”:“大爺,還有很多人被困,我們現在時間浪費不起。”

也有讓周壽吉感動的。“年輕人,你先救別人吧,我年紀大了,不著急。”一位老奶奶這樣勸說周壽吉。

從清晨5時多到早上7時多,在和另一艘橡皮艇的不斷接力中,來回10趟,30多人終於被安全轉移完畢。

截至8月10日,永嘉全縣已累計轉移人員41906人,656處避災場所安置災民7139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