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

二戰是步槍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國角力的同時也紛紛對自己的制式武器加以改造,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半自動武器的發展。美國、蘇聯先後投入到半自動武器的設計與製造中,比如1937年正式投產的M1加蘭德步槍,憑藉導氣式工作原理,自動完成拋殼、上膛,大大增加了前線步兵的火力持續輸出,而蘇聯緊隨其後,也於1940年列裝上了SVT-40半自動步槍。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戰場,蘇德始終為敵對狀態,德國人能眼睜睜看著輕武器落於人後嗎?

"

二戰是步槍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國角力的同時也紛紛對自己的制式武器加以改造,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半自動武器的發展。美國、蘇聯先後投入到半自動武器的設計與製造中,比如1937年正式投產的M1加蘭德步槍,憑藉導氣式工作原理,自動完成拋殼、上膛,大大增加了前線步兵的火力持續輸出,而蘇聯緊隨其後,也於1940年列裝上了SVT-40半自動步槍。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戰場,蘇德始終為敵對狀態,德國人能眼睜睜看著輕武器落於人後嗎?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當然不能,德國人擁有出色的戰術,憑藉閃擊戰征服了很多國家,這也說明在戰術的背後是有很強的軍事科技作為支撐。早在1938年,德國國內就出現了關於"自動化武器"的聲音,可當時的元首以及大本營多數軍官沉迷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中,認為只要擁有勇氣和得當的戰術就可以打敗敵人,一把毛瑟K98就足以了。如此一來,半自動武器的研究暫時擱置,毛瑟依舊生產著K98栓式步槍。

"

二戰是步槍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國角力的同時也紛紛對自己的制式武器加以改造,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半自動武器的發展。美國、蘇聯先後投入到半自動武器的設計與製造中,比如1937年正式投產的M1加蘭德步槍,憑藉導氣式工作原理,自動完成拋殼、上膛,大大增加了前線步兵的火力持續輸出,而蘇聯緊隨其後,也於1940年列裝上了SVT-40半自動步槍。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戰場,蘇德始終為敵對狀態,德國人能眼睜睜看著輕武器落於人後嗎?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當然不能,德國人擁有出色的戰術,憑藉閃擊戰征服了很多國家,這也說明在戰術的背後是有很強的軍事科技作為支撐。早在1938年,德國國內就出現了關於"自動化武器"的聲音,可當時的元首以及大本營多數軍官沉迷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中,認為只要擁有勇氣和得當的戰術就可以打敗敵人,一把毛瑟K98就足以了。如此一來,半自動武器的研究暫時擱置,毛瑟依舊生產著K98栓式步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巴巴羅薩計劃執行初期,德國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因此決定在非常不利於作戰的冬季向莫斯科發動總攻。後來的結局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德國遭遇到了入侵蘇聯後的第一次慘敗,蘇聯則趁機鞏固了整條防線。而在兩軍對陣中,德國人也順手奪走了一些蘇軍武器,其中就有SVT-40半自動步槍,該槍戰鬥全重僅有3.6KG,裝填10發彈匣,具有很好的操控性和火力,德軍很多班組也因此而成功逃脫蘇軍的包圍。

"

二戰是步槍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國角力的同時也紛紛對自己的制式武器加以改造,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半自動武器的發展。美國、蘇聯先後投入到半自動武器的設計與製造中,比如1937年正式投產的M1加蘭德步槍,憑藉導氣式工作原理,自動完成拋殼、上膛,大大增加了前線步兵的火力持續輸出,而蘇聯緊隨其後,也於1940年列裝上了SVT-40半自動步槍。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戰場,蘇德始終為敵對狀態,德國人能眼睜睜看著輕武器落於人後嗎?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當然不能,德國人擁有出色的戰術,憑藉閃擊戰征服了很多國家,這也說明在戰術的背後是有很強的軍事科技作為支撐。早在1938年,德國國內就出現了關於"自動化武器"的聲音,可當時的元首以及大本營多數軍官沉迷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中,認為只要擁有勇氣和得當的戰術就可以打敗敵人,一把毛瑟K98就足以了。如此一來,半自動武器的研究暫時擱置,毛瑟依舊生產著K98栓式步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巴巴羅薩計劃執行初期,德國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因此決定在非常不利於作戰的冬季向莫斯科發動總攻。後來的結局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德國遭遇到了入侵蘇聯後的第一次慘敗,蘇聯則趁機鞏固了整條防線。而在兩軍對陣中,德國人也順手奪走了一些蘇軍武器,其中就有SVT-40半自動步槍,該槍戰鬥全重僅有3.6KG,裝填10發彈匣,具有很好的操控性和火力,德軍很多班組也因此而成功逃脫蘇軍的包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不過,執行巴巴羅薩計劃中的德軍並非全部為作戰人員,毛瑟、沃爾特兩家知名武器生產商也派出了自己的工程師和觀察員,負責實地檢測武器的操控性能,在出發前,公司又交給了他們一個新任務:將敵軍武器拿回公司進行研究。GW41於1942年批量生產,但由於一些特定原因只生產了6000支,這批槍支很快下發到部隊,但德軍對此卻褒貶不一。贊同者認為半自動步槍解決了栓式步槍火力輸出弱的缺點,更適合用途陣地戰和巷戰。而反對者則表示,GW41比較笨重,不如98K用著順手。

"

二戰是步槍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國角力的同時也紛紛對自己的制式武器加以改造,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半自動武器的發展。美國、蘇聯先後投入到半自動武器的設計與製造中,比如1937年正式投產的M1加蘭德步槍,憑藉導氣式工作原理,自動完成拋殼、上膛,大大增加了前線步兵的火力持續輸出,而蘇聯緊隨其後,也於1940年列裝上了SVT-40半自動步槍。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戰場,蘇德始終為敵對狀態,德國人能眼睜睜看著輕武器落於人後嗎?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當然不能,德國人擁有出色的戰術,憑藉閃擊戰征服了很多國家,這也說明在戰術的背後是有很強的軍事科技作為支撐。早在1938年,德國國內就出現了關於"自動化武器"的聲音,可當時的元首以及大本營多數軍官沉迷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中,認為只要擁有勇氣和得當的戰術就可以打敗敵人,一把毛瑟K98就足以了。如此一來,半自動武器的研究暫時擱置,毛瑟依舊生產著K98栓式步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巴巴羅薩計劃執行初期,德國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因此決定在非常不利於作戰的冬季向莫斯科發動總攻。後來的結局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德國遭遇到了入侵蘇聯後的第一次慘敗,蘇聯則趁機鞏固了整條防線。而在兩軍對陣中,德國人也順手奪走了一些蘇軍武器,其中就有SVT-40半自動步槍,該槍戰鬥全重僅有3.6KG,裝填10發彈匣,具有很好的操控性和火力,德軍很多班組也因此而成功逃脫蘇軍的包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不過,執行巴巴羅薩計劃中的德軍並非全部為作戰人員,毛瑟、沃爾特兩家知名武器生產商也派出了自己的工程師和觀察員,負責實地檢測武器的操控性能,在出發前,公司又交給了他們一個新任務:將敵軍武器拿回公司進行研究。GW41於1942年批量生產,但由於一些特定原因只生產了6000支,這批槍支很快下發到部隊,但德軍對此卻褒貶不一。贊同者認為半自動步槍解決了栓式步槍火力輸出弱的缺點,更適合用途陣地戰和巷戰。而反對者則表示,GW41比較笨重,不如98K用著順手。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已經拿到GEW41生產訂單的沃爾特公司馬上著手改進,參考了M1加蘭德步槍和蘇聯的SVT-40半自動步槍後,沃爾特公司終於找到了問題關鍵:上彈方式。原來GEW41型半自動步槍仍採用上填式供彈,士兵將10發彈匣由機匣頂部填裝,才能完成裝彈,這就與令人惱火的K98步槍差不多了,所以沃爾特加緊了武器更新換代,並於1943年投產,這款改進後的槍支就是日後令人望而生畏的GW43半自動步槍。

"

二戰是步槍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國角力的同時也紛紛對自己的制式武器加以改造,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半自動武器的發展。美國、蘇聯先後投入到半自動武器的設計與製造中,比如1937年正式投產的M1加蘭德步槍,憑藉導氣式工作原理,自動完成拋殼、上膛,大大增加了前線步兵的火力持續輸出,而蘇聯緊隨其後,也於1940年列裝上了SVT-40半自動步槍。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戰場,蘇德始終為敵對狀態,德國人能眼睜睜看著輕武器落於人後嗎?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當然不能,德國人擁有出色的戰術,憑藉閃擊戰征服了很多國家,這也說明在戰術的背後是有很強的軍事科技作為支撐。早在1938年,德國國內就出現了關於"自動化武器"的聲音,可當時的元首以及大本營多數軍官沉迷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中,認為只要擁有勇氣和得當的戰術就可以打敗敵人,一把毛瑟K98就足以了。如此一來,半自動武器的研究暫時擱置,毛瑟依舊生產著K98栓式步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巴巴羅薩計劃執行初期,德國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因此決定在非常不利於作戰的冬季向莫斯科發動總攻。後來的結局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德國遭遇到了入侵蘇聯後的第一次慘敗,蘇聯則趁機鞏固了整條防線。而在兩軍對陣中,德國人也順手奪走了一些蘇軍武器,其中就有SVT-40半自動步槍,該槍戰鬥全重僅有3.6KG,裝填10發彈匣,具有很好的操控性和火力,德軍很多班組也因此而成功逃脫蘇軍的包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不過,執行巴巴羅薩計劃中的德軍並非全部為作戰人員,毛瑟、沃爾特兩家知名武器生產商也派出了自己的工程師和觀察員,負責實地檢測武器的操控性能,在出發前,公司又交給了他們一個新任務:將敵軍武器拿回公司進行研究。GW41於1942年批量生產,但由於一些特定原因只生產了6000支,這批槍支很快下發到部隊,但德軍對此卻褒貶不一。贊同者認為半自動步槍解決了栓式步槍火力輸出弱的缺點,更適合用途陣地戰和巷戰。而反對者則表示,GW41比較笨重,不如98K用著順手。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已經拿到GEW41生產訂單的沃爾特公司馬上著手改進,參考了M1加蘭德步槍和蘇聯的SVT-40半自動步槍後,沃爾特公司終於找到了問題關鍵:上彈方式。原來GEW41型半自動步槍仍採用上填式供彈,士兵將10發彈匣由機匣頂部填裝,才能完成裝彈,這就與令人惱火的K98步槍差不多了,所以沃爾特加緊了武器更新換代,並於1943年投產,這款改進後的槍支就是日後令人望而生畏的GW43半自動步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GW43將上彈方式從上填轉為下填,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從下部填裝供彈,發射槍彈時火藥氣體會導出槍管,推動一個活塞向後運動,完成拋殼、上膛。改進後的GW43大量列裝部隊,成為了德軍前線火力的重要保證,雖然它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精度也不高,但相比於美軍M1加蘭德步槍,GW43仍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

二戰是步槍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國角力的同時也紛紛對自己的制式武器加以改造,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半自動武器的發展。美國、蘇聯先後投入到半自動武器的設計與製造中,比如1937年正式投產的M1加蘭德步槍,憑藉導氣式工作原理,自動完成拋殼、上膛,大大增加了前線步兵的火力持續輸出,而蘇聯緊隨其後,也於1940年列裝上了SVT-40半自動步槍。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戰場,蘇德始終為敵對狀態,德國人能眼睜睜看著輕武器落於人後嗎?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當然不能,德國人擁有出色的戰術,憑藉閃擊戰征服了很多國家,這也說明在戰術的背後是有很強的軍事科技作為支撐。早在1938年,德國國內就出現了關於"自動化武器"的聲音,可當時的元首以及大本營多數軍官沉迷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中,認為只要擁有勇氣和得當的戰術就可以打敗敵人,一把毛瑟K98就足以了。如此一來,半自動武器的研究暫時擱置,毛瑟依舊生產著K98栓式步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巴巴羅薩計劃執行初期,德國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因此決定在非常不利於作戰的冬季向莫斯科發動總攻。後來的結局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德國遭遇到了入侵蘇聯後的第一次慘敗,蘇聯則趁機鞏固了整條防線。而在兩軍對陣中,德國人也順手奪走了一些蘇軍武器,其中就有SVT-40半自動步槍,該槍戰鬥全重僅有3.6KG,裝填10發彈匣,具有很好的操控性和火力,德軍很多班組也因此而成功逃脫蘇軍的包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不過,執行巴巴羅薩計劃中的德軍並非全部為作戰人員,毛瑟、沃爾特兩家知名武器生產商也派出了自己的工程師和觀察員,負責實地檢測武器的操控性能,在出發前,公司又交給了他們一個新任務:將敵軍武器拿回公司進行研究。GW41於1942年批量生產,但由於一些特定原因只生產了6000支,這批槍支很快下發到部隊,但德軍對此卻褒貶不一。贊同者認為半自動步槍解決了栓式步槍火力輸出弱的缺點,更適合用途陣地戰和巷戰。而反對者則表示,GW41比較笨重,不如98K用著順手。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已經拿到GEW41生產訂單的沃爾特公司馬上著手改進,參考了M1加蘭德步槍和蘇聯的SVT-40半自動步槍後,沃爾特公司終於找到了問題關鍵:上彈方式。原來GEW41型半自動步槍仍採用上填式供彈,士兵將10發彈匣由機匣頂部填裝,才能完成裝彈,這就與令人惱火的K98步槍差不多了,所以沃爾特加緊了武器更新換代,並於1943年投產,這款改進後的槍支就是日後令人望而生畏的GW43半自動步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GW43將上彈方式從上填轉為下填,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從下部填裝供彈,發射槍彈時火藥氣體會導出槍管,推動一個活塞向後運動,完成拋殼、上膛。改進後的GW43大量列裝部隊,成為了德軍前線火力的重要保證,雖然它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精度也不高,但相比於美軍M1加蘭德步槍,GW43仍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不過,隨著戰爭的推進,陸軍武器局採用了"無差別法則",將GW43進一步改裝成狙擊步槍。最初該槍加裝了ZF41型瞄準鏡,後來又更換成ZF42型瞄準鏡,德軍的有效射程已經遠遠超過了蘇軍,甚至可以與美軍媲美。

"

二戰是步槍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國角力的同時也紛紛對自己的制式武器加以改造,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半自動武器的發展。美國、蘇聯先後投入到半自動武器的設計與製造中,比如1937年正式投產的M1加蘭德步槍,憑藉導氣式工作原理,自動完成拋殼、上膛,大大增加了前線步兵的火力持續輸出,而蘇聯緊隨其後,也於1940年列裝上了SVT-40半自動步槍。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戰場,蘇德始終為敵對狀態,德國人能眼睜睜看著輕武器落於人後嗎?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當然不能,德國人擁有出色的戰術,憑藉閃擊戰征服了很多國家,這也說明在戰術的背後是有很強的軍事科技作為支撐。早在1938年,德國國內就出現了關於"自動化武器"的聲音,可當時的元首以及大本營多數軍官沉迷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中,認為只要擁有勇氣和得當的戰術就可以打敗敵人,一把毛瑟K98就足以了。如此一來,半自動武器的研究暫時擱置,毛瑟依舊生產著K98栓式步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巴巴羅薩計劃執行初期,德國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因此決定在非常不利於作戰的冬季向莫斯科發動總攻。後來的結局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德國遭遇到了入侵蘇聯後的第一次慘敗,蘇聯則趁機鞏固了整條防線。而在兩軍對陣中,德國人也順手奪走了一些蘇軍武器,其中就有SVT-40半自動步槍,該槍戰鬥全重僅有3.6KG,裝填10發彈匣,具有很好的操控性和火力,德軍很多班組也因此而成功逃脫蘇軍的包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不過,執行巴巴羅薩計劃中的德軍並非全部為作戰人員,毛瑟、沃爾特兩家知名武器生產商也派出了自己的工程師和觀察員,負責實地檢測武器的操控性能,在出發前,公司又交給了他們一個新任務:將敵軍武器拿回公司進行研究。GW41於1942年批量生產,但由於一些特定原因只生產了6000支,這批槍支很快下發到部隊,但德軍對此卻褒貶不一。贊同者認為半自動步槍解決了栓式步槍火力輸出弱的缺點,更適合用途陣地戰和巷戰。而反對者則表示,GW41比較笨重,不如98K用著順手。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已經拿到GEW41生產訂單的沃爾特公司馬上著手改進,參考了M1加蘭德步槍和蘇聯的SVT-40半自動步槍後,沃爾特公司終於找到了問題關鍵:上彈方式。原來GEW41型半自動步槍仍採用上填式供彈,士兵將10發彈匣由機匣頂部填裝,才能完成裝彈,這就與令人惱火的K98步槍差不多了,所以沃爾特加緊了武器更新換代,並於1943年投產,這款改進後的槍支就是日後令人望而生畏的GW43半自動步槍。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GW43將上彈方式從上填轉為下填,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從下部填裝供彈,發射槍彈時火藥氣體會導出槍管,推動一個活塞向後運動,完成拋殼、上膛。改進後的GW43大量列裝部隊,成為了德軍前線火力的重要保證,雖然它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精度也不高,但相比於美軍M1加蘭德步槍,GW43仍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不過,隨著戰爭的推進,陸軍武器局採用了"無差別法則",將GW43進一步改裝成狙擊步槍。最初該槍加裝了ZF41型瞄準鏡,後來又更換成ZF42型瞄準鏡,德軍的有效射程已經遠遠超過了蘇軍,甚至可以與美軍媲美。

媲美M1加蘭德步槍,如此性能優異為何其裝備數量反而不如98K?

1944年,德軍武器局擴大了GW43的生產,為了有效進行區分,一些工廠生產的G43被改稱為K43,根據德軍最後的統計數字,二戰期間,該槍總共生產了不到35萬支,是遠遠滿足不了近500萬德軍的需求的,所以大部分德軍依然在使用老舊的毛瑟K98步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