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超一半的國家剖腹產比例過高,部分論文指出剖腹產嬰兒哮喘、過敏的發病率會相對較高'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43期,原文標題《剖腹產的後遺症》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第43期,原文標題《剖腹產的後遺症》

有超一半的國家剖腹產比例過高,部分論文指出剖腹產嬰兒哮喘、過敏的發病率會相對較高

文 袁越

近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發生了一起因醫生拒絕為不符合條件的孕婦實行剖腹產而引發的暴力事件,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巧的是,2018年10月13日出版的《柳葉刀》(Lancet)雜誌剛好刊登了一篇綜述,認為有超過一半的國家存在剖腹產比例過高的問題,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這篇綜述統計了全球169個國家的醫療數據,發現剖腹產總數從2000年的1600萬例增加到2015年的2970萬例,剖腹產比例也從2000年的12%增加到2015年的21%,兩個數字都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多米尼加共和國、巴西、埃及和土耳其的剖腹產比例全都超過了50%,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剖腹產比例則位於30%~40%區間內,同樣屬於較高的水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一個國家的剖腹產比例應該維持在10%~15%的範圍內,太低的話孕婦和嬰兒的健康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太高則說明該國的醫療資源有浪費的嫌疑,同樣不是一件好事情。

前者的原因主要是貧窮導致的醫療水平過低,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非除外)的剖腹產比例只有4%,顯然太低了。後者的原因則比較複雜,包括缺乏合格的助產士、婦產科病床太少週轉不過來、醫院為了增加收入,以及部分孕婦怕疼等等。北大醫院那起事件的原因很可能是後者,但其實剖腹產畢竟是動手術,孕婦的恢復期遠比正常生產要長,那名孕婦顯然是覺得短痛不如長痛,和大部分人的認知正相反。

說到長痛,剖腹產對於母親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大量證據顯示,剖腹產對於子宮的傷害較大,對母親的下一次妊娠有很大影響。剖腹產的次數越多,影響就越大。不過,很多決定剖腹產的母親本來就不打算再要孩子了,所以這個結果對於她們的選擇起不到什麼作用。

因此,關鍵問題就在於剖腹產對於孩子的未來有何影響。隨著剖腹產越來越普遍,這個問題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注意,部分論文指出剖腹產嬰兒的免疫系統會受影響,導致哮喘、過敏和I型糖尿病等和免疫系統有關的疾病的發病率增加。但因為剖腹產大規模普及的歷史還不夠長,數據不夠多,這類研究大都沒有給出肯定的結論。

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決定另闢蹊徑,研究一下剖腹產對於小鼠的影響。結果表明,剖腹產會導致小鼠的體重增加33%。其中雄性小鼠影響較小,體重只增加了14%,雌性剖腹產小鼠的體重竟然增加了70%之多,效果相當驚人。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研究人員採用遺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剖腹產小鼠的腸道菌群,發現和對照組有顯著差異。好幾種能夠幫助宿主減肥的有益菌群消失了,代之以能使宿主變胖的菌群。除此之外,對照組小鼠的腸道菌群在出生6周後會發生結構性的變化,變得和成年鼠一樣,但剖腹產小鼠的腸道菌群卻遲遲沒有發生這個變化,始終維持在幼年期,這一差別同樣可以導致小鼠體重增加。

研究人員將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2017年10月11日出版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科學家們指出,這個驚人的結果並不能直接應用於人類,因為人類的情況遠比小鼠複雜,比如嬰兒出生後是否母乳餵養,餵養多久,以及是否使用抗生素等等都會對嬰兒的腸道菌群產生影響。但是,這個結果加強了此前一直存在於醫學界的一個觀點,那就是剖腹產很可能導致嬰兒得不到母親的腸道菌群,這一點肯定會對嬰兒未來的生長髮育產生不利影響。

既然如此,為何不通過人為的方式“接種”母親的腸道菌群呢?2016年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論文證明這是可行的。研究人員在新生兒的身上塗抹母親的產道液體,發現這麼做確實能夠部分地恢復嬰兒的腸道菌群。論文作者建議實施剖腹產的母親們照此辦理,興許能夠減少剖腹產對孩子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