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天天有一年四季吃

小吃 青城美食達 青城美食達 2017-08-05

1、燴菜:燴菜是土豆、酸菜、豬肉和土豆粉等菜混合燉熟的。土豆是內蒙西北的主要蔬菜,很多菜餚都離不開土豆。燴菜可謂是呼市的媽媽味道。呼市、包頭和烏海等地的女孩都會做。菜館裡有賣的。說到西北女孩兒會做飯很稀奇?當年我們班西北女孩上學時主要是爸爸掌勺。等到自立門戶過日子,憑記憶做的第一道菜就是爸爸味道的燴菜。有位包頭的校友,旅居北京多年,去外地出差回京,下飛機第一件事是跟老媽確定吃燴菜才安心。別看燴菜沒賣相,沒吃相,它是最下飯的。吃慣了的,一天不吃就難受。

美食天天有一年四季吃

2、燜面:學齡時的女孩不做飯,卻異口同聲會燜面,估計女孩子太愛燜面了。當年我們學校燜面7毛錢一份,去晚了就沒了;內蒙古大學食堂則相反,去晚了只剩燜面了。學校的燜面用大鍋燜的,配菜只有圓白菜和土豆,四年裡我發現過一片肥肉,跟中彩的概率差不多。學校的燜面較硬,適合磨牙,大鍋燜面嚼起來別有滋味。豆角燜面是呼市同學家裡的福利了。

3、 炸糕:如果受邀去呼市周邊村鎮做客,女主人會磨面炸糕以示隆重。我的同學去郊區的同學家串門,回來念念不忘主人現磨面炸糕的盛情,據說是待客的最高禮遇了;而呼市同學請客,也會在宴會終點前上炸糕的。炸糕主要是豆沙餡的,外皮焦脆,個頭不大。西北風味的菜館都有油糕這道點心,可見在西北人心中重要地位。(下圖拍於烏蘭察布的岱海風景區)。

4、呼市涼糕(此圖欠奉):一層果脯一層糯米,層層鋪好了上屜蒸熟。涼糕在端午前應市,簡單的食材出挑的滋味,只能說“唯手熟爾”,不是說學會了就能做出來。西北同學在端午前後帶到學校分享,至今難忘。

(二)呼和浩特的特色美食:在別地兒吃不到的滋味,在餐館能吃到。此味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5、 燒賣:也作稍麥。許多老饕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到呼市必吃燒賣,牛羊肉餡兒,用“香且解饞”來形容。當然,像紅樓夢的晴雯一樣吃包子只講究豆腐皮素的,就不用理會了。當年週末和老鄉串校遊玩,誤了食堂的飯點,到校附近的小館點二兩煎燒賣,學生時肚子油水薄,燒賣肉多皮薄,汁濃味美,二兩燒賣下肚,既實惠又滿足。

呼市燒賣與別地不同:所謂1斤燒賣是一斤羊肉包出的燒賣,也有說是一斤麵粉包出的燒賣,有80個,據說有四斤多重。那時1斤燒賣不到二十塊錢,現在不是這價了。。呼市有很多知名的稍麥館,也有老字號,我們上學時不懂擇店,學校旁邊的小店做得也不錯。

煎燒賣(下圖來自網上)

6、莜麵:到了呼市一定不能錯過莜麵,呼市周邊有莜麵產區,比如武川。世世代代調理出來的莜麵味道在外地絕對吃不到,莜麵特有的香味被調出來了,有彈性不失柔嫩的口感,絕對Number one,西北的同學教我做莜麵的竅門,我試了多次做不出,非一日之功也。貼心提示:看到土豆泥拌莜麵必點哦。

貼心提示:若有莜麵拌土豆泥必點哦

下圖是北京某貝拍的:說實話莜麵跟番茄滷不搭,要換成呼市的酸菜滷才鮮。

7、焙子:呼市每天最早應市的一種麵餅,街頭巷尾常見,給市民安全感的靈魂食物。就像新疆的饢一樣。呼市的時差比東部晚兩個小時,餐館營業時間不會太早。如果趕早,買個焙子吃方便快捷。

美食自有它的靈氣,就像一座建築被定義為路標,一道美食成為城市符號不是偶然的。比如說當年被調離武漢時,我突然意識到以後吃不到熱乾麵了,而不是每天早晨我必吃的豆皮,當時不愛吃熱乾麵,吃麵的次數用指頭能掰過來。果然,後來風靡大江南北的是熱乾麵,不是豆皮。焙子也是這樣的,離開呼市了,隔長不短的我會想起焙子。

8、呼市釀皮:是北京地區常說的涼皮,呼市稱之為釀皮,內蒙西北地區有叫麵筋、面精的。說起呼市釀皮,就想起呼包之爭,包頭同學說呼市的釀皮趕不上包頭的,巴盟的同學說巴盟的釀皮才是天下第一。我離開呼市,很少能吃到那麼香的釀皮了,可能跟呼市的水土有關。呼市的釀皮,感受到麥筋悠悠的香氣在口中盤桓,伸展性好又柔韌,黃瓜絲和豆芽,一勺辣油,一撮酸包菜,吃了這份想下次,。

(三)呼和浩特的西北美食:在內蒙西北一帶較常見,味道都不差 。

9、 豐鎮月餅:豐鎮月餅是繼雲南鮮花餅之後的月餅之秀,俗稱混糖月餅。像家常甜餅一樣,酥軟香甜,越嚼越香。過去,當白糖老月餅只為應節轉手送來送去時,西部人在中秋帶上胡麻油、上等的麵粉、糖找月餅鋪打月餅,數量可觀。這種混糖月餅特耐存,很受家庭歡迎。中秋節有同學回家,給宿舍帶回很多混糖月餅,跟涼糕的氣場有一比。混糖月餅聲名在外的是豐鎮月餅,越來越為大眾所知了,有一次山西同事給我們帶來的家鄉特產居然是豐鎮月餅,調侃說佔了山西月餅市場。

10、麻葉:女孩子逛街喜歡的甜食,有點像北京的糖耳朵。我週末逛街會買一個甜一下。

11、餅:呼市是胡麻油產區,有各式各樣的胡麻餅,名字不同,餡料不同,味道不盡相同,各有千秋。高校的食堂通常設烤餅的窗口,幾個大鐵皮盤上,遍佈著剛出爐的烤餅,很誘人。呼市郊區人家殺豬過年,家裡也會做烙很多油酥餅儲存起來待客。前些年呼市託縣的同學家裡捎來一大包油餅,她給我一張,我捨不得謙讓。呼市地區的餅做得好,就不多用溢美之詞了,只能感嘆一方水土一方餅。

12、餄餎面:有蕎麵的和白麵的,呼市常見的。

13、卓資山燻雞:草原列車從東北開到西北,燻雞品牌發生了變化,東北有名的是溝幫子燻雞,西北賺盡口碑的是卓資山燻雞了。當年三伯送我入學,路過卓資山,火車外面都是賣燻雞的,那時火車車窗能打開,三伯買了一個,稱讚卓資山的燻雞有滋味,就是入味的意思。呼市有知名的卓資山燻雞店,據說是張家後人傳下的祕方。

14、肉勾雞:舌尖上的巴彥淖爾盟特色。巴盟人思鄉味道。巴盟菜館都有這道菜,就是豬肉燉雞肉,喜歡吃肉的點這道菜嚐嚐。在呼市的巴盟菜館能吃到。

15、牛肉絲(此圖欠奉):呼市宴市常見涼菜,外省我沒見過。將牛肉拆成細絲,像線那麼細,炸過的,有麻辣口味的,宴會必點之菜,特別下飯。食者難忘。

(四)到了呼市必吃羊肉,羊肉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的,烤、煮、熱的、涼的、涮的……

16、 涮羊肉:內蒙牛羊是放牧的,如果吃過外地的羊肉,比較一下就知道差別了。內蒙的羊肉很羊肉。記得同學當年,逢大型活動結束,湊一塊吃頓涮羊肉,羊肉論斤賣,十來個人,相互問量,記下來,叫服務員報數,再來倆涼菜就齊活了。一會兒服務員就上菜了,羊肉半斤一盤,流水一樣上來下去。。。

17、羊雜碎:當年我上傳這幅羊雜碎圖片,蘇州的朋友驚乎:呼市的一碗羊雜相當於蘇州的六碗,後來去蘇州趕上藏書羊肉上市,果然如此,而且一碗蘇州羊雜湯要貴好多。喜歡羊雜的朋友來呼市不要錯過哦。滋味在這大碗裡。這是烏蘭花羊雜湯。

18、羊排、手把肉一直都在哦。。。

19、拔絲奶皮或者奶豆腐,草原頭號甜品,是我的最愛。

(四)蒙餐。

20、過去呼市常見的是奶茶館,喝奶茶的同時來點果子佐茶的。這幾年興起的蒙餐館跟旅遊發展有關,嚐嚐也不錯。早晨有奶油炸果子、羊肉餡大包子、奶茶。。。我們吃的那家做的還不錯。

(五)零食特產。

21、牛肉乾、炒米、奶豆腐這些蒙古特色食品,都是我愛的。牛肉乾較硬,牙口好的多吃點的。那種精裝的奶酪塊我很少買,跟奶糖差不多。家鄉人常吃的是那種發酵的奶豆腐,酸酸的,能補鈣,外地人接受不了那個味道。

炒米拌上嚼口(稀奶油),是兒時難以忘懷的經典香味,現在人吃不動稀奶油了。小時候炒米里加一小勺黃油,用開水一衝,趕時間時充當一頓快餐了,也是舌尖上的蒙古東北滋味兒。

(七)飲料篇:內蒙特色飲料是奶茶、沙棘汁、藍莓汁、杏仁乳(內蒙東部),高校周圍會有奶茶店,學生們經常湊一塊兒聊天聚會。

(八)雪糕篇:呼市是雪糕產地,有很多種雪糕,奶味足,盛夏的解暑佳品。

小貼士:呼市以肉食為主,特色菜幾乎都是肉食,為了營養均衡,外地人初到每天要多吃水果,多喝水,也要點一些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