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相機 徠卡相機 攝影 數碼相機 齊老師聊相機 2017-04-26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David Farkas 承認自己是個徠卡迷,從他七歲開始就是一個狂熱的攝影師。他甚至與他的妻子朱莉安娜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美麗的科勒爾蓋布爾斯還擁有並經營一家徠卡店。戴維有多年的經驗拍攝,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他幾乎嘗試每一款徠卡相機和鏡頭。

徠卡M10可能是最“模擬”數字的M型相機。也許是最忠實的M血統。在過去十年左右,作為跟隨徠卡進入數碼攝影的人,這應該不會讓人感到意外。每一次進步,古老的德國相機公司力圖接近M化的聖盃。每一代人,每一次迭代,他們都取得了小小的勝利,慢慢接近目標。

用M10,他們終於實現了這個崇高的目標,創造一個真正配得上M型名字的數碼相機了嗎?當我把M10出去幾天在新奧爾良的密集測試拍攝,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現在我們已經瞭解了彼此瞭解,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意見。

M10我們能得到什麼?

但首先,我認為這是值得回顧一下,近年來的進步和失誤,正如徠卡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去製造數碼相機。讓我們面對現實。對於這場數碼派對,徠卡是遲到的。他們表現出來是,由於缺乏專業知識,他們處於顯著劣勢。現在,在某些方面,第一名進入這個領域的並不總是最好的。柯達實際上是第一個上市的數碼相機,我們知道這個故事是如何結束的。最早的媒體格式的數字後臺製造商要麼破產,要麼默默無聞,要麼被其他公司收購。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有第二隻老鼠得到奶酪。” 在這種情況下,徠卡的進入這個市場時,讓他們開始了一種不同的心態,那時他們已經擁有稍微成熟的技術。

M3 – 1954

OK. M3不是數字的,但它是第一個M相機,並給出了一些歷史的角度。每一臺M型相機,除了M5,看起來像一個M型相機,感覺就像一個M型相機,只是…一臺M型相機。一些愛好者可能都有一定的偏好,是他們為M4,M6ttl,M7,等等,但這些相機都有一個共同的M型相機的固有特徵。一代又一代的攝影師已經感受到這種特徵並被它吸引。最終,當攝影世界的潮流開始朝那個方向發展時,他們想要一個數字版本的M型相機來喚起了M型攝影所特有的同樣的精髓。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Leica M3

M8 – 2006

M8是徠卡最早的數碼測距儀式相機。這是一次有缺陷的,但美妙的首次涉足數字世界,一個公司如此深深地將膠片的歷史和攝影本身交織在一起。在那個時候只有有限的技術可供使用,它提供了一個等效焦距1.3倍的1000萬像素級CCD傳感器,當搭配徠卡M型鏡頭時能產生良好的結果…如果你使用一個紅外截止濾光片。可悲的是,徠卡的傳感器合作伙伴柯達TRUESENSE誤判而使用更薄的0.5mm紅外截止玻璃。紅外線容易汙染毀了畫面中的黑色部分更多的早期用戶造成了不便。它玷汙了相機的名聲。(編者注:M8採用的是一塊柯達的CCD傳感器,尺寸是APS-C,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半畫幅。除了畫幅相對小一點外,當時M8還面臨一個紅外線感光的問題,因為感光元件上的紅外線濾鏡太薄,當拍攝深黑色時會出現紅色的偏色,徠卡解決的方法是在鏡頭前加上特殊的UV/IR紅外鏡。)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為此,徠卡為每一個M8購買者分配免費的UV / IR過濾器,盡最大努力彌補這一基本的過錯。而且,用紅色和綠色的光濾波器裝飾他們的鏡頭,M8用戶回到遊戲,從他們曾經被承諾的夢幻般的圖像中趕了出來。除此之外仍有不足之處。可用ISO上限僅為為640。有些硬件部分經常出現BUG,來自硬件合作伙伴Jenoptik的硬件,隨機會經常引起的暫時性的凍結和宕機。電池壽命也是如此,液晶是低分辨率的,相機的反應速度總是有點慢。當時與我分享信息的的管理層認為,在那時候,M8是必要的、對公司未來至關重要。無論有無缺陷,M8都需要被髮布出來,否則就沒有未來的M型相機。從這點上說,M8幾乎是成功的作品。

約在2008年M8.2作為M8的更新版本推出。有些問題得到了修復,例如構圖框線 可以覆蓋0.7m的最近對焦距離,比較安靜的快門和整體穩定性。就我個人而言,我很喜歡很多的圖片來自於我的M8和M8.2相機所拍攝。即使只有1000萬像素,打印出20×30寸照片還掛在牆上看起來不錯。同時,M8,隨著R9 / DMR的發佈,說服我完全致力於從模擬到數字的過渡。這是一個膠片死硬派的壯舉。

M9 – 2009

M9是徠卡的一個巨大的成功,一個真正的遊戲規則改變者。成功的公式很簡單:傾聽你的客戶。徠卡進行了一系列在線需求調查並最終造就了M9。全幀幅面傳感器。沒有IR問題?是的。改善低光的能力?是的。增加動態範圍和更好的顏色?是的。直接ISO控制?是的。你得到的這些主意。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M9菸灰色機身以及帶銀色塗裝的 50mm Summilux ASPH

甚至帶著包裝封條就被出售了,M9暢銷得就像剛出爐的熱蛋糕。M9是如此成功,以至於廠家對市場的熱捧程度估計不足。有時候訂單需要等待長達一年才能交貨。驚奇的是:購買M9的買家,並非來自M8的老用戶出於置換目的,有至少一半衝進店裡購買M9的買家甚至是第一次購買徠卡的新人。這導致了一個結果,市場上的M型鏡頭,不論是新的還是二手貨,一時間供不應求。由於根據預測排定的生產計劃,加上產品的質量必須首先得到保證,再加上稀有玻璃原料的供貨限制,訂單往往要等上數月。當然最終這一切都慢慢平息了下來。

時至今日,M9仍然有一群非常忠誠的跟隨者。許多人聲稱M9具有最好的顏色,通常被稱為“數字的KODAKCHROME,“超越任何數碼相機。我很愛我的M9,很幸運地成為了最早的一個測試相機。你可以在這裡閱讀到我的評論。

但可惜的是,M9也不是那麼完美。從M8和M8.2到M9是很大的一步跨越,這點可以肯定。但M用戶想要一個更現代的數字平臺。所以,在 2012 Photokina展覽會上,徠卡又再度向前跨越並介紹了M(240型)。

M (Typ 240) – 2012

M240迎來了真正的現代化,其CMOS傳感器和專門定製的Maestro處理器。隨著新的傳感器和處理器架構,相機具有了高清視頻和外接電子取景器EVF的能力,更快的幀速率,以及更高的ISO範圍,甚至使用非M型鏡頭的能力(通過轉接適配接環),和更多功能。更重要的是,M240是M系列數碼相機中第一個獨立完成的設計。在M8和M9開發中,都是與來自德國耶拿的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主要使用現成的組件,所以導致它們的性能限制。徠卡知道,他們需要投資自己的數字專業知識,並減少對外部援助的依賴,正如他們意識到需要定製成像解決方案,以解決M鏡頭的具體要求。這導致了一個結果,來自比利時的芯片製造商cmosi專門為徠卡定製了經過優化的CMOS結構,與徠卡光學團隊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錐形微透鏡結構,解決來自超廣角鏡頭(正如徠卡M型超廣角鏡頭的獨特結構,導致光線需要大角度折射)的光線收集問題。快速的Maestro處理器,專門由富士通為徠卡的S2中畫幅數碼相機而開發,被改良成為適合裝進M型相機的機身。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Leica M black_top

真的,M240是一個偉大的相機。但是…似乎總是有一個'但是,' 不是嗎?對於某些用戶來說,相機太厚了。同時,他們希望更好的弱光環境拍攝性能,以及更加實用的視頻拍攝性能,並要求一個更高的分辨率的EVF(外接電子取景器)。

M (Edition 60), M (Typ 262), M-D (Typ 262), M Monochrom – 2012-2016

一路上,一些頗具商機的數字化M型相機被推向市場。這些相機的迷人之處,並不是它們比標準的M240更先進。相反,它們是M240簡化的變體。這正是徠卡圈子裡想要的。視頻?沒有!EVF呢?沒有!見鬼,甚至簡化掉了相機背後的LCD顯示屏。先是M(60週年)的特別版。當人們發瘋般地去商店搶購一臺沒有LCD屏幕的數碼相機的時候,徠卡再次不失時機地推出了量生產型MD 262。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Special Edition M60 – Digital camera with no LCD screen

當60週年紀念機發布的時候,我也在Photokina 2014展覽會上。反應令人驚訝。沒有人笑或撓他們的頭。對社交媒體沒有嚴厲的評論。不!每個人都在歡呼,並想知道何時徠卡將推出一臺沒有LCD顯示器的量產型相機。徠卡可以被稱讚為是收集市場訊息的天才。之前,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想到刪除數碼相機的一些功能?對嗎?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M-D (Typ 262)被一堆傳統的膠片M型相機包圍

唯恐我們忘記兩代MONOCHROM相機。再次,讓我們站在2012五月在柏林召開的名為“DAS wesentliche(本質)”發佈會上,我幾乎不能相信徠卡會強勢宣佈推出一臺只能拍攝黑白數字圖像的相機。然而,無論是基於M9的第一個版本,還是第二版本(當前版本,基於M240),均受到來自攝影師如此熱烈的歡迎和喜愛。即使作為一個彩色圖像的拍攝者,我為mm246的拍攝結果感到驚訝。但誰會想到一家相機公司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呢?在數字領域把顏色捕捉變成黑白圖像就像單次點擊一樣簡單。但是,正如徠卡所證明的,這些通過彩色轉黑白而產生的圖像是無法和沒有拜耳濾色片的黑白專用傳感器所獲得的黑白圖像所抗衡的。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M Monochrom (Typ 246)

我的觀點是雙重的。首先,比我處理過的任何其他公司,徠卡更樂於傾聽客戶的需求。然後,他們使用這些數據來創建下一代產品。我真的相信,徠卡的成功可以很容易地追溯是來自於到他們瞭解他們用戶願望的能力。

第二,徠卡似乎知道一些關於設計相機的訣竅。在每一個新產品推出時,我忍不住笑和點點我的頭,就像熟悉的場景再次擊中我。徠卡有一定的技巧,提升和簡化的概念,這是很難想象,直到你看到它。然後,一旦有了經驗,它似乎真的沒有其他路可以走。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特殊的相機的循環週期,以及在主要發行日期。常見的線索是,是的,徠卡正在傾聽,是的,他們正在深入瞭解他們的客戶。我們,作為用戶,希望擁有一臺M。它們有一個完美的履歷?不,但必須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正如發展歷程中遇到磕磕絆絆是許多技術限制帶來的結果。正是這些給我們帶來了M10。

The M10 – 2017

M10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技術進步,同時能夠被優雅地、輕鬆地使用。正如許多新的產品,新的M體現了徠卡在過去5年裡一直維護的宣傳口號:“本質”,德國製造的精髓。他們著眼於如何將功能濃縮,消除不必要的項目,並簡化操作的核心概念。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努力的成果。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比任何其他的設計目標,徠卡一直努力減少機身厚度4mm,使它如同一臺膠片時代的M,這項任務的艱鉅程度遠比它看起來的要複雜,還要保證毫不妥協的質量和功能。同時,他們還成功地提高了圖像質量和相機的整體性能。正如M9和M240的發佈,徠卡精準地提供了是客戶所希望的相機。如果歷史是一個嚮導,M10將和它的前輩產品一樣成功。

讓我們做一個快跑來看看全新M10的一些重要改進,一些需求,甚至一些額外的內幕消息。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更薄的身體

來自徠卡M粉絲群體的一個很大需求這次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自從M9、M的粉絲們已經向徠卡提出希望能夠將相機縮小到和傳統的M型膠片相機一樣的大小,直到現在,一個象徠卡膠片機皇M6大小的數碼相機曾經似乎永遠不會到來。拿在手上,這種變化是顯而易見的。M10的感覺不同於M240。閉上你的眼睛,你會誤以為相機M7或MP。更緊湊的機身和更好的平衡,與近乎完美的重量分佈,可以感覺到相機內部幾乎沒有空氣間隔以及一個近乎全金屬的結構。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與產品經理Jesko von Oeynhausen和影像業務部全球總監Stefan Daniel說話的時候,他們強調“減肥”,讓M10擁有M7的尺寸是設計的一個重要目標。工程師們必須克服電源發熱,以及如何在如此小的空間內實際安裝所有必要的部件等一系列問題。而不是典型的數碼相機所採用的簡單堆疊模式的設計,他們需要更多維度地思考。通過將傳感器板和主控板在同一平面,以及使電池更緊湊,團隊能夠維持必要的毫米數。Stefan指出發熱問題和較小的電池通過智能的電源管理加以解決,比如M10會自動關閉傳感器,當拍攝者暫時相機不操作相機時。你可以在這裡閱讀完整的討論。

結果是我們經過長時間的等待後發現新機器的與M7的相似度何其驚人,只是省略了過片撥杆和膠片計數器窗口,當然這些對於數碼攝影來說都是不需要的。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全新的取景器和測距儀

如果說相機的尺寸已經回到了膠片時代,那麼對於光學取景器來說也是!我們差不多已經習慣了數碼化後的M型相機的0.68倍放大率光學取景器。現在!徠卡已經將我們帶回了膠片時代才具有的0.73倍的光學取景器,來替代經典的0.72倍光學取景器。結果是棒棒噠!事實上, Jesko甚至分享給我說這是徠卡曾經制作過的最讚的光學取景器。提升了30%的放大倍率,讓人更容易對焦。增加了50%舒適度,讓戴眼鏡的人在拍攝的時候更加舒服。作為一個眼鏡男,我發誓確實有更愉悅的觀看效果。透過這個取景器看出去,非常明亮,景物夠大,沒有那種“隧道”感。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新型的取景器部件

你能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全新的取景器在黃銅頂部平臺的保護下完成組裝。 稜鏡、鏡片鍍膜、以及為距離補償而進行的亮框偏移的光學計算再次呈現了。這個部件在機械結構是重新進行設計的,以提供更好的穩定性和精確度。無論是出瞳部位的眼罩,還是入瞳部分的窗口都被放大了,以提供更好的視野。對於用戶來說,這樣的效果意味著更精確的對焦,更少錯失拍攝機會,以及在暗光環境下更少的不確定性。

取景亮框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取景亮框,從M240開始就是由LED照明的,大概被投射到2米左右的距離上,提供經典的 28mm/90mm, 35mm/135mm 和 50mm/75mm三組取景框線。在過去的幾年裡,徠卡一直堅持調整取景亮框線的對應的投射距離,從0.7米到2米。去多徠卡膠片機的用家和M9的用家習慣了對應1米這個距離。但是M10堅持了流行的2米作為對應的投射距離,這是曾經在M8.2和M240上採用過的。

M10的取景亮框

那麼這對於0.7m-2m之間的被攝體意味著什麼?你會拍到的範圍比你在取景亮框線裡看的範圍稍微小一點。反過來,在無窮遠,你會拍到的範圍比你在你在取景亮框線裡看的範圍稍微大一點,大約7-18%,取決於鏡頭焦距。使用更長焦距的鏡頭會更加不精確。這就是這個取景器的一個自然現象。這些取景框線在通常的拍攝距離下工作的很好,對焦距離1米拍人像,對焦距離3米做街拍。如果你需要精確構圖,建議採用相機背後的LCD做實時取景(開啟LIVE VIEW功能),此時能做到100%的精確構圖。

譯者注:在我們的歷史文章裡有深入談論徠卡旁軸取景測距系統的,關於測距系統,我們討論得很深入,但是關於與測距系統合一的取景部分,我們討論的並不多,請初入門的朋友稍加等待,我們會盡快更新關於旁軸取景系統的介紹,諸如對焦補償問題等。

關於徠卡M型相機的取景測距系統,水很深。譯者推薦您閱讀參考文章

《91拍照文青必讀手冊06 --- 一次模型展偶然牽出的相機故事 測距機的那點事》

《APO-TELYT 135mm為啥有個奇怪的光圈 F3.4? 再度出擊 相機測距系統解析第三彈 徠卡範原創》

《再度重磅穿越,並且深挖徠卡M型的測距系統 第二彈 徠卡範原創》

《重磅穿越,並且深挖徠卡M型的測距系統》

取景亮框撥杆

在M240中缺席的三位置取景亮框線預覽撥杆再次出現在相機的前面,還是在取景窗口下。徠卡方面已經瞭解到徠卡的粉絲們如此懷念在M240上消失的這個功能。所以他們設法把它帶回來。這是一個多麼經典的“新”功能,你可以通過撥動這個撥杆來事先預覽不同鏡頭的覆蓋區域,在您決定動手換鏡頭之前。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Leica M10_black_APO-Summicron 50_front

複合取景器

我知道很多人希望徠卡M10能夠帶來象富士X-Pro 2這樣的複合取景器(譯者注:富士的複合取景器僅僅用於頂級的X Pro系列,能夠在光學取景器內切換顯示電子取景器的圖像)。他們沒有這樣做的原因並不是很簡單的。徠卡事實上嘗試過一個預研項目來測試複合取景系統在M系列相機上使用的可行性。 正如Stefan所解釋的,結果是一條死衚衕。他進一步地解釋說最終的結果是智能製作出一個“so-so”的取景器,即一個很一般的光學取景和一箇中等質量的電子取景面板的組合。這是不能接受的。徠卡的目標是製造一個出色的取景器以及出色的測距儀的組合。它必須小到足以裝進33.7mm寬的頂部平臺。富士如何做到的呢?很簡單。他們不需要組合進一個光學測距儀,而這個測距儀佔據了M10頂部平臺大部分的空間。

Leica M10:The Quintessential Digital M 上篇 91拍照徠卡範首發

未完待續!更多精彩內容和爆料內幕,以及大批M10精彩樣張即將出現。不是官方的,而是原文作者實拍的哦!

原文經由91拍照編輯組翻譯

“91拍照旗”下的微單攝影頻道,為微單攝影愛好者提供最新鮮的微單資訊,討論微單愛好者共同關心的話題:攝影、美器、美食、旅遊、家居。讓微單成為我們共同的輕奢話題。

“91拍照” 官方微信服務號,攝影課程盡在“91拍照”,

www.91paizhao.com現已上線,歡迎體驗

“佳強連”,佳能文化,旅遊攝影盡在佳強連,91拍照旗下微信訂閱號

徠卡範,玩相機,品人生!91拍照旗下微信訂閱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