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鎮真牛,人口不到兩萬,出了27個開國將軍,一千多名烈士

武夷山 劉少奇 旅遊 曉雨歷史觀 2018-11-28

我國福建省的武夷山區中有那麼一個小鎮,它領土只有1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過萬餘人,但就是這麼一個小地方在新中國的建立過程中走出了27位將軍,成為了將軍的搖籃。

這個小鎮真牛,人口不到兩萬,出了27個開國將軍,一千多名烈士

才溪鎮是一個坐落於福建上杭縣西北部的小村子,同大多數富有江南特色風情的小鎮一樣,那裡的街道白牆黑瓦、煙雨朦朧充滿著詩意祥和。

直到近代帝國主義列強打到我國的大門之前,才溪鎮人民都過著傳統的小農社會生活,外人要是問起當地最出名的東西,那大概就算是甜橙了。然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浩劫接踵而至,外侮內患使得這個地處東南山區中的偏遠小鎮也不能獨善其身,幾經戰爭的洗禮,如今人們再提起才溪鎮這個名字時想起的已不是甜橙,而是一個個功勳卓著的將軍。

這個小鎮真牛,人口不到兩萬,出了27個開國將軍,一千多名烈士

1950年,江南地區才剛剛解放不久,由於三十年代中的湘贛閩三省交界地帶曾是革命老區,舊地重遊的解放軍為了更方便地加強在當地聯絡,特意派遣了一個訪問團進駐當地。

這個訪問團的團長名叫謝覺載,他來到當地不問不知道,這一問就著實把他自己驚得不輕,經確認,謝覺載前後共與9名軍長、18名師級幹部取得了聯繫,這些將軍們紛紛表示他們都是才溪鎮人,誰能想到武夷山中的一個小村竟是這樣的臥虎藏龍呢?

這個小鎮真牛,人口不到兩萬,出了27個開國將軍,一千多名烈士

而後來這些衣錦還鄉的將軍帶給才溪鎮這個山區小鎮的變化亦是不言而喻的。時間到了1955年部隊授銜之日,這時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才溪鎮就從共和國為數不多的將官銜中出了10個,這還只指的是少將軍銜以上的軍官,再回望當年九軍十八師首長的盛況,才溪鎮憑著自身如此之小的體量卻又走出瞭如此之巨的將軍人才,如今它得到了共和國“將軍之鄉”的美稱。

這些出自才溪的27將中,有自十三歲就加入兒童團打仗一路打到上甘嶺的少將王直,也有從血戰湘江戰到挺進大西南的中將劉忠;有在解放戰爭中作為師級幹部身份參與蘇中戰事一連取得七戰七捷的王集成少將,還有曾在朝鮮戰場上血戰長津湖與世界第一強軍美軍頡頏的少將王奇才,此外還有劉少奇的警衛祕書吳振英、毛主席的貼身祕書李質忠等等……

這個小鎮真牛,人口不到兩萬,出了27個開國將軍,一千多名烈士

以上這些還不過是從才溪走出來的革命軍人中的冰山一角,據後來更詳細的統計數據記載,當年人口只有15000人左右的才溪鎮毅然參加紅軍的就有3400多人,而這其中幸運活到新中國成立的卻只有不過1000多人了。

從才溪走出的這些犧牲的同志中有961人被直接評為烈士,另又有281人到了後來推翻冤假錯案時獲得追授,於是這個萬人小鎮的革命烈士總計就有1242個之多。當年從才溪出來當紅軍的人基本都是當地的青壯,他們大量投身於革命戰爭之中曾使當地一度陷入相當的困難,有的家庭一門幾兄弟更是全部做了烈士,但是他們對於整個中國革命的貢獻不可磨滅同時後人亦不應該忘記。

這個小鎮真牛,人口不到兩萬,出了27個開國將軍,一千多名烈士

1933年毛主席曾作下了一篇名為《才溪鄉調查》的文章,現仍收錄於《毛澤東全集》中,此文詳盡而真實的反應了那個年代才溪這個小鄉村歷經革命後發生的變化,在男人都出去當兵後由當地的婦女、兒童扛起了生產活動之重任,毛主席為了深入探查地方實情曾三次來到這個小鎮,而毛主席的出書也讓這個小鎮上人民辛勤勞動、不辭艱苦的革命精神更為世界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