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南明」湘雅村:日軍侵華的歷史見證

「朗讀南明」湘雅村:日軍侵華的歷史見證

「朗讀南明」湘雅村:日軍侵華的歷史見證

湘雅村這個地名,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才在貴陽出現的。

湘雅村並不是一個村寨的名字,而是因為原在湖南的湘雅醫學院為躲避戰亂而西遷貴陽,在這裡披荊斬棘建院堅持教學,為國家培養醫學人才而得名。

「朗讀南明」湘雅村:日軍侵華的歷史見證

湘雅村舊址

早期的湘雅醫學院名為雅禮醫院,是由湖南省的育群學會與美國雅禮協會共同創辦的。1914年,醫院業務有了發展,便向當時北京的北洋政府備案申請,將醫院擴大改為“雅禮醫學專門學校”。北洋政府在第二次批覆中,特別指出這所醫學專門學校既然是在中國的湖南辦的中國醫專學校,仍然名為雅禮已不適宜,應冠以“湘”字以正視聽。於是協商下來,同意再取雅禮協會的“雅”字,共同組成校名。就這樣“湘雅醫科專門學校”成立了。

1925年,湘雅醫科專門學校改名為湘雅醫科大學,不久又改名為湘雅醫學院。

「朗讀南明」湘雅村:日軍侵華的歷史見證

五十年大位於太慈橋湘雅村的學院和附院

1937年,日本公開發動侵略戰爭,繼上海淪陷後,武漢、長沙告急,湘雅醫學院在長沙遭到日機野蠻轟炸後被迫遷到衡陽。後衡陽告急,湘雅醫學院何去何從關係到了學校的存亡,校董事會決議學校西遷。經學院討論,最後確定搬遷到貴州貴陽。

時任湘雅醫學院院長的張孝騫不辭辛苦,四處奔走爭取支持,多方籌措搬遷經費和運輸工具,於1938年6月開始搬遷,同年10月11日,學院的教職員工、學生近400人在張孝騫的率領下,全部到達貴陽。

湘雅醫學院初到貴陽時,暫住在東山的大廟中,學院的辦公室和教室都是靠租用和借用。正在為難之際,旅築的湖南長沙會館及時伸出了援手,他們將貴陽次南門外兩公里的石洞坡長郡義園(義園就是用於安葬死人的墓地)地皮無償撥出,讓給湘雅醫學院建設校舍。

於是,在這石洞坡的山腰上,學院先後建起三棟兩層的樓房,兩排平房和廚房等校舍,看上去很像一個不小的山村。而這一山村模樣的學院也初具了規模,擁有教授14名、副教授5名、講師15名、助教6名,另有10名兼職或名譽教師。內科專家有張孝騫、吳執中、齊鎮垣,外科專家有沈克非、袁道,還有兒科專家鍾世藩、婦科專家何碧輝和呂淑賢、熱帶病學專家李宗恩、皮膚科專家秦作粱,以及五官科專家陳世彬等。學生除了原從湖南隨遷的以外,還收容了上海、杭州等地流亡來築的60多名借讀生,其中尚有印度、馬來西亞學生數名,由南京內遷來的中央醫院院長沈克非接收學生實習。

1939年4月學院建成後,張孝騫院長以“湘雅醫學院”的“湘雅”兩個字做文章,叫總務人員在醫學院大門前掛上了一塊木牌,上書“湘雅村”三個大字,於是,“湘雅村”的名字便被叫響,不脛而走傳誦開來,一直到了現在。

1939年2月4日,日機第一次對貴陽市進行狂轟濫炸。1940年7月12日投下4枚炸彈,湘雅醫學院動物室和附近建築物被毀。1944年12月8日,日寇竄入貴州獨山,威脅貴陽,湘雅醫學院只得和許多外地遷來貴陽的醫院、學校相繼遷往重慶。抗戰勝利後,1947年7月,湘雅醫學院才遷回到湖南長沙。建國後,湘雅醫學院改名為湖南醫學院,現名為湖南醫科大學。

湘雅醫學院在貴陽近6年時間,他們與南遷貴陽的中央醫院相互協作,在教學、科研、醫療技術得到顯著提升,給貴陽老百姓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雖然湘雅醫學院遷回了長沙,但“湘雅村”這一地塊名稱卻永遠落戶於貴陽地名中,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

現湘雅醫學院舊址已不存,今天湘雅村成了貴陽的公交站名,為貴陽的交通事業服務。

文字:金黔在線

音頻:許巧英

圖片:網絡

編輯:陳莎莎

轉載請註明出處

「朗讀南明」湘雅村:日軍侵華的歷史見證

版式:陳莎莎

審校:羅正陽

簽發:林林

稿件徵集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