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追烽火的《劍來》是個很大的世界、字裡行間的溫暖、最為動人

那年追烽火的《劍來》是個很大的世界、字裡行間的溫暖、最為動人

那年冬天,女子終究還是沒能熬過年關,沒能等到兒子貼上春聯和門神,死了。她閉眼之

鎮剛好下起了雪,她讓兒子出去看雪。女子聽著兒子跑出屋子的腳步,閉上眼睛,虔誠默唸道:“碎碎平碎碎安,碎碎平安,我家小平安,歲歲平安,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平平安安

從那一天起,陳平安就成了孤兒。只不過是從孩子變成了少年。”

能讓人反思的才是一本好書

很久之前看過雪中,還是在讀書的時候,發現自己壓根就沒看懂於是就不追了。有幸今年讓我遇到了劍來,才沒有錯過烽火這位寫書寫的如此有深意的作者。其實不同類型的書,真的沒有必要比來比去,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從小學開始看書,到現在也有十多年了,從一開始的獸王,斗羅大陸到後來的鬥破,傲世九重天,到現在的劍來。基本上除了言情其他的很多類型的書我都看過。但是唯有劍來,是我到現在為止唯一一本我自己覺得沒有看懂從第一章重新看過來的一本書。我喜歡鬥破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也喜歡傲世裡楚陽和兄弟們始終如的感情,但是我更喜歡,也更羨慕陳平安和先生走過的泥瓶巷,更愛平安與劍氣長城少女的點點滴滴。劍來裡的每一個人,烽火都會寫的栩栩如生;劍來裡的每一件事,烽火都讓我在看書的同時反省自己。劍來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生活的道理。

那年追烽火的《劍來》是個很大的世界、字裡行間的溫暖、最為動人

可以很負責的說,總管在《劍來》這本書已經做到了20年網文、30年武俠小說所從未嘗試過的事,是我所知把武俠仙俠的“肉體毀滅式勝利”,徹底上升到“哲學觀念毀滅式勝利”程度的作者。

使仙俠小說的核心從“打架”決定論,轉到

了“講道理”定勝負之上,並真正以小說文字的形式得以體現。

單從這點來說,雖然《劍來》不是總管封神之作,但(或許?有望?可能?)會達到名留青史的高度。甚至於在武俠仙俠小說中,其突破性和開創性要甚至可以說超過《英雄志》。(注意是突破性和開創性)

《劍來》的主角光環非常明顯,但不管主角多麼無敵和不死,邏輯上和觀感上都是不突兀。

究其原因,是很多讀者一開始都很難意識到,主角陳十一的挑戰,就不是武功、技能上的,而是哲學思想層面上的。

那年追烽火的《劍來》是個很大的世界、字裡行間的溫暖、最為動人

是來自文中世界最高層次的“大道之爭”,而這

個大道之爭被總管很好的具現化於文字之中,也就是孟子和荀子的“三四之爭”,齊靜春和儒道兩教的“心學立派之戰”。

尤其是後者,可以說你不去了解“心學”的簡單歷史,不去代入王陽明的人物,以及明清被打壓的經過,是看不懂《劍來》設置的劇情點和核心衝突。“心學”與理學的根本衝突,面對周程朱陸的求存,被張居正以“事功”形式的打壓,與道教思想的長期對抗,在文中都能找到對應的點。

如果單純的把這本書當作熱血武俠、升級仙俠有可讀性,也就完全忽略且辜負了總管在創作故事架構時,想法中的真正的恢弘大氣。

回過頭來,用“心學”的核心觀點

齊靜春所說“不要對世界失望”,便是致良知在行動上的基本點。

那年追烽火的《劍來》是個很大的世界、字裡行間的溫暖、最為動人

再看陳十一,為人處世都是完美的“心學”實踐雛形,不是膚淺解讀的“赤子之心”,而是心學四句教裡的“無善無噁心”之體,並擁有“知善知惡”的良知,其成長經歷思考的過程更是無時不再體現“知行合一”,所面臨的“最凶險的時刻”,包括藕花福地老道人的考驗,都是其他學說教派對其認知層面上,對“知行合一”的懷疑和駁斥。

所以本書所有伏筆中的對抗都是,從思想上使陳十一偏離“心學”觀點,來表現出仙俠世界裡真正的“大道之爭”應該是什麼樣子。

如此解讀就可以明白,作者行為邏輯裡,為什麼齊靜春面臨的是“必死之局”,為什麼作為李斯和張居正形象帶入的崔巉在氣度和格局上遠不如齊靜春,為什麼陳十一不作荀子的關門徒弟為什麼儒道兩家會不斷打壓,又不斷的認可並給予幫助。

也會明白,作者借主角的成長,在表達的其實是中國哲學裡的“第四派”崛起。

那年追烽火的《劍來》是個很大的世界、字裡行間的溫暖、最為動人

總管不是以傳統思想入故事,而是把傳統思想以形而下的方式寫成了故事,自洽的描繪歷史裡新思想的誕生、完善、實踐的現實過程,這是很高級的文學構架。

之所以給出極高的評價,是因為《劍來》拓寬了

仙俠小說創作理念的視野和邊界,給《封神演義》一類的仙俠小說中,所描寫的仙人、聖人之間的爭鬥,一個準確的模式定義。

以往歷史中出現過的意識、文字、口頭上的“哲學觀點間的辯論”,在仙俠小說中被具體成有血有肉的哲學問題,轉化為文中儒道所設下的各個“局”,再以陳平安思想改變這個行為,來駁倒對手的哲學觀點,體現出傳統文化中看不到摸不著的思想交鋒。

那年追烽火的《劍來》是個很大的世界、字裡行間的溫暖、最為動人

在以某個哲學觀點為“證道契機”的仙俠小說世界裡,這樣的矛盾衝突是成立的,甚至有能力做到完美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層面。

不要用看網絡快餐式小說的方式去看《劍來》,就好像看《射鵰》、《神鵰》的人,在一門心思去看哪門武功最厲害,誰打架最強,應該去看角色如何做出選擇,選擇的理由又是為何。

從這樣的角度,再看金庸小說,就能發現,大師作品被人頌讚的地方,也用虛擬角色的故事去有血有肉的詮釋、演繹真實歷史事件,和《劍來》目前所構架的、完成的內容對比,兩者小說藝術層面上非常接近。

覺得書蟲的推薦還不錯的話,還請給書蟲點個贊,喜歡看小說的你能點個轉發.關注.評論一下?謝謝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