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每100個公交乘客有近58個老年人,老年卡能否改為補助津貼?

西安 交通 上海 西安限購升級 西安晚報 2019-07-04
西安每100個公交乘客有近58個老年人,老年卡能否改為補助津貼?


目前,西安已經提前進入老齡化城市。據民政局官網人口統計數據顯示,西安市2018年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57.2萬人。若按照交通出行視角測算,即使每天其中只有100萬老人出行一趟,一個來回就是200萬人次。2018年,西安公共交通總公司完成客運總量為12.5億人次,換算到每天就是342萬人次。由此可見,每100個乘坐公共交通的乘客就有近58個是老年人,如果加上老人換乘,這個比例會更大。

上海市從2016年6月26日零時開始,不再實行70週歲以上本市戶籍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設施制度,取消了老年人使用“敬老卡”免費乘坐公交車及地鐵的待遇。對於這一新政,上海籍老年人不僅沒有反對,而且普遍支持。原因在於,上海將老年人免費乘車制度,改為老年人綜合津貼制度,即具有上海市戶籍且年滿65週歲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綜合津貼。標準按照年齡段分為五檔,從65週歲一直到100週歲以上,每人每月可享受75元至600元不等的補貼。另外,上海市老年人還可以通過購買“保通卡”免費乘坐公交車和軌道交通線。

實行這一新政後,有效減少了老年人的無謂出行,尤其是在“老齡社會、銀髮時代”的社會發展現階段,原本就供不應求的公共交通資源緊張局面得以一定程度緩解。而且改老年公交卡為現金補貼,並非對老年人取消關愛,只是換了一種更加科學合理的關愛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認為取消老年卡改發補助津貼的方式利大於弊,原因如下:

第一,體現普惠政策。對於老年人來講,實施發放老年公交卡政策,其初衷是值得肯定的,確實是愛老敬老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這種把對老年人的關愛政策鎖定在乘坐公交車上,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因為這種優待對於身體弱病殘等不便出行或年齡較大較少出行的老年人形同虛設。也就是說,一部分老年人並未充分享受到政策福利。根據上海巴士集團在2015年1月至12月的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日均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為41.26萬人次,而2016年後享受新政補貼的老年群體大約為260萬人。也就是說,每天出行的老年人群體佔比在16%左右,每週一至三次免費乘坐公交車的老年人,不超過群體總數的30%。因此,從現實角度來看,將免費乘公交車變成補助津貼的方式,更加靈活實用,讓一些無法出行的老年人同樣受益,更能體現公平合理。同時,發放老年補助津貼的方式對老年群體實行陽光政策全覆蓋,更能讓全體老人實實在在體感到社會的溫暖。

第二,緩解交通壓力。很多老人都經歷過苦日子,一直堅持勤儉節約的習慣,乘坐非免費交通工具出行的意願不強。如果乘車免費政策取消,對喜歡出行的老年人來說,也會計算成本,從而限制了其出行的無目的性,出行由隨意變為有計劃,由遠行改為近距離。如此一來,就可以起到調節客流的作用,減緩公共交通運營壓力。

第三,降低安全隱患。在人多擁擠的車廂內,摔倒、踩傷等不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這些事故一旦涉及老人,其傷害性和發生率是成倍增長的。相反,改老年卡為補助津貼,把福利的選擇權交給老人,對於想乘坐公交車的老人來說,依然可以用現金買票乘車,福利沒有損失;不想乘車的老人可以用補貼購買其他商品。這潛在地降低了車廂內不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和傷害率。

總之,老年卡改為補助津貼是一種雙贏的方式。一方面,從過去部分老年人群體得益變為整體老年群體都得益,體現了黨和政府公平公正的普惠原則。另一方面,公共交通擁擠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緩解,車廂內安全隱患大大減低,整體交通環境得以改善。因此,西安不妨借鑑上海的做法,讓老年人更幸福,讓社會更和諧,讓我們的城市治理更加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