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豫龍武校校長黃亞歌 亦師亦父亦兄長

武術 少林寺 社會 中新網移動版 2017-06-21
汝州豫龍武校校長黃亞歌 亦師亦父亦兄長

豫龍武校獲得“中華孝慈培訓基地”。 黃凱歌 攝

汝州豫龍武校校長黃亞歌 亦師亦父亦兄長

山門護法。 常文亮 攝

汝州豫龍武校校長黃亞歌 亦師亦父亦兄長

武校孩子們表演刀陣。 崔寧 攝

汝州豫龍武校校長黃亞歌 亦師亦父亦兄長

侯國濤表演的 “朝天一炷香”。 崔寧 攝

中新網河南新聞6月20日電在國家第一批命名的“武術之鄉”中,河南省汝州市榜上有名。近年來,在這個尚武的地方,人們經常談論著一個年輕人的名字,他就是豫龍武校校長兼總教練-----黃亞歌。在學生眼裡,他是老師,是嚴父,是兄長,是保姆,也是伙伕,他與學生們同吃同住訓練,使得豫龍武校從小到大,一步步的不斷成長。

1990年元月,黃亞歌出生在汝州市騎嶺鄉城北村一個農民家庭。2000年,10歲的他來到少林寺,拜在方丈釋永信門下學習武藝。由於訓練刻苦,為人勤謹,很愛師父及師兄弟喜愛,被選入表演隊,經常出席一些大型表演及比賽活動,還隨少林武僧團出國訪問,頗受好評。

在這當中家庭發生了一些變故,母親與父親離婚遠走他鄉。當黃亞歌得知回家時,家中門鎖生鏽,院內荒草沒膝,房中鼠蟻橫行,蛛網密佈。面對此情況,他發誓:今後一定要混出個樣子。

回到少林寺後,他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只是刻苦訓練。師父見他忠誠可靠,便安排他帶領新來的學生進行訓練,每月給他發些津貼。五六年的代課經歷,使他積累下了不少訓練新生經驗。2010年春天,被師父賜法號釋延歌的黃亞歌離開了學藝10載的少林寺,懷著一腔激情,回到家鄉開始創業歷程。

一個沒有經濟基礎,沒有人脈關係的毛頭小子要辦武校,被不少人稱為“痴人說夢”。他向朋友借了幾百元錢,租了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地下室辦公,剩下的錢印傳單,作廣告,招學生,買炊具,選地點,籌備開班。

當豫龍武校暑期班第一位學生來報道時,黃亞歌當時激動得心都快蹦出來了。但問題來了,有的孩子想學武術,可家庭困難,掏不起每期500元的學費。黃亞歌看著眼巴巴的孩子,彷彿看見了當初的自己,他作出了當校長後的第一個決定:凡家庭困難又熱愛中華武術者一律免費。

這條決定,從宣佈之初至今,已實行了七年多,而且,內容還在不斷豐富完善中。譬如:暑期班時,一些家庭貧困的孩子買不起午飯,黃亞歌便親自下廚,給孩子們做飯吃。後來,又增加了對貧困生管吃、管住、管穿、再給零花錢。

對於給孩子們發零花錢,他解釋說,自己也是從苦孩子過來的。小時候看到別的孩子買個零食,就眼巴巴的。現在我這雖然管吃管住管穿,難免孩子還有需要點小錢的地方,適當發一點兒讓之當個探家路費或買點零食解解饞,再買點文具什麼的。

黃亞歌的辦學之路,充滿了荊棘,充滿了坎坷,也充滿了幸福。他的學校,一直在經濟窘迫中掙扎,可也一直在溫馨中前進。他審時度勢,既辦頗受市民歡迎的暑期班,也辦被一些上班族稱讚的長期業餘班,專在週六週日開班。既辦武術班,也辦文化班,沒有場地時就到學校附近的人口文化公園露天訓練。不但教孩子們練武,更教他們做人。在學生眼裡,他是老師,是嚴父,是兄長,是保姆,也是伙伕。他與學生們同吃同住訓練,使得豫龍武校從小到大,一步步的不斷成長。

另外,對於愛心人士和慈善組織推介來的困難學生,黃亞歌滿懷愛心,一律免費接收。例如,鄭州市金水區紅十字會孝慈志願者服務大隊大隊長張菊介紹,魯山縣有個不足6歲的男孩侯國濤,出生不足百天母親去世,與80歲祖母相依為命,如今家中房屋倒塌,祖母年邁體衰,腋柱雙柺,無力撫養孫兒。黃亞歌馬上開車和張菊等人一起,帶著米麵油等物資前去,把東西留給老人,將小國濤接來武校。如今4個多月時間,小傢伙的“朝天一炷香”“掛脖”等高難度動作已練的有模有樣。

當地一些媒體得知黃亞歌事蹟後,紛紛對其七年來救助千餘貧困學子之事進行報道。一些外國學生也慕名而來,先後有新加坡、烏克蘭、德國人來此學習訓練。

今年暑假期間,黃亞歌擬斥資20萬元人民幣,聘請30名教練,在新落成的汝州市籃球館開展大型公益中華傳統武術推廣普及活動。

據悉,2016年10月,豫龍武校與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汝州風穴寺達成戰略合作,武術班移住寺內,以風穴寺武僧團名義為寺院護法為遊客表演。武校文化班也有了寬敞明亮的教室,開設小學和初中課程,繼續在汝州市內辦學。黃亞歌經濟上也有了起色,常把投資在建築項目上獲得的收益轉到學校,補貼在學生身上,使之學習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德智體美各方得到協調發展。(常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