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辣評:由吳文俊院士辭世社會關注度低,看學術界的裡子與面子

吳文俊 文章 自媒體 畜牧業 畜牧新鮮道 2017-05-10

(歡迎關注本號,專注於畜牧科技領域,連接學術與生產)

早起刷到一微信公眾號文章“今天,巨星隕落,媒體反映居然如此冷淡”

學術辣評:由吳文俊院士辭世社會關注度低,看學術界的裡子與面子

首先小編作為一名學術工作者,對吳老院士的與世長辭表達最沉痛的哀悼,與最深切的緬懷,願您安息。您在拓撲學領域所作出的偉大貢獻,是您留在人間永不磨滅的光輝和印記。然而,嗯...抱歉,今天小編不想提供過多類似政府網站訃告的內容,也沒有更多針對吳院士生平的介紹,既然是辣評,當然就得說點不一樣的。

學術辣評:由吳文俊院士辭世社會關注度低,看學術界的裡子與面子

吳文俊院士,拓撲學先驅

小編想說兩句的起因,是看到了自己朋友圈中轉發的某些公眾號,又藉著追悼吳院士之名,開始抨擊大眾。標題還挺醒目“今天,巨星隕落,媒體反映居然如此冷淡”。咱為了過頭條新手期,也讀了好自媒體發文標題的攻略,誰還不知道你這個是套路麼,親。文章再次點名了各種娛樂界,地產界,體育界大亨,然後指明,中國真正的巨星不是他,也不是她,而是吳院士等諸位對國家科技軍事有突出貢獻的元老們,而這些元老並沒有被社會和媒體重視,說明我們的社會多麼的膚淺,浮躁和功利。

誠然,我們的社會是膚淺,浮躁與功利的,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這一階段的通病。也不可否認,更多的關注或許會帶給這些元老們更多的知名度,也許還可以引導社會的價值觀,從全民狗仔,全民第三者和全民八卦中稍微解脫出來。而小編想說的是,給予這些元老和學者們極大的媒體關注度,到底是在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助力,還是犧牲了他們本來寧靜寬敞的生存空間,來達到那微乎其微的教化眾生,亦或者是犧牲了他們,成為了媒體惡趣炒作的新焦點。

就拿今天刷出來的這條公眾號文章來說,作者到底是接機炒作,博眼球,拉關注,還是真的在為元老們沒有得到社會關注而擊鼓喊冤?逝者需要的到底是安寧的緬懷,還是萬人空巷的悼念?過高的社會關注度又會對逝者的家屬造成哪些不必要的紛擾?無利不起早的媒體大大們,請留一片空白給學術工作者,尤其是數學物理等理論科學領域的學者們。我為吳院士逝世的媒體低關注度感到欣慰,說明媒體大大們還沒有喪心病狂到那種程度。

學術,需要安寧,學術巨星的定義,也遠不是媒體巨星焦點,那般膚淺。

然而質疑聲就來了:“小編,要不要臉,你不也是學術工作者,幹嘛來刷自媒體博眼球?”

這個質疑不無道理,於是我們今天就先簡單說說,學術界的在其位謀其政

學術界的裡子與面子

學術辣評:由吳文俊院士辭世社會關注度低,看學術界的裡子與面子

一代宗師 劇照

說到裡子面子,就想起來一代宗師裡面本山大叔那番話

“人活一世,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裡子,面子要乾淨,裡子受傷出血染到面子上,面子在點菸的時候裡子可能在殺人...”

當然沒有那麼殘酷和血腥,從學科的角度上說,所謂的裡子與面子,是指一門學科與現實生產的聯繫程度,關係緊密的學科(生產型學科)叫面子學科,關係疏遠的理論型學科叫裡子學科。

做面子的,你就要想法子去博眼球,懂溝通,會宣傳,去了解真正社會生產的需求,就好比畜牧科研領域,就算你的成果得個諾貝爾獎,卻不知道怎麼去宣傳普及,農民都不知道怎麼用你的公式和設備,這個獎的意義就只停留在了一個獎上。一個研究農科的學者,要是都聽不懂農民說的話,你再牛也只能叫ZHUANG BI。面子學科的目的就不是拿到多大的學術成就,而是能給實際生產生活帶來多少助力,這才是正確的出發點。莫說面子學科淺,不服別吃雜交水稻,還不服就摸摸交流電。

做裡子的,你就得悶頭在實驗室和辦公室裡耐心的實驗和演算,不能去過多的接觸外界,否則你的心就亂了,你就看不下去沒有任何收益的實驗和推演。再者,做理論學科的人,骨子裡那股孤傲也不允許他們和外界有太多的共鳴,他們的腦中裝著人類未來的星辰與大海。理論學科的成就,往往決定不了短期內人類社會的走勢,卻可以決定人類百年千年的未來。

面子與裡子,並非兩個獨立的領域,所有的學術與生產的轉化,都是從裡子學科的成果逐漸向面子學科滲透。比如從分子領域的材料革新到3D打印機的開發,再比如,咳咳,從質能方程到炸小日本。裡子學科出來的理論強大,面子學科研發的技術才能高大上。

從團隊的角度講,一個教授導師團隊中,導師就是面子,手下的研究生博士生就是裡子。這並不是說,當上導師就可以放下實際的研究學術工作,耍耍嘴把式,導師這個面子也是從裡子裡熬出來的。所謂在其位謀其政,無論是面子學科還是裡子學科,導師的任務是擴大團隊影響力,並以自身對專業領域的理解,從全局的角度把控手下研究人員的任務分工,這就類似大公司的老總需要調配員工,卻不可能下到基層車間去搞生產和組裝,馬雲能當淘寶客服麼。一個團隊運行的好,就要導師的面子漂亮,學生的裡子紮實。

記住,不想當老闆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但是總想讓老闆當員工的員工,一定不是好員工。

聊到這裡,小編也不得不糾正一下自己開始的觀點,所以,媒體大大們請遠離需要清靜的裡子學術工作者,關注該關注的面子學術工作者(看這裡,看這裡,看這裡!)。

~全文手打,無搬運,觀點辛辣,隨便罵~

(歡迎關注本號,專注於畜牧科技領域,連接學術與生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