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 》(文白對照)

吳三桂 李自成 崇禎 明朝 山海關 雲南 朱慈炯 落日蒼茫風才定 2019-04-09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 》(文白對照)

三藩之亂

《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

(吳三桂 公元1673年)

原鎮守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師興明討虜大將軍吳,檄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人等知悉:

本鎮深叨明朝世爵,統鎮山海關。一時李逆倡亂,聚眾百萬,橫行天下,旋寇京師。

痛哉!毅皇烈後之崩摧;慘矣!東宮定藩之顛踣。

文武瓦解,六宮恣亂,宗廟瞬息丘墟,生靈流離塗炭,臣民側目,莫可誰何。

普天之下,竟無仗義興師勤王討賊,傷哉!國運夫曷可言?

本鎮獨居關外,矢盡兵窮,淚乾有血,心痛無聲。不得已歃血訂盟,許虜藩封,暫借夷兵十萬,身為前驅,斬將入關,李賊逃遁。

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親擒賊帥,斬首太廟,以謝先帝之靈。幸而賊遁冰消,渠魁授首。

正欲擇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謝夷人。不意狡虜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內虛,雄據燕都,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方知拒虎進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誤。本鎮刺心嘔血,追悔無及,將欲反戈北逐,掃蕩腥氣。

適值周、田二皇親,密會太監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歲,刺股為記,記名託孤,宗社是賴。姑飲泣忍隱,未敢輕舉,以故避居窮壤,養晦待時,選將練兵,密圖恢復,枕戈聽漏,束馬瞻星,磨礪警惕者,蓋三十年矣!

茲彼夷君無道,奸邪高張。道義之儒,悉處下僚;斗筲之輩,鹹居顯職。君昏臣暗,吏酷官貪,水慘山悲,婦號子泣,以至彗星流隕,天怨於上;山崩土震,地怨於下;鬻官賣爵,仕怨於朝;苛政橫行,民怨於鄉;關稅重徵,商怨於塗;徭役頻興,工怨於肆。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 》(文白對照)

三藩之亂

本鎮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 共襄義舉,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封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寶,建元周啟,檄示布聞,告廟興師,剋期進發。

移會總統兵馬上將耿(精忠)、招討大將軍總統使世子鄭(經), 調集水陸官兵三百六十萬員,直搗燕山,長驅潞水,出銅駝於荊棘,奠玉灼於金湯,義旗一舉,響應萬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剪彼囂氛,宏啟中興之略。踴躍風雷,建劃萬全之策,嘯歌雨露。

倘能洞悉時宜,望風歸順,則草木不損,雞犬無驚。敢有背順從逆,戀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據險扼隘,抗我王師,即督鐵騎親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誅。若有生儒,精習兵法,奮拔巖谷,不妨獻策軍前,以佐股肱,自當量材優擢,無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著者,仍留仕所。催徵糧谷,封儲倉庫,印信冊籍,賚解軍前。

其有未盡事,宜另頒條約,各宜凜遵告誡,毋致血染刃頭,本鎮幸甚,天下幸甚!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 》(文白對照)

三藩之亂

白話文:

大明原鎮守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師興明討虜大將軍吳三桂,檄文昭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人等知悉:

本鎮世代深受明朝國恩,被賜以世爵,領軍鎮守山海關。明朝末年逆賊李自成叛亂,聚眾百萬,橫行天下,最後攻陷京師。

痛心啊!先皇崇禎皇帝和皇后先後崩逝。

悲慘啊!崇禎皇帝的太子和皇子們從此顛沛流離。

軍隊瓦解,六宮陷入混亂,明朝的宗廟瞬息之間成為廢墟,天下百姓生靈塗炭,流離失所,臣民個個側目而視,誰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大明普天之下,竟無一支仗義興師勤王討賊的義軍出動,傷心啊!大明國運到了這個程度誰有回天之力呢?

本鎮常年獨自居住關外,弓箭用盡,士兵已經精疲力竭,眼淚哭幹了流出了血,心中傷痛已經無法發出聲音。不得已之下歃血訂盟,應允了滿人對我裂土分封的許諾,暫時借滿人八旗兵十萬,我自己作為先鋒,斬殺賊將率軍入關,逆賊李自成不敵逃遁。

我痛心痛心君父的血海深仇,與賊寇不共戴天,發誓必親自擒拿賊帥李自成,將他在大明太廟前斬首,以謝先帝在天之靈。幸而不久之後逆賊李自成全軍被剿滅,賊首李自成被斬殺。

我正在準備在先皇留下的諸位皇子中立一位繼承大明皇帝位,將大明的江山社稷延續下去,並割讓土地酬謝滿人相助的恩情。不想滿人狡詐無比,背棄盟約,乘我大明內部混亂空虛,佔據京師燕京,竊取我大明萬里江山,進一步改變我中華幾千年的衣冠服飾。至此我才知道前門拒狼後門進虎,大錯特錯,就像抱著柴草救火一樣的失誤。我的心就如同針扎一般,心痛吐血,追悔無及,想到了反戈一擊,將滿人趕出中原,掃蕩天下的葷腥之氣。

那個時候正好周、田二位皇親,祕密命令太監王奉抱先皇的三太子朱慈炯,才剛滿三歲,在屁股上刺上標記,託孤給我,這就是大明江山社稷的依仗。為此我隱忍不發,沒有敢輕舉妄動,藉故征剿賊寇躲到了雲南這個窮鄉僻壤,以待時機,在此期間選將練兵,祕密圖謀恢復大明江山,枕戈聽沙漏的聲音,勒住馬頭看天上的星辰,時刻警惕,到今天已經三十年了!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 》(文白對照)

三藩之亂

現在滿清皇帝無道,朝中奸臣當道。德才兼備的大儒,全部成為低級官員;宵小之輩,全都身居要職。皇帝昏庸臣子無能,官吏貪婪暴虐,天下水慘山悲,百姓們婦號子泣,以至彗星從天而落,上天已經怪罪滿清;山崩土震,大地也在怪罪滿清;滿清朝廷上下鬻官賣爵,天下士子們怨恨朝廷;苛政橫行,百姓怨怨聲載道;朝廷關稅重徵,商商人們在道路上怨恨朝廷;朝廷徭役不斷,工匠們在市集上怨恨朝廷。

本鎮仰觀天象,俯察大地,現在正當討伐伐滿清暴政拯救天下蒼生,順應天命人心的最好時機。我率領全體文武官員, 共襄義舉,占卜後決定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舉大明崇禎皇帝為新皇帝,祭祀天地,恭恭敬地清三太子朱慈炯登大寶繼承皇帝之位,建國號周,檄文昭告天下,在太廟前誓師,在指定日期大軍開拔。

移檄文通告總統兵馬上將耿精忠、招討大將軍總統使鄭成功世子鄭經, 調集水陸官兵三百六十萬人,大軍直搗燕山,長驅潞水,把銅製的駱駝從荊棘中拿出來,在金湯中放入玉灼祭奠天地,義旗一舉,天下四方響應,大快天下臣民的人心,共同洗血雪天人的憤恨。振興我中原,剪滅滿清的囂張氣焰,開啟我朝中興之略。四方大軍踴躍前來,如同風雷,籌劃萬全之策,義軍都嘯歌雨露,壯志凌雲。

滿清各地官員將士倘能洞悉天下大勢,望風歸順義軍,則草木不損,雞犬無驚。敢有違背義軍順從逆賊滿清朝廷的,貪戀眼前的榮華富貴,忘記從前中原的故主大明朝皇帝,據險抵抗我王師,那我將要督率鐵騎親征,踏平你們的覆穴,城破時無論老幼一個不留,無論男女全部誅殺。若有讀書人,精習兵法,不妨來我軍前獻上計策,輔佐義軍,那對這些人自當量材使用,優先提拔,絕不會吝惜高爵厚封。滿清各省官員,如果有潔身自好勤政愛民的、仍准許留任原職。命令這些官員催徵糧谷,封儲倉庫,保管好印信冊籍,將這些全部運到我大軍前。

如有沒有說明的事,會在適當的時候另頒條約,希望各地官員軍民百姓遵守檄文中的告誡之詞,不要讓自己血染我大軍的刀頭,這就是本鎮吳三桂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 》(文白對照)

三藩之亂

《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發佈人介紹

吳三桂,生於明朝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死於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字長伯,一字月所, 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人,總兵吳襄之子,名將祖大壽外甥。

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

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吳三桂在昆明殺南明永曆帝朱由榔。

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清朝廷下令撤藩。

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佈《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起兵發動清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武裝叛亂,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諡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吳三桂,作為明朝鎮關將軍的他可以說是為明朝拋頭顱灑熱血,立下功績無數。

在明朝末年時,在內有李自成起義外有多爾袞威脅的情況下,手握重兵的吳三桂選擇了獻出山海關降清,吳三桂的這一舉動直接就讓得漢人的天下被那滿清侵佔,不論他獻出山海關是出於什麼舉動,都不能得到原諒。

清軍入關後,吳三桂再想做什麼那已經是沒有希望了,無奈之下為了保存實力也只得降清,而清朝廷在之後雖沒有給他實權,但也並沒有剝他的兵,吳三桂卻又在天下即將大定,百姓生活漸趨安定時發動了叛亂,第三次當了叛將。

在《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一文中,吳三桂將自己出賣祖宗君父國家以求苟且偷生,以出賣民族利益獲得榮華富貴的無恥行徑說得這般冠冕堂皇,大義凜然,將自己違背歷史潮流違背天下民意,為滿足一己私慾起兵發動叛亂的罪惡行徑標榜為是為明朝復國,真是不知天地間還有禮義廉恥,還有忠孝仁義,這篇檄文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無恥最可笑的一篇檄文!

吳三桂也許曾經有過功績,但是千秋萬代的青史和世世代代有良知的中國人將這個“三姓家奴”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承受萬世的罵名,這是經得起千秋萬代歷史考驗的鐵案,絕不可能也決不允許給這樣的人物翻案!

看看後人評價吳三桂的另一首詩

詩云:

李陵心事久風塵,三十年來詎臥薪?

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早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髮人。

永夜角聲應不寐,那堪思子不思親。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吳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討清檄 》(文白對照)

三藩之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