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就跟許多人的舞蹈之路始於小時候對著電視無意識的模仿一樣,當小說看多了,難免會有自己上手寫作的衝動,大陸新武俠之所以稱為新武俠,也是正是因為其脫胎於港臺的“舊武俠”,儘管在歷史上,它們也曾被稱為“新派武俠”。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但是“金古黃粱溫”為代表的現代武俠一般認為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出現的標誌是鼻祖梁羽生於1952年發表《龍虎鬥京華》,此後武俠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佳作層出不窮。

當然,有流量而無大家,那麼不過是一時的熱潮,而港臺武俠小說的幸運之處在於,時代的熱潮真的喚來了巨人,而巨人又定義了時代,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和古龍一港一臺兩個作家將武俠文學的地位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巔峰期,武俠幾乎成為了通俗文學的主流。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就跟許多人的舞蹈之路始於小時候對著電視無意識的模仿一樣,當小說看多了,難免會有自己上手寫作的衝動,大陸新武俠之所以稱為新武俠,也是正是因為其脫胎於港臺的“舊武俠”,儘管在歷史上,它們也曾被稱為“新派武俠”。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但是“金古黃粱溫”為代表的現代武俠一般認為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出現的標誌是鼻祖梁羽生於1952年發表《龍虎鬥京華》,此後武俠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佳作層出不窮。

當然,有流量而無大家,那麼不過是一時的熱潮,而港臺武俠小說的幸運之處在於,時代的熱潮真的喚來了巨人,而巨人又定義了時代,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和古龍一港一臺兩個作家將武俠文學的地位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巔峰期,武俠幾乎成為了通俗文學的主流。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是國學大家,以其深厚文學功底為武俠注入了厚重底色,古龍擺脫了舊式小說束縛,用推理等小說形式帶給了武俠瑰麗的想象,恰似瀟灑劍俠,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他們的小說傳入大陸後,成為了許多八零後,九零後蒼白求學生活的少見亮色,學校旁邊的借書店裡,《射鵰英雄傳》總是其中最舊最破的,一個老師要是沒從學生哪裡沒收幾本古龍小說,那隻能說明資歷淺薄。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會誕生許多夢想成為寫武俠小說的少年。

而他們中行動力最強的一批,便聚集到網絡上,成為了大陸新武俠的種子。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就跟許多人的舞蹈之路始於小時候對著電視無意識的模仿一樣,當小說看多了,難免會有自己上手寫作的衝動,大陸新武俠之所以稱為新武俠,也是正是因為其脫胎於港臺的“舊武俠”,儘管在歷史上,它們也曾被稱為“新派武俠”。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但是“金古黃粱溫”為代表的現代武俠一般認為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出現的標誌是鼻祖梁羽生於1952年發表《龍虎鬥京華》,此後武俠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佳作層出不窮。

當然,有流量而無大家,那麼不過是一時的熱潮,而港臺武俠小說的幸運之處在於,時代的熱潮真的喚來了巨人,而巨人又定義了時代,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和古龍一港一臺兩個作家將武俠文學的地位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巔峰期,武俠幾乎成為了通俗文學的主流。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是國學大家,以其深厚文學功底為武俠注入了厚重底色,古龍擺脫了舊式小說束縛,用推理等小說形式帶給了武俠瑰麗的想象,恰似瀟灑劍俠,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他們的小說傳入大陸後,成為了許多八零後,九零後蒼白求學生活的少見亮色,學校旁邊的借書店裡,《射鵰英雄傳》總是其中最舊最破的,一個老師要是沒從學生哪裡沒收幾本古龍小說,那隻能說明資歷淺薄。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會誕生許多夢想成為寫武俠小說的少年。

而他們中行動力最強的一批,便聚集到網絡上,成為了大陸新武俠的種子。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與老一輩的文學愛好者只能投稿雜誌或者寄給同道相比,新武俠的作者們顯然幸運得多。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正是互聯網進入普通人視野的時代,最早在中文網上倡導鼓勵網絡原創作品的網站“清韻書院”於1998年成立,巔峰時期,清韻書院擁有兩百多個個人專欄,集中了全中文網幾乎所有最優異的作者。

理所當然的,清韻成為了大陸武俠最初的根據地,許多未來作家混跡於此,鳳歌,滄月,楊叛,小僧等意氣相投,組成了之後著名的“清韻匪幫”,這時候,《九州縹緲錄》的作者江南和寫出《悟空傳》的今何在還不知道未來二十年,他們會共同創造九州世界,然後一直糾纏不清,“江南曾聽雨,楊冶今何在”。

儘管在網絡上,新武俠的種子已經發芽,但是大陸新武俠正是登上舞臺的標誌,還是2001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此前武俠出版業低迷,大陸市面上沒有武俠類型的雜誌,江蘇一家出版社的武俠刊物只出版了兩期,因不被認同被迫停刊,河北某出版社也做過類似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就跟許多人的舞蹈之路始於小時候對著電視無意識的模仿一樣,當小說看多了,難免會有自己上手寫作的衝動,大陸新武俠之所以稱為新武俠,也是正是因為其脫胎於港臺的“舊武俠”,儘管在歷史上,它們也曾被稱為“新派武俠”。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但是“金古黃粱溫”為代表的現代武俠一般認為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出現的標誌是鼻祖梁羽生於1952年發表《龍虎鬥京華》,此後武俠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佳作層出不窮。

當然,有流量而無大家,那麼不過是一時的熱潮,而港臺武俠小說的幸運之處在於,時代的熱潮真的喚來了巨人,而巨人又定義了時代,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和古龍一港一臺兩個作家將武俠文學的地位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巔峰期,武俠幾乎成為了通俗文學的主流。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是國學大家,以其深厚文學功底為武俠注入了厚重底色,古龍擺脫了舊式小說束縛,用推理等小說形式帶給了武俠瑰麗的想象,恰似瀟灑劍俠,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他們的小說傳入大陸後,成為了許多八零後,九零後蒼白求學生活的少見亮色,學校旁邊的借書店裡,《射鵰英雄傳》總是其中最舊最破的,一個老師要是沒從學生哪裡沒收幾本古龍小說,那隻能說明資歷淺薄。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會誕生許多夢想成為寫武俠小說的少年。

而他們中行動力最強的一批,便聚集到網絡上,成為了大陸新武俠的種子。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與老一輩的文學愛好者只能投稿雜誌或者寄給同道相比,新武俠的作者們顯然幸運得多。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正是互聯網進入普通人視野的時代,最早在中文網上倡導鼓勵網絡原創作品的網站“清韻書院”於1998年成立,巔峰時期,清韻書院擁有兩百多個個人專欄,集中了全中文網幾乎所有最優異的作者。

理所當然的,清韻成為了大陸武俠最初的根據地,許多未來作家混跡於此,鳳歌,滄月,楊叛,小僧等意氣相投,組成了之後著名的“清韻匪幫”,這時候,《九州縹緲錄》的作者江南和寫出《悟空傳》的今何在還不知道未來二十年,他們會共同創造九州世界,然後一直糾纏不清,“江南曾聽雨,楊冶今何在”。

儘管在網絡上,新武俠的種子已經發芽,但是大陸新武俠正是登上舞臺的標誌,還是2001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此前武俠出版業低迷,大陸市面上沒有武俠類型的雜誌,江蘇一家出版社的武俠刊物只出版了兩期,因不被認同被迫停刊,河北某出版社也做過類似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一本武俠版,傳閱整個班,可不是一句玩笑

而《今古傳奇·武俠版》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摒棄了陳腐的傳統故事,大膽採用了網上新銳作者的作品,給了平時不接觸網絡的讀者以全新的衝擊。創刊號便銷售超過11萬本,而銷量的成功又進一步堅定《武俠版》走新武俠路線的決心,形成了良性循環。

自從創刊之後,《武俠版》每年銷量都會攀升一個大臺階,到2006年,每期銷量達到72萬冊,這對於線下刊物而言,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當時已經開始式微的報亭,《今古傳奇·武俠版》和《今古傳奇·奇幻版》與《讀者》《青年文摘》一樣,是少有的每期都會售罄的雜誌。

對許多人而言,《今古傳奇》是求學生涯中的一扇天窗,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間隙,每次抬頭都是在默默計算下一期武俠什麼時候到貨,通過武俠,我們看到了鳳歌的《崑崙》《滄海》,滄月的《七夜雪》時未寒的《明將軍》,等等等等。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就跟許多人的舞蹈之路始於小時候對著電視無意識的模仿一樣,當小說看多了,難免會有自己上手寫作的衝動,大陸新武俠之所以稱為新武俠,也是正是因為其脫胎於港臺的“舊武俠”,儘管在歷史上,它們也曾被稱為“新派武俠”。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但是“金古黃粱溫”為代表的現代武俠一般認為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出現的標誌是鼻祖梁羽生於1952年發表《龍虎鬥京華》,此後武俠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佳作層出不窮。

當然,有流量而無大家,那麼不過是一時的熱潮,而港臺武俠小說的幸運之處在於,時代的熱潮真的喚來了巨人,而巨人又定義了時代,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和古龍一港一臺兩個作家將武俠文學的地位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巔峰期,武俠幾乎成為了通俗文學的主流。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是國學大家,以其深厚文學功底為武俠注入了厚重底色,古龍擺脫了舊式小說束縛,用推理等小說形式帶給了武俠瑰麗的想象,恰似瀟灑劍俠,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他們的小說傳入大陸後,成為了許多八零後,九零後蒼白求學生活的少見亮色,學校旁邊的借書店裡,《射鵰英雄傳》總是其中最舊最破的,一個老師要是沒從學生哪裡沒收幾本古龍小說,那隻能說明資歷淺薄。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會誕生許多夢想成為寫武俠小說的少年。

而他們中行動力最強的一批,便聚集到網絡上,成為了大陸新武俠的種子。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與老一輩的文學愛好者只能投稿雜誌或者寄給同道相比,新武俠的作者們顯然幸運得多。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正是互聯網進入普通人視野的時代,最早在中文網上倡導鼓勵網絡原創作品的網站“清韻書院”於1998年成立,巔峰時期,清韻書院擁有兩百多個個人專欄,集中了全中文網幾乎所有最優異的作者。

理所當然的,清韻成為了大陸武俠最初的根據地,許多未來作家混跡於此,鳳歌,滄月,楊叛,小僧等意氣相投,組成了之後著名的“清韻匪幫”,這時候,《九州縹緲錄》的作者江南和寫出《悟空傳》的今何在還不知道未來二十年,他們會共同創造九州世界,然後一直糾纏不清,“江南曾聽雨,楊冶今何在”。

儘管在網絡上,新武俠的種子已經發芽,但是大陸新武俠正是登上舞臺的標誌,還是2001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此前武俠出版業低迷,大陸市面上沒有武俠類型的雜誌,江蘇一家出版社的武俠刊物只出版了兩期,因不被認同被迫停刊,河北某出版社也做過類似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一本武俠版,傳閱整個班,可不是一句玩笑

而《今古傳奇·武俠版》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摒棄了陳腐的傳統故事,大膽採用了網上新銳作者的作品,給了平時不接觸網絡的讀者以全新的衝擊。創刊號便銷售超過11萬本,而銷量的成功又進一步堅定《武俠版》走新武俠路線的決心,形成了良性循環。

自從創刊之後,《武俠版》每年銷量都會攀升一個大臺階,到2006年,每期銷量達到72萬冊,這對於線下刊物而言,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當時已經開始式微的報亭,《今古傳奇·武俠版》和《今古傳奇·奇幻版》與《讀者》《青年文摘》一樣,是少有的每期都會售罄的雜誌。

對許多人而言,《今古傳奇》是求學生涯中的一扇天窗,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間隙,每次抬頭都是在默默計算下一期武俠什麼時候到貨,通過武俠,我們看到了鳳歌的《崑崙》《滄海》,滄月的《七夜雪》時未寒的《明將軍》,等等等等。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崑崙是那個時候的時代記憶之一

那個時候我們一書在手,不羨鴛鴦不羨仙,我們不羨慕當年《明報》的讀者可以每天追《神鵰俠侶》《書劍恩仇錄》,我們有自己這個時代的武俠作品。

當時大陸的武俠作者銳氣到什麼程度?《華音流韶》作者步非煙發表言論,要“革了金庸的命”,當時寫出《洛陽女兒行》《開唐》的小椴被宣傳為與“金古黃粱溫”並列,雖然現在看來過於僭越,但那個時候我們認為並無不妥,西南大學教授2004年創造了“大陸新武俠”這個概念,港臺的舊時代武俠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現在是新武俠的時代。

儘管這個時代,消逝的過於快速。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就跟許多人的舞蹈之路始於小時候對著電視無意識的模仿一樣,當小說看多了,難免會有自己上手寫作的衝動,大陸新武俠之所以稱為新武俠,也是正是因為其脫胎於港臺的“舊武俠”,儘管在歷史上,它們也曾被稱為“新派武俠”。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但是“金古黃粱溫”為代表的現代武俠一般認為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出現的標誌是鼻祖梁羽生於1952年發表《龍虎鬥京華》,此後武俠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佳作層出不窮。

當然,有流量而無大家,那麼不過是一時的熱潮,而港臺武俠小說的幸運之處在於,時代的熱潮真的喚來了巨人,而巨人又定義了時代,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和古龍一港一臺兩個作家將武俠文學的地位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巔峰期,武俠幾乎成為了通俗文學的主流。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是國學大家,以其深厚文學功底為武俠注入了厚重底色,古龍擺脫了舊式小說束縛,用推理等小說形式帶給了武俠瑰麗的想象,恰似瀟灑劍俠,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他們的小說傳入大陸後,成為了許多八零後,九零後蒼白求學生活的少見亮色,學校旁邊的借書店裡,《射鵰英雄傳》總是其中最舊最破的,一個老師要是沒從學生哪裡沒收幾本古龍小說,那隻能說明資歷淺薄。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會誕生許多夢想成為寫武俠小說的少年。

而他們中行動力最強的一批,便聚集到網絡上,成為了大陸新武俠的種子。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與老一輩的文學愛好者只能投稿雜誌或者寄給同道相比,新武俠的作者們顯然幸運得多。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正是互聯網進入普通人視野的時代,最早在中文網上倡導鼓勵網絡原創作品的網站“清韻書院”於1998年成立,巔峰時期,清韻書院擁有兩百多個個人專欄,集中了全中文網幾乎所有最優異的作者。

理所當然的,清韻成為了大陸武俠最初的根據地,許多未來作家混跡於此,鳳歌,滄月,楊叛,小僧等意氣相投,組成了之後著名的“清韻匪幫”,這時候,《九州縹緲錄》的作者江南和寫出《悟空傳》的今何在還不知道未來二十年,他們會共同創造九州世界,然後一直糾纏不清,“江南曾聽雨,楊冶今何在”。

儘管在網絡上,新武俠的種子已經發芽,但是大陸新武俠正是登上舞臺的標誌,還是2001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此前武俠出版業低迷,大陸市面上沒有武俠類型的雜誌,江蘇一家出版社的武俠刊物只出版了兩期,因不被認同被迫停刊,河北某出版社也做過類似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一本武俠版,傳閱整個班,可不是一句玩笑

而《今古傳奇·武俠版》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摒棄了陳腐的傳統故事,大膽採用了網上新銳作者的作品,給了平時不接觸網絡的讀者以全新的衝擊。創刊號便銷售超過11萬本,而銷量的成功又進一步堅定《武俠版》走新武俠路線的決心,形成了良性循環。

自從創刊之後,《武俠版》每年銷量都會攀升一個大臺階,到2006年,每期銷量達到72萬冊,這對於線下刊物而言,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當時已經開始式微的報亭,《今古傳奇·武俠版》和《今古傳奇·奇幻版》與《讀者》《青年文摘》一樣,是少有的每期都會售罄的雜誌。

對許多人而言,《今古傳奇》是求學生涯中的一扇天窗,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間隙,每次抬頭都是在默默計算下一期武俠什麼時候到貨,通過武俠,我們看到了鳳歌的《崑崙》《滄海》,滄月的《七夜雪》時未寒的《明將軍》,等等等等。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崑崙是那個時候的時代記憶之一

那個時候我們一書在手,不羨鴛鴦不羨仙,我們不羨慕當年《明報》的讀者可以每天追《神鵰俠侶》《書劍恩仇錄》,我們有自己這個時代的武俠作品。

當時大陸的武俠作者銳氣到什麼程度?《華音流韶》作者步非煙發表言論,要“革了金庸的命”,當時寫出《洛陽女兒行》《開唐》的小椴被宣傳為與“金古黃粱溫”並列,雖然現在看來過於僭越,但那個時候我們認為並無不妥,西南大學教授2004年創造了“大陸新武俠”這個概念,港臺的舊時代武俠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現在是新武俠的時代。

儘管這個時代,消逝的過於快速。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大陸新武俠”是什麼時候沒人再提的呢?

是互聯網文學蔚為大觀,《誅仙》《鬥破蒼穹》等玄幻小說佔據通俗文學中心的時候嗎?武俠小說是超現實的小說。可是,當槍就可以做到十步殺一人的時候,武俠小說不再神祕了,武俠的力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想象力與意淫心,於是仙俠、玄幻取而代之。

是《今古傳奇·奇幻》2012年停刊的時候嗎?儘管奇幻不屬於武俠,但是作為武俠版的兄弟刊物,奇幻的停刊,可以代表著今古傳奇經營業務擴張的失敗,從此,今古傳奇再無銳氣,只能固守於武俠這一方小小天地。

是科幻文學和女頻文學成為影視IP主要來源的時候嗎?科幻是人類共有的文學形式,劉慈欣可以通過國外獎項的承認來獲得社會認同,而武俠卻只能徘徊於越來越小的圈子裡,逐漸遠離公眾視野。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就跟許多人的舞蹈之路始於小時候對著電視無意識的模仿一樣,當小說看多了,難免會有自己上手寫作的衝動,大陸新武俠之所以稱為新武俠,也是正是因為其脫胎於港臺的“舊武俠”,儘管在歷史上,它們也曾被稱為“新派武俠”。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但是“金古黃粱溫”為代表的現代武俠一般認為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出現的標誌是鼻祖梁羽生於1952年發表《龍虎鬥京華》,此後武俠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佳作層出不窮。

當然,有流量而無大家,那麼不過是一時的熱潮,而港臺武俠小說的幸運之處在於,時代的熱潮真的喚來了巨人,而巨人又定義了時代,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和古龍一港一臺兩個作家將武俠文學的地位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巔峰期,武俠幾乎成為了通俗文學的主流。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是國學大家,以其深厚文學功底為武俠注入了厚重底色,古龍擺脫了舊式小說束縛,用推理等小說形式帶給了武俠瑰麗的想象,恰似瀟灑劍俠,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他們的小說傳入大陸後,成為了許多八零後,九零後蒼白求學生活的少見亮色,學校旁邊的借書店裡,《射鵰英雄傳》總是其中最舊最破的,一個老師要是沒從學生哪裡沒收幾本古龍小說,那隻能說明資歷淺薄。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會誕生許多夢想成為寫武俠小說的少年。

而他們中行動力最強的一批,便聚集到網絡上,成為了大陸新武俠的種子。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與老一輩的文學愛好者只能投稿雜誌或者寄給同道相比,新武俠的作者們顯然幸運得多。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正是互聯網進入普通人視野的時代,最早在中文網上倡導鼓勵網絡原創作品的網站“清韻書院”於1998年成立,巔峰時期,清韻書院擁有兩百多個個人專欄,集中了全中文網幾乎所有最優異的作者。

理所當然的,清韻成為了大陸武俠最初的根據地,許多未來作家混跡於此,鳳歌,滄月,楊叛,小僧等意氣相投,組成了之後著名的“清韻匪幫”,這時候,《九州縹緲錄》的作者江南和寫出《悟空傳》的今何在還不知道未來二十年,他們會共同創造九州世界,然後一直糾纏不清,“江南曾聽雨,楊冶今何在”。

儘管在網絡上,新武俠的種子已經發芽,但是大陸新武俠正是登上舞臺的標誌,還是2001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此前武俠出版業低迷,大陸市面上沒有武俠類型的雜誌,江蘇一家出版社的武俠刊物只出版了兩期,因不被認同被迫停刊,河北某出版社也做過類似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一本武俠版,傳閱整個班,可不是一句玩笑

而《今古傳奇·武俠版》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摒棄了陳腐的傳統故事,大膽採用了網上新銳作者的作品,給了平時不接觸網絡的讀者以全新的衝擊。創刊號便銷售超過11萬本,而銷量的成功又進一步堅定《武俠版》走新武俠路線的決心,形成了良性循環。

自從創刊之後,《武俠版》每年銷量都會攀升一個大臺階,到2006年,每期銷量達到72萬冊,這對於線下刊物而言,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當時已經開始式微的報亭,《今古傳奇·武俠版》和《今古傳奇·奇幻版》與《讀者》《青年文摘》一樣,是少有的每期都會售罄的雜誌。

對許多人而言,《今古傳奇》是求學生涯中的一扇天窗,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間隙,每次抬頭都是在默默計算下一期武俠什麼時候到貨,通過武俠,我們看到了鳳歌的《崑崙》《滄海》,滄月的《七夜雪》時未寒的《明將軍》,等等等等。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崑崙是那個時候的時代記憶之一

那個時候我們一書在手,不羨鴛鴦不羨仙,我們不羨慕當年《明報》的讀者可以每天追《神鵰俠侶》《書劍恩仇錄》,我們有自己這個時代的武俠作品。

當時大陸的武俠作者銳氣到什麼程度?《華音流韶》作者步非煙發表言論,要“革了金庸的命”,當時寫出《洛陽女兒行》《開唐》的小椴被宣傳為與“金古黃粱溫”並列,雖然現在看來過於僭越,但那個時候我們認為並無不妥,西南大學教授2004年創造了“大陸新武俠”這個概念,港臺的舊時代武俠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現在是新武俠的時代。

儘管這個時代,消逝的過於快速。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大陸新武俠”是什麼時候沒人再提的呢?

是互聯網文學蔚為大觀,《誅仙》《鬥破蒼穹》等玄幻小說佔據通俗文學中心的時候嗎?武俠小說是超現實的小說。可是,當槍就可以做到十步殺一人的時候,武俠小說不再神祕了,武俠的力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想象力與意淫心,於是仙俠、玄幻取而代之。

是《今古傳奇·奇幻》2012年停刊的時候嗎?儘管奇幻不屬於武俠,但是作為武俠版的兄弟刊物,奇幻的停刊,可以代表著今古傳奇經營業務擴張的失敗,從此,今古傳奇再無銳氣,只能固守於武俠這一方小小天地。

是科幻文學和女頻文學成為影視IP主要來源的時候嗎?科幻是人類共有的文學形式,劉慈欣可以通過國外獎項的承認來獲得社會認同,而武俠卻只能徘徊於越來越小的圈子裡,逐漸遠離公眾視野。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女頻文學的優勢在於,其更容易影視化,實際上最近幾年的大爆電視劇,比如《延禧攻略》和《陳情令》等,多半來自於女頻作品,而武俠除了一遍又一遍翻拍金庸舊作,罕有影視化作品,可以稱之為新武俠代表作的《崑崙》和《滄海》,其IP早已售出,卻一直到授權過期都沒有開鏡。

無論如何,即使如今《今古傳奇·武俠版》依然存在,但是“大陸新武俠”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一個歷史的名詞。像是在堂吉訶德之後的騎士文學,像是在新文化運動之後的舊體詩,

當年的中堅作者們,鳳歌的《靈飛經》被認為遠不如前作,曾經寫出《大唐乘風錄》的金尋者,在網絡連載新作毫無水花,小椴的新書《裂國》少人問津,更多曾經力推的作者在網絡上消失無蹤,新武俠創作群體,風流雲散。

曾經作為武俠大本營的清韻書院,於2008年關站,無數愛好者的情懷也沒能拯救它。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就跟許多人的舞蹈之路始於小時候對著電視無意識的模仿一樣,當小說看多了,難免會有自己上手寫作的衝動,大陸新武俠之所以稱為新武俠,也是正是因為其脫胎於港臺的“舊武俠”,儘管在歷史上,它們也曾被稱為“新派武俠”。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但是“金古黃粱溫”為代表的現代武俠一般認為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出現的標誌是鼻祖梁羽生於1952年發表《龍虎鬥京華》,此後武俠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佳作層出不窮。

當然,有流量而無大家,那麼不過是一時的熱潮,而港臺武俠小說的幸運之處在於,時代的熱潮真的喚來了巨人,而巨人又定義了時代,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和古龍一港一臺兩個作家將武俠文學的地位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巔峰期,武俠幾乎成為了通俗文學的主流。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是國學大家,以其深厚文學功底為武俠注入了厚重底色,古龍擺脫了舊式小說束縛,用推理等小說形式帶給了武俠瑰麗的想象,恰似瀟灑劍俠,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他們的小說傳入大陸後,成為了許多八零後,九零後蒼白求學生活的少見亮色,學校旁邊的借書店裡,《射鵰英雄傳》總是其中最舊最破的,一個老師要是沒從學生哪裡沒收幾本古龍小說,那隻能說明資歷淺薄。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會誕生許多夢想成為寫武俠小說的少年。

而他們中行動力最強的一批,便聚集到網絡上,成為了大陸新武俠的種子。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與老一輩的文學愛好者只能投稿雜誌或者寄給同道相比,新武俠的作者們顯然幸運得多。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正是互聯網進入普通人視野的時代,最早在中文網上倡導鼓勵網絡原創作品的網站“清韻書院”於1998年成立,巔峰時期,清韻書院擁有兩百多個個人專欄,集中了全中文網幾乎所有最優異的作者。

理所當然的,清韻成為了大陸武俠最初的根據地,許多未來作家混跡於此,鳳歌,滄月,楊叛,小僧等意氣相投,組成了之後著名的“清韻匪幫”,這時候,《九州縹緲錄》的作者江南和寫出《悟空傳》的今何在還不知道未來二十年,他們會共同創造九州世界,然後一直糾纏不清,“江南曾聽雨,楊冶今何在”。

儘管在網絡上,新武俠的種子已經發芽,但是大陸新武俠正是登上舞臺的標誌,還是2001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此前武俠出版業低迷,大陸市面上沒有武俠類型的雜誌,江蘇一家出版社的武俠刊物只出版了兩期,因不被認同被迫停刊,河北某出版社也做過類似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一本武俠版,傳閱整個班,可不是一句玩笑

而《今古傳奇·武俠版》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摒棄了陳腐的傳統故事,大膽採用了網上新銳作者的作品,給了平時不接觸網絡的讀者以全新的衝擊。創刊號便銷售超過11萬本,而銷量的成功又進一步堅定《武俠版》走新武俠路線的決心,形成了良性循環。

自從創刊之後,《武俠版》每年銷量都會攀升一個大臺階,到2006年,每期銷量達到72萬冊,這對於線下刊物而言,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當時已經開始式微的報亭,《今古傳奇·武俠版》和《今古傳奇·奇幻版》與《讀者》《青年文摘》一樣,是少有的每期都會售罄的雜誌。

對許多人而言,《今古傳奇》是求學生涯中的一扇天窗,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間隙,每次抬頭都是在默默計算下一期武俠什麼時候到貨,通過武俠,我們看到了鳳歌的《崑崙》《滄海》,滄月的《七夜雪》時未寒的《明將軍》,等等等等。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崑崙是那個時候的時代記憶之一

那個時候我們一書在手,不羨鴛鴦不羨仙,我們不羨慕當年《明報》的讀者可以每天追《神鵰俠侶》《書劍恩仇錄》,我們有自己這個時代的武俠作品。

當時大陸的武俠作者銳氣到什麼程度?《華音流韶》作者步非煙發表言論,要“革了金庸的命”,當時寫出《洛陽女兒行》《開唐》的小椴被宣傳為與“金古黃粱溫”並列,雖然現在看來過於僭越,但那個時候我們認為並無不妥,西南大學教授2004年創造了“大陸新武俠”這個概念,港臺的舊時代武俠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現在是新武俠的時代。

儘管這個時代,消逝的過於快速。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大陸新武俠”是什麼時候沒人再提的呢?

是互聯網文學蔚為大觀,《誅仙》《鬥破蒼穹》等玄幻小說佔據通俗文學中心的時候嗎?武俠小說是超現實的小說。可是,當槍就可以做到十步殺一人的時候,武俠小說不再神祕了,武俠的力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想象力與意淫心,於是仙俠、玄幻取而代之。

是《今古傳奇·奇幻》2012年停刊的時候嗎?儘管奇幻不屬於武俠,但是作為武俠版的兄弟刊物,奇幻的停刊,可以代表著今古傳奇經營業務擴張的失敗,從此,今古傳奇再無銳氣,只能固守於武俠這一方小小天地。

是科幻文學和女頻文學成為影視IP主要來源的時候嗎?科幻是人類共有的文學形式,劉慈欣可以通過國外獎項的承認來獲得社會認同,而武俠卻只能徘徊於越來越小的圈子裡,逐漸遠離公眾視野。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女頻文學的優勢在於,其更容易影視化,實際上最近幾年的大爆電視劇,比如《延禧攻略》和《陳情令》等,多半來自於女頻作品,而武俠除了一遍又一遍翻拍金庸舊作,罕有影視化作品,可以稱之為新武俠代表作的《崑崙》和《滄海》,其IP早已售出,卻一直到授權過期都沒有開鏡。

無論如何,即使如今《今古傳奇·武俠版》依然存在,但是“大陸新武俠”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一個歷史的名詞。像是在堂吉訶德之後的騎士文學,像是在新文化運動之後的舊體詩,

當年的中堅作者們,鳳歌的《靈飛經》被認為遠不如前作,曾經寫出《大唐乘風錄》的金尋者,在網絡連載新作毫無水花,小椴的新書《裂國》少人問津,更多曾經力推的作者在網絡上消失無蹤,新武俠創作群體,風流雲散。

曾經作為武俠大本營的清韻書院,於2008年關站,無數愛好者的情懷也沒能拯救它。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大陸新武俠,何以從鼎盛而衰微?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首先,是載體的落後,大陸新武俠的主要陣地是紙媒雜誌《今古傳奇·武俠版》,而這個時候已經是文學網站崛起的前夜,“起點中文網”成立不過比《武俠版》的發行晚一年,相較於紙媒,文學網站更新快,成本低,而且量大管飽,傳統的作家,多少會以拖稿和精雕細琢自傲,而網站作家很多都是日更萬字的人形打字機。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就跟許多人的舞蹈之路始於小時候對著電視無意識的模仿一樣,當小說看多了,難免會有自己上手寫作的衝動,大陸新武俠之所以稱為新武俠,也是正是因為其脫胎於港臺的“舊武俠”,儘管在歷史上,它們也曾被稱為“新派武俠”。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但是“金古黃粱溫”為代表的現代武俠一般認為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出現的標誌是鼻祖梁羽生於1952年發表《龍虎鬥京華》,此後武俠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佳作層出不窮。

當然,有流量而無大家,那麼不過是一時的熱潮,而港臺武俠小說的幸運之處在於,時代的熱潮真的喚來了巨人,而巨人又定義了時代,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和古龍一港一臺兩個作家將武俠文學的地位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巔峰期,武俠幾乎成為了通俗文學的主流。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是國學大家,以其深厚文學功底為武俠注入了厚重底色,古龍擺脫了舊式小說束縛,用推理等小說形式帶給了武俠瑰麗的想象,恰似瀟灑劍俠,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他們的小說傳入大陸後,成為了許多八零後,九零後蒼白求學生活的少見亮色,學校旁邊的借書店裡,《射鵰英雄傳》總是其中最舊最破的,一個老師要是沒從學生哪裡沒收幾本古龍小說,那隻能說明資歷淺薄。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會誕生許多夢想成為寫武俠小說的少年。

而他們中行動力最強的一批,便聚集到網絡上,成為了大陸新武俠的種子。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與老一輩的文學愛好者只能投稿雜誌或者寄給同道相比,新武俠的作者們顯然幸運得多。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正是互聯網進入普通人視野的時代,最早在中文網上倡導鼓勵網絡原創作品的網站“清韻書院”於1998年成立,巔峰時期,清韻書院擁有兩百多個個人專欄,集中了全中文網幾乎所有最優異的作者。

理所當然的,清韻成為了大陸武俠最初的根據地,許多未來作家混跡於此,鳳歌,滄月,楊叛,小僧等意氣相投,組成了之後著名的“清韻匪幫”,這時候,《九州縹緲錄》的作者江南和寫出《悟空傳》的今何在還不知道未來二十年,他們會共同創造九州世界,然後一直糾纏不清,“江南曾聽雨,楊冶今何在”。

儘管在網絡上,新武俠的種子已經發芽,但是大陸新武俠正是登上舞臺的標誌,還是2001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此前武俠出版業低迷,大陸市面上沒有武俠類型的雜誌,江蘇一家出版社的武俠刊物只出版了兩期,因不被認同被迫停刊,河北某出版社也做過類似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一本武俠版,傳閱整個班,可不是一句玩笑

而《今古傳奇·武俠版》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摒棄了陳腐的傳統故事,大膽採用了網上新銳作者的作品,給了平時不接觸網絡的讀者以全新的衝擊。創刊號便銷售超過11萬本,而銷量的成功又進一步堅定《武俠版》走新武俠路線的決心,形成了良性循環。

自從創刊之後,《武俠版》每年銷量都會攀升一個大臺階,到2006年,每期銷量達到72萬冊,這對於線下刊物而言,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當時已經開始式微的報亭,《今古傳奇·武俠版》和《今古傳奇·奇幻版》與《讀者》《青年文摘》一樣,是少有的每期都會售罄的雜誌。

對許多人而言,《今古傳奇》是求學生涯中的一扇天窗,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間隙,每次抬頭都是在默默計算下一期武俠什麼時候到貨,通過武俠,我們看到了鳳歌的《崑崙》《滄海》,滄月的《七夜雪》時未寒的《明將軍》,等等等等。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崑崙是那個時候的時代記憶之一

那個時候我們一書在手,不羨鴛鴦不羨仙,我們不羨慕當年《明報》的讀者可以每天追《神鵰俠侶》《書劍恩仇錄》,我們有自己這個時代的武俠作品。

當時大陸的武俠作者銳氣到什麼程度?《華音流韶》作者步非煙發表言論,要“革了金庸的命”,當時寫出《洛陽女兒行》《開唐》的小椴被宣傳為與“金古黃粱溫”並列,雖然現在看來過於僭越,但那個時候我們認為並無不妥,西南大學教授2004年創造了“大陸新武俠”這個概念,港臺的舊時代武俠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現在是新武俠的時代。

儘管這個時代,消逝的過於快速。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大陸新武俠”是什麼時候沒人再提的呢?

是互聯網文學蔚為大觀,《誅仙》《鬥破蒼穹》等玄幻小說佔據通俗文學中心的時候嗎?武俠小說是超現實的小說。可是,當槍就可以做到十步殺一人的時候,武俠小說不再神祕了,武俠的力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想象力與意淫心,於是仙俠、玄幻取而代之。

是《今古傳奇·奇幻》2012年停刊的時候嗎?儘管奇幻不屬於武俠,但是作為武俠版的兄弟刊物,奇幻的停刊,可以代表著今古傳奇經營業務擴張的失敗,從此,今古傳奇再無銳氣,只能固守於武俠這一方小小天地。

是科幻文學和女頻文學成為影視IP主要來源的時候嗎?科幻是人類共有的文學形式,劉慈欣可以通過國外獎項的承認來獲得社會認同,而武俠卻只能徘徊於越來越小的圈子裡,逐漸遠離公眾視野。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女頻文學的優勢在於,其更容易影視化,實際上最近幾年的大爆電視劇,比如《延禧攻略》和《陳情令》等,多半來自於女頻作品,而武俠除了一遍又一遍翻拍金庸舊作,罕有影視化作品,可以稱之為新武俠代表作的《崑崙》和《滄海》,其IP早已售出,卻一直到授權過期都沒有開鏡。

無論如何,即使如今《今古傳奇·武俠版》依然存在,但是“大陸新武俠”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一個歷史的名詞。像是在堂吉訶德之後的騎士文學,像是在新文化運動之後的舊體詩,

當年的中堅作者們,鳳歌的《靈飛經》被認為遠不如前作,曾經寫出《大唐乘風錄》的金尋者,在網絡連載新作毫無水花,小椴的新書《裂國》少人問津,更多曾經力推的作者在網絡上消失無蹤,新武俠創作群體,風流雲散。

曾經作為武俠大本營的清韻書院,於2008年關站,無數愛好者的情懷也沒能拯救它。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大陸新武俠,何以從鼎盛而衰微?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首先,是載體的落後,大陸新武俠的主要陣地是紙媒雜誌《今古傳奇·武俠版》,而這個時候已經是文學網站崛起的前夜,“起點中文網”成立不過比《武俠版》的發行晚一年,相較於紙媒,文學網站更新快,成本低,而且量大管飽,傳統的作家,多少會以拖稿和精雕細琢自傲,而網站作家很多都是日更萬字的人形打字機。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一個人要是習慣於上網站看書,就再也不願意回每期等兩部中篇小說,一部長篇連載的日子了。新武俠成於武俠版,也敗於武俠版, 今古傳奇被網站打敗的時候,也順便把新武俠一起拖下水了。

其次,大陸新武俠,也終究沒能找到與時代進步相稱的精神內核,以往的武俠小說,其中核心大多都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內容,大陸新武俠雖說佔一個“新”字,但是也沒在內核上有開拓性的進展,把當代生活融入創作之中,瓶子是新的,酒卻是舊的。

甚至有武俠作者自己都不認同武俠精神,沈瓔瓔則在談她的武俠觀念時坦誠說:“必須承認,什麼俠義精神,在我心裡簡直一錢不值,那都是封建殘餘的陳腐濫調,與我們現今的生活格局,沒有任何意義。我評判一部小說好與壞,跟什麼大俠沒關係,跟故事情節是否曲折也沒關係,我只看裡面是不是對我們的現實生活和情感有一點投射……關於愛,關於孤獨,關於抗爭,關於寬恕……可是那跟武俠沒有任何關係。”

《長安十二時辰》曾經頻繁提到一個專有名詞“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古代版的大數據,這種東西不科學,但是確實讓讀者能感到共鳴“大數據就是靈啊!”而新武俠中,很少有這樣的細節,外殼尚且落後,更不提內在的精神了。

"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近《九州縹緲錄》在網絡上討論度極高,不是因為它好,恰恰是因為他不好。

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一個奇異現象了,當作品無可挑剔的時候,網絡的討論度反而並不大,而九州因為質量不盡人意,卻激起了大家的討論慾望,粉絲甩鍋與書粉罵街起飛,宣發控評與吃瓜嘲諷一色,每一集播出後都是腥風血雨。

這就是大IP的好處,如果叫座就萬眾矚目,一戰成名,即使撲街,那也是火星撞地球般的轟轟烈烈。不像某些小眾作品,靜悄悄的拍完,毫無水花的上映,路人提起來,連女主角名字都要查一查才知道。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聽雪樓》,這在“大陸新武俠”的浪潮之中,可謂是如雷貫耳的頂級IP,但是如今卻先後被林更新,楊紫等知名演員拒絕,最終淪為每年近300部網播劇中一部陪跑的炮灰。

由此可見,曾經看過這本小說的讀者,曾經為蕭憶情和舒靖容的故事所傾倒的人群,已經風流雲散,再也沒有網絡上的影響力了。

但是在大家徹底遺忘之前,我還想提一下那場興起於21世紀初,曾經是許多人青春回憶的“大陸新武俠”。

史詩和長歌終會結束,但人間的悲喜永不落幕。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就跟許多人的舞蹈之路始於小時候對著電視無意識的模仿一樣,當小說看多了,難免會有自己上手寫作的衝動,大陸新武俠之所以稱為新武俠,也是正是因為其脫胎於港臺的“舊武俠”,儘管在歷史上,它們也曾被稱為“新派武俠”。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但是“金古黃粱溫”為代表的現代武俠一般認為起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出現的標誌是鼻祖梁羽生於1952年發表《龍虎鬥京華》,此後武俠小說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佳作層出不窮。

當然,有流量而無大家,那麼不過是一時的熱潮,而港臺武俠小說的幸運之處在於,時代的熱潮真的喚來了巨人,而巨人又定義了時代,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庸和古龍一港一臺兩個作家將武俠文學的地位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巔峰期,武俠幾乎成為了通俗文學的主流。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是國學大家,以其深厚文學功底為武俠注入了厚重底色,古龍擺脫了舊式小說束縛,用推理等小說形式帶給了武俠瑰麗的想象,恰似瀟灑劍俠,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他們的小說傳入大陸後,成為了許多八零後,九零後蒼白求學生活的少見亮色,學校旁邊的借書店裡,《射鵰英雄傳》總是其中最舊最破的,一個老師要是沒從學生哪裡沒收幾本古龍小說,那隻能說明資歷淺薄。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會誕生許多夢想成為寫武俠小說的少年。

而他們中行動力最強的一批,便聚集到網絡上,成為了大陸新武俠的種子。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與老一輩的文學愛好者只能投稿雜誌或者寄給同道相比,新武俠的作者們顯然幸運得多。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正是互聯網進入普通人視野的時代,最早在中文網上倡導鼓勵網絡原創作品的網站“清韻書院”於1998年成立,巔峰時期,清韻書院擁有兩百多個個人專欄,集中了全中文網幾乎所有最優異的作者。

理所當然的,清韻成為了大陸武俠最初的根據地,許多未來作家混跡於此,鳳歌,滄月,楊叛,小僧等意氣相投,組成了之後著名的“清韻匪幫”,這時候,《九州縹緲錄》的作者江南和寫出《悟空傳》的今何在還不知道未來二十年,他們會共同創造九州世界,然後一直糾纏不清,“江南曾聽雨,楊冶今何在”。

儘管在網絡上,新武俠的種子已經發芽,但是大陸新武俠正是登上舞臺的標誌,還是2001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此前武俠出版業低迷,大陸市面上沒有武俠類型的雜誌,江蘇一家出版社的武俠刊物只出版了兩期,因不被認同被迫停刊,河北某出版社也做過類似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一本武俠版,傳閱整個班,可不是一句玩笑

而《今古傳奇·武俠版》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摒棄了陳腐的傳統故事,大膽採用了網上新銳作者的作品,給了平時不接觸網絡的讀者以全新的衝擊。創刊號便銷售超過11萬本,而銷量的成功又進一步堅定《武俠版》走新武俠路線的決心,形成了良性循環。

自從創刊之後,《武俠版》每年銷量都會攀升一個大臺階,到2006年,每期銷量達到72萬冊,這對於線下刊物而言,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當時已經開始式微的報亭,《今古傳奇·武俠版》和《今古傳奇·奇幻版》與《讀者》《青年文摘》一樣,是少有的每期都會售罄的雜誌。

對許多人而言,《今古傳奇》是求學生涯中的一扇天窗,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間隙,每次抬頭都是在默默計算下一期武俠什麼時候到貨,通過武俠,我們看到了鳳歌的《崑崙》《滄海》,滄月的《七夜雪》時未寒的《明將軍》,等等等等。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崑崙是那個時候的時代記憶之一

那個時候我們一書在手,不羨鴛鴦不羨仙,我們不羨慕當年《明報》的讀者可以每天追《神鵰俠侶》《書劍恩仇錄》,我們有自己這個時代的武俠作品。

當時大陸的武俠作者銳氣到什麼程度?《華音流韶》作者步非煙發表言論,要“革了金庸的命”,當時寫出《洛陽女兒行》《開唐》的小椴被宣傳為與“金古黃粱溫”並列,雖然現在看來過於僭越,但那個時候我們認為並無不妥,西南大學教授2004年創造了“大陸新武俠”這個概念,港臺的舊時代武俠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現在是新武俠的時代。

儘管這個時代,消逝的過於快速。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大陸新武俠”是什麼時候沒人再提的呢?

是互聯網文學蔚為大觀,《誅仙》《鬥破蒼穹》等玄幻小說佔據通俗文學中心的時候嗎?武俠小說是超現實的小說。可是,當槍就可以做到十步殺一人的時候,武俠小說不再神祕了,武俠的力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想象力與意淫心,於是仙俠、玄幻取而代之。

是《今古傳奇·奇幻》2012年停刊的時候嗎?儘管奇幻不屬於武俠,但是作為武俠版的兄弟刊物,奇幻的停刊,可以代表著今古傳奇經營業務擴張的失敗,從此,今古傳奇再無銳氣,只能固守於武俠這一方小小天地。

是科幻文學和女頻文學成為影視IP主要來源的時候嗎?科幻是人類共有的文學形式,劉慈欣可以通過國外獎項的承認來獲得社會認同,而武俠卻只能徘徊於越來越小的圈子裡,逐漸遠離公眾視野。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女頻文學的優勢在於,其更容易影視化,實際上最近幾年的大爆電視劇,比如《延禧攻略》和《陳情令》等,多半來自於女頻作品,而武俠除了一遍又一遍翻拍金庸舊作,罕有影視化作品,可以稱之為新武俠代表作的《崑崙》和《滄海》,其IP早已售出,卻一直到授權過期都沒有開鏡。

無論如何,即使如今《今古傳奇·武俠版》依然存在,但是“大陸新武俠”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一個歷史的名詞。像是在堂吉訶德之後的騎士文學,像是在新文化運動之後的舊體詩,

當年的中堅作者們,鳳歌的《靈飛經》被認為遠不如前作,曾經寫出《大唐乘風錄》的金尋者,在網絡連載新作毫無水花,小椴的新書《裂國》少人問津,更多曾經力推的作者在網絡上消失無蹤,新武俠創作群體,風流雲散。

曾經作為武俠大本營的清韻書院,於2008年關站,無數愛好者的情懷也沒能拯救它。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大陸新武俠,何以從鼎盛而衰微?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首先,是載體的落後,大陸新武俠的主要陣地是紙媒雜誌《今古傳奇·武俠版》,而這個時候已經是文學網站崛起的前夜,“起點中文網”成立不過比《武俠版》的發行晚一年,相較於紙媒,文學網站更新快,成本低,而且量大管飽,傳統的作家,多少會以拖稿和精雕細琢自傲,而網站作家很多都是日更萬字的人形打字機。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一個人要是習慣於上網站看書,就再也不願意回每期等兩部中篇小說,一部長篇連載的日子了。新武俠成於武俠版,也敗於武俠版, 今古傳奇被網站打敗的時候,也順便把新武俠一起拖下水了。

其次,大陸新武俠,也終究沒能找到與時代進步相稱的精神內核,以往的武俠小說,其中核心大多都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內容,大陸新武俠雖說佔一個“新”字,但是也沒在內核上有開拓性的進展,把當代生活融入創作之中,瓶子是新的,酒卻是舊的。

甚至有武俠作者自己都不認同武俠精神,沈瓔瓔則在談她的武俠觀念時坦誠說:“必須承認,什麼俠義精神,在我心裡簡直一錢不值,那都是封建殘餘的陳腐濫調,與我們現今的生活格局,沒有任何意義。我評判一部小說好與壞,跟什麼大俠沒關係,跟故事情節是否曲折也沒關係,我只看裡面是不是對我們的現實生活和情感有一點投射……關於愛,關於孤獨,關於抗爭,關於寬恕……可是那跟武俠沒有任何關係。”

《長安十二時辰》曾經頻繁提到一個專有名詞“大案牘術”,說白了就是古代版的大數據,這種東西不科學,但是確實讓讀者能感到共鳴“大數據就是靈啊!”而新武俠中,很少有這樣的細節,外殼尚且落後,更不提內在的精神了。

鳳歌,滄月,時未寒……轟轟烈烈新武俠,為何消逝於無聲?

最後,大陸新武俠看似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但是終究沒能誕生領袖群倫的一代宗師,劉慈欣對科幻做了郎朗對鋼琴演奏所做的事,用一己之力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而新武俠裡,鳳歌,時未寒,小椴……雖然優秀,但是終究沒有寫出讓全社會都關注武俠,為其他作者指明武俠發展方向的作品。

2018年12年,一代武俠巨匠金庸逝世,他一生著作,匯成兩句詩十四個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潮起終會潮落,萬物有始有終,“大陸新武俠”也一樣,但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武俠,在留下屬於自己的十四個字之前,我總不願意承認它已經結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