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事||他是同盟會死難第一人是最堅定的反清戰士,面對死亡時他有的只是“死即死耳!”的大義凜然

紀事||他是同盟會死難第一人是最堅定的反清戰士,面對死亡時他有的只是“死即死耳!”的大義凜然

劉道一烈士

劉道一,字炳生,派名吉唐,號培雄,1884年生於湘潭一個自耕農的家庭,祖籍湖南衡山。他父親時遷居湘潭。他的父親劉方嶢仗義疏財,愛打抱不平,具有豪俠精神;他哥哥劉揆一是一個思想激進的革命黨人。受長輩的影響,他幼小的心靈深明民族大義,五六歲讀《孟子》,他就能琅琅成誦。他讀《漢書·朱虛候傳》中有“非其種者,鋤而去之”二語,遂以“鋤非”自號。後來,他在美國人凌霄志辦的一所教會學校裡學過三年英語。畢業後,又自學新學。由此,民主革命思想不斷髮展。

1903年春,其兄劉揆一自費留學日本,劉道一十分嚮往,但一個自耕農家庭無法負擔他倆出國留學的費用,劉道一隻身來到湖北求學。不久,他便回湘投入革命活動,經常往來於湘潭、長沙之間,曾先後入湘潭益智學堂和長沙修業學堂讀書,並暗中從事革命活動。

劉道一把聯絡會黨、物色豪傑作為自己從事革命的捷徑。他擅長學習語言,模仿能力特強,每到一地,住上數月,就能學好當地方言,使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哪裡人。加之他又熟悉會黨行話,頗受會黨徒眾的擁戴。

1904年2月15日,黃興與劉揆一等人在長沙正式成立內地第一個革命小團體華興會,劉道一隨兄加入,並受黃興派遣,偕會黨成員萬武前往湘潭,勸馬福益與革命黨人攜手合作。由於他能言善辯,使馬福益為之折報,慨然相許投身革命,從而完成了黃興交給他的使命,為黃興、劉揆一、馬福益在湘潭會晤,共謀武裝反清的計劃做好準備。

次年3月,劉道一懷著強烈追求救國真理的願望,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官費留日生,入清華學校(東亞商業學校的前身,亦即東京大同學校)讀書。他待人熱情,交遊特廣,成為東京留日學界一個極為活躍的人物。同年12月初,黃興、劉揆一因策動長沙起義失敗而逃亡日本。劉道一在總結起義失敗的教訓時說:“事之不成,雖由專制之威毒,抑亦會黨之力渙。”於是,他著手研究各派會黨不同特點及其聯絡的不同方法,成效大著。嗣後劉道一與秋瑾、仇亮、王時澤、龔寶銓等人於橫濱組織祕密革命團體“十人會”。

1905年7月30日,孫中山約集各省同志和留學生、旅日華僑70餘人在東京召開中國同盟會籌備會議,劉道一應邀參加。8月20日,同盟會在東京舉行正式成立大會,他被推擔任書記、幹事等職。由於他精通英語、日語、諳悉各地方言,又有一副好口才,少年英俊,風度翩翩,與人周旋應對,無不恰到好處,同盟會對外交涉事務,他曾盡了很大的力量,被黃興稱譽為“將來外交絕好人物”。

劉道一加入同盟會後,曾以“鋤非”的筆名,在《漢幟》第一期上發表了《驅滿酋必先殺漢奸論》一文,以犀利的筆鋒,揭示了歷代漢奸的醜惡嘴臉,表示要與清政府及其走狗勢不兩立;同時,也與康、樑為首的保皇黨人劃清了界限。這是一篇反封建的“檄文”,曾鼓舞人們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實現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而鬥爭。

中國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人紛紛奉命回國,著手準備在國內策動反清武裝起義。劉道一因父親年邁多病,其兄劉揆一又因受清廷緝捕而不能歸國,遂自請回國返湘從事革命活動。

1906年春,劉道一受黃興委派,與蔡紹南、彭邦棟等人回湘“運動新軍、重振會黨”,返國之前,黃興特別囑咐他說:“革命軍發難,以軍隊與會黨同時並舉為上策,否則亦必會黨發難,軍隊急為響應之,以會黨缺乏餉械,且少軍隊訓練,難於持久故也。且甲辰一役,會黨分為五路,勢遠力渙,遣調不靈,疏忽致敗。今欲規取省城,宜集合會黨於省城附近之萍瀏醴各縣,與運動成熟之軍隊聯合,方可舉事。”劉道一、蔡紹南迴長沙途中,曾化裝成“富商”,潛往萍鄉上慄市進行聯絡;並與原在瀏陽的會黨首領龔春臺取得聯繫,邀約萍瀏醴各地哥老會頭目會晤,向會黨徒眾反覆講解國民革命的道理。經過劉道一、蔡紹南的宣傳教育,使會黨徒眾受到極大鼓舞。

劉道一回到長沙後,便約集蔣翊武、龔春臺、劉重、劉崧衡等38人在長沙水陸洲的一隻船上祕密聚會。會上,劉道一傳達了黃興的指示,分析了當時湘贛境內軍、學各界的現狀以及哥老會的分佈和活動情況,提出把工作重點轉向萍瀏醴一帶。

經過反覆討論,與會者認為採用黃興提出的決策可以達到光復全省、將革命勢力擴展到全國的目的。

這次會議根據黃興的指示,對於起義的指導思想、策略方針、具體步驟和起義的時間、地點等重大問題,基本上確定下來。水陸洲會議後,蔡紹南迴萍鄉上慄市原籍,繼續開展宣傳組織活動,劉道一則留駐長沙,掌握起義全局,並負責與同盟會東京總部及各方面的聯絡。

紀事||他是同盟會死難第一人是最堅定的反清戰士,面對死亡時他有的只是“死即死耳!”的大義凜然

劉道一烈士墓

紀事||他是同盟會死難第一人是最堅定的反清戰士,面對死亡時他有的只是“死即死耳!”的大義凜然

劉道一烈士墓

萍瀏醴起義爆發時,劉道一正在長沙運動新軍,由於提前起義,被運動的新軍官佐請假或出差離開長沙者不少。劉道一派人敦促離開省城者火速歸隊,又積極為起義軍進攻長沙作準備,並密電向東京同盟會本部告急。劉道一先在長沙籌備餉械,運動官佐,隨後又往衡山進行聯絡,夜以繼日,忙碌奔波,沒有注意隱蔽,引起清偵探盯梢。當他由衡山返回長沙途中,清虎標營遊擊熊得壽尾隨其後。但這個傢伙不認識劉道一,誤以為劉道一就是與黃興一道策動長沙起義的劉揆一,便在後面高喊一聲:劉揆一!劉道一剛一回頭,已來不及躲避,當場被捕。劉道一知道敵人並不認識他,於是便承認自己就是劉揆一,以保護兄長繼續革命。為逼取口供,清軍將他押解到長沙府審訊,並投入監獄。劉道一抱定為革命獻身的宗旨,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在獄中寫給友人的信中說:“道一必不忍以父母所愛之軀為毒刑所壞,彼若刑訊,吾則自承為劉揆一,以死代兄,吾志決矣!”他在監獄的牆壁上題詩一首,以言其志,詩云:

大地方興三字獄,但期吾道不終孤。

捨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虛。

去國齊夷泣孤竹,對床風雨誤高梧。

海山珍重原鴒翼,莫作天涯寄弟書。

官府誤以為他就是劉揆一,偵察後才知不是,便企圖從他那裡得到革命黨人的名冊,但都遭到劉道一的嚴詞拒絕。清吏便對他嚴刑拷問,以至肌膚盡裂,流血遍地。劉道一大義凜然,憤怒地大呼:“士可殺,不可辱,死即死耳!”獄吏在搜身時發現刻有“鋤非”兩字的印章,遂以此作為證據定“罪”,於1906年12月31日將其誘騙至長沙東南瀏陽門外殺害,年僅22歲。他是萍瀏醴武裝起義的具體領導者,也是留日學生中因從事反清革命而被殺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會會員中為革命犧牲的第一位烈士。

編輯:小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