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松押送生辰綱路過黃泥岡,可能又是一樁驚天血案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特別富有戲劇性的一個情節,從此,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百零八位好漢從四面八方陸陸續續的上了梁山,最後在蓼兒窪齊聚一堂,結拜為生死兄弟,做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如果,武松押送生辰綱路過黃泥岡,可能又是一樁驚天血案

假設一下,如果把當初押送生辰綱的楊志換作武松的話,還會被吳用等人這麼輕鬆愉快的智取了去嗎?如果智取不成,結果又會如何呢?

我想,如果武松去押送生辰綱,吳用的智取計劃多半就會泡湯。強奪的話,要是不算上公孫勝的法力加持,武松也很有可能會讓他們有來無回,血染黃泥岡。

具體原因有三點:

一、楊志故弄玄虛,武松洞若觀火。

樑中書剛提出要楊志押送生辰綱的時候,他曾推辭了兩次。一次是因為對押送的方式意見不同,一次是因為對參加這次行動的人員有分歧。

當然,楊志不是真的不想幹這差事,而是想以退為進,爭取到這件事情的主導權。並還能在樑中書面前顯擺一下自己江湖閱歷多麼豐富,人情世故多麼練達,從而更加引起樑中書的重視,受到重用。

樑中書的意思是:

1、加派人手,大張旗鼓的行動。

2、讓老都管跟隨並督隊。

楊志說,這樣搞不行,這一路上要經過桃花山、二龍山、黃泥岡……強人甚多……叨逼叨逼。

並提出了自己的計劃:

1、挑選十一名壯健的廂禁軍,喬裝打扮成尋常的腳伕,然後把那金銀財寶分做十一擔擔子挑著,楊志和老都管等四人也做客商打扮。

2、要老都管跟著也行,但路上的一切行動都要聽他指揮才肯去。

樑中書被楊志這番話唬的一愣一愣的,全部答應下來,楊志這才啟程。

楊志的用意很明顯,他要有這次行動的絕對指揮和決策權,然後才好實施他的瞞天過海計劃。

這個計劃聽上去很美,很妖嬈。其實呢,這只不過是楊志的自嗨,實際效果和掩耳盜鈴一樣。

因為通過不久前劉唐,公孫勝和晁蓋的談話我們可以確定,生辰綱的消息早在好幾個月之前就在江湖中就傳開了,而且還不止一個渠道。劉唐知道,公孫勝也知道,這還沒有說他們得到的是第幾手消息,還排除了那些得到消息但有賊心沒賊膽的好漢。

也就是說,樑中書要在六月十五之前給蔡太師送生辰綱這個行動,其實早已經成了公開的祕密。

既然都知道了,楊志做的這些偽裝就失去了意義,可他自己還在心裡默默地給自己點贊呢!覺得自己的這個計策好,這個計策妙,這個計策呱呱叫。

正是這樣,他才會一步步的走入吳用為他量身訂做的圈套,最終導致生辰綱失陷。

而武松不同,他久歷江湖,心思縝密,對江湖上的各種套路門清,知道這個消息根本瞞不住。

既然瞞不住,就不如按照樑中書的方案,自己領著五百精兵強將,索性就大大方方的走,有種你就來劫。而且,他可以每到一處,讓手下提前通知當地的地方官,說送給蔡太師的生辰綱就要從你們的領地路過了,如果出了閃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你們掂量掂量,看看能不能扛得住。

這樣的話,那些地方官也會主動派地方武裝力量來做好安保了,提前排除隱患,對一些不穩定的因素採取措施,最起碼會給那些覬覦這些財寶的人以威懾。

這樣的話,很可能吳用等七人都不敢再起這心了,畢竟,當時最大的山頭梁山泊也沒有和朝廷官兵硬剛過,而他們一路走來,路過二龍山和桃花山的時候也安然無恙。此時的二龍山是鄧龍當家,桃花山上則盤踞著李忠,周通,他們沒有做任何動作。

退一步說,即使武松以楊志的方式押送,結果也會有很大不同。

二、楊志簡單粗暴,武松寬嚴相濟。

如果,武松押送生辰綱路過黃泥岡,可能又是一樁驚天血案

楊志一行一共有十五個人,楊志、十一個軍漢、老都管和兩個虞侯。楊志相當於這個特別行動隊的隊長,對這次行動全權負責。

老都管很多時候就像一個指導員,負責協調,並做所有人員的思想工作。

可是,從一路上楊志的表現來看,他這個隊長做的並不稱職。

剛開始的時候,還沒有問題。飢餐渴飲,曉行夜住,雖然擔子很重,但是人們能夠吃飽睡足,大家也能撐得住。

過了五七日後,天氣越來越熱,道路越來越不好走,可楊志卻要辰牌起身,申時歇息。也就相當於現在剛進入三伏天,十點鐘開始走,下午五點才休息,就是專挑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頂著太陽在行路。這樣,不但那些挑著擔子的軍漢直呼受不了,連空著手行路的老都管和那兩個虞侯都遭不住。

當眾人抱怨,給他提意見時,他除了說任務艱鉅自己壓力大外,非打即罵,而且除了老都管,連那兩個虞侯的面子都不給。這樣搞得所有人怨聲載道,如果不是老都管從中協調,做思想工作,那些軍漢就要撂挑子不幹了。這充分反應了楊志情商低,管理能力差的特點。你楊志完成了任務,肯定是加官晉級,可是那些軍漢呢,除了得一些獎賞,還能如何呢?比起受的罪來可是大大的不值。就算你要這樣行路,也可以好好說話,讓大家心裡舒服點兒啊!這不是打仗,而是大夥兒在齊心合力為你楊志拼前途呢!你還用這樣的態度對待,肯定心中是大大的不服和怨恨!

說實話,老都管在這當中不但沒有挑撥離間,拖楊志的後腿,反而是充分發揮了一個優秀指導員甚至政委的作用,不斷的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談話協調雙方的矛盾。楊志這才能勉勉強強的指揮這支小分隊前進,不過,也是離心離德的狀態,根本沒有擰成一股繩。

換做武松的話,絕對不會起這么蛾子。大熱天行路,涼快了反而休息。這種事看上去很玄乎,其時和故意整人玩兒沒什麼區別,武松肯定不會幹。雖然武松有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前例,但他那是不得不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而不是偏執的逞能,顯示自己與眾不同。

而且,武松向來體恤下屬,知道底層人的艱辛。他打虎後得的一千貫賞錢隨手就分給了眾獵戶,他需要鄆哥作證的時候,先給了鄆哥五兩銀子免去了他的後顧之憂。這些都體現出武松是真正的通曉人情世故的一個人。他對待下屬,也是剛柔並濟,恩威並施,讓手下那些土兵心服口服外帶佩服。即使後來殺了人,被判充軍發配,那些牢頭獄子還是一如既往地尊敬他。

所以,可以相信,如果武松帶著這些人上路,肯定會充分尊重並聽取大家的意見,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同德,就不會出現到了黃泥岡,已經精疲力盡的地步了。

三、楊志自討苦吃,武松閒庭信步。

其實楊志一行人到了黃泥岡,就算不喝吳用的蒙汗藥酒,雙方發生硬剛,基本也沒什麼戰鬥力了。想想,此時那些挑著擔子的軍漢,寧願被楊志用藤條打死,也不想再走一步了,這就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狀態啊,還有何戰鬥力可言呢?

而他們面對的八個人,卻是酒足飯飽,以逸待勞,即使楊志再強,能敵的住八個人的聯合攻擊嗎?事實上,楊志此時也是飢渴難耐的狀態,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喝下那最後半瓢藥酒。而飢渴,是會使一個好漢的戰鬥力下降不少的。

魯智深就是因為飢餓,在瓦罐寺差點兒遭了崔道成和邱小乙的毒手。而楊志丟失生辰綱後,寧肯背上吃霸王餐的惡名,也要到曹正的小店裡吃飽了,補充完體力再說。為什麼呢,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肚子才是形成戰鬥力的保障啊!所以說,此時的楊志應該也獨木難支,生辰綱照樣會被生生的劫了去。

武松帶領的隊伍既然是正常行路,就不會發生渴的要死的情況,而且,武松對於江湖上的這些伎倆心知肚明,肯定不會主動去討酒吃。那麼,吳用的智取計劃必然落空,只能強奪,講不了,說不起雙方就會發生正面衝突。

對方八個人,可吳用和白勝戰鬥力幾乎為零,可以忽略不計,還剩六個。自己這邊十五個人,刨除老都管和兩個虞侯,還剩十二個人,等於己方兩人攻擊對方一人。

武松自己的武力值自不必說,那十一個軍漢也是從廂禁軍中挑選出來的精兵強將,也頗有戰鬥力,很大的概率是武松這邊就要佔上風了。

不過,對方陣營中的公孫勝有點特殊,如果他用法術的話,一個人就可以收拾掉千軍萬馬,這樣,武松再怎麼猛都不行。如果去掉他的法力加持,武松很可能就會帶領著這些精壯的軍漢把剛剛結拜的七個人一網打盡,讓他們在黃泉路上稱兄道弟了。

如果,武松押送生辰綱路過黃泥岡,可能又是一樁驚天血案

不過,世上的事沒有如果,天罡地煞又是上應天數。所以,即使武二郎是在大名府打死了老虎,升做都頭,樑中書也不會派他去押送生辰綱,畢竟,上天安排的才是最大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